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3525发布日期:2022-11-02 22:5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熨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熨斗。


背景技术:

2.为了使水洗后产生褶皱的衣物恢复平整,通常都会使用蒸汽熨斗进行熨烫,利用高温蒸汽软化衣物纤维,再通过蒸汽熨斗的高温烫板板体熨烫,消除衣物绉折痕迹。
3.现有的蒸汽熨斗包括通常具有蒸汽室的底板。当液态水从水槽经过蒸汽室时,由于从底板吸热,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汽并穿过底板中朝向衣料的排气孔,水蒸汽使得衣料变柔软以提高褶皱去除的效率。
4.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水蒸气的出汽质量,往往会采用体积很大的蒸汽发生装置,使得熨斗的体积增大,不利于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熨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发生装置体积大,不利于用户使用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
7.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上设有蒸汽箱和出口;
8.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蒸汽箱连接,二者之间形成蒸汽发生腔体,所述盖板上设有入口;
9.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加热板上,用于加热所述蒸汽发生腔体的内部介质;
10.所述蒸汽发生腔体内设有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环状凸起围绕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环状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环状凸起内形成第一蒸汽腔;所述第二环状凸起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之间形成第二蒸汽腔;所述第二环状凸起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蒸汽腔;
11.所述第一蒸汽腔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三蒸汽腔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蒸汽腔、所述第二蒸汽腔和所述第三蒸汽腔依次连通形成蒸汽通道;
12.所述第一环状凸起上远离所述入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环状凸起上靠近所述入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蒸汽腔与所述第二蒸汽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蒸汽腔与所述第三蒸汽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腔体内还设有第三环状凸起,所述第三环状凸起围绕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环状凸起设置,所述第三环状凸起上远离所述入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环状凸起将所述第三蒸汽腔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14.所述第二环状凸起和所述第三环状凸起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蒸汽腔连通;
15.所述第三环状凸起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出口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通道的至少部分侧壁上设有多个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鳍板,所述第一鳍板从其所在的侧壁向外延伸的方向与蒸汽流动方向呈钝角。
17.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通道的至少部分侧壁上设有多个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鳍板,所述第一鳍板和所述第二鳍板自相对的侧壁延伸且相互交错。
18.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包括顶板和侧板,位于所述第三蒸汽腔内的所述第一鳍板在垂直于所述加热板的方向上向所述加热板延伸至与所述加热板接触,位于所述第三蒸汽腔内的所述第二鳍板设于所述侧板上。
1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件为u型发热管,所述u型发热管设于所述加热板上,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的两侧被所述u型发热管包围,所述第二环状凸起和所述第三环状凸起位于所述u型发热管的管壁远离所述加热板的一侧。
20.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腔体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蒸汽腔。
21.进一步地,在蒸汽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三蒸汽腔内的每个所述出口的两侧均设有挡板。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蒸汽腔内设有凸设于所述出口上端的引气管。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二环状凸起围绕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环状凸起设置,使得从第一蒸汽腔流出的水或蒸汽分流成两个蛇形流道,一方面可以尽可能的使流道的长度增加,从而增加了蒸汽发生腔体内水的蓄热时间,进而使得水可以尽可能完全蒸发为蒸汽,提高出汽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蒸汽发生装置内部的结构更紧凑,尺寸更小,更有利于用户使用。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蒸汽熨斗,包括如前述的蒸汽发生装置。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去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2.1-加热板;11-蒸汽箱;12-出口;2-盖板;21-入口;22-顶板;23-侧板;3-蒸汽发生腔体;31-第一环状凸起;311-第一开口;32-第二环状凸起;321-第二开口;33-第三环状凸起;331-第三开口;34-第一蒸汽腔;35-第二蒸汽腔;36-第三蒸汽腔;361-第一腔;362-第二腔;37-第一鳍板;38-第二鳍板;39-储水腔;4-发热件;5-挡板;6-引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请参阅图1、图3和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进行说明,该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加热板1,加热板1的一侧凸设形成蒸汽箱11,且,加热板1上还设有出口12;盖板2,盖板2与蒸汽箱11连接,二者之间形成蒸汽发生腔体3,盖板2上设有入口21,入口21、出口12均与该蒸汽发生腔体3连通;发热件4,发热件4设于加热板1上,用于加热蒸汽发生腔体3的内部空间的介质,如水等;蒸汽发生腔体3内设有第一环状凸起31和第二环状凸起32,第二环状凸起32围绕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环状凸起31设置;第一环状凸起31内形成第一蒸汽腔34;第二环状凸起32与第一环状凸起31之间形成第二蒸汽腔35;第二环状凸起32与蒸汽发生腔体3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蒸汽腔36;第一蒸汽腔34与入口21连通,第三蒸汽腔36与出口12连通,第一蒸汽腔34、第二蒸汽腔35和第三蒸汽腔36依次连通形成蒸汽通道;第一环状凸起31上远离入口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311,第二环状凸起32上靠近入口2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321;第一蒸汽腔34与第二蒸汽腔35通过第一开口311连通;第二蒸汽腔35与第三蒸汽腔36通过第二开口321连通。
38.加热板1包括具有用于熨烫的下表面和用于设置蒸汽箱11的上表面,出口12贯穿加热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39.具体实施时,出口1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环状凸起31可以设于蒸汽箱11的中间位置,盖板2上的入口21处可以设置用于供水进入的进水管,水进入进水管后经入口21进入第一环状凸起31形成的第一蒸汽腔34,并在第一蒸汽腔34内朝向第一开口311流动。由于第二环状凸起32围绕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环状凸起31设置,第二蒸汽腔35形成于第一环状凸起31与第二环状凸起32之间,即第二蒸汽腔35是类似u型、接近环形、甚至环形的形状,同理,第三蒸汽腔36也是类似u型、接近环形、甚至环形的形状。
40.由于发热件4的加热作用,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水会不断的产生蒸汽,为了说明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水流或蒸汽流流动方向和路径,下面仅以蒸汽流为例做说明。
41.基于第二蒸汽腔35、第三蒸汽腔36的形状,它们均被分为两部分。以第一蒸汽腔34内的蒸汽流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为参考,将蒸汽通道分为左流道和右流道,其中左流道和右
流道在第一蒸汽腔34内合成为一个流道,在蒸汽流经第一开口311后分流为左流道和右流道,然后再从出口12流出。具体地,当第一蒸汽腔34内的蒸汽从第一开口311流向第二蒸汽腔35时,蒸汽流会分流成两股,第一股蒸汽流进入左流道的第二蒸汽腔35内,经第二开口321进入左流道的第三蒸汽腔36内,然后再从与左流道的第三蒸汽腔36连通的出口12流出;第二股蒸汽流进入右流道的第二蒸汽腔35内,经第二开口321进入右流道的第三蒸汽腔36内,然后再从与右流道的第三蒸汽腔36连通的出口12流出。左通道内的一部分第一蒸汽腔34、第二蒸汽腔35和第三蒸汽腔36共同形成蛇形流道,右通道内的另一部分第一蒸汽腔34、第二蒸汽腔35和第三蒸汽腔36也共同形成蛇形流道,使得蒸汽流动路径变长。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二环状凸起32围绕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环状凸起31设置,使得从第一蒸汽腔34流出的水或蒸汽分流成两个蛇形流道,一方面可以尽可能的使流道的长度增加,从而增加了蒸汽发生腔体3内水的蓄热时间,进而使得水可以尽可能完全蒸发为蒸汽,提高出汽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蒸汽发生装置内部的结构更紧凑,尺寸更小,更有利于用户使用。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蒸汽发生腔体3内还设有第三环状凸起33,第三环状凸起33围绕至少一部分的第二环状凸起32设置,第三环状凸起33上远离入口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开口331,第三环状凸起33将第三蒸汽腔36分隔成第一腔361和第二腔362,第一腔361和第二腔362通过第三开口331连通;第二环状凸起32和第三环状凸起33之间形成第一腔361,第一腔361通过第二开口321与第二蒸汽腔35连通;第三环状凸起33与蒸汽发生腔体3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腔362,第二腔362与出口12连通。
44.具体实施时,当第一蒸汽腔34内的蒸汽从第一开口311流向第二蒸汽腔35时,蒸汽流会分流成两股,第一股蒸汽流进入左流道的第二蒸汽腔35内,经第二开口321进入左流道的第一腔361内,接着经第三开口331进入左流道的第二腔362内,然后再从与左流道的第二腔362的出口12流出;第二股蒸汽流进入右流道的第二蒸汽腔35内,经第二开口321进入右流道的第一腔361内,接着经第三开口331进入右流道的第二腔362内,然后再从与右流道的第三蒸汽腔36连通的出口12流出。通过设置第三环状凸起33,将第三蒸汽腔36分隔成第一腔361和第二腔362,可以进一步增加流道的长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腔体3内还可以继续设置第四环状凸起,将第二腔362分隔成两个腔,进一步增加流道的长度,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通道的至少部分侧壁上设有多个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鳍板37。具体地,第一环状凸起31、第二环状凸起32和第三环状凸起33可以都设置有第一鳍板37,也可以在其中一个或两个上设置鳍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鳍板37可以设置在环状凸起的左右两个侧壁上,也可以只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壁上。以第一环状凸起31上设有第一鳍板37为例,第一鳍板37可以设置在第一环状凸起31的左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右侧壁上,还可以设置在第一环状凸起3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46.由于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水会不断的沸腾产生蒸汽,第一鳍板37的设置能够对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水进行扰流,将沸腾后的水中产生的大气泡打散为小气泡,改善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水的流动情况和换热情况,同时能减小水的沸腾压力,使得从出口12处喷出的蒸汽更加细密,降低蒸汽携带大量水一同喷出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出汽效果更好。
4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鳍板37从其所在的侧壁向外延伸的方向与蒸汽流动方向呈钝角。第一鳍板37从其所在的侧壁向外延伸的方向与蒸汽流动方向呈钝角,可以增加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水或蒸汽的流动阻力,从而可以减缓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水或蒸汽流动速度。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蒸汽通道的至少部分侧壁上设有多个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鳍板38,第一鳍板37和第二鳍板38自相对的侧壁延伸且相互交错。这样,第一鳍板37和第二鳍板38在蒸汽流动方向上交错设置,形成曲折的流道,从而可以延缓蒸汽的流速。相邻两个第二鳍板38在第三环状凸起33上朝向第二腔362的侧壁上的投影沿垂直于加热板1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蒸汽发生腔体3内的实际布局需要选择设置。
4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盖板2包括顶板22和侧板23,位于所述第三蒸汽腔36内的所述第一鳍板37在垂直于所述加热板1的方向上向所述加热板1延伸至与所述加热板1接触,位于所述第三蒸汽腔36内的所述第二鳍板38设于所述侧板23上。将第三蒸汽腔36内的第二鳍板38设于盖板2的侧板23上,第三蒸汽腔36内加热板1上的第一鳍板37和盖板2上的第二鳍板38相互交错,这样,第三蒸汽腔36内的第一鳍板37和第二鳍板38在蒸汽流动方向上交错设置,形成曲折的流道,从而可以延缓蒸汽的流速。具体实施时,位于第三蒸汽腔36内的第二鳍板38可以在垂直于顶板22的方向上向顶板22延伸至与顶板22接触。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热件4为u型发热管,u型发热管设于加热板1上,第一环状凸起31的两侧被u型发热管包围,或者说,第一环状凸起31设置在u型发热管的内侧,第二环状凸起32和第三环状凸起33位于管壁远离加热板1的一侧。位于第二环状凸起32和第三环状凸起33之间的第一腔361位于u型发热管的管壁远离加热板1的一侧,这样,第一蒸汽腔34、第二蒸汽腔35、第一腔361受到u型发热管的加热汽化效果依次逐渐增强,不仅使得蒸汽发生装置的布局紧凑,还能使得从出口12流出的蒸汽携带更少的水。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蒸汽发生腔体3内设有储水腔39,储水腔39连通入口21和第一蒸汽腔34。具体实施时,储水腔39的腔壁上设有溢水口,储水腔39通过溢水口与第一蒸汽腔34连通,通过入口21向储水腔39内加水,水通过溢水口流入至第一蒸汽腔34内。通过设置储水腔39,可以延缓水进入第一蒸汽腔34内,同时,在储水腔39内的水可以进行初步升温后再流入第一蒸汽腔34内,从而提高水的加热效率。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蒸汽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三蒸汽腔36内的每个出口12的两侧均设有挡板5。具体实施时,在蒸汽流动方向上,在每个出口12的两侧均设有挡板5,可以对第三蒸汽腔36内的流向出口12的水流进行阻挡,避免水通过出口12流出。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蒸汽腔36内设有凸设于出口12上端的引气管6。通过引气管6的设置,可以提高出口12的高度,可以进一步避免水直接从出口12流出。
5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蒸汽熨斗,包括如前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熨斗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因此,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