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8828发布日期:2022-10-14 20:5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试纸条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快速体外诊断领域,一般采用试纸对样本进行直接检测。试纸本身由样品垫、金标垫、nc膜、吸水纸等几部分组成。试纸加工过程中,其各个组分需要提前预处理,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试纸。
3.其中样品垫和金标垫的原材料为宽300mm乘以长100m的大卷玻纤,需通过浸润的工艺,使玻纤充分吸收预处理溶液,烘干后作为下一步工艺的原材料。具体的,玻纤的现有预处理流程为:先把大卷玻纤裁切成300mm*300mm的片式玻纤,再把片式玻纤浸泡于溶液槽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润,接着人工使用工具对产品进行刮平,使产品浸润均匀,之后取出产品,把产品集中在一起放到烘房进行烘干,得到半成品玻纤。
4.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玻纤的预处理时,玻纤浸润时容易出现吸收溶液的均匀性不够,即产品每平方厘米吸收的溶液量不稳定,浸润后产品需要通过人工转载至烘房烘干,效率低下。此外,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玻纤的预处理时,制得的半成品玻纤的形式单一(仅为片材),影响后续加工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有效提高玻纤原料浸润加工时吸收溶液的均匀性,提高烘干效率,同时可以制得不同形式的半成品玻纤,便于后续加工。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包括依次布置的放卷机构、浸润机构、烘干机构、主动轮机构和收料机构,放卷机构包括第一机架、放卷气胀轴和第一纠偏组件,放卷气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玻纤料卷套装在放卷气胀轴上,第一纠偏组件包括两根第一导辊,玻纤料卷放卷产生的玻纤带材绕过第一导辊后进入浸润机构,浸润机构包括第二机架、溶液槽、进液蠕动泵、出液蠕动泵和压轮,第二机架一侧设置有进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溶液槽内设置有溶液,进液蠕动泵连接溶液槽的进液口,出液蠕动泵连接溶液槽的出液口,压轮伸入溶液槽内,玻纤带材绕过压轮后从出料口引出,烘干机构包括沿直线依次布置三个烘箱,烘箱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玻纤带材依次穿过三个烘箱后进入主动轮机构,主动轮机构包括第三机架、第二纠偏组件和驱动组件,第二纠偏组件包括两根第二导辊,玻纤带材从第二纠偏组件引出后进入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架、驱动轮、从动轮、安装架和压紧气缸,驱动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从动轮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滑动连接在支撑架上,压紧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压紧气缸的缸杆连接安装架,玻纤带材从驱动组件引出后进入收料机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放卷机构还包括磁粉制动器,磁粉制动器固定安装在放卷气胀轴一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进风口的截面积大于出风口的截面积。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三机架和收料机构之间设置有缓存台,缓存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高低位传感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收料机构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收料子机构和第二收料子机构。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一收料子机构包括若干个的第一导向轮、第一切刀主动轮、切刀组件、片材收料仓和第一收卷气胀轴,片材收料仓设置在切刀组件一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一收卷气胀轴一侧设置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呈“品”字型排布的3根导杆,导杆平行于第一收卷气胀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导杆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连接在导杆上。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二收料子机构包括第二切刀主动轮、滚刀组件、第二收卷气胀轴和第三收卷气胀轴,第二收卷气胀轴位置对应装置在第三收卷气胀轴上方。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玻纤带材浸润溶液时,采用蠕动泵精准控制溶液槽内的溶液量,同时使得溶液保持流动,来保证溶液的均匀度,加之控制玻纤带材移动速度稳定,从而确保每厘米产品上附着(吸收)的溶液量的一致性、稳定性,保证产品的预处理质量。
16.2、本发明中,浸润后的产品直接通过烘干机构在线烘干,无需转载,有效提高烘干效率。
17.3、本发明中,收料机构通过第一收料子机构和第二收料子机构实现三种方式的收料,进而得到3种不同形式的半成品玻纤,以便于后续加工。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的立体图。
20.图2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的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放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浸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5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浸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6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烘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主动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8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主动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9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第一收料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8.图10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第一收料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29.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2为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中第二收料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例说明:1、放卷机构;11、第一机架;12、放卷气胀轴;13、第一纠偏组件;131、第一导辊;14、磁粉制动器;2、浸润机构;21、第二机架;22、溶液槽;23、进液蠕动泵;24、出液蠕动泵;25、压轮;3、烘干机构;31、烘箱;311、进风口;312、出风口;4、主动轮机构;41、第三机架;42、第二纠偏组件;421、第二导辊;43、驱动组件;431、支撑架;432、驱动轮;433、从动轮;434、安装架;435、压紧气缸;44、缓存台;441、高低位传感器;5、收料机构;51、第一收料子机构;511、第一导向轮;512、第一切刀主动轮;513、切刀组件;514、片材收料仓;515、第一收卷气胀轴;516、导向组件;5161、导杆; 5162、限位块;52、第二收料子机构;521、第二切刀主动轮;522、滚刀组件;523、第二收卷气胀轴;524、第三收卷气胀轴;6、玻纤料卷。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中玻纤预处理的智能烘道装置,包括依次布置的放卷机构1、浸润机构2、烘干机构3、主动轮机构4和收料机构5。
35.放卷机构1包括第一机架11、放卷气胀轴12和第一纠偏组件13,放卷气胀轴12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机架11上,玻纤料卷6套装在放卷气胀轴12上,第一纠偏组件13包括两根第一导辊131,玻纤料卷6放卷产生的玻纤带材绕过第一导辊131后进入浸润机构2。玻纤预处理时,玻纤料卷6套装在放卷气胀轴12上,玻纤料卷6两端被放卷气胀轴12上的卡盘挡住。放卷气胀轴12上外侧卡盘可拆卸,卡盘拆下后安装玻纤料卷6。放卷机构1还包括磁粉制动器14,磁粉制动器14固定安装在放卷气胀轴12一端。玻纤料卷6放卷时,磁粉制动器14施加一定的阻力,目的是不让玻纤料卷6放卷时松弛,但力不能过于大,防止拉断。再通过纠偏轮(第一导辊131)纠偏,保证放卷出料时产品平整不歪斜。
36.浸润机构2包括第二机架21、溶液槽22、进液蠕动泵23、出液蠕动泵24和压轮25,第二机架21一侧设置有进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溶液槽22内设置有(浸润用)溶液,进液蠕动泵23连接溶液槽22的进液口,出液蠕动泵24连接溶液槽22的出液口,压轮25伸入溶液槽22内,玻纤带材绕过压轮25后从出料口引出,浸润溶液时,压轮把玻纤带材压在溶液槽22里,产品以一定的速度浸润后往前走。溶液槽22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溶液槽22内液位高低,进液、出液蠕动泵同时工作,不断的从溶液桶(图中未示出)里把溶液打进溶液槽22,同时也从溶液槽22把溶液打回溶液桶,保持溶液流动,从而保证溶液的均匀度,进而确保每厘米产品上附着(吸收)的溶液量的一致性、稳定性,保证产品的预处理质量。
37.烘干机构3包括沿直线依次布置三个烘箱31,烘箱31顶部设置有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玻纤带材依次穿过三个烘箱31后进入主动轮机构4。烘干时,空调系统将经过转轮除湿的热空气从进风口311送入烘箱31,烘箱31自带的风机把热空气搅匀后吹向产品,再把带着湿度的热空气从出风口312送出去,以此循环,来烘干产品。烘干机构3中依次布置三个烘箱31形成湿区、半湿区、干区,保证烘干效果。
38.进风口311的截面积大于出风口312的截面积,保证进风量,提高烘干效率。烘箱31侧面设置有通明的观察窗,便于观察产品烘干情况。
39.主动轮机构4包括第三机架41、第二纠偏组件42和驱动组件43,第二纠偏组件42包括两根第二导辊421,玻纤带材从第二纠偏组件42引出后进入驱动组件43,驱动组件43包括支撑架431、驱动轮432、从动轮433、安装架434和压紧气缸435,驱动轮432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431上,驱动轮432一端设置有伺服驱动装置,从动轮433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架434上,安装架434滑动连接在支撑架431上,压紧气缸435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31上,压紧气缸435的缸杆连接安装架434,玻纤带材从驱动组件43引出后进入收料机构5。
40.烘干后的产品经过纠偏轮(第二导辊421)后进入主动轮机构4,从放卷机构1至主动轮机构4之间的产品都是由驱动轮432拉动。驱动轮432一端装有编码器来计算行走的距离。压紧气缸435带动从动轮433将产品(玻纤带材)压在驱动轮432上,驱动轮432转动,输送产品。 不同的产品经过驱动轮432时需要不同的压紧力,采用精密调压阀调节(压紧气缸435)气缸力大小获得。驱动轮432和从动轮433保持平行,避免产品在传输过程中走偏 。
41.第三机架41和收料机构5之间设置有缓存台44,缓存台44上设置有2个高低位传感器441。玻纤带材从驱动组件43出来会有缓存,设置的高低位传感器441用于检测上方玻纤带材的高度变化,通过高低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放卷速度,来控制缓存量。
42.收料机构5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收料子机构51和第二收料子机构52。第一收料子机构51包括若干个的第一导向轮511、第一切刀主动轮512、切刀组件513、片材收料仓514和
第一收卷气胀轴515,片材收料仓514设置在切刀组件513一侧。第二收料子机构52包括第二切刀主动轮521、滚刀组件522、第二收卷气胀轴523和第三收卷气胀轴524,第二收卷气胀轴523位置对应装置在第三收卷气胀轴524上方。收料机构5通过第一收料子机构51和第二收料子机构52的组合,实现三种方式的收料,进而得到3种不同形式的半成品玻纤,以便于后续加工。
43.第一种:玻纤带材从第一导向轮511引出后,通过第一切刀主动轮512输送定长的距离,然后切刀组件513通过切刀将玻纤带材切断,切断产生的片材落入片材收料仓514内,得到片材形式的半成品玻纤。
44.第二种:玻纤带材从第一导向轮511引出后,切刀组件513不工作,玻纤带材直接通过第一收卷气胀轴515收卷,得到宽卷形式的半成品玻纤。
45.第三种:第一收料子机构51不工作,玻纤带材进入第二收料子机构52后,通过滚刀组件522分切成两部分(比如将300mm 宽的产品分切成两个150mm宽的产品),一部分被上方的第二收卷气胀轴523收卷,另一部分被下方的第三收卷气胀轴524收卷,得到窄卷形式的半成品玻纤。
46.三种收料方式不可同时进行,做其中一个的时候另外两个停止。
47.第一收卷气胀轴515一侧设置导向组件516,导向组件516包括呈“品”字型排布的3根导杆5161,导杆5161平行于第一收卷气胀轴515。导杆516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5162,限位块5162滑动连接在导杆5161上,限位块5162可以通过粘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导杆5161上的位置。玻纤带材依次绕过导向组件516的3根导杆5161后,卷绕在第一收卷气胀轴515上,限位块5162滑动调整位置后固定,限制绕过导杆5161的玻纤带材位置,可以实现玻纤带材的纠偏,保证玻纤带材的收卷效果。
48.工作原理:玻纤预处理时,玻纤料卷6先套装在放卷气胀轴12上,玻纤料卷6放卷产生的玻纤带材绕过第一导辊131后进入浸润机构2,浸润时玻纤带材绕过压轮25后从出料口引出,然后进入烘箱烘干,从放卷机构1至主动轮机构4之间的产品都是由驱动轮432拉动,玻纤料卷6引出主动轮机构4后至收料机构5进行收料。
49.智能烘道装置中卷式来料直接处理,不用转载,省时省力。智能烘道装置采用伺服驱动+缓存调节的形式来实现物料的放卷和收卷,保证高速条件下,走速平稳的同时,物料不会被拉断。浸润工艺中蠕动泵精确出液,伺服控制产品走速,保证产品每平方厘米的溶液含量一致性,提高了产品品质。烘箱部分采用蒸汽转能除湿后的热空气作为进气,可以有效的把产品的水分带走,并且回风后可以重新循环利用,保证了烘干效果的同时,起到了节能的作用。设备设计多个收料可能,保证了延续现有切片工艺,以及后期改成全部卷式工艺。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