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护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7936发布日期:2022-08-24 02:5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衣物护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衣物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被连续阴雨天导致的衣物难干、异味,或者参加聚会后衣物上残留的烟酒味、调料味,又或者衣物上难以去除的褶皱所困扰,衣物护理设备通常具备烘干、除味、杀菌、熏蒸和/或除皱等功能,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困扰。衣物护理设备的箱体内设置有衣物护理腔,箱体设置有将衣物护理腔与外部连通的开口以及能够封闭/打开该开口的门体,在一些特定的衣物处理模式下,如烘干、除皱(比如:通过向衣物护理腔内供应蒸汽来实现)等,箱体中会出现大量水汽,这些水汽凝结在门体上,在门体处于封闭该开口的状态下,衣物护理设备内的冷凝水通常不会流出设备外,但是在用户打开门体后,凝结在门体上的冷凝水会沿门体向下流至地面上,用户还需要对地面上的水进行擦拭,给用户带来不便,用户体验不佳。
3.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衣物护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为了改善现有衣物护理设备打开门体后门体上的冷凝水流至地面、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5.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物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护理设备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风道和冷凝水引导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衣物护理腔,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将所述衣物护理腔与外部连通的开口以及能够封闭/打开所述开口的门体,所述衣物护理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的出风端连通至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连通至所述出风口,所述冷凝水引导装置设置于所述门体内侧并且设置成能够将所述门体内侧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以便将冷凝水导入所述风道内。
6.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在衣物护理机运行过程中凝结于门体上的冷凝水能够被冷凝水引导装置引入衣物护理腔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中,以进入风道内从而避免打开门体后冷凝水从门体流至地面,用户无需对擦拭从门体上流至地面的水,为用户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将冷凝水引导入进风口和/或出风口,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将冷凝水排出衣物护理腔的开口,衣物护理腔腔壁更为美观,并且在生产箱体时无需加工专用于排出冷凝水的开口,减少了箱体的生产工艺步骤,提高了箱体生产效率。
7.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衣物护理腔的底壁,所述冷凝水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侧的冷凝水引导结构,所述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上侧面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门体内侧,所述上侧面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内侧延伸设置以形成滴水端,且所述上侧面沿远离所述门体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滴水端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
8.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上侧面沿远离门体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且朝向开口内侧延伸设置,使得冷凝水引导结构能够引导门体内侧面上位于冷凝水引导结构上方的冷凝水向出风口处流动,并且,相较于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上侧面设置为水平面的情形而言,上述设置还能够借助冷凝水的自身重力促使冷凝水更加快速地从冷凝水引导结构处流入出风口内,以避免部分冷凝水在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上侧面积存;此外,由于上述的出风口处排出衣物护理腔的空气,其流动方向的大致是由上至下,且滴水端设置于出风口的上方,这使得从出风口处排出的空气能够至少吹拂到冷凝水引导结构上侧面的靠近滴水端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促进该部分的冷凝水蒸发,还能够进一步促使冷凝水更加快速地从冷凝水引导结构处流入出风口内,从而进一步避免部分冷凝水在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上侧面积存。
9.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上靠近所述门体的一侧,所述滴水端位于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门体一侧的正上方,以便将冷凝水引入所述出风口中。
10.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滴水端从门体上伸出的长度尽可能短,较为美观。
11.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下侧面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门体内侧,所述下侧面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内侧延伸且延伸至所述滴水端,所述下侧面沿远离所述门体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12.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下侧面沿远离门体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且朝向开口内侧延伸设置,使得引导结构能够引导冷凝水引导结构能够引导冷凝水引导结构下侧面上的冷凝水向出风口的方向处流动,从而避免冷凝水引导结构下侧面上的冷凝水在门体处于封闭该开口的状态时滴落至衣物护理腔底壁,还能够避免这些冷凝水在门体打开该开口的状态时滴落至地面上,进而避免衣物护理腔底壁以及地面被打湿,尽可能地为用户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提升用户体验;并且,相较于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下侧面设置为水平面的情形而言,上述设置还能够借助冷凝水的自身重力促使冷凝水更加快速地从冷凝水引导结构处流入出风口内,以避免附着在冷凝水引导结构的下侧面的水不断增多而最终导致该处冷凝水滴落,进一步避免衣物护理腔底壁以及地面被打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3.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靠近所述门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挡水组件,所述挡水组件包括相连安装件和挡水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靠近所述门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安装件靠近所述门体的一端以便阻挡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上的水流出所述衣物护理腔。
14.通过这样的设置,即使衣物护理腔底壁具有水,由于挡水组件的阻挡作用,这些冷凝水也无法流出衣物护理腔滴落到地面上,进一步避免打湿地面,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5.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件包括横向安装条和竖向安装条,所述竖向安装条的顶端与所述横向安装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横向安装条的第二端形成有多个沿靠近所述门体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竖向安装条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卡接结构,所述多个卡接结构沿远离所述门体的方向延伸并在远离所述门体的一端形成卡勾部,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的上侧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凹陷部一一对应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先向上再向靠近所述门体的方向延伸,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的下侧向下延伸形成多个与所述卡勾部一一对应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插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且
所述第二延伸部下端与所述卡勾部卡合,以使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靠近所述门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横向安装条下侧与所述衣物护理腔底壁上侧抵接,其中,所述横向安装条的第一端为靠近所述门体的一端,所述横向安装条的第二端为远离所述门体的一端。
16.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横向安装条远离门体的一端以及竖向安装条的下端均能够与衣物护理腔底壁靠近门体的一端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更换安装件;此外,横向安装条下侧与衣物护理腔底壁上侧抵接,避免冷凝水藏匿在横向安装条下侧与衣物护理腔底壁上侧之间,避免该处存在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也无需用户清理该处的冷凝水,利于用户健康,用户体验较佳。
17.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水件包括挡水条和连接条,所述挡水条的底端与所述连接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连接条下侧形成有多个凸起部,所述连接条的第二端形成有多个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先向下上再向远离靠近所述门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横向安装条的上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凹陷部和多个第三凹陷部,多个所述第二凹陷部与多个所述凸起部一一对应,多个第三凹陷部与多个所述第三延伸部一一对应,所述凸起部插入所述第二凹陷部内且所述第三延伸部上向下延伸的部分插入所述第三凹陷部内,以使所述连接条与所述横向安装条连接且所述连接条下侧与所述横向安装条上侧抵接,其中,所述连接条的第一端为所述连接条靠近所述门体的一端,所述连接条的第二端为所述连接条远离所述门体的一端。
18.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挡水件与安装件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更换挡水件;并且,第三延伸部上向靠近门体方向延伸的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第三延伸部与第三凹陷部解除插接,使得挡水条与安装件间的连接可靠性较佳,从而使得挡水条不易因误碰而与安装件脱离连接,用户无需因挡水条容易脱落而反复安装挡水条,避免因此造成用户的烦恼;此外,连接条下侧与横向安装条上侧抵接,避免冷凝水藏匿在连接条下侧与横向安装条上侧之间,避免该处存在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也无需用户清理该处的冷凝水,利于用户健康,用户体验较佳。
19.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水条从所述连接条的第一端向上同时向靠近所述门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挡水条的上侧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在所述门体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挡水条的顶端与所述门体内侧抵接且位于所述冷凝水引导结构下方;或者,所述挡水条从所述连接条的第一端竖直向上延伸。
20.通过这样的设置,即,挡水条从连接条的第一端向上同时向靠近门体的方向延伸,挡水条的上侧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在门体封闭开口的状态下,挡水条的顶端与门体内侧抵接且位于冷凝水引导结构下方,使得挡水条不仅能够阻挡衣物护理腔底壁的水从衣物护理腔流出并滴落到地面上,还能够将门体内侧面上位于冷凝水引导结构下方的冷凝水引导至衣物护理腔的底壁,从而避免这些冷凝水将地面打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挡水条从连接条的第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这样的设置,能够阻挡衣物护理腔底壁的水从衣物护理腔流出并滴落到地面上,而避免这些冷凝水将地面打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21.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护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储水装置、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外的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依次连接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风道底部下凹形
成容水槽,且所述容水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容水槽与所述储水装置连通,所述储水装置能够储存从所述容水槽中流出的水。
22.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将从出风口流入风道中的冷凝水以及从蒸发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一同收集至容水槽中,然后再一同排出至位于风道外的储水装置内,也就是说,上述设置使得蒸发器上的冷凝水与门体上冷凝水共用一套储水装置,衣物护理设备中无需针对这两者分别设置储水装置,简化了衣物护理设备的结构,此外,上述设置还能够很好地避免风道内积存较多的水,无需用户定时对风道内的水进行清除。
23.在上述衣物护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盒和第二水盒,所述容水槽与所述第一水盒连通,所述第一水盒通过供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盒连通,所述第二水盒的上部通过溢流管与所述第一水盒连通,所述第一水盒中的水能够通过所述供水管进入所述第二水盒中。
24.通过这样的设置,相比于设置一个容积与第一水盒和第二水盒总容积相同的水盒,一方面,上述设置通过增加水盒的数量,减少了单个水盒所占空间,便于灵活布置箱体内其他部件,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水路中单根管道的长度,从而利于避免因管道过长而显得过于凌乱。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护理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护理设备一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护理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门体未示出);
31.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护理设备一种实施例中挡水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护理设备一种实施例中挡水组件的挡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护理设备一种实施例中挡水组件的爆炸图;
35.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6.附图标记:
37.1、箱体;11、外壳;12、内胆;121、第一延伸部;122、第二延伸部;2、门体;3、冷凝水引导结构;31、滴水端;4、挡水组件;41、安装件;411、横向安装条;4111、第一凹陷部;4112、第二凹陷部;4113、第三凹陷部;412、竖向安装条;4121、卡接结构;41211、卡勾部;42、挡水件;421、挡水条;422、连接条;4221、凸起部;4222、第三延伸部;100、衣物护理腔;200、出风口;201、出风格栅;300、进风口;301、进风格栅;400、部件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向”、“横向”、“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衣物护理设备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箱体1内的风道(图中未示出)和冷凝水引导装置,风道内设置有风机,箱体1内设置有衣物护理腔100,箱体1上设置有将衣物护理腔100与外部连通的开口以及能够封闭/打开开口的门体2,衣物护理腔100的腔壁上设置有出风口200和进风口300,出风口200处设置有出风格栅201,进风口300处设置有进风格栅301,风道的出风端连通至进风口300,风道的进风端连通至出风口200,冷凝水引导装置设置于门体2内侧并且设置成能够将门体2内侧的冷凝水引导至进风口300和/或出风口200,即冷凝水引导装置设置成能够将门体2内侧的冷凝水引导至进风口300,或者,冷凝水引导装置设置成能够将门体2内侧的冷凝水引导至出风口200(图1至3中示出的正是此种情形),又或者,冷凝水引导装置设置成能够将门体2内侧的冷凝水引导至进风口300和出风口200,以便将冷凝水导入风道内。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门体2内侧的冷凝水能够被导入风道内,避从而避免打开门体2后冷凝水从门体2流至地面,用户无需对擦拭从门体2上流至地面的水,为用户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提升用户体验。
42.如图1和2所示,该衣物护理设备中的箱体1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门体2与外壳11连接,内胆12中的空间构成衣物护理腔100,内胆1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300和出风口200,内胆12底壁与箱体1之间具有部件安装腔400,用于容纳衣物护理设备中的一些重要部件如风道。当然,箱体1的结构形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箱体1包括外壳11和设置在外壳11内的分隔板,外壳11内位于分隔板上方的空间作为衣物护理腔100,外壳11内位于分隔板下方的空间作为部件安装腔400,等等。下面仅结合图1至10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示例性阐述。
43.优选地,衣物护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内的储水装置、设置在风道内的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设置在风道外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依次连接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风道底部下凹形成容水槽,且容水槽位于蒸发器的下方,容水槽与储水装置连通,储水装置能够储存从容水槽中流出的水。启动风机能够使内胆12中的空气经出风口200进入风道,而后再经进风口300回到内胆12中,启动压缩机,能够使蒸发器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除湿,使冷凝器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因此,在风机和压缩机均启动的状态下,干热空气不断从出风口200供应至内胆12中从而实现衣物的烘干。在蒸发器对空气进行除湿的过程中,蒸发器表面形成有冷凝水,这些冷凝水滴落至容水槽中,然后排入储水装置中,以将风道内的水排出风道外。门体2上的冷凝水也会流入风道中,因此,位于风道底部的容水槽也能够收集这部分冷凝水,也就是说,蒸发器上的冷凝水与门体2上冷凝水共用一套储水装
置,衣物护理设备中无需针对这两者分别设置储水装置,简化了衣物护理设备的结构。
44.当然,衣物护理设备还可以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吸水海绵进行除湿,设置ptc加热器实现对风道内空气的加热。
45.储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盒和第二水盒,容水槽与第一水盒通过管路连通,容水槽的出水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一水盒的入水口,第一水盒通过供水管与第二水盒连通,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启动水泵,第一水盒中的水能够通过供水管进入第二水盒中,第二水盒的上部通过溢流管与第一水盒连通,当然,第二水盒上用于与溢流管连接的口设置位置高于第一水盒上与用于与溢流管连接的口,如此才能够实现溢流,即当第二水盒中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第二水盒中的水自动溢出流入第一水盒中。相比于设置一个容积与第一水盒和第二水盒总容积相同的水盒,一方面,上述设置通过增加水盒的数量,减少了单个水盒所占空间,便于灵活布置箱体1内其他部件,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水路中单根管道的长度,从而利于避免因管道过长而显得过于凌乱。
46.当然,储水装置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的方案,例如,容水槽与第一水盒可以设置为直接连通,而不采用管路连通;容水槽的出水口的设置位置也并非必须高于第一水盒的入水口,比如,可以在容水槽与第一水盒之间设置水泵来将容水槽中的水排出,类似地,用于连通第一水盒与第二水盒的供水管上也并非一定要设置有水泵,也可通过将两个水盒上与供水管连接的口设置为具有高度差,从而使的第一水盒中的水能够在水的自重作用下流入第二水盒中;此外,储水装置也可以是仅具有一个水盒,或是将水盒替换为水槽的形式。
47.优选地,如图3和4所示,进风口300形成于内胆12上远离门体2的一侧,出风口200形成于内胆12底壁(也就是衣物护理腔100的底壁)上靠近门体2的一侧,冷凝水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门体2内侧的冷凝水引导结构3,冷凝水引导结构3的上侧面的一端和下侧面的一端均抵接于门体2内侧,上侧面的另一端朝向开口内侧延伸设置以形成滴水端31,且上侧面沿远离门体2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并且,上侧面为向下凹的曲面,下侧面的另一端朝向开口内侧延伸且延伸至滴水端31,下侧面沿远离门体2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滴水端31位于出风口200靠近门体2一侧的正上方。
48.上述中,冷凝水引导结构3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是沿远离门体2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这样能够借助这两个侧面上水的自重将这些水引导至出风口200处,提高这些冷凝水排入出风口200处的效率,此外,对于下侧面而言,还能够避免附着在冷凝水引导结构3的下侧面的水不断增多而最终导致该处冷凝水滴落,进一步避免衣物护理腔100底壁以及地面被打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出风口200形成于内胆12底壁上靠近门体2的一侧,滴水端31位于出风口200靠近门体2一侧的正上方,一方面,便于滴水端31流下的水准确无误地经出风口200进入风道,并且,出风口200处流过的空气能够辅助滴水端31出的水流下,另一方面,使得滴水端31从门体2上伸出的长度尽可能短,较为美观。最后,进风口300形成于内胆12上远离门体2的一侧,出风口200形成于内胆12底壁上靠近门体2的一侧,使得进风口300的设置位置远离冷凝水引导结构3的滴水端31,避免进风口300处的空气流动阻碍冷凝水引导结构3上的水从滴水端31流下,从而提升冷凝水引导结构3处流下冷凝水的效率。
49.上述仅是示例性地,并不构成对本新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出风口200和进风口300不限于设置在上述中的位置,在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进风口300设置在内胆12顶壁,内胆12底壁左侧与内胆12的左侧壁下侧之间通过倾斜的板体连接出风口
200形成在该板体上。
50.再如,冷凝水引导结构3不限于上述结构,在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冷凝水引导结构3的下侧面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冷凝水引导结构3可以为从门体2内侧向开口内侧水平延伸形成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水平面,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上侧面设置为水平面,门体2内侧面上位于冷凝水引导结构3上方的冷凝水向下流至该水平的上侧面之后,随着该上侧面上水量的增多,水依然会沿着上侧面流动,并能够流入出风口200处,因此,该种冷凝水引导结构3也能够起到引导冷凝水流入出风口200的作用。
51.又如,滴水端31不限于位于出风口200正上方(也就是说,从上至下观察,滴水端31位于出风口200中),也可以是滴水端31稍稍偏离出风口200的正上方,此时,滴水端31流下的水也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流入出风口200。
52.又如,冷凝水引导装置也不限于包括滴水端31位于进风口300和/或出风口200上方的冷凝水引导结构3,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冷凝水引导装置也可以包括结构与图3中类似的冷凝水引导结构3、设置在内胆12底壁靠近门体2一端的导水条,导水条的上侧面沿远离门体2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出风口200紧邻导水条设置且位于导水条远离门体2的一侧,冷凝水引导结构3的滴水端31位于导水条的正上方,从冷凝水引导结构3流下的冷凝水流至导水条的上侧面,之后在导水条的引导下流入出风口200中。
53.优选地,如图2和4所示,内胆12底壁靠近门体2的一端上设置有挡水组件4,挡水组件4包括相连安装件41和挡水件42,安装件41与内胆12底壁靠近门体2的一端连接,挡水件42位于安装件41靠近门体2的一端以便阻挡内胆12底壁上的水流出衣物护理腔100,即使衣物护理腔100底壁具有水,由于挡水组件4的阻挡作用,这些冷凝水也无法流出衣物护理腔100滴落到地面上,进一步避免打湿地面,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54.优选地,如图4至6、9和10所示,安装件41包括横向安装条411和竖向安装条412,竖向安装条412的顶端与横向安装条411的第一端相连,横向安装条411的第二端形成有多个沿靠近门体2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陷部4111,竖向安装条412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卡接结构4121,多个卡接结构4121沿远离门体2的方向延伸并在远离门体2的一端形成卡勾部41211,内胆12底壁的上侧形成有多个与第一凹陷部4111一一对应的第一延伸部121,第一延伸部121先向上再向靠近门体2的方向延伸,内胆12底壁的下侧向下延伸形成多个与卡勾部41211一一对应的第二延伸部122,第一延伸部121插入第一凹陷部4111内且第二延伸部122下端与卡勾部41211卡合,以使安装件41与内胆12底壁靠近门体2的一端连接且横向安装条411下侧与内胆12底壁上侧抵接,并且竖向安装条412的远离门体2一侧与内胆12底壁的靠近门体2一侧抵接,其中,横向安装条411的第一端为靠近门体2的一端,横向安装条411的第二端为远离门体2的一端。此外,横向安装条411还可以通过螺接件与内胆12底壁进一步连接。
55.优选地,如图7至10所示,挡水件42包括挡水条421和连接条422,挡水条421的底端与连接条422的第一端相连,连接条422下侧形成有多个凸起部4221,连接条422的第二端形成有多个第三延伸部4222,第三延伸部4222先向下上再向远离靠近门体2的方向延伸,横向安装条411的上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凹陷部4112和多个第三凹陷部4113,多个第二凹陷部4112与多个凸起部4221一一对应,多个第三凹陷部4113与多个第三延伸部4222一一对应,凸起部4221插入第二凹陷部4112内且第三延伸部4222上向下延伸的部分插入第三凹陷部
4113内,以使连接条422与横向安装条411连接且连接条422下侧与横向安装条411上侧抵接,挡水条421从连接条422的第一端向上同时向靠近门体2的方向延伸,挡水条421的上侧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在所述门体2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挡水条421的顶端与门体2内侧抵接且位于冷凝水引导结构3下方,其中,连接条422的第一端为连接条422靠近门体2的一端,连接条422的第二端为连接条422远离门体2的一端。
56.当然,安装件41不限于采用上述结构,安装件41还可以是与挡水件42相连的多个凸块,内胆12底壁上侧设置有多个凹陷部,多个凸块与多个凹陷部一一对应并插入多个凹陷部。挡水条421不限于采用上述结构,挡水条421还可以是从连接条422的第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此外,挡水件42也不限于采用上述结构,挡水件42可以设置为仅包括挡水条421,而不具有连接条422,此时挡水条421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与安装件41连接。最后,竖向安装条412远离门体2一侧也可以是与内胆12底壁的靠近门体2一侧之间具有间隙。
57.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