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切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94916发布日期:2022-03-09 13:0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编机切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经编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经编机切布装置。


背景技术:

2.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经编机主要由编织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和传动机构组成。
3.现有的经编机切布装置在使用时,采用直接从布料一侧向另一侧切割,使得切口易出现倾斜,且在切布时,不对布料进行固定,使得对布料的切割较为不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经编机切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经编机切布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经编机切布装置在使用时,采用直接从布料一侧向另一侧切割,使得切口易出现倾斜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经编机切布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与切割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经编机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与第一转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侧壁与握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侧壁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侧壁与第一支撑板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与放置板固定连接;
6.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二弹簧、连接块、第二转动板、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踩踏板、第二滑动板、切割刀、第四连接柱、第三滑动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同一端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侧壁与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三滑动板侧壁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与搭接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凹槽内搭接卷布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侧壁与压布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顶部对称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板底部转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槽的同一侧设有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板,所述第所述第二滑动板侧壁与切割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侧壁与第四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第三滑动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第三滑动板。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为挂钩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板底部挂
接,所述第三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块挂接,所述连接块与第二转动板顶部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侧壁与踩踏板固定连接。
12.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切割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经编机切布装置在使用时,采用直接从布料一侧向另一侧切割,使得切口易出现倾斜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1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经编机体,2、第一支撑板,201、第一滑槽,202、第二滑槽,203、第三滑槽,3、第一转动板,4、握杆,5、第一弹簧,6、第二支撑板,7、搭接板,8、卷布辊,9、第三支撑板,10、第二弹簧,11、连接块,12、第二转动板,13、第一连接柱,14、第二连接柱,15、踩踏板,16、放置板,17、第一滑动板,18、第一连接板,19、第三连接柱,20、压布板,21、第二滑动板,22、切割刀,23、第四连接柱,24、第三滑动板,25、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1.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
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本实施例中的切布装置可以适用于切割各种布料,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布料,本实施例中的切布装置可以用来进行切割如下布料。
26.该布料,包括内层表布、中间层布和外层表布;如图1所示,所述内层表布、中间层布和外层表布以远红外线纤维为纱线通过双面经编的方式织成一体;内层表布上的透气孔和外层表布的透气孔交替分布;既能起到透气的作用,又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布料的保暖功能,所述中间层布为远红外线纤维;内层表布和外层表布均由涤纶纤维、锦纶纤维、氨纶纤维混纺而成的包芯纱线织成,所述包芯纱线中涤纶纤维所占的质量比例为:42.34%-52.14%,锦纶纤维所占的质量比例为:18.56%-27.44%,氨纶纤维所占的质量比例为:25.47%-30.22%,所述包芯纱线经过1%-2%的纳米银溶液浸泡处理0.5-2min,取出后经过100-130℃烘干5-10min,所述远红外线纤维是将粒径为2μm-7μm的远红外粉以8%-14%的比例和涤纶纤维在喷丝前经熔融造粒后,再经螺杆挤压、卷绕形成,所述远红外粉为zro2、mgo、sic、tib2、mosi2、tin中的至少一种,将所得布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材料恢复时间性能表征进行测试,预加张力为200cn,拉伸速度为100mm/min,有效尺寸为50mm
×
200mm,测试5次计算平均值。
27.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切割其他结构的布料。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布装置进行介绍。
28.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经编机切布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2与切割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2与经编机体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侧壁与第一转动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3的另一端侧壁与握杆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3侧壁与第一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6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之间与放置板16固定连接;
29.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板9、第二弹簧10、连接块11、第二转动板12、第一连接柱13、第二连接柱14、踩踏板15、第二滑动板21、切割刀22、第四连接柱23、第三滑动板24和第二连接板25,所述第二转动板1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2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柱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12与第一支撑板2连接的同一端与第二连接柱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12侧壁与第二连接板2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5的另一端与第三滑动板24侧壁转动连接,便于通过切割机构的作用,避免出现切口出现倾斜的情况发生。
30.所述第一支撑板2侧壁与搭接板7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顶部的凹槽内搭接卷布辊8,便于更换新的卷布辊8,所述第一支撑板2侧壁设有第一滑槽201,所述第一滑槽201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17,所述第一滑动板17侧壁与压布板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
板17顶部对称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8,所述第一连接板18与第三连接柱19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柱19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板3底部转动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在按压第一转动板3时,带动第一滑动板17同时向下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2设有第一滑槽201的同一侧设有第二滑槽202与第三滑槽203,所述第二滑槽202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板21,所述第所述第二滑动板21侧壁与切割刀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21侧壁与第四连接柱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柱23的另一端与第三滑动板24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槽203滑动连接第三滑动板24,便于在第三滑动板24向下滑动时,带动第二滑动板21同时向下滑动,进而完成对布料的切割工作,所述第二弹簧10为挂钩弹簧,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板9底部挂接,所述第三支撑板9与第一支撑板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与连接块11挂接,所述连接块11与第二转动板12顶部固定连接,便于通过第二弹簧10的作用,在踩踏板15不受力时,第二滑动板21与第三滑动板24始终位于第二滑槽202与第三滑槽203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柱13侧壁与踩踏板15固定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踩踏。
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检查整个装置的各个器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在各个器件均可正常工作时,在卷布辊8完成收布时,工作人员通过握住握杆4,然后向下按压第一转动板3,使得第一弹簧5收缩,第一滑动板17沿着第一滑槽201向下滑动,进而使得压布板20紧贴布料,进而完成布料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踩踏踩踏板15,进而使得第二转动板12开始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弹簧10不断伸出,第三滑动板24沿着第三滑槽203下滑动,在第四连接柱23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滑动板21以及切割刀22随着第三滑动板24同时滑动,进而通过切割刀22的作用,对固定在放置板16顶部的布料进行切割,进而通过一次切割,避免出现切口出现倾斜的情况发生。
32.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3.1.通过压布板的设置,在卷布辊完成收布时,工作人员通过握住握杆,然后向下按压第一转动板,使得第一弹簧收缩,第一滑动板沿着第一滑槽向下滑动,进而使得压布板紧贴布料,进而将布料的固定在放置板上,进而便于切割刀对布料的切割;
34.2.通过切割机构的设置,在切割布料时,工作人员通过踩踏踩踏板,进而使得第二转动板开始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弹簧不断伸出,第三滑动板沿着第三滑槽下滑动,在第四连接柱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滑动板以及切割刀随着第三滑动板同时滑动,进而通过垂直向下滑动切割刀的作用,对固定在放置板顶部的布料进行切割,进而通过一次切割,避免出现切口出现倾斜的情况发生。
35.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