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44576发布日期:2023-03-29 03:0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热泵式干衣设备中蒸发器的作用是降温除湿。冷媒在进入蒸发器时为气液两相态,随着同湿空气换热,冷媒向外散热逐渐转变为气态,并被加热成过热气体。
3.高温的湿空气同衣物处置室内的湿负载传热传质后,湿空气的含湿量增大。当接触蒸发器时,只有当湿空气的露点温度高于蒸发器的温度时,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会凝结成水滴被去除掉。
4.而在整个烘干过程中,随着烘干时间延长,会出现蒸发器局部的温度高于衣物处置室出口湿空气的露点温度情况。此时这部分蒸发器无法起到降温除湿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蒸发器,以提高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效率成为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提高了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效率。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媒流量控制方法,应用于热泵式干衣设备,包括:
7.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
8.确定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冷媒温度的差值是否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
9.若否,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所述差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
10.其中,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均为非负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媒流量控制装置,集成于热泵式干衣设备,包括:
1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
13.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冷媒温度的差值是否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若否,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所述差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
14.其中,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均为非负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1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
述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
1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确定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是否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若否,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差值、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提升了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效率,缩短了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时长,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8.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逻辑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量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热泵式干衣设备中,示例性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热泵式干衣设备
中主要包括衣物处置室(放置衣物的腔室,如滚筒、挂衣柜等)、风机、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过滤网。热泵式干衣设备基于空气侧循环和冷媒侧循环,达到烘干衣物的目的,其工作原理如下:
30.冷媒侧循环(实线所示):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经过冷凝器放热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吸热后,重新回到压缩机。如此循环,使制冷剂在冷凝器处放热冷凝,在蒸发器处蒸发吸热。
31.空气侧循环(虚线所示):空气经冷凝器加热后,通过风机吹入衣物处置室内,与衣物处置室内的衣物充分换热后,经由过滤网去除毛屑后,经蒸发器降温除湿,再进入冷凝器,完成一次循环。如此不断循环,使衣物中的水分蒸发,衣物快速干燥。
32.由于热泵式干衣设备在整个烘干过程中,随着烘干时间延长,会出现蒸发器局部的温度高于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的情况,导致蒸发器的降温除湿能力降低,因此,现有的热泵式干衣设备普遍存在烘干时间长、烘干效率低和烘干能耗高的问题。
33.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通过实时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并根据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和预设温差范围对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使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位于预设温差范围内,一方面,保证蒸发器的温度始终低于从衣物处置室出来的空气的露点温度,另一方面,保证进入衣物处置室的空气的温度不至于太低,从而在有效发挥蒸发器的降温除湿的作用的同时,保证热泵系统的烘干能力,不仅热泵式干衣设备缩短了烘干时间长和提高了烘干效率,还降低了热泵式干衣设备烘干能耗。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热泵式干衣设备可以任意为一种使用热泵系统的实现衣物烘干的干衣设备,不仅可以包括干衣机、洗烘一体机,还可以包括衣物护理机等。
35.实施例一
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媒流量控制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并可集成于设置于热泵式干衣设备内部的冷媒流量控制设备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包括:
37.s201、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媒流量控制设备可以实时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而,根据获取到的数据,计算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差值,从而根据两者的差值和预测温差范围,判断是否需要对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
39.示例性地,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在衣物处置室与蒸发器之间的空气中设置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并根据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的衣物处置室出口的空气温度与空气湿度,确定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
40.其中,温湿度传感器是可以同时检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一种传感器。
4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图3和图4中的温度传感器替换成压力传感
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压力,进而,根据压力与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到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
4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图3和图4中的温度传感器替换成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由温度传感器获取衣物处置室出口的空气温度,由湿度传感器获取衣物处置室出口的空气湿度,也可以得到计算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需要的参数。
4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4),根据获取到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值,计算得到露点温度:
44.ln p
ws
=c1/t+c2+c3t+c4t2+c5t3+c6ln t
ꢀꢀꢀꢀꢀꢀꢀꢀꢀꢀꢀꢀꢀꢀꢀꢀꢀ
(1)
45.pw=100
×
φ
×
p
ws
ꢀꢀꢀꢀꢀꢀꢀꢀꢀꢀꢀꢀꢀꢀꢀꢀꢀꢀꢀꢀꢀꢀꢀꢀꢀ
(2)
[0046][0047]
α=ln pwꢀꢀꢀꢀꢀꢀꢀꢀꢀꢀꢀꢀꢀꢀꢀꢀꢀꢀꢀꢀꢀꢀꢀꢀꢀꢀꢀ
(4)
[0048]
其中,t为空气温度(单位:℃),φ为空气温度(这里是相对湿度,单位:%),p
ws
为水蒸气饱和分压(单位:pa),pw为水蒸气实际分压(单位:℃),td为露点温度(单位:℃),c1~c
11
为常数,c1=-5.8002206
×
103,c2=1.3914993,c3=-4.8640239
×
10-2
,c4=4.1764768
×
10-5
,c5=-1.4452093
×
10-8
,c6=6.5459673,c7=6.54,c8=14.526,c9=0.7389,c
10
=0.009486,c
11
=0.4569。
[0049]
s202、确定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是否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
[0050]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s101中得到的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做差,得到两者的差值,进而根据两者差值是否属于预设温差范围,确定蒸发器的降温除湿效果和冷凝器的制热效果是否满足要求。
[0051]
本实施例中,预设温差范围中包括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设置第一温差阈值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且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均为非负值,相应地,预设温差范围可以表示为(第一温差阈值,第二温差阈值)。
[0052]
本实施例中,可以热泵系统的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的具体大小,可选地,第一温差阈值为0,第二温差阈值为大于0的正数。
[0053]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冷媒温度为蒸发器出口处冷媒的温度,露点温度为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因此,若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就可以认为蒸发器各处的温度都是小于露点温度的,那么,当从衣物处置室出来的湿空气经过蒸发器时,就可以凝结成水滴,达到降温除湿的效果。相反,若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一温差阈值,说明蒸发器的降温除湿效果不佳。
[0054]
另外,为保证冷凝器的制热效果,使进入冷凝器的冷媒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本实施例中,还设置第二温差阈值,若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大小第二温差阈值,就可以认为进入的冷凝器的冷媒温度能够满足对衣物处置室的进风的制热需求。相反,若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说明冷凝器对衣物处置室的进风的制热效果不佳。
[0055]
具体地,确定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说明蒸发器的降温除湿效果和冷凝器的制热效果均满足要求,整个热泵系统能够发挥较好的衣物烘干效果,否则,说明蒸发器的降温除湿效果或冷凝器的制热效果不佳,需要对进入蒸发器冷媒流量进行调整。
[0056]
s203、若否,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差值、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
[0057]
本步骤中,当根据s203确定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差阈值或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差值、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以动态调整蒸发器出口的冷媒温度,保证两者的差值始终介于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之间,从而在保证蒸发器具有很好的降温除湿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冷凝器的制热效果,提升了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效率,缩短了的烘干时长,提升了用户体验。
[0058]
具体地,若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差阈值,则增加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以降低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以增大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若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差阈值,则减少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以提高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以减小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从而保证两者的差值落入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之间。
[0059]
本实施例中,根据热泵系统的结构的不同,预设控制策略可以有不同的情况,示例性地,可以包括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和压缩机控制策略,具体地:
[0060]
(1)如图3所示,若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则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冷凝器出口端与蒸发器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电子膨胀阀,相应地,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采用预先设置的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根据露点温度和冷媒温度的差值、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动态调节,以动态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61]
具体地,若露点温度和冷媒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差阈值,则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从而降低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以增大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若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则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少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从而提高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以减小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从而达到控制两者的差值始终处于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之间的目的。
[0062]
(2)如图4所示,若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相应地,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采用预先设置的压缩机控制策略,根据露点温度和冷媒温度的差值、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对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进行动态调节,以动态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63]
具体地,若露点温度和冷媒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差阈值,则增大变频压缩机的转速,以增加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从而降低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以增大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若两者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则减小变频压缩机的转速,以减少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从而提高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以减小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从而达到控制两者的差值始终处于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之间的目的。
[0064]
可选地,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和压缩机控制策略为负反馈策略,相应好,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中包括对电子膨胀阀开度进行调节的第一步长和第一频率,压缩机控制策略中包括对压缩机转速进行调节的第二步长和第二频率,相应地,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或压缩机控制策略进行冷媒流量调节时,可以根据相应的步长和频率分多步进行调节,每调整完一步,重新获取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并判断两者的差值是否属于预设温差阈值,若不属于,则继续进行调整,若属于,则调整结束,从而实现对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的动态调整。
[0065]
示例性地,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逻辑示意图,以图3所示的热泵式干衣设备为例,假设第一温差阈值为0℃,第二温差阈值为2℃,衣物处置室出风端温湿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记为t,相对温度值记为φ,计算得到的露点温度记td,蒸发器出口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冷媒温度记为te,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记为δt,δt=t
d-te。
[0066]
如图5所示,当热泵式干衣设备启动,定频压缩机按设定转速开始运行后,衣物处置室出风端的湿度传感器实时获取温度t和相对湿度φ,同时,蒸发器出口处温度传感器获得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te,冷媒流量控制设备在获取到t、φ和te之后,先根据t和φ计算得到露点温度td,再根据td和te,按照上述公式中的方法,计算得到温度差值δt。
[0067]
当δt《0时,判定此时露点温度低于蒸发器出口温度,说明此时部分蒸发器未有效利用。此时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提高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控制温度差直至0《δt≤2。
[0068]
当δt》2时,说明此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较大,节流效果下降,会导致系统冷凝器冷凝温度下降,进入衣物处置室的湿空气温度下降,烘干效果时间延长。此时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维持0《δt≤2。
[0069]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确定露点温度与冷媒温度的差值是否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若否,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差值、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在充分发挥蒸发器具降温除湿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冷凝器的制热效果,不仅提升了热泵式干衣设备的烘干效率,缩短了的烘干时长,还降低了热泵式干衣设备烘干能耗,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70]
实施例二
[0071]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并可集成于热泵式干衣设备内部的冷媒流量控制设备中。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媒流量控制装置10包括:
[0072]
获取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
[0073]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
[0074]
处理模块12,用于确定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冷媒温度的差值是否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若否,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所述差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
[0075]
其中,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均为非负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0076]
可选地,所述热泵式干衣设备中的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所述热泵式干衣设备中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电子膨胀阀;所述预设控制策略为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0077]
采用所述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根据所述差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调节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78]
可选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0079]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则增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80]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则减小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少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81]
可选地,所述热泵式干衣设备中的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预设控制策略为压缩机控制策略,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0082]
采用所述压缩机控制策略,根据所述差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对所述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进行调节,以调节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83]
可选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0084]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则增大所述变频压缩机的转速,以增加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85]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则减小所述变频压缩机的转速,以减少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
[0086]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差阈值为0。
[0087]
可选地,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
[0088]
获取衣物处置室出口处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0089]
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空气湿度,确定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
[0090]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媒流量控制装置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的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0091]
实施例三
[0092]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量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冷媒流量控制设备20包括存储器21、处理器22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冷媒流量控制设备20中处理器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22为例;冷媒流量控制设备20中的处理器22、存储器21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0093]
存储器2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冷媒流量控制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
[0094]
存储器2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格连接至冷媒流量控制设备。上述网格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0095]
实施例四
[0096]
本技术实施例四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0097]
获取蒸发器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衣物处置室出风空气的露点温度;
[0098]
确定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冷媒温度的差值是否介于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之间;
[0099]
若否,采用预设控制策略,根据所述差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对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
[0100]
其中,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均为非负值,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0101]
当然,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计算机程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0102]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技术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格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103]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冷媒流量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104]
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