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和洗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7705发布日期:2022-07-22 23:3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和洗干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洗干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和洗干机。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常规的电加热衣物洗涤及洗干一体装置,主要是通过在外筒位置开设一个出风口,连接冷凝器,热湿空气与进入冷凝器内的低温水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热湿交换,分离出冷凝水和低温干空气,达到烘干除湿效果。该种设置方法的低温水与热湿空气接触面积有限,烘干效率低下,且冷凝器结构也占据一定空间,对于洗衣干衣机的轻薄化很不利,更不利于降成本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和洗干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器结构占据一定空间,对于洗衣干衣机的轻薄化很不利,更不利于降成本需求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包括:
5.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底与所述外筒底之间设有间隙;
6.热交换件,设在所述间隙中,且与所述内筒底和所述外筒底均为间隔设置;所述热交换件能够与其两侧的湿空气发生热交换,使得所述湿空气中的液滴冷凝出来。
7.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的外表面上设有水路,所述水路中注入与所述湿空气发生热交换的水。
8.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外筒内壁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导通两侧的通风孔。
9.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的上部还设有供水件,所述供水件向所述热交换件提供水,用于所述热交换件与所述湿空气进行换热。
10.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包括隔板时,所述隔板为竖直设置,所述供水件设于所述隔板侧边上,包含有向所述隔板两侧面注水的喷淋孔。
11.可选地,所述通风孔设有两个,分设于所述隔板的中下部。
12.可选地,所述隔板上部两侧的所述外筒侧壁上均设有出风口,所述隔板下方的所述外筒侧壁上设有排水通道和出水口;和/或,所述隔板的两侧面上设有引水筋,能够引导水在该侧面上的流向。
13.可选地,所述外筒底部侧面上设有引水筋,能够引导水在该侧面上的流向。
14.可选地,每个所述侧面上的所述引水筋设有若干条,分散地设于该所述侧面上。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洗干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
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底与所述外筒底之间设有间隙;热交换件,设在所述间隙中,且与所述内筒底和所述外筒底均为间隔设置;所述热交换件能够与其两侧的湿空气发生热交换,使得
所述湿空气中的液滴冷凝出来。
17.本技术在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间隙中间隔地设置热交换件,能对外筒内的湿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这样可取消传统结构中设在外筒外的冷凝器结构,减小了洗干机的体积,有利于洗衣干衣机的轻薄化,以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表示为:
24.0、外筒;1、隔板;2、出风管;21、第三通风孔;3、第一通风孔;4、第二通风孔;5、进水管;51、第一引水管路;52、第二引水管路;6、排水通道;71、第一引水筋;72、第二引水筋;8、排水管;9、外筒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包括:
28.内筒和外筒0,所述内筒设在所述外筒0内;所述内筒底与所述外筒0底之间设有间隙;
29.热交换件,设在所述间隙中,且与所述内筒底和所述外筒底均为间隔设置;所述热交换件能够与其两侧的湿空气发生热交换,使得所述湿空气中的液滴冷凝出来。
30.本技术在内筒和外筒0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热交换件,且与内筒底和外筒底均为间隔设置;热交换件能够对其两侧的湿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这样可取消传统结构中设在外筒0外的冷凝器结构,减小了洗干机的体积,有利于洗衣干衣机的轻薄化,以及降低成本。
31.由于在外筒0内部实施冷凝处理,相应地烘干过程中毛屑也会随冷凝水留在外筒0内,能避免毛屑进入洗干机风道中,降低烘干系统的风道阻力,降低风机负荷,提升风机效
率,增加空气流速,降低烘干噪音,加速衣物蒸发速率,减少烘干时间,省水省电。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件的外表面上设有水路,所述水路中注入与所述湿空气发生热交换的水。
33.在热交换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水路,使得水路中的低温水直接与湿空气进行接触换热,从而对空气进行除湿。
34.热交换件与湿空气换热的方式还可设为其它结构,如盘管等,内部注入低温水,外表面与湿空气接触而析出水滴。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件包括隔板1,所述隔板1的外周缘与所述外筒0内壁连接,所述隔板1上设有导通两侧的通风孔。
36.采用隔板1作为热交换件,隔板1四周与外筒0内壁进行固定连接,并在隔板1上设置导通两侧的通风孔,隔板1能将间隙分隔为外筒0和隔板1之间、隔板1和内筒之间的两个冷凝空腔,从衣物负载蒸发出来的热湿空气进入间隙时,分两路分别流向两个冷凝空腔,与隔板1两个侧面上的低温水发生热交换。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件的上部还设有供水件,所述供水件向所述热交换件提供水,用于所述热交换件与所述湿空气进行换热。
38.直接将供水件设在热交换件上,向热交换件供水;由于热交换件设在外筒0上,结构固定方便在上部设置供水件,从而整体结构稳定。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件包括隔板1时,所述隔板1为竖直设置,所述供水件设于所述隔板1侧边上,包含有向所述隔板1两侧面注水的喷淋孔。
40.隔板1竖直设置,供水件注入到隔板1侧面上的低温水,能自然下流;尤其是供水件设置向两个侧面喷洒的喷淋孔,能保证两个冷凝空腔的湿空气实现很好地与低温水进行热交换,达到除湿的目的。
41.在实际操作上,还可对进入两个冷凝空腔的低温水进行单独在外筒0上增设水管,无需在进水管5上设置分流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保证进入两个冷凝空腔的低温水用各自的进水阀单独控制,实现独立进水,对整个烘干的进水调节节拍控制更广泛,对于烘干效率提升更有利。
42.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孔设有两个,分设于所述隔板1的中下部。
43.通风孔设在隔板1的中下部,进入隔板1和外筒0之间冷凝空腔的气流,为从下岛上的流动方式,正好与低温水进行逆向流动,传热传质效率高。通风孔设为两个口,是基于这种考虑:若通风孔过少,隔板1和外筒0之间冷凝空腔内气流流通过少,冷凝效果不好,通风口过多,会隔板1和内筒之间冷凝空腔内水路布置减少,影响隔板1和内筒之间冷凝空腔的冷凝效果。
44.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上部两侧的所述外筒0侧壁上均设有出风口,所述隔板1下方的所述外筒0侧壁上设有排水通道6和出水口。
45.在隔板1两侧的外筒0侧壁上设置出风口,下方设置排水通道6和出水口,便于湿热空气和低温水换热后实现气液分流出去。
46.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的两侧面上设有引水筋,能够引导水在该侧面上的流向。
47.采用在侧面上设置引水筋,能保证低温水注入冷凝空腔时,不会出现飞溅,同时可增加低温水的流程,提高除湿效果,以及避免衣物二次打湿。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0底部侧面上设有引水筋,能够引导水在该侧面上的流向。
49.后筒0轴线为水平设置,底部侧面上也设有引水筋条,引导水在此底部侧面上流动,增加水的流动面积;因为后筒0底部侧面与隔板1之间的冷凝空腔,水可以尽可能多的流动,不用担心水进入内筒中。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面上的所述引水筋设有若干条,分散地设于该所述侧面上。
51.通过多个引水筋的设置,可改变水路的流向,实现对整个冷凝空腔进行有效除湿,效率高。
5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洗干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
53.本技术洗干机采用上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冷凝组件,能提升烘干效率,并且能在取消传统结构中与外筒0连接的冷凝器结构基础上,利用外筒0与内筒间的结构空间,在外筒0的后部设计风路以及低温水流路系统,消除毛屑进入冷凝通道的风险,防止低温水飞溅进入内筒打湿衣物,实现多风路多冷却流路的烘干系统。在提升热湿空气与低温水的局部热湿交换面积的同时,降低烘干系统的风道阻力,降低风机负荷,提升风机效率,增加空气流速,降低烘干噪音,加速衣物蒸发速率,减少烘干时间,省水省电。
54.具体的,如图1至5所示的烘干机冷凝组件,取消现有占据箱体空间的与外筒0连接的冷凝器,充分利用现有外筒0与内筒之间的风道空间。通过在外筒0结构上增加一个隔板1,隔板1将外筒0空间划分成隔板1与内筒筒底之间的第一冷凝腔以及外筒0后部与隔板1之间的第二冷凝腔。从衣物负载蒸发出来的热湿空气经过外筒0时,分两路分别流向两个冷凝空腔,并且两个冷凝空腔之间设置第一通风孔3和第二通风孔4,以便让气流分流互通,同时在隔板1底部设置的排水通道6也会有小部分气流在流通。第一冷凝腔内气流经过第三通风孔21与第二冷凝腔出来的气流汇合后经出风连接管2排向加热风道进行循环加热。
55.如图2、3和5所示,从外筒0斜上方向进入的低温冷水经进水管5后,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向第一引水管51,在第一引水筋71的引流下流向第一冷凝腔内,保证水流不飞溅至内筒筒底以及三脚架、轴承等位置,保证第一冷凝腔内除湿效率的同时防止衣物二次打湿与零部件可靠运行。分流的另一路流向第二引水管52,在第二引水筋72的引流下流向第二冷凝腔内,其中第二引水管出水位置设置多个喷淋水孔,保证水流宽广范围喷淋,同时在接近出风口连接管2位置不设置水路流通,保证细小水流不被倒吸入加热风道。经换热的第二冷凝腔内的水沿着排水通道6与经换热的第一冷凝腔内的水一起流向排水管8,在水阀或水泵的作用下排向洗衣机及洗衣干衣机箱体外。
56.为保证外筒0的整体出模效果,在外筒0的局部位置进行切割,并在相应位置增加外筒盖板9进行密封,保证整机的装配及密封效果。
57.本技术在两个冷凝空腔内均能保证低温水与热湿空气进行冷却接触,大大提升烘干效率同时,低温水也会吸附并携带热湿空气中的毛屑,将冷凝水与低温空气分离开来,低温水带走烘干系统中的大部分毛屑,减少或杜绝毛屑在风机作用下进入加热器产生堆积现象。
58.在烘干循环过程中,因循环风道系统减少了现有技术方案的风阻较大部件-冷凝器,外筒的流道面积更大,因此减少了风道系统的阻力。风机的负荷随之降低,风机运行效
率得到一定提升,可加速筒内衣物的蒸发速率,降低了烘干噪声及能耗。
59.在进水分流的设计上,采用同一进水阀进行分流的方式,在保证较小水流量情况下,得到好的烘干效果,提高低温水的利用率,节水节能。
6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