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7725发布日期:2022-07-22 23:3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家电行业导向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趋势,各类家电都随潮流走向创新化发展道路,衣物处理装置也从只能简单洗衣、脱水的设备发展成现在具备烘干、护理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化产品。
3.其中,烘干功能省去了用户自行晾干衣物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除菌作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洗干一体机是通过自来水冷却热湿空气的方式来去除衣物湿度,大多数洗干机将独立风道作为冷凝器,经过衣物的热湿空气在冷凝器内与冷却水换热除湿,也有一些洗干机在后筒壁面进行冷凝,其主要方法为在后筒上部设置冷凝水进水管,其表面设有多条导流筋与挡水筋,冷凝水可以顺着后筒内壁面流下来与热湿空气换热并除湿。后筒冷凝地方式不会产生毛屑堆积的问题,但由于后筒冷凝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后筒上部,气流掠过后筒表面易带走部分粒径小的水滴进入其出风管道,并在累积一定量后从管道内倾泻而出,这部分冷凝水往往会冲入内筒打湿衣物,从而降低了冷凝效率。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的衣物处理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有效解决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
7.后筒结构,后筒结构具有冷凝区和第一出风口,流体在冷凝区进行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
8.和出风风道,出风风道连通第一出风口;出风风道内设置有蓄水结构,蓄水结构用于储存流体中携带的水分。
9.进一步地,出风风道内设置有凹陷区,凹陷区形成蓄水结构。
10.进一步地,蓄水结构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流向所述冷凝区。
11.进一步地,当蓄水结构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流向所述冷凝区时,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能够对出风风道内流经第一出风口的水分的流速进行缓冲。
12.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能够对流经出风风道的流体的流速进行缓冲。
13.进一步地,缓冲结构设置于出风风道内,且缓冲结构位于第一出风口处。
14.进一步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管路,缓冲管路连通第一出风口与蓄水结构;缓冲管路的内表面具有曲面。
15.进一步地,缓冲管路为弯曲管路。
16.进一步地,出风风道包括u形段,u形段形成蓄水结构。
17.进一步地,出风风道内设置有水汽分离结构;水汽分离结构能够对流经出风风道的流体进行水汽分离。
18.进一步地,水汽分离结构包括褶皱结构。
19.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蓄水结构和水汽分离结构依次连通;
20.和/或,经过水汽分离结构对流经出风风道的流体进行水汽分离后的水分能够流向蓄水结构。
21.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冷凝风道,出风风道连通冷凝风道,后筒结构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出风风道进入冷凝风道进行冷凝处理。
22.本技术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了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出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表示为:
26.1、后筒结构;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2、出风风道;3、蓄水结构;4、缓冲结构;5、水汽分离结构;6、冷凝风道;7、第一进水口;8、第二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结合参见图1-2所示,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后筒结构1和出风风道2,后筒结构1具有冷凝区和第一出风口11,流体在冷凝区进行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1排出;出风风道2连通第一出风口11;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蓄水结构3,蓄水结构3用于储存流体中携带的水分;本技术的第一出风口11为后筒冷凝的上出风口。即本技术通过在后筒冷凝的上出风口与出风风道2之间增加蓄水结构3,用来储存被空气附带进入出风风道2的液滴,可以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起到缓冲作用。
28.本技术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筒体组件、风道组件、冷凝水管等组成;其中筒体组件的后筒结构1内底壁面斜上方装有进水管,同时具备导流筋与挡水筋,出风口设有上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12,风道组件包括冷凝风道6、出风风道2以及蓄水结构3;后筒结构1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水口7和第二进水口8。
2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凹陷区,凹陷区形成所述蓄水结构3;
3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蓄水结构3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11流向冷凝区。
3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当蓄水结构3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11流向冷凝区时,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能够对出风风道2内流经第一出风口11的水分的流速进行缓冲,能够对出风风道里的水滴进行缓冲,让累积在出风口附近的水滴溢流而不是倾泻。
3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能够对流经出风风道2的流体的流速进行缓冲。本技术还可以将出风风道2内的水分进行减缓流速度,水滴从上出风口慢慢回流至后筒表面,既二次利用了冷凝水,又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起到缓冲作用。本技术有效解决了后筒冷凝时出风风道2的水流进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后筒冷凝的出风风道2内的冷凝水无法合理利用的问题。
3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凹陷区,凹陷区形成蓄水结构3,当流体流经出风风道2时,流体中混合的水储存在凹陷区内,可以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
3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缓冲结构4设置于出风风道2内,且缓冲结构4位于第一出风口11处,使得水分在流出第一出风口11时的流速减缓,可以慢慢回流至后筒表面,既二次利用了冷凝水,又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起到缓冲作用。
3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缓冲结构4包括缓冲管路,缓冲管路连通第一出风口11与蓄水结构3;缓冲管路的内表面具有曲面,曲面能够对流体的流速进行减缓。
3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缓冲管路为弯曲管路,弯曲管路可以减缓水流的流速。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风道2包括u形段,u形段形成蓄水结构3。在水滴填满u形段的蓄水腔后从上出风口慢慢回流至后筒表面,既二次利用了冷凝水,又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起到缓冲作用。
3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水汽分离结构5;水汽分离结构5能够对流经出风风道2的流体进行水汽分离,可以进一步对流经出风风道2的流体进行水汽分离,提高冷凝效率。
3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水汽分离结构5包括褶皱结构;褶皱结构指的是连续的弯曲结构,当流体流经该褶皱结构时,其对流体起到阻挡作用,进而实现水汽分离的效果。进一步地,褶皱结构就是连续的类似波轮管的凹凸面,含水气流经过表面时水滴会因几何原因阻碍停滞在凹陷面。
40.本技术蓄水结构3设置在后筒的上出风口与出风风道2之间,部分粒径较小的液滴随后筒表面的风流通过上出风口进入该结构,依次经过u形段管形成的蓄水腔与集水区,集水区管壁表面有褶皱结构吸附水滴,水滴在此区域被阻挡以避免进入出风风道2,水滴随壁面流向“u”型蓄水腔,在腔内最高蓄水位均有弧度表面与水平壁面平滑的连接,缓冲水流以避免形成急流冲向内筒。当冷凝水越过蓄水腔存放的最高位时,水流顺着壁面溢出蓄水结构3,从上出风口向后筒表面缓慢地回流,冷凝水落下时经过导流筋导流与湿热空气进行换热除湿,完成对冷凝水的二次利用。
4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一出风口11、蓄水结构3和水汽分离结构5依次连通;流体从第一出风口11依次流经蓄水结构3和水汽分离结构5,水汽分离结构5分离后的水分回流至蓄水结构3内进行储存,当蓄水结构3存满之后,水从第一出水口慢慢回流至后筒的冷凝区。
4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经过水汽分离结构5对流经出风风道2的流体进行水汽分离后的水分能够流向蓄水结构3。由于在后筒冷凝中采用了本发明的蓄水结构3,实现了在后筒冷凝中出风风道2内水滴的合理利用。将进入出风风道2内累积的水滴进行存放,避免了气流掠过后筒表面部分粒径小的液滴进入上出风管道,在累积一定量后从管道内倾泻而出进入内筒打湿衣物。同时水滴填满蓄水结构3后会慢慢溢出,形成低速水流回流至后筒表面沿导流筋流动进行二次冷凝,避免了冷凝水的浪费。
43.本技术针对洗衣干衣一体机在后筒冷凝过程中水滴被气流附带进入出风风道2内后,容易堆积形成一股急流进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来存放进入出风风道2的水滴的蓄水结构3。蓄水结构3设置在后筒与风道之间,有蓄水腔和集水区两个部分,蓄水腔向下突出有一个“u”管空间用来存放冷凝水,集水区有管壁上有褶皱结构用来吸附经过区域的水滴,水滴从集水区流向蓄水腔,溢出后从上出风口回流至后筒冷凝面,该结构有效利用了进入出风风道2的冷凝水滴,避免其进入内筒打湿衣物。
4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冷凝风道6,出风风道2连通冷凝风道6,后筒结构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出风风道2进入冷凝风道6进行冷凝处理。冷凝风道6与后筒结构1的冷凝区形成双冷凝结构。
45.衣物处理装置为洗衣机,进一步,洗衣机为洗干机,进一步地,洗干机为双冷凝洗干机。
46.本技术衣物处理装置对衣物开始运行烘干程序后,通过滚筒内的湿热空气同时经过后筒底壁面与风道进行冷凝除湿,分别风道与出风风道2回流至风机处,再由加热管加热后变为干热空气,干热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筒内后对衣物进行烘干,如此往复。
4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4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