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结构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5672发布日期:2022-04-14 20:0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风结构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具有对衣物进行烘干的功能,例如,干衣机或者洗涤烘干一体机等。对于沿海地带而言,除了衣物烘干的需求外,还具有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需求,相关的衣物处理装置集合了对衣物处理装置外部的空气进行除湿的功能,但其切换除湿和烘干两种导风状态的结构复杂,不利于用户对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及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如何降低导风状态切换难度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包括:
6.罩体,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气体的导风通道,所述罩体开设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7.一些实施方案中,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内,用于引导所述气体从所述进风口流至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
8.遮挡组件,与所述罩体可活动的连接,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风通道包括:
10.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内部设有所述导风件;
11.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12.其中,所述第二风道的横截面积从所述第一风道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逐渐扩张。
13.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遮挡组件包括:
14.盖板,设置靠近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可相对所述罩体运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运动包括绕第一方向转动和/或沿第二方向平动。
1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
16.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盖板可活动的连接并相对所述盖板靠近所述进风口,以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1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
18.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并可相对所述盖板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方向。
1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
20.支撑板,为镂空结构并位于所述导风通道内,且与所述盖板间隔设置;
21.其中,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翅片的一端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翅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
2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
23.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盖板运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24.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翅片相对所述盖板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2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横截面垂直。
26.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
28.桶体组件,内部具有容纳衣物的容纳腔;
29.底座,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烘干组件的烘干通道,所述烘干通道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30.上述的出风结构,其中,所述罩体与所述桶体组件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烘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结构及衣物处理装置,该出风结构包括罩体,罩体内具有导风通道,罩体还开设连通导风通道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导风通道内的气体可从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出风口关闭的状态下,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流至第二出风口,在第一出风口开放的状态下,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仅需要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开闭状态即可实现两种导风状态的切换,其结构简单,降低了两种导风状态切换的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衣物处理装置采用上述出风结构,降低了衣物处理装置中的衣物烘干和空气除湿的两种模式的切换难度。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在衣物烘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在空气除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在空气除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遮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件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遮挡组件的爆炸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遮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罩体;11、导风通道;111、第一风道;112、第二风道;12、进风口;13、第一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41、通孔;2、导风件;3、遮挡组件;31、盖板;32、角度调节组件;321、翅片;321a、第一个翅片;33、支撑板;34、壳体;4、第一驱动件;41、第一驱动电机;42、第一连杆;5、第二驱动件;51、第二驱动电机;52、第二连杆;53、第三连杆;a、第一端;b、第二端;c、第三端;6、桶体组件;61、容纳腔;7、底座;71、烘干通道;8、烘干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4.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5.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xyz坐标系是正常使用状态时的绝对坐标。所涉及的方位描述“正向”为坐标系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负向”为坐标系中箭头所示相反的方向。图中除坐标系之外的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为气体的流向。
46.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结构,该出风结构可应用在多种装置中,例如出风结构可应用在独立于单独洗涤的洗衣机的干衣机、具有洗涤和烘干功能的洗烘一体机等装置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结构的保护范围产生限定。为方便说明,以下以出风结构用于干衣机为例展开说明。
4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出风结构,该出风结构包括罩体1。其中,罩体1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气体的导风通道11。其中,在罩体1未开设开口的情况下,罩体1内部的导风通道11相对罩体1外界为封闭的空间,罩体1内部的气体与罩体1外部的气体相互隔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罩体1上开设有连通导风通道11的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使得罩体1内的气体可以从进风口12处流入导风通道11内,再从第一出风口13和/或第二出风口14处流出到罩体1的外界。其中,导风通道11内的气体可以只从第一出风口13处流出,也可以只从第二出风口14处流出,还可以即从第一出风口13处流出也从第二出风口14处流出。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出风口关闭的状态下,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流至第二出风口,在第一出风口开放的状态下,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仅需要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开闭状态即可实现两种导风状态的切换,其结构简单,降低了两种导风状态切换的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衣物处理装置采用上述出风结构,降低了衣物处理装置中的衣物烘干和空气除湿的两种模式的切换难度。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出风结构还包括:导风件2和遮挡组件3。其中,导风件2设置在导风通道11内。其中,导风件2可以设置在导风通道11中相对第一出风口13靠近进风口12的位置处,导风件2还可以设置在导风通道11中相对进风口12靠近第一出风口
13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导风件2设置在导风通道11内的具体位置,只要导风件2能够将导风通道11内的气体从进风口12处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3和/或第二出风口14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2可以是风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风轮旋转,从而带动导流通道11内的气体运动,从进风口12向第一出风口13和/或第二出风口14流动。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遮挡组件3与罩体1可活动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物体在不受限制的情况具有六个方向的自由度,遮挡组件3相对罩体1具有某些方向的自由度,而不具有其他的方向的自由度;可活动的连接表示的是遮挡组件3能够相对罩体1在具有自由度的方向上运动,而在不具有自由度的方向上相对罩体1静止(即随罩体1同步运动)。遮挡组件3与罩体1的活动连接方式包括多种,例如,遮挡组件3可相对罩体1平动;再如,遮挡组件3可相对罩体1转动;又如,遮挡组件3可相对罩体1平动后再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遮挡组件3与罩体1可活动连接的具体形式,只要遮挡组件3能够相对罩体1活动以使得遮挡组件3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3即可。
52.如图1-3所示,以下对出风结构的出风原理进行说明:
53.如图1所示,在遮挡组件3关闭第一出风口13的情况下,罩体1中只有进风口12、第二出风口14与外部连通,设置在导风通道11内的导风件2引导气体从进风口12处进入到导风通道11内,导风件2再引导导风通道11内的气体从第二出风口14处导出。如图2或图3所示,在遮挡组件3相对罩体1运动后,遮挡组件3相对罩体1远离第一出风口13,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13处于开放状态,导风件2能够引导气体从进风口12处流入导风通道11内,导风件2再引导导风通道11内的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处导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处的气压值可以为不同的值,因此,在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均开放的条件下,导风通道11从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处导出的流量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可以是大部分的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3流出。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风结构,通过将遮挡组件3与罩体1可活动的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出风口13的开闭,在第一出风口13关闭的状态下,导风通道11内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12流至第二出风口14,在第一出风口13开放的状态下,导风通道11内的气流可以从进风口12流至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仅需要改变遮挡组件3相对罩体1的位置关系即可实现两种导风状态的切换,其结构简单,降低了两种导风状态切换的难度。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口13的横截面与第二出风口14的横截面垂直。其中,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的横截面与罩体1上开设的开口位置相关,可以理解为垂直气体流动的方向,例如,第一出风口13的横截面平行于y方向,第二出风口14的横截面平行于z方向。也就是说,罩体1中设置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的开口所在平面可以是基本垂直的。基本垂直包括第一出风口13的横截面与第二出风口14的横截面并不是严格的90度的情况,可以认为两个方向的夹角大于80度即属于基本垂直,从而可以涵盖到加工和安装误差的情形。
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出风口的横截面与第二出风口的横截面垂直,使得第一出风口处的气流与第二出风口处的气流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导出,减小了两个出风口对导出气流的干扰,降低了在不同导风模式下气流乱串的风险。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遮挡组件包括盖板31。盖板31设置在靠近第一出风口13处。可以理解,第一出风口13表示的是罩体1内部的导风通道11与罩体1外界交界
的端面,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出风口13可以理解为导通通道11上端的端面,靠近第一出风口13表示围绕第一出风口13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到第一出风口13的距离小于等于某个设定值,设定值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图1-3所示,盖板上的每个点到第一出风口13的距离都可以小于罩体1长度的1/10。在盖板31关闭第一出风口13的状态下,盖板31可以设置在相对罩体1的外侧或内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盖板31相对第一出风口13的位置,只要盖板31能够封闭第一出风口13并使得导风通道11内部的气体不能从第一出风口13处导出或导入即可。
5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盖板31相对罩体1活动的方式有多种,以下对盖板31与相对罩体1的活动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59.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盖板31可相对罩体1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3。在此过程中,盖板31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一方向为图2中垂直纸面方向。以盖板31的外表面(图2所示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角度为0度的状态,图2所示实施例中盖板31为绕第一方向顺时针转动30度左右的状态,且第一出风口13的开口方向向左。其中,该方式下的气体从罩体1与盖板31之间形成的开口处(图2所示箭头的流动方向)流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盖板31逐渐往顺时针转动的角度大于90度的情况下,第一出风口13的开口方向向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调节盖板31相对罩体1的转动角度,以调节第一出风口13开放的大小和开口方向,从而可以调节了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量。
60.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的盖板31可相对罩体1沿第二方向(图3所示z方向)平动,从而实现第一出风口13的打开和关闭。例如,在初始时刻,盖板31相对罩体1关闭第一出风口13;接着,盖板31可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罩体1的方向(图3所示z方向的正向)运动,使得第一出风口13打开;第一出风口13打开后,盖板31还可沿第二方向朝靠近罩体1的方向(图3所示z方向的负向)运动,直到盖板31关闭第一出风口13。其中,该方式下的气体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3处流出,并经过盖板31的阻挡作用导向盖板31的两侧(图3所示箭头表示的气流方向)。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遮挡组件3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32。角度调节组件32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角度调节组件32与盖板31可活动的连接,其中,可活动的连接表示的是角度调节组件32相对盖板31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以实现角度调节组件32在具有自由度的方向上相对盖板31运动,而在不具有自由度的方向上维持角度调节组件32与盖板31的相对静止关系。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开口开放的状态下,气体经过角度调节组件32与盖板31流出,从而可以通过改变角度调节组件32与盖板31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调整流出气体的流向,即调节第一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
62.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组件32设置在相对盖板31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图4所示z方向的下侧),以下对出风方向的调节原理进行说明:
63.结合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角度调节组件32与盖板31在第二方向(图4所示z方向)上保持相对静止,且角度调节组件32与盖板31在第一方向(图4所示x方向)上可相对运动。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角度调节组件32可以跟随盖板31转动,再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角度调节组件32跟随盖板31在第二方向(图3所示z方向)上平动。
64.如图4所示,第一出风口13的气体可沿角度调节组件32的各个表面流动。通过调节图4中角度调节组件32的位置,可以改变角度调节组件的表面的方向,从而改变第一出风口
13的气体导出方向。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角度调节组件32包括多个翅片321。多个翅片321在第一方向(图5所示x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多个翅片321的延伸方向可平行,延伸方向可以理解为翅片的长度最大的方向。其中,翅片321可以近似看成平板件,图5中翅片3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图5所示z方向)平行;当然,翅片321也可以是弧面板,翅片321的表面的切线可以与第二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翅片321可相对盖板31绕第二方向转动从而改变出风方向。其中,气体可以顺着翅片321的表面轮廓延伸的方向导出,在翅片321绕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翅片321与第一方向的夹角逐渐变化,翅片321的表面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方向的夹角也逐渐变化,从而改变了第一出风口的气体导出的方向。例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翅片321的表面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那么气流可以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导出。
6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翅片321共同引导气体流出,单位空间内的气体可以跟随者多个翅片321的延伸方向流动,由于多个翅片321间隔设置且延伸方向平行,提高了单位空间内气体导流方向的一致性。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遮挡组件3还包括支撑板33。支撑板33设置为镂空结构,镂空表示的是支撑板33上除了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的部位以外不存在多余的遮挡部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板33用于对翅片321起到支撑作用,除用于支撑翅片321及用于保持支撑板33稳定的骨架外,支撑板33本身可以不设置多余的结构,支撑板33的镂空结构可以正常的导通导风通道内的气体,使得气体可以从导风通道穿过支撑板并从第一出风口处导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板用于支撑翅片,以提高所安装的翅片的稳定性。
68.如图4和6所示,支撑板33与盖板31间隔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纳翅片321的空间,翅片321设置在支撑板33和盖板31之间,翅片321在第二方向上(图5所示z方向)的一端与盖板31转动连接,翅片321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支撑板33转动连接。其中,翅片321与盖板31或支撑板33的转动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转轴和轴套的套接方式,只要翅片321能够相对盖板31在第一方向(图6所示x方向)上转动即可。
6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板与盖板可以直接固定连接,支撑板和盖板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件保持间接固定,只要支撑板和盖板之间能够保持相对的距离同时能够保持相对的固定即可。
7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支撑板和盖板共同支撑翅片,不妨碍气体从第一出风口处导出的前提下,还能够提高翅片在第二方向上安装的可靠性。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驱动件5。第一驱动件4用于驱动盖板31运动以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其中,第一驱动件4可以驱动盖板31绕第一方向(图4所示x方向)转动和/或沿第二方向(图4所示z方向)平动。第二驱动件5用于驱动翅片321相对盖板31绕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调节。
7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独立驱动盖板和翅片,使得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功能和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调节功能独立开来,两个功能互不干扰,且独立控制,降低控制的难度,同时还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度。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件4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和第一连杆42。第
一驱动电机41可以固定在外部的壳体或其他相对稳定的部件上,第一连杆42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第一连杆42另一端连接盖板31或支撑板33,在第一驱动电机41沿图4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一连杆42带动盖板31、支撑板33及翅片321同步往顺时针转动;在第一驱动电机41沿图4所示箭头所示方向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一连杆42带动盖板31、支撑板33及翅片321同步往逆时针转动。
7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连杆共同驱动盖板、支撑板及翅片转动,结构简单,且控制方式稳定,制造和维修成本低。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件5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1和第二连杆52。其中,第二驱动电机51可以固定在外部的壳体或其他相对稳定的部件上。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33或盖板31且与翅片321连接,支撑板33或盖板31上设有穿设第二连杆52的孔,第二连杆52活套在孔内,在第二连杆52运动的情况下,不会带动支撑板33或盖板31跟随第二连杆52运动。
76.如图5所示,翅片321与盖板31连接的一端视为第一端a,翅片321与支撑板33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端b,将第一端a和第二端b视为翅片321的上下两端,那么,第二连杆52可以连接在翅片321的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一端,例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杆连接在翅片的第三端c。所连接的位置可以是翅片3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端点,也可以是靠近端点位置处的一定区域内的部位。在翅片321的上下两端与盖板31和支撑板33可转动的连接下,翅片321的左右任意一端受到第二连杆52在第一方向(图5所示x方向)上的作用力,翅片321会绕第二方向(图5所示z方向)转动,且翅片321转动的过程是以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接线作为中心线进行转动,从而改变的翅片321导出气体的方向。
77.如图5所示,在翅片321设置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二驱动件5还包括第三连杆53,第二连杆52用于连接第二驱动电机51和相对靠近第二驱动电机51的第一个翅片321a,第三连杆53将其他多个翅片321与第一个翅片321a连接,以在第一个翅片321a转动的情况下使得其他多个翅片321跟随第一个翅片321a同步转动。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遮挡组件3还包括壳体34,壳体34设置为在第二方向(图7所示z方向)上的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盖板31、支撑板33及翅片321可设置在壳体34内部,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驱动件5可以固定在壳体34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遮挡组件采用壳体封装,使得遮挡组件能够相对罩体一体拆卸,降低了遮挡组件拆装和维修的难度。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出风口1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141。本实施例中的通孔141可以沿罩体1的一侧面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该通孔141既可以使得导风通道11与外部导通,还能降低外部空间中的衣物等其他物体从第二出风口进入导风通道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41可以是通过与罩体1连接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桶体组件的镂空板来实现。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导风通道11包括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2。第一风道111连通进风口12,第一风道111内部设有导风件2。第二风道112连通第一风道111、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设置在第一风道111内的导风件2能够将进风口12处的气体导流至第二风道112内,再由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将气体导出。其中,第二风道112的横截面积从第一风道111到第一出风口13的方向逐渐扩张。横截面积表示的是第二风道112
或第一风道111垂直于导风通道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的)截面积。逐渐扩张表示的是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且第二风道112靠近第一风道111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风道112远离第一风道111一端的横截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1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第二风道112可以是喇叭形,第二风道112与第一风道111连接的位置稍向内收拢,使得气体从第一风道111流至第二风道112的过程中,风道急速变窄,气体压缩,使得导流至第二风道112内的气体流速增大,从而提高了气体导出的速度。
8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组件6、底座7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结构。桶体组件6内部具有容纳衣物的容纳腔61。底座7设置在桶体组件6的下方,底座7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烘干组件8的烘干通道71,烘干通道71可与容纳腔61连通。罩体1与桶体组件6、底座7连接,进风口12与烘干通道71连通,第二出风口14与容纳腔61连通,第一出风口13连通衣物处理装置的外部。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烘干组件包括蒸发器、水盒和冷凝器。蒸发器用于冷却烘干通道内的气体并析出水分,水盒用于收集蒸发器析出的水分并导出衣物处理装置外,冷凝器用于加热蒸发器导出的气体并导出至导风通道内。
83.以下对衣物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84.如图1所示为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烘干的状态示意图,在遮挡组件3关闭第一出风口13的情况下,导风件2引导气体沿容纳腔61-烘干通道71-导风通道11循环流动,从容纳腔61流出的空气经过烘干组件8形成干燥的热空气,热空气可以通过导风件2吹进导风通道11,并吹入容纳腔61内,干燥的热空气穿过湿衣物,带走水分,形成温湿的空气;温湿的空气进入烘干通道71,经过蒸发器被冷却并析出水分,成为干燥的冷空气,然后进入冷凝器被加热成干燥的热空气,再次进入导风通道11,如此循环实现衣物的烘干。
85.如图2所示为衣物处理装置处于除湿空气的状态示意图,导风件2用于引导气体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内外之间流动,盖板31开放第一出风口13,当然,衣物处理装置也可以将容纳腔61与烘干通道71封闭。将衣物处理装置外的潮湿空气引导至烘干通道71内,采用烘干组件7将潮湿的空气干燥后,再将干燥空气引导至导风通道11内,由于进风口12相对第一出风口13的气压差大于进风口12相对第二出风口14处的气压差,故导风通道11内的气体更倾向于从第一出风口13处导出到衣物处理装置外部,从而使衣物处理装置周围环境的潮湿气体得到干燥,实现对衣物处理装置外的空气的除湿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角度调节组件32来调节干燥气体的导出方向。
8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以及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的湿度值;衣物处理装置根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调节遮挡组件的出风口的大小及出风角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是否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本体由实体部件连接,只要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能够与遮挡组件保持通信即可。
8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