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32708601发布日期:2022-12-28 00:3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2.流苏元素是装饰针织产品的重要设计元素,但现有的流苏元素在针织产品上的运用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工编织或者流苏辅料拼接的方法,不仅制作工序复杂,而且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本技术利用电脑横机编织技术,采用空气层起底,前针床编织浮线,后针床编织纬平针,在横向上特定的位置,编织若干个满针线圈用于固定流苏头部,采用浮线组织针法,结合无连接的前针床辅助线圈,编织形成任何长度的浮线织物,把长浮线剪断拨向一边,即可形成仿流苏效果的针织物,提高编织效率,减少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织物本体,该织物本体包括空气层,该空气层表面编织有多个线圈,该线圈包括流苏线圈、固定线圈,该流苏线圈为长浮浅,该固定线圈用于固定该流苏线圈。
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长浮线呈横向或纵向排列,织物下机时,浮线方向为横向,横织竖用时,浮线为纵向。
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空气层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的编织方法,采用7针型电脑横机和睿能制版系统进行电脑制版和小样编织,编织步骤为:
9.s1:设置纱嘴序号,在相应的纱嘴序号中设置相应颜色的编织线;
10.s2:空气层起底,相应的沙嘴在相应的位置进行编织,前针床编织浮线,后针床编织纬平针,且从第4行开始每隔16针编织2个满针线圈;
11.s3:编织完成后,满针线圈位置的前编织线圈需要脱圈,然后织物横向拉伸,辅助线圈受力完全脱圈后,把长浮线捋直,并从中间剪断,拨向一边即可形成流苏效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步骤中,纱嘴序号包括2号纱嘴、3号纱嘴、4号纱嘴、5号纱嘴,在横机编织时,3号纱嘴带a色棉纱编织织物底面纬平针,2号纱嘴带b色、4号纱嘴带c色、5号纱嘴带d色一起编织织物表面的长浮线而形成混色流苏。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步骤中,空气层起底,3号纱嘴带a色棉纱编织空气层3行,从第4行开始,每隔16针编织2个满针线圈,用于固定流苏头部,其余位置翻针之后且后编织;2
号纱嘴带b色、4号纱嘴带c色、5号纱嘴带d色棉纱在前针床每隔2针编织一段16针的长浮线,底面纬平和正面浮线隔行交替编织,直至编织结束。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步骤中,长浮线之间另起前针床针织,编织若干个与后针床不连接的辅助线圈,编织结束后,用前落布针法把辅助线圈脱落形成任何长度的浮线。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改变功能条215中的纱嘴设置,得到纯色流苏或者三色以上的混色流苏,结合嵌花针法,形成每段流苏有不同的颜色效果。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改变满针编织的位置、浮线的长度、辅助线圈的个数与位置,形成任何长短和间隔的流苏效果。
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利用电脑横机编织技术,采用空气层起底,前针床编织浮线,后针床编织纬平针,在横向上特定的位置,编织若干个满针线圈用于固定流苏头部,采用浮线组织针法,结合无连接的前针床辅助线圈,编织形成任何长度的浮线织物,把长浮线剪断拨向一边,即可形成仿流苏效果的针织物,提高编织效率,减少成本。
19.2、解决浮线过长,不易编织的工艺技术问题,可以在长浮线之间另起前针床针织,编织若干个与后针床不连接的辅助线圈,以此保证编织顺利进行。
20.3、通过改变功能条215中的纱嘴设置,可以得到纯色流苏或者三色以上的混色流苏,结合嵌花针法,还可以形成每段流苏有不同的颜色效果。
21.4、过改变满针编织的位置、浮线的长度、辅助线圈的个数与位置,可以形成任何长短和间隔的流苏效果。
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23.无疑的,本技术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24.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26.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的制版花样图;
30.图3为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的横机编织图。
31.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2.1、空气层;
33.11、线圈;12、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参照图1-3,图1为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的制版花样图;图3为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的横机编织图。
3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织物本体,该织物本体包括空气层1,该空气层1表面编织有多个线圈11,该线圈11包括流苏线圈、固定线圈,该流苏线圈为长浮浅12,该固定线圈用于固定该流苏线圈。
40.通过空气层上设置有个线圈11来固定长浮线12来形成流苏效果,空气层1是一种双层纬平,是空气层的底层纬平,面层结合浮线针法变成了流苏。
41.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该长浮线12呈横向或纵向排列,织物下机时,浮线方向为横向,横织竖用时,浮线为纵向,形成编织物的层次感。
42.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空气层1编织有多个透气孔13。便于编织物具有透气效果。
4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仿流苏效果的长浮线织物的编织方法,采用7针型电脑横机和睿能制版系统进行电脑制版和小样编织,编织步骤为:
44.s1:设置纱嘴序号,在相应的纱嘴序号中设置相应颜色的编织线;
45.s2:空气层起底,相应的沙嘴在相应的位置进行编织,前针床编织浮线,后针床编织纬平针,且从第4行开始每隔16针编织2个满针线圈;
46.s3:编织完成后,满针线圈位置的前编织线圈需要脱圈,然后织物横向拉伸,辅助线圈受力完全脱圈后,把长浮线捋直,并从中间剪断,拨向一边即可形成流苏效果。
47.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在s1步骤中,纱嘴序号包括2号纱嘴、3号纱嘴、4号纱嘴、5号纱嘴,在横机编织时,3号纱嘴带a色棉纱编织织物底面纬平针,2号纱嘴带b色、4号纱嘴带c色、5号纱嘴带d色一起编织织物表面的长浮线而形成混色流苏。
48.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在s2步骤中,空气层起底,3号纱嘴带a色棉纱编织空气层3行,从第4行开始,每隔16针编织2个满针线圈,用于固定流苏头部,其余位置翻针之后且后编织。2号纱嘴带b色、4号纱嘴带c色、5号纱嘴带d色棉纱在前针床每隔2针编织一段16针的长浮线,底面纬平和正面浮线隔行交替编织,直至编织结束。
49.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在s3步骤中,长浮线之间另起前针床针织,编织若干个与后针床不连接的辅助线圈,编织结束后,用前落布针法把辅助线圈脱落形成任何长度的浮线。
50.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改变功能条215中的纱嘴设置,得到纯色流苏或者三色以上的混色流苏,结合嵌花针法,形成每段流苏有不同的颜色效果。
51.根据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改变满针编织的位置、浮线的长度、辅助线圈的个数与位置,形成任何长短和间隔的流苏效果。
52.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53.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54.此外,所描述的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厚度、数量等,以提供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技术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