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多向调节的选针器座。
背景技术:2.针织机是一种常用的编织机械,提花纬编机是针织机的一种,选针器作为提花纬编机实现提花功能的重要执行部件,选针器是通过选针器座按所需数量均匀布设于针筒外圆,要求定位精准,通常的选针器座只能通过选针器座下开设的横移槽进行调节,而没法进行圆周方向的调节,但是有的提花纬编机的选针器位置需要随着三角曲线的变化而做周向调整,现有的选针器座无法满足这类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上座体和下座体,可以通过下座体的横移槽进行水平向的移动,也可以通过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配合进行圆周方向的调整的可多向调节的选针器座。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多向调节的选针器座,设置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包括选针器、上座体、下座体和导向螺栓,所述选针器固定设置在上座体上,所述下座体可滑动设置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顶部开设有圆弧孔,圆弧孔竖直贯穿下座体的顶部且圆弧孔所在的圆周面与下针筒外周面同心设置,所述上座体开设有与圆弧孔相配合的第一螺孔,导向螺栓穿过圆弧孔后与第一螺孔配合将上座体安装在下座体顶部,导向螺栓可以在活动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转换,当导向螺栓处于活动状态时沿着圆弧孔的圆弧面滑动,对选针器和上座体进行圆周方向的调整。
6.进一步地,所述上座体底部设置有限位桩,所述限位桩至少有部分超出上座体的底面,所述限位桩超出上座体底面的部分与下座体顶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下座体上包括有两个所述圆弧孔,两所述圆弧孔沿着下座体的径向间隔布置
8.进一步地,所述下座体的底部开设有横移槽和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孔横向贯通入横移槽,下针筒底座上设置有与横移槽相配合的横移销,横移销插入横移槽内使下座体可在底座上移动,调节螺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尾端穿入横移槽内与横移销相接触。
9.进一步地,所述下座体的底部还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竖向贯通入横移槽,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开设与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第一锁紧螺栓,所述螺栓孔的管径大于第一锁紧螺栓的螺纹部分的外径,第一锁紧螺栓依次穿过螺栓孔和横移槽并与第二螺孔配合将下座体安装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座体上开设有竖向贯通上座体的通孔,所述选针器上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通孔为具有一大径部和一小径部的阶梯孔,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栓,第二
锁紧螺栓穿过通孔后锁紧于第三螺孔内使选针器锁紧在上座体上,且第二锁紧螺栓的螺栓头部压紧在大径部内。
11.进一步地,所述选针器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座体上设置有定位销且定位销至少部分超出上座体上表面,定位销可插入定位槽避免选针器晃动。
12.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第一、通过下座体上开设的圆弧槽,穿过圆弧槽的导向螺栓和通过导向螺栓设置在下座体上的上座体,导向螺栓可在活动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转换,当导向螺栓处于活动状态时,导向螺栓可以沿着圆弧孔滑动并带动上座体和与上座体固定连接的选针器沿着圆周方向滑动,使选针器可以对圆周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圆弧孔所在的圆周面与针筒外周面同心设置,确保在调节过程中选针器始终朝向下针筒的外周面;
14.第二、通过超出上座体下表面并与下座体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限位桩,确保导向螺栓在沿着圆弧孔滑动的过程中,上座体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角度不会产生偏摆,避免因为圆周方向调整产生的偏摆而影响选针器的工作过程;
15.第三、包括两个沿着径向间隔布置的圆弧孔,使调整过程更加平稳;
16.第四、通过调节螺栓来调整横移销在横移槽内的位置,从而调节下座体的位置,以此调节设置在下座体上的选针器的横向位置;
17.第五、通过第一锁紧螺栓穿过螺栓孔并与第一锁紧螺孔连接,使下座体锁紧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且螺栓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锁紧螺栓螺纹部分的外径,保证下座体的位置调节完成后,第一锁紧螺栓穿过螺栓孔后依然可以锁紧在第一锁紧螺孔内。
18.第六、通过定位销插入定位槽,避免选针器晃动。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22.图中:1.选针器,10.第三螺孔,11.定位槽,2.上座体,20.第一螺孔,21.限位桩,22.通孔,23.第二锁紧螺栓,24.定位销,3.下座体,30.引导部,31.圆弧孔,32.横移槽,33.调节螺孔,34.调节螺栓,35.螺栓孔,36.第一锁紧螺栓,4.导向螺栓,5.横移销,6.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4.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多向调节的选针器座,设置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包括选针器1、上座体2、下座体3和导向螺栓4,所述选针器1固定设置在上座体2上,所述下座体3可滑动设置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上座体2可滑动设置在下座体3上。
25.所述下座体3包括有一扇形的导向部30、两圆弧孔31、横移槽32、调节螺孔33、调节螺栓34、螺栓孔35和第一锁紧螺栓36,导向部30位于下座体3的顶部,两圆弧孔31开设在导向部30上,两圆弧孔31沿着扇形的导向部30的径向间隔布置,圆弧孔31竖直贯穿下座体3的
导向部30且圆弧孔31所在的圆周面与下针筒外周面同心设置,横移槽32开设在下座体3的底部,调节螺孔33横向贯通入横移槽32,下针筒底座上设置有与横移槽32相配合的横移销5,横移销5插入横移槽32内使下座体3可在底座上移动,调节螺孔33内设置有调节螺栓34,所述调节螺栓34的尾端穿入横移槽32内并与横移销5相接触,螺栓孔35竖向贯通入横移槽32,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开设与螺栓孔35相对应的第二螺孔6,所述螺栓孔35内设置有第一锁紧螺栓36,所述螺栓孔35的管径大于第一锁紧螺栓36的螺纹部分的外径,第一锁紧螺栓36依次穿过螺栓孔35和横移槽32并与第二螺孔6配合将下座体3安装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
26.上座体2包括与圆弧孔31相配合的第一螺孔20、限位桩21、通孔22、第二锁紧螺栓23和定位销24,导向螺栓4穿过圆弧孔31后与第一螺孔20配合将上座体2安装在下座体3顶部,导向螺栓4可以在活动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转换,当导向螺栓4处于活动状态时可沿着圆弧孔31的圆弧面滑动,对选针器1和上座体2进行圆周方向的调整,限位桩21设置在上座体2上且至少有部分超出上座体2的底面,限位桩21超出上座体2底面的部分与下座体3引导部30的外周面紧密接触,通孔22竖向贯通上座体2,选针器1上开设有第三螺孔10,所述通孔22为具有一大径部和一小径部的阶梯孔,第二锁紧螺栓23穿过通孔22后锁紧于第三螺孔10内使选针器1锁紧在上座体2上,且第二锁紧螺栓23的螺栓头部压紧在大径部内,选针器1上开设有定位槽11,定位销24设置在上座体2上且定位销24至少部分超出上座体2上表面,定位销24可插入定位槽11避免选针器1晃动。
27.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调整调节螺栓34,因为调节螺栓34的尾端接触顶抵横移销5,当调整调节螺栓34时,可以改变横移销5在横移槽32内的位置,因为横移销5是固定不动的,所以下座体3便会产生移动,调节下座体3与下针筒之间的距离至所需的位置后,将第一锁紧螺栓36穿过螺栓孔35后与第二螺孔6连接,将下座体3锁紧在下针筒外侧的选针器座底圈上。
28.旋松导向螺栓4,使导向螺栓4处于活动状态,导向螺栓4可以沿着圆弧孔31的圆周面滑动,并带动上座体2和选针器1进行圆周方向的调节,上座体2上设置的限位桩21接触下座体3导向部30的外周面,避免调节过程中上座体2产生偏摆,将选针器1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后,锁紧导向螺栓4使上座体2锁紧在下座体3上,完成选针器1的位置调节。
2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