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6394发布日期:2022-11-05 00:5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染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


背景技术:

2.从远古时代一直到近代的染料及其助剂,都来自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提,人类实用天然染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合成染料在近百年间基本上取代天然染料的实用,成为印染行业实际应用的主要着色产品。因此,现有的抑菌型全棉织物也多采用化学抗菌剂以及重金属的纳米银、纳米锌、纳米铜等作为抗菌助剂。但是,化学抗菌剂只针对病菌,对真菌及病毒的抑制作用弱,且化学抗菌剂还会产生耐药性,造成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纳米银、纳米锌、纳米铜等重金属的广谱抗菌效果虽然很好,但在杀灭病菌同时,也杀灭人体皮肤表面的全部益生菌,对正常的人体危害作用更大,并且纳米银、纳米锌、纳米铜等重金属对环境水体造成持久型危害。
3.近年来,国内多家公司应用当代前沿科技技术,从植物组分提取、低温超声波染色工艺、及其配套抗菌植物助剂的改良优化角度入手,以达到与现有抗菌剂相近似的抗菌效果。但是,目前的全棉织物主要以手工染色为主,采用多次水洗、晾干的方式,又由于抗菌植物助剂的附着度不高,因此需要经过多次染色或者提高抗菌植物助剂的浓度,以获得较好的抗菌效果,否则难以最大限度的促使抗菌组分附着到全棉织物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达到了便于抗菌组分附着和抗菌效果好的优点。
5.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所述助剂包括水性聚氨酯、占所述水性聚氨酯总重40~60%的茶条槭微囊粉、以及占所述水性聚氨酯总重40~60%的刺五加微囊粉;其中,所述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所述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助剂中的水性聚氨酯采用乳化法制备得到,染色时,水性聚氨酯能促使茶条槭微囊粉和刺五加微囊粉在染液中分散,以便接枝交联茶条槭微囊粉和刺五加微囊粉与全棉织物的棉纤维,提高助剂在全棉织物上的附着率;在染色完成后,首先由被表层囊壁包裹的茶条槭囊芯进行初步抗菌,茶条槭提取物中含有槭树丹宁、槭鞣质和五倍子酸等有效抗菌成分,能在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包埋下,不仅能通过水性聚氨酯接枝交联在全棉织物表面,还能在后处理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以在β-环糊精形成的多孔表层囊壁中缓慢释放这些有效成分,以起到长效抗菌左右;然后由被外层囊壁和内层囊壁依次包裹的刺五加囊芯进行联合抗菌,其外层增设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能在不影响缓释作用的同时,促使刺五加微囊粉被吸附在全棉织物的编
织间隙中,且透过全棉织物的细菌等物质也会被吸附至外层囊壁的孔隙上,进一步提高抑菌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助剂在多次水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99.9%,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99.9%,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99.9%,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并保持益生菌稳定的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0~40%%。
8.进一步地,所述茶条槭微囊粉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茶条槭叶依次经过液氮冷冻、气流粉碎和过筛处理,得到100~14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再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混合后,依次经过超声振荡、加热回流、抽滤和浓缩处理,然后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依次经过剪切、均质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9.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11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30~1.8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0~30%wt。
10.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12中,液氮冷冻的冷冻温度为零下90~零下95℃,冷冻时间为15~18s;超声振荡的超声功率为150~220w,振荡时间为10~20min;加热回流的加热温度为62~80℃,回流时间为2~3h。
11.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13中,剪切温度为35~45℃,剪切时间为35~45min,转速为1300~1500r/min;均质压力为35~45mpa,均质温度为30~35℃,均质2~3次;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5~165℃,出风温度为70~90℃,高压泵的频率为15~25hz,雾化转速为25~35r/min。
12.进一步地,所述刺五加微囊粉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刺五加叶依次经过液氮冷冻、气流粉碎和过筛处理,制得120~17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再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后,依次经过超声振荡、加热回流、抽滤浓缩处理,然后将得到的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高速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先依次经过剪切和均质处理,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13.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21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0.80~1.2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0~30%wt;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30~1.8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0~30%wt。
14.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22中,液氮冷冻的冷冻温度为零下90~零下100℃,冷冻时间为20~25s;超声振荡的超声功率为250~300w,振荡时间为10~15min;加热回流的加热温度为90~110℃,回流时间为1~2h。
15.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23中,剪切温度为30~40℃,剪切时间为30~40min,转速为1000~1200r/min;均质压力为35~45mpa,均质温度为30~35℃,均质2~3次;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5~165℃,出风温度为70~90℃,高压泵的频率为15~25hz,雾化转速为25~35r/min。
1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水性聚氨酯能促使茶条槭微囊粉和刺五加
微囊粉在染液中分散,以便接枝交联茶条槭微囊粉和刺五加微囊粉与全棉织物的棉纤维,提高助剂在全棉织物上的附着率,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并保持益生菌稳定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18.实施例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50份,刺五加微囊粉50份。
19.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5%。
20.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5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3℃下液氮冷冻16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2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200w下超声振荡处理15min后,在70℃下加热回流2.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400r/min、40℃下剪切处理40min,然后在40mpa、30℃下均质处理3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30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21.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1.0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5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5℃下液氮冷冻23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4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在280w下超声振荡处理12min后,在100℃下加热回流1.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100r/min、35℃下剪切处理35min,然后在40mpa、33℃下均质处理3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30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22.实施例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60份,刺五加微囊粉40份。
23.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40%。
24.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4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2%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0℃下液氮冷冻15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0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180w下超声振荡处理20min后,在65℃下加热回流2.0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300r/min、42℃下剪切处理45min,然后在45mpa、35℃下均质处理2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5℃,出风温度为75℃,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35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25.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1.5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0%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4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2%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0℃下液氮冷冻25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2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在250w下超声振荡处理10min后,在90℃下加热回流1.0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000r/min、38℃下剪切处理35min,然后在35mpa、32℃下均质处理2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5℃,出风温度为70℃,高压泵的频率为15hz,雾化转速为25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26.实施例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40份,刺五加微囊粉60份。
27.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0%。
28.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6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30%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5℃下液氮冷冻18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4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220w下超声振荡处理10min后,在80℃下加热回流3.0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500r/min、38℃下剪切处理
40min,然后在35mpa、32℃下均质处理3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5℃,高压泵的频率为15hz,雾化转速为32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29.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0.08,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30%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6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30%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100℃下液氮冷冻23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7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在260w下超声振荡处理15min后,在110℃下加热回流2.0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200r/min、40℃下剪切处理32min,然后在45mpa、30℃下均质处理3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8℃,出风温度为75℃,高压泵的频率为23hz,雾化转速为35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30.实施例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43份,刺五加微囊粉57份。
31.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5%。
32.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3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6%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4℃下液氮冷冻17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2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150w下超声振荡处理16min后,在75℃下加热回流2.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300r/min、35℃下剪切处理40min,然后在42mpa、34℃下均质处理2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70℃,高压泵的频率为25hz,雾化转速为30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33.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1.0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3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6%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8℃下液氮冷冻24s,再
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4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在270w下超声振荡处理13min后,在105℃下加热回流1.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100r/min、35℃下剪切处理30min,然后在37mpa、35℃下均质处理3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90℃,高压泵的频率为25hz,雾化转速为35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34.实施例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45份,刺五加微囊粉55份。
35.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5%。
36.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5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8%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2℃下液氮冷冻16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2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160w下超声振荡处理15min后,在62℃下加热回流2.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400r/min、40℃下剪切处理35min,然后在44mpa、31℃下均质处理2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25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37.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1.0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5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8%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5℃下液氮冷冻21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4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在300w下超声振荡处理14min后,在95℃下加热回流1.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100r/min、32℃下剪切处理35min,然后在42mpa、31℃下均质处理3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5℃,出风温度为85℃,高压泵的频率为18hz,雾化转速为25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38.实施例6: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55份,刺五加微囊粉45份。
39.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5%。
40.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8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0℃下液氮冷冻15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2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200w下超声振荡处理12min后,在76℃下加热回流2.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500r/min、37℃下剪切处理40min,然后在40mpa、30℃下均质处理2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90℃,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28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41.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1.0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8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5℃下液氮冷冻20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4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在250w下超声振荡处理11min后,在100℃下加热回流1.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100r/min、30℃下剪切处理40min,然后在40mpa、32℃下均质处理2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2℃,出风温度为80℃,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30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42.实施例7: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58份,刺五加微囊粉42份。
43.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5%。
44.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7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30%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3℃下液氮冷冻15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2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210w下超声振荡处理15min后,在80℃下加热回流2.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400r/min、45℃下剪切处理40min,然后在38mpa、35℃下均质处理3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
度为165℃,出风温度为85℃,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26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45.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1.0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7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30%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2℃下液氮冷冻22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4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匀,在280w下超声振荡处理10min后,在98℃下加热回流1.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100r/min、35℃下剪切处理37min,然后在43mpa、34℃下均质处理2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7℃,出风温度为80℃,高压泵的频率为25hz,雾化转速为35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46.实施例8: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水性聚氨酯100份,茶条槭微囊粉52份,刺五加微囊粉48份。
47.其中,水性聚氨酯为全氟聚醚二醇改性的聚氨酯溶液,含固量为35%。
48.茶条槭微囊粉包括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表层囊壁、以及由茶条槭提取物制成的茶条槭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1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6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0%wt,得到表层比囊溶液;s12先将净制后的茶条槭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5℃下液氮冷冻18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20目的茶条槭叶颗粒,然后将茶条槭叶颗粒与无水乙醇搅拌混匀,在170w下超声振荡处理18min后,在70℃下加热回流2.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茶条槭提取物;s13先将表层囊壁溶液和茶条槭提取物混合后,在1400r/min、40℃下剪切处理40min,然后在35mpa、30℃下均质处理3次,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5℃,出风温度为80℃,高压泵的频率为20hz,雾化转速为30r/min,得到茶条槭微囊粉。
49.刺五加微囊粉包括由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制成的外层囊壁、由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制成的内层囊壁、以及由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刺五加囊芯。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壳聚糖和多孔淀粉溶于水中,壳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0:1.00,壳聚糖和多孔淀粉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5%wt,得到外层囊壁溶液;将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溶于水中,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0:1.60,玉米多肽和β-环糊精在水中的总浓度为20%wt,得到内层囊壁溶液;s22先将净制后的刺五加叶投入液氮冷冻隧道中,在零下95℃下液氮冷冻23s,再进行气流粉碎和过筛,制得140目的刺五加叶颗粒,然后将刺五加叶颗粒与乙醇/水的混合
溶液搅拌混匀,在290w下超声振荡处理15min后,在102℃下加热回流1.5h,抽滤浓缩,将浓缩液与油性乳化剂混合,得到刺五加提取物;s23先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在1100r/min、35℃下剪切处理35min,然后在38mpa、30℃下均质处理2次,再投入外层囊壁溶液,重复剪切和均质处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设置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3℃,出风温度为77℃,高压泵的频率为15hz,雾化转速为30r/min,得到刺五加微囊粉。
50.对比例对比例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水性聚氨酯。
51.对比例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聚酯纤维代替水性聚氨酯。
52.对比例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粘胶纤维代替水性聚氨酯。
53.对比例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茶条槭微囊粉。
54.对比例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s12制得的茶条槭提取物代替茶条槭微囊粉。
55.对比例6: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刺五加微囊粉。
56.对比例7: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s22制得的刺五加提取物代替刺五加微囊粉。
57.对比例8: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棉织物的抗菌植物助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s23中,将内层囊壁溶液和刺五加提取物混合后,依次经过剪切、均质和喷雾干燥处理。所制得的刺五加微囊粉粗品代替刺五加微囊粉。
58.性能检测试验先取染料和占染料重量比2%的助剂,用溶剂按照1:20的质量体积比稀释后,得到染液;其中,助剂选自实施例1~8、对比例1~8中的助剂,溶剂选自自来水。再将经过双氧水和液碱煮漂、第一次水洗的全棉织物投入上述染液中,室温入染,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75℃,保温80min。染色完成后,将染色织物依次经过水洗、皂洗、水洗、脱水和烘干处理,得到测试样品。
59.首先,按照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测试染色纱的抗菌性能,分别采用实施例1、对比例1~8的助剂制得的测试样品再次水洗20、50次后,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试标准参照atcc 6538,细菌浓度为2.0
×
10
4 cfu/ml;大肠杆菌的测试标准参照atcc 25922,细菌浓度为2.7
×
10
4 cfu/ml;白色念珠菌的测试标准参照atcc 10231,细菌浓度为1.6
×
10
4 cfu/ml。
60.其次,先配置浓度为0.5%的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克氏库微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干燥棒状杆菌,细菌浓度为2.0
×
10
4 cfu/ml,得到益生菌测试液,再将实施例1~8的助剂制得的测试样品分别浸泡于益生菌测试液中,检测其对克氏库微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干燥
棒状杆菌的抑制率,结果如表2所示。
61.表1
测试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水洗20次,%)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水洗50次,%)大肠杆菌抑制率(水洗20次,%)大肠杆菌抑制率(水洗50次,%)白色念珠菌抑制率(水洗20次,%)白色念珠菌抑制率(水洗50次,%)实施例198.7098.5099.9099.7099.2099.10对比例156.3023.6056.9823.8956.5923.74对比例271.5063.8072.3764.5871.8664.19对比例368.4045.5069.2346.0568.7545.78对比例425.5025.1025.6325.2525.8125.41对比例536.8030.0036.9930.1837.2530.37对比例633.3033.1033.4733.3033.7033.50对比例740.5035.8040.7136.0240.9936.24对比例858.9057.9059.2058.2559.6258.61
表2
测试样品克氏库微球菌葡萄糖消耗量(%)头状葡萄球菌葡萄糖消耗量(%)干燥棒状杆菌葡萄糖消耗量(%)实施例160~8040~6060~80实施例240~6060~8040~60实施例340~6040~6060~80实施例440~6040~6040~60实施例560~8060~8040~60实施例640~6060~8040~60实施例740~6040~6060~80实施例860~8040~6040~60
由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助剂在多次水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98.50%,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99.70%,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99.10%,并且在浸泡有测试样品的益生菌测试液中,克氏库微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干燥棒状杆菌等益生菌对葡萄糖呈中、高消耗状态,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助剂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并保持益生菌稳定的效果。
6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