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1406发布日期:2022-06-08 08:0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2.烘干洗衣机的烘干过程基本都是通过烘干加热管进行烘干加热,加热单元本身是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通过对加热单元的两端进行通电,就可以实现提高加热单元自身的温度,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使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尽量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即设定值。因此需要在加热过程中对加热电路反复通断来维持使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当加热单元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断开电路,防止继续通电使加热单元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断电一段时间后,加热单元就会开始降温,又需要给加热电路通电使加热单元的温度上升到设定值。
3.现有的加热控制是通过加热电路中继电器的通断实现电路的通断,在控制过程中继电器需要反复的吸合断开,对于其使用寿命影响较大,使用继电器调节温度,由于继电器吸合断开的切换频率较低,整个电路通电和不通电状态之间的切换速度也更慢,使加热电路处于切换状态的时间更长,导致加热单元的温度波动范围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中加热电路温度调节波动范围较大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包括:
6.加热电路,加热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和至少一个mos管;
7.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与mos管电连接;
8.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驱动单元电连接。
9.可选地,每个mos管与一个驱动单元对应电连接。
10.可选地,驱动单元为多个时,多个驱动单元之间并联连接。
11.可选地,驱动单元与多个mos管电连接。
12.可选地,控制单元与多个驱动单元电连接。
13.可选地,驱动单元与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14.可选地,加热单元与mos管的源极电连接;和/或
15.加热单元与mos管的漏极电连接。
16.可选地,mos管为n型mos管;或
17.mos管为p型mos管。
18.可选地,加热控制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温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加热单元连接。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上述的加热控制电路。
20.本实用新型在加热电路中使用mos管代替原有的继电器,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驱动
单元改变mos管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的切换频率,来调节加热电路的通电频率,继而改变加热单元的通电频率,从而调节加热电路中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使用mos管控制电路的通电状态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通电状态相比,mos管在导通和截止之间的切换更加灵敏,能够以更高的频率在导通和截止之间进行切换,缩短了加热电路在通电与不通电之间的切换时间,能够更准确的调节加热单元的通电频率,使加热单元的温度波动维持在一个更小的范围。相比起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对温度的调控更准确,波动范围更小,且mos管在导通的时候,不需要在过零点时进行导通,简化整个加热装置的电路结构。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双mos管);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单mos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加热电路、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加热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和至少一个mos管,驱动单元与
mos管电连接,控制单元与驱动单元电连接。
2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单元改变mos管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的切换频率,来调节加热电路的通电频率,继而改变加热单元的通电频率,从而调节加热电路中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使用mos管控制电路的通电状态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通电状态相比,mos管在导通和截止之间的切换更加灵敏,能够以更高的频率在导通和截止之间进行切换,能够更准确的调节加热单元的通电频率,使加热单元的温度波动维持在一个更小的范围。相比起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对温度的调控更准确,波动范围更小,且mos管在导通的时候,不需要在过零点时进行导通,简化整个加热装置的电路结构。
30.在mos管中,通过栅极来控制mos管的导通和截止,即导通时,mos管通电;截止时,mos管不通电。
31.驱动单元与mos管的栅极连接,通过控制单元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实现对mos管的控制端口进行控制,改变mos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的切换频率,进而对加热电路的通电时间实现一个更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控。
3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每个mos管与一个驱动单元对应电连接。
33.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个驱动单元对应驱动一个mos管动作,提高控制的准确性。
3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单元为多个时,多个驱动单元之间并联连接。
35.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与加热电路接入不同的供电电源,当驱动单元为多个时,为了保证每个驱动单元对相应mos管的驱动速度一致,使多个驱动单元并联连接,保证每个驱动单元的接入电压相同。
3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单元与多个mos管电连接。
37.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一个驱动单元驱动多个mos管进行工作。
38.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控制单元与多个驱动单元电连接。
39.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的多个信号输出端连接,接受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
4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单元与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4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加热单元与mos管的源极电连接;和/或
42.加热单元与mos管的漏极电连接。
43.可以理解的是:当加热电路中为为一个加热单元和一个mos管时,加热单元与mos管串联,此时加热单元的一端与mos管的源极连接,或者加热单元的一端与mos管的漏极连接;当加热电路为一个加热单元和两个mos管时,加热单元的一端与一个mos管的源极连接,加热单元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mos管的漏极连接。
4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所述的“连接”在电路设置中均为电性连接,该电性连接包括信号传输连接和电流传输(电压传输)连接等。
4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mos管为n型mos管;或
46.mos管为p型mos管。
4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n型mos管为n沟道型mos管,即在一块掺杂浓度较低的p型硅衬底上,制作两个高掺杂浓度的n+区(n+区域中有大量为电流流动提供自由电子的电子源),并用金属铝引出两个电极,分别作漏极d和源极s。然后在半导体表面覆盖一层很薄的二氧
化硅(sio2)绝缘层,在漏极——源极间的绝缘层上再装上一个铝电极(通常是多晶硅),作为栅极g,这就构成了一个n沟道型mos管。
48.上述p型mos管为p沟道型mos管,即n型衬底、p沟道,靠空穴的流动运送电流的mos管。
4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加热控制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温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加热单元连接。
50.可以理解的是:利用温度检测单元对加热单元的温度进行监测,将监测的温度实时反馈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调控驱动单元对mos管进行控制,进而调节加热电路中的电流,使加热的单元达到设定温度。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加热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单元;该加热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的第一mos管q1、第一加热单元r1和第二mos管q2,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加热单元r1的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加热单元r1的另一端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第一供电电源连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接地,第一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52.在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中,控制单元发出信号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以此对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的导通和截止的切换频率分别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加热电路的导通状态,相比继电器控制加热电路的导通状态,mos管可以使加热电路在通电与断路之间的切换频率更高,能使第一加热单元在通电与不通电状态件更高频率的切换,从而控制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时间,以实现更准确的控制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
5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两个mos管,能够对加热电路的通电状态实现更准确的控制。
5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mos管q1和第一加热单元r1;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加热单元r1的一端与第一供电电源连接,第一加热单元r1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第一mos管q1的漏极接地;第一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
55.在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中,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单元来改变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即控制第一mos管导通和截止的切换频率分别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加热电路的导通状态,来对第一加热单元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进而控制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时间,实现对第一加热单元的温度调节。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一mos管。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加热单元、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mos管、第一加热
单元、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二mos管。
5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的控制单元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上述的加热单元采用加热电阻丝。
6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例中的加热电路连接有第一供电电源,驱动电路连接有第二供电电源,第一供电电源为交流电电源,该交流电电源电压为220v,第二供电电源为直流电电源,该直流电电源为5-10v。
6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加热控制电路,由于该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部分或者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2.另外,该加热控制电路还可用于其他需要对加热进行精确控制的设备,例如取暖器、电吹风等。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