一种拉链透明布带及尼龙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1008发布日期:2022-05-06 08:0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透明布带及尼龙拉链的制作方法
一种拉链透明布带及尼龙拉链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链透明布带及尼龙拉链。


背景技术:

2.拉链作为一般的生活用品被广泛利用在各领域,如服装,箱包等。随着拉链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其要求拉链整体外观具有更多的变化。传统的拉链布带通常不具有透明效果,并且在轻、薄、柔韧性等方面还有较多不足。
3.鉴于上述拉链布带存在的问题,本案发明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拉链透明布带及尼龙拉链,解决现有布带不具透明效果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链透明布带,包括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布带本体,所述布带本体包括主体部,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所述主体部由第一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和纬纱均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
6.进一步的,所述布带本体还包括安装部和织边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安装部连接,另一侧与织边部连接;所述经纱还包括第二经纱和第三经纱,所述安装部由第二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织边部由第三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三经纱均采用化纤低弹纱。
7.进一步的,所述化纤单丝的直径为0.10-0.14毫米,所述化纤低弹纱的旦数为300d-450d。
8.进一步的,所述化纤单丝比化纤低弹纱细至少30%。
9.进一步的,所述布带本体的宽度为13-18毫米,所述经纱的数量为52-68条,纬纱的数量为1条。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和织边部的厚度均为0.5-0.6毫米,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0.37-0.43毫米。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采用2上2下的斜纹组织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的数量为10-16条。
12.进一步的,所述织边部采用1上1下的平纹组织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经纱的数量为2-4条。
13.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采用2上2下的斜纹组织和1上1下的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的数量为40-48条。
14.另一方面,一种尼龙拉链,包括拉链牙、拉链头和上述的拉链透明布带;所述拉链牙安装在拉链透明布带的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的宽度小于等于拉链牙的宽度。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通过设计主体部由第一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第一经纱和纬纱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结构轻薄并具有透明效果;通过设计安装部由第二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织边部由第三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第二经纱和第三经纱均采用化纤低弹纱,纬纱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使得安装部和织边部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和厚度,又具有较强的抗撕破强力,满足布带行业的相关物性测试指标;以此同时,化纤低弹纱的柔韧性好,不仅使拉链牙容易安装在安装部上,而且便于各种面料与织边部进行缝制。
17.2.通过设计安装部和织边部的厚度为0.5-0.6毫米,主体部的厚度为0.37-0.43毫米,使得主体部具有轻量的特征,进而使得布带本体更加轻薄。
18.3.通过设计安装部采用2上2下的斜纹组织编织而成,第二经纱的数量为10-16条,织边部采用1上1下的平纹组织编织而成,第三经纱的数量为2-4条,使得安装部和织边部均具有很好的柔韧性,以便提高布带本体整体的拉力和刚性;通过设计主体部采用2上2下的斜纹组织和1上1下的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第一经纱的数量为40-48条,使得主体部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网眼效果,同时使得主体部不会过于脆硬,增加了布带本体整体的抗撕破强力。
【附图说明】
19.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布带本体的编织方式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布带本体的编织组织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尼龙拉链的剖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尼龙拉链的正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尼龙拉链的后视图。
25.100-拉链透明布带,1-布带本体,11-主体部,12-安装部,13-织边部,2-经纱,21-第一经纱,22-第二经纱,23-第三经纱,3-纬纱,200-拉链牙,300-拉链头,500-尼龙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链透明布带100,包括由经纱2和纬纱3编织而成的布带本体1,根据拉链透明布带100的实际规格需要,可以选择经纱2的数量为52-68条,纬纱3的数量为1条。在具体实施时,经纱2的数量可以是52条、53条、54条、55条、56条、57条、58条、59条、60条、61条、62条、63条、64条、65条、66条、67条、68条之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布带本体1包括主体部11,所述经纱2包括第一经纱21;所述主体部11由第一经纱21和
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21和纬纱3均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
28.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使用无梭织带机进行编织,通过设计主体部11由第一经纱21和纬纱3编织而成,第一经纱21和纬纱3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透明效果和结构轻薄的优点,同时透明的化纤单丝的弹性好、生产成本低,而且化纤材质还具有结实耐用、易打理和舒适度好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满足服饰市场对布带具有透明及轻薄特点的需求。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布带本体1还包括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与安装部12连接,另一侧与织边部13连接;所述经纱2还包括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所述安装部12由第二经纱22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织边部13由第三经纱23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首先,化纤低弹纱具有耐腐蚀、耐热性、耐光性、易清洗、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和柔韧性好等优点,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和厚度,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撕破强力,不仅便于拉链牙200安装在安装部12上,而且便于各种面料与织边部13进行缝制,因此,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能够满足拉链行业的相关物性测试指标;其次,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使用化纤低弹纱材质,可以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需求对化纤低弹纱进行配色,使布带本体1更具观赏性。因此,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布带本体1可以迎合服饰市场上对布带本体1透明轻薄和柔韧性好等功能的需求。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的直径为0.10-0.14毫米,所述化纤低弹纱的旦数为300d-450d。在具体实施时,化纤单丝的直径可以是0.10毫米、0.11毫米、0.12毫米、0.13毫米、0.14毫米之中的任意一种,通过使用直径为0.10-0.14毫米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轻薄的的特征;化纤低弹纱的旦数可以是300d、350d、400d、450d之中的任意一种,d代表旦数,旦数越大,纱线越粗,反之旦数越小纱线越细,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旦数为300d-450d的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较佳的柔韧度。
3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比化纤低弹纱细至少30%,以保证主体部11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轻薄,进而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32.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3-18毫米,布带本体1的宽度可以是13毫米、14毫米、15毫米、16毫米、17毫米、18毫米之中的任意一种。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3-18毫米是较为合适的布带本体1宽度,能够满足大部分拉链的使用需求。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均为0.5-0.6毫米,所述主体部11的厚度为0.37-0.43毫米。安装部12的厚度可以是0.51毫米、0.52毫米、0.53毫米、0.54毫米、0.55毫米、0.56毫米、0.57毫米、0.58毫米、0.59毫米、0.60毫米之中的任意一种;织边部13的厚度可以是0.51毫米、0.52毫米、0.53毫米、0.54毫米、0.55毫米、0.56毫米、0.57毫米、0.58毫米、0.59毫米、0.60毫米之中的任意一种;主体部11的厚度可以是0.37毫米、0.38毫米、0.39毫米、0.40毫米、0.41毫米、0.42毫米、0.43毫米之中的任意一种。主体部11的厚度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薄,进一步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编织而成,以此提高安装部12的拉力和刚性,便于实际使用;所述安装部12的第二经纱22的数量为10-16条,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第二经纱22的数量可以是10条、11条、12条、13条、14条、15条、16条
之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设计安装部12的第二经纱22为10-16条,可以形成较为合适的安装部12宽度,便于安装部12搭配任意型号的拉链牙200使用。
3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而成。由于化纤低弹纱够粗且柔韧度好,能够增加织边部13的拉力和刚性;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方式使得织边部13的表面规整平齐,以便有效的改善织边部13在缝制的过程中出现的起拱褶皱的问题,减少布带本体1在加工中的损耗,同时便于织边部13和各种面料进行缝制。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第三经纱23的数量为2-4条,第三经纱23的数量可以是2条、3条、4条之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设计第三经纱23的数量为2-4条,可以形成较为合适的织边部13宽度,便于织边部13与各种面料进行缝制。
3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通过设计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使得布带本体1部具有透明效果,还能让主体部11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网眼的效果,同时使得主体部11不会过于脆硬,增加布带本体1整体的抗撕破强力;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主体部11的第一经纱21为40-48条,第一经纱21的数量可以是40条、41条、42条、43条、44条、45条、46条、47条、48条之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设计第一经纱21为40-48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主体部11宽度,便于实际使用。
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实施例一
39.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透明布带100,包括由经纱2和纬纱3编织而成的布带本体1,根据拉链透明布带100的实际规格需要,可以选择经纱2的数量为52条,纬纱3的数量为1条,所述布带本体1包括主体部11,所述经纱2包括第一经纱21;所述主体部11由第一经纱21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21和纬纱3均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
40.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使用无梭织带机进行编织,通过设计主体部11由第一经纱21和纬纱3编织而成,第一经纱21和纬纱3均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透明效果和结构轻薄的优点,同时透明的化纤单丝的弹性好、生产成本低,而且化纤材质还具有结实耐用、易打理和舒适度好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满足服饰市场对布带具有透明及轻薄特点的需求。
4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布带本体1还包括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与安装部12连接,另一侧与织边部13连接;所述经纱2还包括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所述安装部12由第二经纱22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织边部13由第三经纱23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首先,化纤低弹纱具有耐腐蚀、耐热性、耐光性、易清洗、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和柔韧性好等优点,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和厚度,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撕破强力,不仅便于拉链牙200安装在安装部12上,而且便于各种面料与织边部13进行缝制,因此,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能够满足拉链行业的相关物性测试指标;其次,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使用化纤低弹纱材质,可以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需求对化纤低弹纱进行配色,使布带本体1更具观赏性。因此,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布带本体1可以迎合服饰市场上对布带本体1透明轻薄和柔韧性好等功能的需求。
4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的直径为0.10毫米,所述化纤低弹纱的旦数为
300d。通过使用直径为0.10毫米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轻薄的的特征;d代表旦数,旦数越大,纱线越粗,使用旦数为300d的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较佳的柔韧度。
4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比化纤低弹纱细30%,以保证主体部11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轻薄,进而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44.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3毫米。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3毫米是较为合适的布带本体1宽度,能够满足大部分拉链的使用需求。
4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均为0.5毫米,所述主体部11的厚度为0.37毫米。主体部11的厚度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薄,进一步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4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编织而成,以此提高安装部12的拉力和刚性,便于实际使用;所述第二经纱22的数量为10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安装部12宽度,便于安装部12搭配任意型号的拉链牙200使用。
4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而成。由于化纤低弹纱够粗且柔韧度好,能够增加织边部13的拉力和刚性;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方式使得织边部13的表面规整平齐,以便有效的改善织边部13在缝制的过程中出现的起拱褶皱的问题,减少布带本体1在加工中的损耗,同时便于织边部13和各种面料进行缝制。所述第三经纱23的数量为2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织边部13宽度,便于织边部13与各种面料进行缝制。
4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通过设计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使得布带本体1部具有透明效果,还能让主体部11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网眼的效果,同时使得主体部11不会过于脆硬,增加布带本体1整体的抗撕破强力;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第一经纱21为40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主体部11宽度,便于实际使用。
49.实施例二
50.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透明布带100,包括由经纱2和纬纱3编织而成的布带本体1,根据拉链透明布带100的实际规格需要,可以选择经纱2的数量为60条,纬纱3的数量为1条,所述布带本体1包括主体部11,所述经纱2包括第一经纱21;所述主体部11由第一经纱21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21和纬纱3均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
51.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使用无梭织带机进行编织,通过设计主体部11由第一经纱21和纬纱3编织而成,第一经纱21和纬纱3均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透明效果和结构轻薄的优点,同时透明的化纤单丝的弹性好、生产成本低,而且化纤材质还具有结实耐用、易打理和舒适度好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满足服饰市场对布带具有透明及轻薄特点的需求。
5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布带本体1还包括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与安装部12连接,另一侧与织边部13连接;所述经纱2还包括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所述安装部12由第二经纱22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织边部13由第三经纱23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首先,化纤低弹纱具有耐腐蚀、耐热
性、耐光性、易清洗、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和柔韧性好等优点,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和厚度,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撕破强力,便于拉链牙200安装在安装部12上,而且便于各种面料与织边部13进行缝制,因此,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能够满足拉链行业的相关物性测试指标;其次,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使用化纤低弹纱材质,可以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需求对化纤低弹纱进行配色,使布带本体1更具观赏性。因此,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布带本体1可以迎合服饰市场上对布带本体1透明轻薄和柔韧性好等功能的需求。
5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的直径为0.12毫米,所述化纤低弹纱的旦数为350d。通过使用直径为0.12毫米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轻薄的的特征;d代表旦数,旦数越大,纱线越粗,使用旦数为350d的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较佳的柔韧度。
5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比化纤低弹纱细35%,以保证主体部11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轻薄,进而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55.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6毫米。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6毫米是较为合适的布带本体1宽度,能够满足大部分拉链的使用需求。
5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均为0.55毫米,所述主体部11的厚度为0.40毫米。主体部11的厚度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薄,进一步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5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编织而成,以此提高安装部12的拉力和刚性,便于实际使用;所述第二经纱22的数量为13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安装部12宽度,便于安装部12搭配任意型号的拉链牙200使用。
5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而成。由于化纤低弹纱够粗且柔韧度好,能够增加织边部13的拉力和刚性;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方式使得织边部13的表面规整平齐,以便有效的改善织边部13在缝制的过程中出现的起拱褶皱的问题,减少布带本体1在加工中的损耗,同时便于织边部13和各种面料进行缝制。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第三经纱23的数量为3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织边部13宽度,便于织边部13与各种面料进行缝制。
5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通过设计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使得布带本体1部具有透明效果的同时,还能让主体部11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网眼的效果,同时使得主体部11不会过于脆硬,增加布带本体1整体的抗撕破强力;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第一经纱21为44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主体部11宽度,便于实际使用。
60.实施例三
6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透明布带100,包括由经纱2和纬纱3编织而成的布带本体1,根据拉链透明布带100的实际规格需要,可以选择经纱2的数量为68条,纬纱3的数量为1条,所述布带本体1包括主体部11,所述经纱2包括第一经纱21;所述主体部11由第一经纱21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21和纬纱3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
62.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使用无梭织带机进行编织,通过设计主体部11由
第一经纱21和纬纱3编织而成,第一经纱21和纬纱3均采用透明的化纤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透明效果和结构轻薄的优点,同时透明的化纤单丝的弹性好、生产成本低,而且化纤材质还具有结实耐用、易打理和舒适度好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透明布带100满足服饰市场对布带具有透明及轻薄特点的需求。
6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布带本体1还包括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与安装部12连接,另一侧与织边部13连接;所述经纱2还包括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所述安装部12由第二经纱22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织边部13由第三经纱23和纬纱3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首先,化纤低弹纱具有耐腐蚀、耐热性、耐光性、易清洗、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和柔韧性好等优点,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和厚度,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撕破强力,不仅便于拉链牙200安装在安装部12上,而且便于各种面料与织边部13进行缝制,因此,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均采用化纤低弹纱能够满足拉链行业的相关物性测试指标;其次,第二经纱22和第三经纱23均使用化纤低弹纱材质,可以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需求对化纤低弹纱进行配色,使布带本体1更具观赏性。因此,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布带本体1可以迎合服饰市场上对布带本体1透明轻薄和柔韧性好等功能的需求。
6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的直径为0.14毫米,所述化纤低弹纱的旦数为450d。通过使用直径为0.14毫米的化纤透明单丝,使得主体部11具有轻薄的的特征;d代表旦数,旦数越大,纱线越粗,使用旦数为450d的化纤低弹纱,使得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具有较佳的柔韧度。
6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化纤单丝比化纤低弹纱细40%,以保证主体部11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轻薄,进而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66.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8毫米。布带本体1的宽度为18毫米是较为合适的布带本体1宽度,能够满足大部分拉链的使用需求。
6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均为0.6毫米,所述主体部11的厚度为0.43毫米。主体部11的厚度比安装部12和织边部13的厚度薄,进一步使得布带本体1整体具有轻量的特征。
6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12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编织而成,以此提高安装部12的拉力和刚性,便于实际使用;所述第二经纱22的数量为16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安装部12宽度,便于安装部12搭配任意型号的拉链牙200使用。
6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而成。由于化纤低弹纱够粗且柔韧度好,能够增加织边部13的拉力和刚性;织边部13采用1上1下平纹组织编织方式使得织边部13的表面规整平齐,能够有效的改善织边部13在缝制的过程中出现的起拱褶皱的问题,减少布带本体1在加工中的损耗,同时便于织边部13和各种面料进行缝制。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第三经纱23的数量为4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织边部13宽度,便于织边部13与各种面料进行缝制。
7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通过设计主体部11采用2上2下斜纹组织和1上1下平纹组织交错编织而成,使得布带本体1部具有透明效果,还能让主体部11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网眼的效果,同时使得主体部
11不会过于脆硬,增加布带本体1整体的抗撕破强力;根据布带本体1的实际规格需要,所述第一经纱21为48条,以便形成较为合适的主体部11宽度,便于实际使用。
71.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尼龙拉链500,包括拉链牙200、拉链头300和拉链透明布带100,所述拉链透明布带10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以上描述,在此就不再重复叙述了;所述拉链牙200安装在拉链透明布带100的安装部12上。通过使用上述拉链透明布带100的尼龙拉链500,使得尼龙拉链500整体构思巧妙、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抗撕破强力,满足拉链行业的相关物性测试指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尼龙拉链500可迎合服饰市场上对拉链布带透明轻薄及柔韧性好功能的需求。
72.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部12的宽度小于等于拉链牙200的宽度,使得安装部12能够完全隐藏于拉链牙200下方,保证尼龙拉链500的布带本体1对外呈现出透明的效果。在实际使用时,拉链透明布带100的织边部13完全隐藏于面料下面,保证尼龙拉链500的布带本体1对外呈现出完全透明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