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辅式节水卷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0681发布日期:2023-02-17 21:3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热辅式节水卷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辅式节水卷染机。


背景技术:

2.卷染机是现有卷染行业中常用的一种印染设备,适用于多种材质织物的染色过程。
3.随着技术的发展,印染质量也不断提高,印染机械设备的使用是印染发展的关键,卷染机便是印染行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设备,织物通过卷染机进行染色的过程中通常是从一个卷布棍退绕下来、卷到另外一个卷布棍上去,在交替卷绕的过程中,不断穿过卷布棍下的染液,将染液吸收到布面上、并在卷绕过程中吸附、结合、固着,该过程仅将织物浸入到染液当中,要确保染液将织物完全浸透就只能通过延长织物浸入到染液的时间才能实现,因而设置一种确保织物染色效果的同时还能加快织物染色效率的卷染机结构就很有必要。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辅式节水卷染机,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卷染机整体卷染速率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热辅式节水卷染机,包括设备体,所述设备体内设有染色腔,所述设备体上沿织物的递送方向依次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腔内沿织物的递送方向依次设有前导料部、辅热部和后导料部,所述辅热部位于染色腔的内底面上,所述染色腔的内顶面上设有沿竖向推动织物靠近辅热部的振动部,所述振动部与辅热部之间设有供织物穿过的过料空腔。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热部包括与染色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的辅热板,所述辅热板的底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固定连接有若干电热件。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热板的顶面上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织物递送方向阵列分布的若干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固定连接有顶面与辅热板齐平且一端封闭的辅导流管,所述辅导流管的顶壁上开设有出液缝,所述辅导流管远离其封闭端的一侧连通有主导流管,所述设备体的外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进液端与染色腔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液端与主导流管连通。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部包括与染色腔的内顶面固定连接的伸缩驱动件以及与伸缩驱动件的底端固定连接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若干压紧辊。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相邻两个压紧辊之间的所述压紧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容纳槽开口相对的若干振动槽,所述振动槽正对其开口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件,若干所述弹性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与压紧辊齐平的振动板。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板的底面设置为弧面。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导料部和后导料部均包括与设备体转动连接的上导料辊和下导料辊,靠近后导料部一侧的所述设备体上转动连接有与上导料辊相抵的挤压辊。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在前导料部和后导料部的作用下确保织物可以更加平稳地自途径设备体并被染色,辅热部位于染色腔的内底面上,染色腔的内顶面上设有沿竖向推动织物靠近辅热部的振动部,振动部与辅热部之间设有供织物穿过的过料空腔,在辅热部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染液稳定地加热作用,使得染液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织物的染色过程,在振动部产生的振动可以更好带动织物内部孔隙内的空气流出织物,使得染液可以更好地进入到织物内,实现对织物稳定地染色。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19.图中:1、设备体;2、染色腔;3、进料口;4、出料口;5、过料空腔;6、辅热板;7、放置腔;8、电热件;9、容纳槽;10、辅导流管;11、出液缝;12、主导流管;13、水泵;14、伸缩驱动件;15、压紧板;16、压紧辊;17、振动槽;18、弹性件;19、振动板;20、上导料辊;21、下导料辊;22、挤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1.该热辅式节水卷染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备体1,设备体1内设有染色腔2,染色腔2内放置有染液,设备体1上沿织物的递送方向依次开设有进料口3和出料口4,染色腔2内沿织物的递送方向依次设有前导料部、辅热部和后导料部,织物自进料口3进入到染色腔2内并从出料口4自染色腔2内穿出,在前导料部和后导料部的作用下确保织物可以更加平稳地自途径设备体1并被染色,辅热部位于染色腔2的内底面上,染色腔2的内顶面上设有沿竖向推动织物靠近辅热部的振动部,振动部与辅热部之间设有供织物穿过的过料空腔5,在辅热部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染液稳定地加热作用,使得染液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织物的染色过程,在振动部产生的振动可以更好带动织物内部孔隙内的空气流出织物,使得染液可以更好地进入到织物内,实现对织物稳定地染色。
22.如图2和图3所示,辅热部包括与染色腔2的内底面固定连接的辅热板6,辅热板6的底部开设有放置腔7,放置腔7内固定连接有若干电热件8,电热件8将电能转换为热量并传递到辅热板6和染液内,实现对织物和染液的加热,进而使得染液可以更好地浸入到织物内实现对织物稳定地染色过程。
23.如图1-图4所示,辅热板6的顶面上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织物递送方向阵列分布的若干容纳槽9,容纳槽9内固定连接有顶面与辅热板6齐平且一端封闭的辅导流管10,辅导流管10的顶壁上开设有出液缝11,辅导流管10远离其封闭端的一侧连通有主导流管12,设备体1
的外侧设有水泵13,水泵13进液端与染色腔2连通,水泵13的出液端与主导流管12连通,水泵13启动之后会产生抽吸力将染色腔2内的染液抽出并送入到主导流管12内,在主导流管12引排的作用下,使得染液进入到多个辅导流管10内,辅导流管10内的染液自出液缝11内流出并朝向织物流动,在流动的染液具有的冲击力的作用下,确保染液可以更好进入到织物的内部实现对织物稳定地染色过程。
24.如图2-图4所示,振动部包括与染色腔2的内顶面固定连接的伸缩驱动件14以及与伸缩驱动件14的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压紧板15,伸缩驱动件14设置为气缸,通过伸缩驱动件14的驱动,可以实现对压紧板15在竖向方向所处位置的稳定调节,进而使得织物可以更好穿入到过料空腔5内,压紧板1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若干压紧辊16,通过压紧辊16与织物件的相抵,可以将织物与压紧板15间的滑动摩擦过程转变为滚动摩擦的过程,确保压紧板15压紧织物效果稳定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因织物与压紧板15间的摩擦力过大导致的织物破损,进而实现对织物更好地保护作用。
25.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相邻两个压紧辊16之间的压紧板15的底部开设有与容纳槽9开口相对的若干振动槽17,振动槽17正对其开口的槽壁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件18,弹性件18设置为弹簧,若干弹性件18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底部与压紧辊16齐平的振动板19,当染液自出液缝11流出时会越过织物撞击到振动板19上,振动板19振动传递至弹性件18处,进而使得振动件和弹性件18均发生很好地振动,通过振动作用到织物上可以更好地将织物间隙内的空气排出,使得染液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织物的染色和浸湿作用,振动板19的底面设置为弧面,将振动板19底部设置为弧面的结构可以避免振动板19对于滑经布料的损伤。
26.如图2-图4所示,前导料部和后导料部均包括与设备体1转动连接的上导料辊20和下导料辊21,通过上导料辊20和下导料辊21与织物的相抵,实现对织物的绷紧和引导作用,靠近后导料部一侧的设备体1上转动连接有与上导料辊20相抵的挤压辊22,通过挤压辊22与织物的相抵,实现对织物内的染液的挤压作用,使得织物内吸附的染料可以回流到染色腔2内,进而可以节省染液,靠近出料口4一端的设备体1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栓锁紧的方式可以拆卸连接有收料辊,靠近进料口3一端的所述设备体1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开设有上方开口的u形槽,u形槽内放置有物料辊,设备体1上位于其内部液面上方的位置开设有操作口,操作口内铰接有盖合其开口的盖体,设置的操作口用于方便使用者进行上料的过程。
27.工作原理:将织物通过操作口实现与各个结构之间的稳定上料,通过伸缩驱动件14带动压紧板15向下移动,压紧板15移动带动压紧辊16向下移动,压紧辊16移动带动织物逐渐与辅热板6相抵,对电热件8和水泵13通电,电热件8通电之后会产生热量并实现对辅热板6的稳定加热,辅热板6将热量传递至染液和织物上,通过加热可以加快织物内部孔隙内的空气流出,水泵13将染液染色腔2内抽出并送入到主导流管12内,主导流管12内的染液流入到辅导流管10内,辅导流管10内的染液自出液缝11流出并流向织物,在流动的染液的作用下,使得染液可以更好地进入到织物内部,流动的染液同时会透过织物实现对振动板19的碰撞,振动板19振动带动弹性件18振动,进而振动反向将振动作用到织物上,使得织物内孔隙内的空气可以更好地排出,实现对织物更好地染色过程,同时在挤压辊22和上导料辊
20的作用下,可以使得织物内多余的染液被挤出并回流到染色腔2内,实现对染液的回收利用,上述便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