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02026发布日期:2022-09-21 09:1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面料织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2.针织面料一般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因此常被用来制作内衣、外衣等紧身、贴身服装或其他具备功能性的服装。氨纶材料作为人造弹力纤维应用在针织面料中,能够增加造型性,使针织服装更具延展性,现已广泛用于贴身内衣、塑身衣等运动服装中。虽然氨纶具备回复能力,但与氨纶交织的其他纤维本身的回复力没有氨纶高,随着关节部位的运动,含氨纶的针织面料布面收缩不一致,容易产生鼓包变形现象,面料摩擦皮肤也容易引起皮肤不适,进而影响穿着的舒适性以及美观性。
3.近年来,为满足绿色环保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原液着色的生物基环保面料尤为重要。目前采用的生物基材料通常是以可再生的谷物原料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基材料,而原液着色的生物基材料无需进缸染色,后整过程污染小,可以减少碳排放,符合节能环保发展趋势,在环保领域的贡献颇大。在含原液着色生物基材料的面料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组织结构在拉伸回复性与手感舒适性等方面通常具备不同的要求,加工过程中布面收缩不均匀,容易产生布面磨毛不匀等问题,进而影响面料的品质,难以实现面料的连续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上述面料采用原液着色生物基长丝和生物基氨纶,所述面料经上针盘和下针筒混织而成,所述上针盘和下针筒分别包括对应的a段和b段,所述面料每10路线圈形成一个循环,其组织结构具体为:
6.上针盘a段第1、2、3、4、7、8、9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5、10路线圈为成圈三角,第6路线圈为集圈三角;
7.上针盘b段第1路线圈为集圈三角,第2、4、5、6、7、9、10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3、8路线圈为成圈三角;
8.下针筒a段第1、2、3、5、7、8、10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4、9路线圈为成圈三角,第6路线圈为集圈三角;
9.下针筒b段第1路线圈为集圈三角,第3、4、5、6、8、9、10路线圈为浮线三角,第2、7路线圈为成圈三角。
10.优选的,所述原液着色生物基长丝的质量占比为60~80%,所述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20~40%。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原液着色生物基长丝选用pa56纤维。
12.优选的,上针盘与下针筒的第2、3、4、5、7、8、9、10路线圈均与生物基氨纶编织互锁。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织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4.s1、根据目标面料的组织结构,采用纬编双面大圆机织造得到面料;
15.s2、根据面料的纱线特性,在平幅式水洗机内对步骤s1得到的面料进行精练、除油和清洗处理,最终得到干净的面料;
16.s3、用蒸汽预缩机烘干、熨烫步骤s2得到的面料,使布面水分油脂挥发干净,得到纤维收缩均匀的面料;
17.s4、根据面料采用纱线的细度特性,设置陶瓷刷磨毛机的加工速度、毛刷转速以及磨毛张力,磨出步骤s3得到面料中的微纤,得到手感绵密的磨毛面料;
18.s5、选择适宜的温度和速度,将步骤s4得到的磨毛面料实施高温定型加工,确保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同时添加柔软剂,定型后得到成品面料,所述柔软剂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型亲水柔软剂。
19.优选的,步骤s2中,平幅水洗机的精练槽温度设置为30~70℃,精练处理选用的精练剂用量为1g/l,除油处理选用的乳化剂用量为1.5g/l,平幅水洗机的水洗槽的温度设定为30~60℃,平幅水洗机的运转速度设置为15~20m/min。
20.优选的,步骤s3中,蒸汽预缩机的烘干温度设置为100~130℃,速度设置为200~300rpm。
21.优选的,步骤s4中,陶瓷刷磨毛机的加工速度设置为20~30m/min,毛刷转速设置为40~60r/min,布道张力设置为10~30n。
22.优选的,步骤s5中,定型的温度设置为185~195℃,加工速度设置为 13~18m/min,柔软剂的添加浓度为5~30g/l。
23.优选的,步骤s5制备得到的成品面料的回复率超过90%。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发明提供的面料采用原液着色生物基环保材料,无需进缸染色,后整过程污染小,具备对环境友好的特性,氨纶能够有效提升面料的延展性与回复性。
26.2.本发明提供的面料采用先预缩后磨毛的加工方法,通过蒸汽预缩机烘干、熨烫后,同时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使纤维收缩均匀,避免后续布面产生鼓包变形。
27.3.本发明提供的面料采用陶瓷磨毛的加工方法,能够使面料更蓬松柔软,所得面料的整体均匀度高,具备更高的亲肤性和舒适性。
28.4.本发明提供的面料经过后整理工艺,成品面料色牢度符合iso国际测试标准,可以达到纺织品服用性能,适用于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仅用于进一步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图1为本发明面料的编织运动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
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采用pa56绿色30d/36ffd dty与生物基氨纶40d bio-based的纱线,织造得到的面料中pa56绿色纱线的质量占比为65%,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35%。该面料的针织排列方法如表1所示,该面料的组织结构如表2所示。
34.表1:
[0035][0036]
表2:
[0037][0038]
表2中的“-”表示浮线,“v”表示上针盘成圈,“u”表示上针盘集圈;“∧”表示下针筒成圈,“∩”表示下针筒集圈。
[0039]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0]
s1、采用pa56绿色30d/36f fd dty与生物基氨纶40d bio-based的纱线,根据上述针织排列方法和组织结构,在纬编34”36g双面大圆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面料,其中,上针盘与下针筒的第2、3、4、5、 7、8、9、10路线圈均与生物基氨纶编织互锁,织造得到的面料中pa56绿色纱线的质量占比为65%,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35%;
[0041]
s2、根据面料的纱线特性,采用边退卷边上机的入布方式,将步骤s1的带的面料送至平幅式连续水洗机内,张力设定为35n,设置精练槽温度为90℃,以1g/l的精练剂和1.5g/l的乳化剂混合物作为除油助剂,将除油助剂加入至药剂反应槽内,设置水洗槽的运转速度为15m/min,以30℃的常温水清洗面料表面的油脂,得到精练后的面料;
[0042]
s3、在温度130℃、送布速度280r/min的条件下,采用蒸汽预缩机对s2 得到的面料做预缩烘干处理,使纤维内的水分和少量残余油脂随着温度蒸发,同时面料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充分回缩,得到预缩后的烘干面料。
[0043]
s4、根据pa56绿色30d/36f fd dty与生物基氨纶40d bio-based的纱线细度特性,
设置陶瓷刷磨毛机的加工速度为28m/min,毛刷转速为55r/min,布道的四向张力设置为10n、25n、16n和12n,对面料的正、背面进行起绒处理,磨出面料中的微纤,得到双面磨毛后的半成品面料;
[0044]
s5、在温度为195℃、速度为15m/min的加工条件下,向槽内加入浓度为 10g/l的柔软剂调整手感,磨毛后的半成品面料经定型机定型后得到尺寸稳定、手感舒适的成品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
[0045]
实施例2:
[004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采用pa56黑色40d/51ffd dty与生物基氨纶30d bio-based的纱线,织造得到的面料中pa56黑色纱线的质量占比为76%,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24%,其针织排列方法和组织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
[0047]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整染工艺,其步骤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0048]
s1中,采用pa56黑色40d/51f fd dty与生物基氨纶30d bio-based的纱线,根据与实施例1一致的针织排列方法和组织结构,在纬编34”36g双面大圆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面料,织造得到的面料中 pa56黑色纱线的质量占比为76%,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24%;
[0049]
s2中,水洗槽的运转速度设置为18m/min;
[0050]
s3中,蒸汽预缩机的温度设置为120℃,送布速度设置为220r/min;
[0051]
s4中,陶瓷刷磨毛机的加工速度设置为30m/min,毛刷转速设置为60r/min,布道的四向张力设置为10n、28n、18n和12n,对面料的正面进行起绒处理,磨出面料中的微纤,得到单面磨毛后的半成品面料;
[0052]
s5中,定型机的加工条件设置为温度193℃,速度为14m/min。
[0053]
实施例3:
[005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采用pa56湖绿色30d/51fsd dty与生物基氨纶40d bio-based的纱线,织造得到的面料中pa56湖绿色纱线的质量占比为70%,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30%,其针织排列方法和组织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
[0055]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织造工艺,其步骤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0056]
s1中,采用pa56湖绿色30d/51f sd dty与生物基氨纶40d bio-based的纱线,根据与实施例1一致的针织排列方法和组织结构,在纬编34”50g双面大圆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面料,织造得到的面料中 pa56湖绿色纱线的质量占比为70%,生物基氨纶的质量占比为30%;
[0057]
s2中,水洗槽的运转速度设置为16m/min;
[0058]
s3中,蒸汽预缩机的温度设置为130℃,送布速度设置为280r/min;
[0059]
s4中,陶瓷刷磨毛机的加工速度设置为25m/min,毛刷转速设置为45r/min,布道的四向张力设置为10n、25n、16n和12n,对面料的正面进行起绒处理,磨出面料中的微纤,得到单面磨毛后的半成品面料;
[0060]
s5中,定型机的加工条件设置为温度188℃,速度为15m/min。
[0061]
对比例1:
[0062]
对比例1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大致一致的织造工艺,其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并未做步骤s3的预缩加工处理,且步骤s5定型时未添加柔软剂,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1采用上述织造工艺制备得到了对应的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
[0063]
对比例2:
[0064]
对比例2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大致一致的织造工艺,其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并未做步骤s3的预缩加工处理,且步骤s5定型时添加的柔软剂为亲水硅油柔软剂,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2采用上述织造工艺制备得到了对应的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
[0065]
对比例3:
[0066]
对比例3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大致一致的织造工艺,其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步骤s5定型时添加的柔软剂为聚氨酯型柔软剂,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3采用上述织造工艺制备得到了对应的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
[0067]
对比例4:
[0068]
对比例4采用与实施例2步骤大致一致的织造工艺,其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采用的纱线为pa6胚纱40d/51f fd dty与生物基氨纶30d bio-based,在步骤s4后增加染色工序,染料采用酸性lanaset染料组合,步骤s5定型时添加的柔软剂为聚氨酯型柔软剂,浓度为20g/l,其余均与实施例2相同。对比例4采用上述织造工艺制备得到了对应的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
[0069]
分别对实施例1-3、对比例1-4织造得到的面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具体如下:
[0070]
采用astm 4964织物弹力与伸长的测试方法,在cre拉伸强力机上对实施例1-3、对比例1-4提供的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进行延伸率与回复率的测定,条状试样的尺寸分别为3
×
10inch,力值为20lbs,夹距为5inch,拉伸循环次数为3次,速度为20inch/min。将面料匀速上拉至系统设定的拉伸比例后,记录延伸率数据;再回升至原位置,取下试样面料,停滞60min后测量试样拉伸后的尺寸,记录回复率数据。
[0071]
采用gb/t 4802.2马丁代尔测试方法,标准大气环境下,将样品放在实验室调湿24h以上,再将试样装在磨头上,与磨台上的自身织物磨料进行摩擦,试样与磨料的相对运动轨迹为利萨如图形,相对运动速度为(50
±
2)r/min,将织物的正面与反面分别进行2500r的摩擦测试,将起球后的织物与标准样进行对比,确定试样的起球程度,起球程度共分为5级,级数越小表示织物起球越严重,级数越大表示抗起球性能越好。
[0072]
表3:
[0073]
测试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延伸率warp132.2%122.3%95.2%122.9%141.8%126.9%128.2%延伸率weft174.5%175.5%154.3%163.8%183.5%168.5%175.8%1h后回复率warp92.2%91.6%93.1%89.9%95.6%90.6%92.1%1h后回复率weft91.5%90.6%90.5%87.2%93.5%89.2%90.6%正/反起球程度4/44/44/44~5/43/2~34/44/3~4手感舒适度
★★★★★★★★★★★★★★
布面毛感均匀度
★★★★★★★★★★★★★★★★
[0074]
由表3可知,采用实施例1-3提供的织造方法制成的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其
经向、纬向回复率均超过90%。通过对比例的实验数据可知,聚氨酯型亲水柔软剂能够起到抗起球的作用,增加预缩工艺和陶瓷磨毛工艺能够更好改善面料的舒适度和布面毛感均匀度,进而提高面料品质。
[0075]
采用iso色牢度检测方法,分别对实施例1-3、对比例1-4织造得到的面料进行水洗牢度、汗渍牢度、干摩擦牢度、湿摩擦牢度以及耐水色牢度等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牢度越大表明性能越好。
[0076]
表4:
[0077]
测试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水洗牢度4444444汗渍牢度4444~544~54干摩擦牢度4~54~54~54~544~54湿摩擦牢度4~54~54~54~544~54耐水色牢度4444443~4
[0078]
由表4可知,采用实施例1-3提供的织造方法制成的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的色牢度等级更加优越,均可达4级以上的高水平。
[0079]
本发明提供的原液着色生物基绒感面料采用原液着色生物基环保材料,无需进缸染色,后整过程污染小,具备对环境友好的特性。本发明采用先预缩后磨毛的加工方法,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使纤维收缩均匀,面料具备优异的延展性与回复性,成品面料的整体均匀度高,具备更高的亲肤性和舒适性,面料色牢度符合iso国际测试标准,可以达到纺织品服用性能,适用于连续化生产。
[0080]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