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单元以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8888发布日期:2023-03-17 21:3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供水单元以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供水单元以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2.以往,公开了一种向洗衣机供给液体洗涤剂的洗衣机用液体洗涤剂投入装置(例如,参照特开平8-229293号公报)。
3.在该洗衣机用液体洗涤剂投入装置中,液体洗涤剂收容于容器内。
4.液体洗涤剂通过与容器连接的管而供给到全自动洗衣机。


技术实现要素:

5.由于管的直径、长度等限制在管中流动的液体洗涤剂(洗涤处理剂)的流量,因此有用于将洗涤处理剂供给到洗衣机内的时间变长的倾向。若所供给的洗涤处理剂不与水混合而附着于被洗涤物,则洗涤处理剂有可能无法均匀地遍布于被洗涤物,因此在洗涤处理剂的供给中优选持续供给与洗涤处理剂混合的水,但不能超过设定水量,因此需要以较少量的水量与洗涤处理剂混合。
6.本公开提供一种供水单元和洗衣机,即使为少量的供水,也能容易地与供给的洗涤处理剂混合。
7.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涉及的供水单元将供给的水和洗涤处理剂混合并投入洗涤槽,所述供给单元包括:供水口,其供给所述水;洗涤剂供给口,其供给所述洗涤处理剂;主体部,其上方开口,所述主体部具有投入口,所述投入口将所述水和所述洗涤处理剂投入到所述洗涤槽;以及顶棚部,其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开口,从所述供水口供给的所述水流过上面,所述顶棚部具有:多个注水孔,其将从所述供水口供给的所述水向所述主体部注水;以及洗涤剂孔,其在上下方向与所述洗涤剂供给口连续,并使从所述洗涤剂供给口供给的所述洗涤处理剂通过所述主体部,所述多个注水孔形成于所述洗涤剂孔的周围。
8.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洗衣机具备:所述供水单元;以及洗涤槽,从所述供水单元投入所述水以及所述洗涤处理剂。
附图说明
9.图1是实施方式的洗衣机局部剖切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设置在同上的洗衣机的供水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同上的供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将同上的供水单元的罩部取下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同上的供水单元的主体部的俯视图。图6是同上的供水单元的主体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本公开并不限于实施方式及变形例。除了该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以外,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1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和洗衣机所使用的供水单元2进行说明。以下,以图1~图6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各自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但是,这些方向是为便于说明而设定的方向,并不规定使用时的方向。
12.图1是洗衣机1的立体图。在图1中,为了图示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示出了去除了洗衣机1的右前部分的纵截面。
13.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是所谓的立式洗衣机,具备上表面开口的洗涤槽112。此外,洗衣机1是设想鞋作为被洗涤物的鞋洗衣机。另外,被洗涤物不限于鞋,只要是立体形状的有形物即可。
14.如图1所示,洗衣机1包括外箱110、上面部件120、上盖130、基座部件140、驱动机构150等。外箱110的外形为上下开口的方筒状。在外箱110的上侧设置有上面部件120,在外箱110的下侧设置有基座部件140。上盖130能够对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上表面部件120的开口部进行开闭。水槽111配置在外箱110内,是向上方开口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在水槽111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水槽111内的水的排水部。
15.在水槽111内设有供作为被洗涤物的鞋进入的洗涤槽112。洗涤槽112与水槽111同样是向上方开口的大致有底圆筒状,能够相对于水槽111旋转。通过洗涤槽112的旋转中心的轴线o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洗涤槽112的底部形成有排水部,且在洗涤槽112的周壁或上端部形成有多个排水孔。经由洗涤槽112的上端开口,鞋从上方进出洗涤槽112内。沿着洗涤槽112的上端开口缘设置有平衡环114。
16.洗衣机1包括配置在洗涤槽112的底部并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113。例如,旋转体113是用于搅拌洗涤槽112内的水的圆盘状的波轮。旋转体113能够相对于洗涤槽112旋转。通过旋转体113的旋转中心的轴线与洗涤槽112的轴线o大致一致。在洗涤槽112的下方设有驱动洗涤槽112与旋转体113旋转的驱动机构150。在驱动机构150与洗涤槽112以及旋转体113之间设置有离合器151。通过离合器151切换驱动机构150的动力传递到洗涤槽112及旋转体113的状态和驱动机构150的动力传递到仅旋转体113的状态。
17.如图1所示,洗衣机1具备刷握103。刷握103具有固定在旋转体113的上侧的轴部160和从轴部160向洗涤槽112的内周面112a侧延伸的刷单元107,与旋转体113一起旋转。通过刷握103的旋转中心的轴线通过轴部160的中心,与洗涤槽112的轴线o大致一致。因此,洗涤槽112、旋转体113、以及刷握103均能够以轴线o为中心旋转。以轴线o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洗涤槽112的周向大致一致。
18.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具有设置在上面部件120的上面的硬币处理装置100,例如设置在硬币存放处。洗衣机1在向硬币处理装置100投入规定金额的硬币时,使用从外部供给的水和洗涤处理剂进行鞋的洗涤。
19.洗衣机1具备将从外部供给的水和洗涤处理剂混合投入洗涤槽112的供水单元2。洗涤处理剂例如是洗涤剂、柔顺剂、漂白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洗涤处理剂是液体洗涤
剂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20.供水单元2设置在上面部件120的内侧。供水单元2与用于供给水的供水软管以及用于供给洗涤处理剂的洗涤剂软管连接。
21.使用图2~图6对供水单元2的构成进行说明。
22.如图2及图3所示,供水单元2具备阀单元3、顶棚部4、罩部5及主体部6。
23.阀单元3经由供水软管连接于水龙头,调整供给到洗涤槽112的水量。阀单元3具有软管连接部31、第一供水口32、第二供水口33、第一供水阀34以及第二供水阀35。
24.如图1所示,软管连接部31从洗衣机1的上面部件120向上方露出,并连接供水软管。供水软管的与软管连接部31相反侧的端部连接于水龙头。软管连接部31经由供水软管从水龙头供给水。供给到软管连接部31的水从第一供水口32和第二供水口33输出。
25.第一供水口32和第二供水口33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向右方向输出水。第一供水口32设置在第二供水口33的前方。第一供水阀34例如是电磁阀,构成为可以调节从第一供水口32输出的水量。第二供水阀35例如是电磁阀,构成为能够调节从第二供水口33输出的水量。第一供水阀34以及第二供水阀35的开闭状态由阀控制部控制。当向硬币处理装置100投入规定金额的硬币时,阀控制部根据洗涤处理内容对第一供水阀34以及第二供水阀35进行开闭控制。
26.顶棚部4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顶棚部4配置在阀单元3的下方,接收从第一供水口32及第二供水口33供给的水。如图3及图4所示,在顶棚部4中的阀单元3的右侧,设置有将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供给到主体部6的第一供水室41、以及将从第二供水口33供给的水供给到主体部6的第二供水室42。
27.第一供水室41在作为底面的顶棚部4的上表面形成有与主体部6连通的多个贯通孔。第一供水室41暂时积存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积存在第一供水室41中的水经由多个贯通孔向主体部6注水。
28.具体而言,第一供水室41的底面被分为第一区域411和第二区域412。
29.第一区域411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第一区域411位于第一供水口32的正下方,直接接收从第一供水口32输出的水。在第一区域41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中的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和第二注水孔432。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和第二注水孔432在主体部6中注水的部分不同。另外,在主体部6中,对从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和第二注水孔432注水的部分的详细情况后述。
30.第二注水孔432是圆形的贯通孔,形成在第一供水口32的附近。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分别是圆形的贯通孔,形成在比第二注水孔432远离第一供水口32的位置。
31.此外,在第一区域411形成有使洗涤处理剂通过主体部6的洗涤剂孔44。洗涤剂孔44是圆形的贯通孔。在洗涤剂孔44的外周缘,以包围洗涤剂孔44的方式形成有周壁440。周壁440形成为从洗涤剂孔44的外周缘向上方突出。洗涤剂孔44与在顶棚部4的上方设置的罩部5所具有的洗涤剂供给口51(参照图2及图3)在上下方向上连续。
32.如图4所示,在洗涤剂孔44的周围形成有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在洗涤剂孔44的周围形成有11个第一注水孔431。11个第一注水孔431以包围洗涤剂孔44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11个第一注水孔431中,8个第一注水孔431形成在洗涤剂孔44的中心且在前后左右方向和与前后左右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的8个方向的位置。11个第一注水孔431中,剩余的3个第一注水孔431形成为在8个第一注水孔431的前
方,并沿左右方向排列。即,11个第一注水孔431形成为相对于洗涤剂孔44位于前方的数量变多。
3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第一注水孔431形成在以洗涤剂孔44为中心的8方向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4个第一注水孔431也可以以包围洗涤剂孔44的方式形成在四个方向(例如前后左右方向)的位置。
34.第二区域412设置在第一区域411的右后方。在第一区域411和第二区域412之间设置有分隔壁413。分隔壁413以从第一供水室41的底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分隔壁413以与盖部5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设置。因此,第一区域411的水越过分隔壁413而浸入第二区域412。在第二区域412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中的第三注水孔433和第四注水孔434。第三注水孔433和第四注水孔434在主体部6中注水的部分不同。另外,在主体部6中,对从第三注水孔433和第四注水孔434注水的部分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35.第三注水孔433是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的贯通孔,形成于第二区域412的后端部。第四注水孔434是圆形的贯通孔,形成在比第三注水孔433更靠近第一供水口32的位置。另外,关于第三注水孔433和第四注水孔434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36.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供水室42在作为底面的顶棚部4的上表面形成有与主体部6连通的多个贯通孔。第二供水室42暂时积存从第二供水口33供给的水。积存在第二供水室42中的水经由多个贯通孔向主体部6注水。
37.具体而言,第二供水室42被分为受水室421和注水室422。从第二供水口33供给的水从受水室421经由设置于主体部6的迂回部61向注水室422移动,从形成于注水室422的贯通孔向主体部6注水。
38.受水室421设置在第一供水室41的第一区域411的后方且第一供水室41的第二区域412的左方。在受水室421与第一供水室41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壁423。通过第一分隔壁423,隔断水在受水室421与第一供水室41之间的移动。第二供水口33位于受水室421内,向受水室421输出水。在受水室421的底面形成有出水孔451。出水孔451是圆形的贯通孔。从第二供水口33供给到受水室421的水经由出水孔451供给到主体部6的迂回部61(参照图5以及图6)。
39.迂回部61形成为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的长方体状。在迂回部6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排列形成有入水孔611和出水孔612。入水孔611与受水室421的出水孔451在上下方向上连续。出水孔612与形成于注水室422的入水孔452在上下方向上连续。
40.从第二供水口33供给的水经由受水室421的出水孔451以及迂回部61的入水孔611进入迂回部61的内部空间。当迂回部61的内部空间被水充满时,水经由迂回部61的出水孔612,从注水室422的入水孔452溢出。由此,从第二供水口33供给的水从受水室421经由迂回部61被输送至注水室422。
41.此外,如图6所示,迂回部61具有将储存在内部空间中的水排出的排水孔613。排水孔613是形成于迂回部61的前壁的小径的贯通孔,并形成于底部附近。
42.注水室422设于第一供水室41的前方。在注水室422与第一供水室41之间设有第二分隔壁424。通过第二间壁424来阻断注水室422与第一供水室41之间的水的移动。
43.注水室422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中的第五注水孔461和一对第六注水孔462。第五注水孔461和一对第六注水孔462在主体部6中注水的部分不同。另外,关于主体部6中从第五
注水孔461和一对第六注水孔462注水的部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44.第五注水孔461是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圆的贯通孔,设置在形成于第一供水室41的第一区域411的多个第一注水孔431的前方。一对第六注水孔462分别是圆形的贯通孔,在第五注水孔461的前方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
45.如图2及图3所示,罩部5以从上方一体地覆盖顶棚部4的第一供水室41及第二供水室42、阀单元3的第一供水口32及第二供水口33的方式设置。
46.另外,罩部5具有从外部供给洗涤处理剂的洗涤剂供给口51。洗涤剂供给口51形成为圆筒状,从罩部5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洗涤剂供给口51的上端与洗涤剂软管连接。洗涤剂软管经由泵与洗涤剂罐连接。泵设置在设于上面部件120的上面的硬币处理装置100内,由泵控制部控制。当向硬币处理装置100投入了规定金额的硬币时,泵控制部根据洗涤处理内容使泵运转,从洗涤剂罐向洗涤剂供给口51送入规定量的洗涤处理剂。洗涤剂供给口51的下端与设置于顶棚部4的洗涤剂孔44的周壁440连续。因而,洗涤剂供给口51与洗涤剂孔44在上下方向上连续,洗涤处理剂经由洗涤剂供给口51从上方流入洗涤剂孔44。
47.如图5及图6所示,主体部6形成为上方开口的箱状。主体部6的开口被顶棚部4堵塞。主体部6在底部形成有阶梯,具有下段部601、中段部602以及上段部603。
48.上段部603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并设置有迂回部61。在上段部603的上方形成有顶棚部4的第一供水室41的第二注水孔432和第四注水孔434。因此,在上段部603中,从第二注水孔432和第四注水孔434注入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
49.中段部602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位于上段部603的前方。中段部602位于比上段部603更靠下方的位置,水从上段部603流入。中段部602以随着从左方向右方去而下降的方式倾斜,水朝向右方流动。
50.下段部601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位于上段部603及中段部602的右方。在上段部603和下段部601之间设置有分隔壁604,以水不会从上段部603直接流到下段部601的方式构成。在下段部601的上方形成有顶棚部4的第一供水室41的多个第一注水孔431、第三注水孔433以及洗涤剂孔44。因此,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经由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和第三注水孔433向下段部601注水,从洗涤剂孔44供给洗涤处理剂。进而,在下段部601的上方形成有顶棚部4的第二供水室42的第五注水孔461和一对第六注水孔462。因此,从第二供水口33供给的水经由第五注水孔461和一对第六注水孔462向下段部601注入。
51.下段部601以随着从后方向前方去而下降的方式倾斜,水及洗涤处理剂从后方向前方流动。在下段部601的前端设置有投入口62。投入口62在下方开口,并位于洗涤槽112的上方。流经下段部601的水和洗涤处理剂经由投入口62投入洗涤槽112。
52.此外,中段部602相对于下段部60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于左方的位置。因此,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来自中段部602的水流入下段部601。也就是说,流经中段部602的水与流经下段部601的水和洗涤处理剂合流。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6具有:第一流路631,其使从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和第三注水孔433供给的水和从洗涤剂孔44供给的洗涤处理剂朝向投入口62流动;以及第二流路632,其供从第二注水孔432和第四注水孔434供给的水流过。流经第二流路632的水与流经第一流路631的水和洗涤处理剂混合并被投入到投入口62。第一流路631是在下段部601中至少包括比洗涤剂孔44靠后方的位置的流
路。第二流路632是包含中段部602的流路。
53.在主体部6中,在第一流路631和第二流路632的合流口设置有第一肋641和第二肋642。第一肋641和第二肋642以从主体部6的下段部60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54.第一肋641以从上段部603和下段部601之间的分隔壁604的前端部向右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肋641的前端部位于下段部60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比洗涤剂孔44更靠前方的位置。11个第一注水孔431中的、与洗涤剂孔44邻接的7个第一注水孔431位于比第一肋641更靠右后方的位置,剩余的4个第一注水孔431位于比第一肋641更靠左前方或者前方的位置。第一流路631是在下段部601中包括比第一肋641更靠右侧的部分的流路。因此,第一肋641使第一流路63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变窄。
55.第二肋642形成在比第一肋641更靠投入口62侧。第二肋642形成为从中段部602的右前方的端部向右前方延伸。第二肋642的前端部位于下段部60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下段部601中的第一肋641与第二肋642之间的部分与中段部602一起构成第二流路632。第二肋642与第一肋641一起使第二流路632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
56.接着,说明将水和洗涤处理剂混合并投入洗涤槽112时的水和洗涤处理剂的流动。
57.本实施方式的供水单元2在将水和洗涤处理剂混合并投入的情况下,仅从第一供水口32和第二供水口33中的第一供水口32供给水。然后,将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和从洗涤剂供给口51供给的洗涤处理剂混合并投入洗涤槽112。另外,例如在洗涤槽112中积存水的情况下,从第一供水口32和第二供水口33两者供水,投入洗涤槽112。
58.此外,在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水的状态下,从洗涤剂供给口51供给洗涤处理剂,使得仅洗涤处理剂不被投入洗涤槽112。
59.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首先在顶棚部4的上表面中的第一供水室41的第一区域411流动。在第一区域411流动的水从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和第二注水孔432向主体部6注水。
60.具体而言,从多个第一注水孔431中的一部分第一注水孔431注水的水,流经主体部6的第一流路631,并从剩余的第一注水孔431注水的水流经主体部6的第二流路632并与第一流路631合流。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形成在洗涤剂孔44的周围,因此,在主体部6中,能够向从洗涤剂孔44供给洗涤处理剂的部分的周围注水。进而,由于第一注水孔431形成为相对于洗涤剂孔44位于前方、即下游侧的数量变多,因此,向第一流路631的洗涤剂孔44的下游侧注入更多的水。因此,第一流路631的洗涤剂孔44的下游侧的洗涤处理剂的流速降低,即使是少量的水也能够充分地与洗涤处理剂混合。
61.从第二注水孔432注水的水向主体部6中的上段部603注水,流经第二流路632而与第一流路631合流。
62.此外,当由于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第一区域411的水位上升,水位超过分隔壁413的高度时,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从第一区域411浸入到第二区域412。流经第二区域412的水从第三注水孔433和第四注水孔434向主体部6注水。
63.具体而言,从第三注水孔433注水的水被注入第一流路631的后端部,并流经第一流路631。也就是说,从第三注水孔433注水的水从第一流路631的后端流动至第一流路631的前端,通过设置于第一流路631的前端的投入口62投入洗涤槽112。
64.从第四注水孔434注水的水向主体部6中的上段部603注水,流经第二流路632并与第一流路631合流。
65.接着,从洗涤剂供给口51供给洗涤处理剂。从洗涤剂供给口51供给的洗涤处理剂经由顶棚部4的洗涤剂孔44流下到主体部6的第一流路631。如上所述,在向主体部6供给洗涤处理剂时,水已经在第一流路631中流动。因此,通过洗涤处理剂流到水流过的第一流路631,由此水和洗涤处理剂混合。
6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洗涤剂孔44的周围形成有多个第一注水孔431。因此,在主体部6中洗涤处理剂流下来的部位的周围,从多个第一注水孔431注水,因此,利用注水的势头使水和洗涤处理剂容易合在一起。进而,多个第一注水孔431以包围洗涤剂孔44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因此水和洗涤处理剂更容易混合。
67.此外,在比洗涤剂孔44更靠投入口62侧的位置设有第一肋641,通过水与洗涤处理剂碰到第一肋641,流量受到限制。由此,第一流路631的比第一肋641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的水与洗涤处理剂的混合时间变长,水与洗涤处理剂更容易混合。
68.进而,第一肋641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使第一流路631变窄。由此,流经第一流路631的水和洗涤处理剂集中,下游侧的流速增加,因此洗涤处理剂难以附着于第一流路631。
69.此外,流经第一流路631的水和洗涤处理剂在通过第一肋641时,与流经第二流路632的水合流。通过流经第二肋642的水进行合流,存在第一流路631中的比第一肋641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的水与洗涤处理剂被堵塞的倾向,水与洗涤处理剂更容易混合。
70.此外,多个第一注水孔431的一部分向第一流路631因第一肋641而变窄的部位及第一流路631与第二流路632的合流部位附近注水,因此,由于所注水的势头,水和洗涤处理剂容易混合。
71.进而,在比第一肋641更靠投入口62侧设置有第二肋642,第二肋642与第一肋641一起使第二流路632变窄。由此,流经第二流路632的水集中而流速增加,因此与流经第一流路631的水及洗涤处理剂合流的势头增加,提高第一流路631的比第一肋641更靠上游侧的水与洗涤处理剂的阻塞效果,水与洗涤处理剂更容易混合。此外,合流后的水和洗涤处理剂的流速增加,因此洗涤处理剂不附着于第一流路631、投入口62而被投入洗涤槽112内。
7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供水单元2中,能够高效地使从第一供水口32供给的水与从洗涤剂供给口51供给的洗涤处理剂混合,能够在水与洗涤处理剂混合的状态下经由投入口62投入洗涤槽112。由此,即使是少量的供水,也抑制仅洗涤处理剂附着于被洗涤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