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织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8851发布日期:2022-10-29 05:4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织针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织针。


背景技术:

2.织针是针织机上的一种主要成圈机件,由钢丝或钢带经机械加工制成,用于把纱线编织成线圈并使线圈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织针的结构与形状影响针织成圈过程、针织机的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是针织机设计的重要依据。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0000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织针,包括针杆、成形在针杆前端的针钩和用于闭合针钩的针舌,针舌与针杆相枢轴转动连接,针杆后端形成针柄,针杆上设有弹片滑槽,弹片滑槽上设有弹片,弹片为圆弧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织针是针织机上的一种主要机件,在针织机工作时,需要提高织针在编织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提高生产出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编织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织针。
6.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稳定性织针,包括针杆和成形在其上的针钩以及用于关闭针钩的针舌,所述针杆的一侧开设有翻针槽,所述翻针槽的底边向两侧延伸形成圆弧状边缘,所述槽沿针杆内侧壁形成长缝和短缝,所述长缝位于针杆内侧壁靠近针钩一侧,所述短缝位于针杆内侧壁靠近针脚一侧,所述针钩包括第一针钩与第二针钩,所述第二针钩上设置有使第一针钩在第二针钩上转动的转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翻针槽作为翻针,翻针槽的底边形成圆弧状边缘,增加毛线的编织密度,编织范围更广,有利于提高编织的稳定性,转动机构调整第一针钩与第二针钩的相对位置,方便对不同粗细的毛线进行编织,提高织针的适应性。
9.可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与第二针钩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中间与第一针钩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二针钩在第一针钩上转动,方便调整第一针钩与第二针钩的相对位置。
11.可选的,所述转动轴一端从第二针钩内伸出,所述转动轴从第二针钩伸出部位固定设置有转动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动转动件方便使转动轴转动,调整第一针钩与第二针钩的相对位置。
13.可选的,所述转动轴远离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开设有螺纹的螺纹端。所述螺纹端从第二针钩内伸出且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紧锁紧螺栓方便将转动轴与第一钩针之间实现相对固定。
15.可选的,所述第二针钩开设有与缩紧螺栓相对应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内设置有锁紧垫。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垫有利于减小锁紧螺栓对第一钩针的磨损,延长第一钩针的使用寿命。
17.可选的,所述织针针杆表面开设有与针舌相配合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固定设置有缓冲垫。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槽与缓冲垫有利于减小织针在工作过程中针舌的磨损程度,延长针舌的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针钩朝向针舌一端设置为圆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毛线从第一针钩的端部通过。
21.可选的,所述针舌朝向针钩的一端开设有与针钩相配合的针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线从钩针端部进入指针内,方便针舌与第一针钩抵接,减小针舌与针钩之间的冲击力,延长织针的使用寿命。
23.可选的,所述针脚的正面和反面均开设有安全槽。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槽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织针在工作过程中撞坏针板。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翻针槽的设置,增加毛线的编织密度,编织范围更广,有利于提高编织的稳定性;
27.2.通过转动机构的设置,转动机构调整第一针钩与第二针钩的相对位置,方便对不同粗细的毛线进行编织,提高织针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一种高稳定性织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一种高稳定性织针中展示针舌与第一针钩连接关系示意图。
30.图3是一种高稳定性织针中第二针钩内部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针杆;11、翻针槽;12、长缝;13、短缝;14、缓冲槽;141、缓冲垫;2、第一针钩;3、第二针钩;31、转动轴;311、螺纹端;32、转动件;33、锁紧槽;34、锁紧垫;4、针舌;41、针槽;5、针脚;51、安全槽;6、缩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稳定性织针。
34.参照图1,一种高稳定性织针,包括针杆1和成形在其上的针钩以及用于关闭针钩的针舌4,针杆1后端形成针脚5,针杆1的一侧开设有翻针槽11,翻针槽11的底边向两侧延伸形成圆弧状边缘,槽沿针杆1内侧壁形成长缝12和短缝13,长缝12位于针杆1内侧壁靠近针钩一侧,短缝13位于针杆1内侧壁靠近针脚5一侧。用翻针槽11作为翻针,翻针槽11的底边形成圆弧状边缘,增加毛线的编织密度,编织范围更广,有利于提高编织的稳定性。
35.参照图1,针脚5的正面和反面均开设有安全槽51。安全槽51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织针在工作过程中撞坏针板。
36.参照图1,针钩包括第一针钩2与第二针钩3,第二针钩3上设置有使第一针钩2在第二针钩3上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轴31,转动轴31两端与第二针钩3转动连接,转动轴31中间与第一针钩2固定连接,转动轴31一端从第二针钩3内伸出,转动轴31从第二针钩3伸出部位固定设置有转动件32。拧动转动件32方便使转动轴31转动,调整第一针钩2与第二针钩3的相对位置,方便对不同粗细的毛线进行编织,提高织针的适应性。
37.参照图1,转动轴31远离转动件32的一端设置有开设有螺纹的螺纹端311,螺纹端311从第二针钩3内伸出且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第二针钩3开设有与缩紧螺栓6相对应的锁紧槽33,锁紧槽33内设置有锁紧垫34。通过拧紧锁紧螺栓方便将转动轴31与第一钩针之间实现相对固定,锁紧垫34有利于减小锁紧螺栓对第一钩针的磨损,延长第一钩针的使用寿命。
38.参照图1,第一针钩2朝向针舌4一端设置为圆头,针舌4朝向第一针钩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针钩2相配合的针槽41。方便毛线从第一针钩2的端部通过,毛线从钩针端部进入指针内,方便针舌4与第一针钩2抵接,减小针舌4与针钩之间的冲击力,延长织针的使用寿命。
39.参照图1,织针针杆1表面开设有与针舌4相配合的缓冲槽14,缓冲槽14内固定设置有缓冲垫141。通过缓冲槽14与缓冲垫141有利于减小织针在工作过程中针舌4的磨损程度,延长针舌4的使用寿命。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稳定性织针的实施原理为:用翻针槽11作为翻针,翻针槽11的底边形成圆弧状边缘,增加毛线的编织密度,编织范围更广,有利于提高编织的稳定性,拧动转动件32方便使转动轴31转动,调整第一针钩2与第二针钩3的相对位置,方便对不同粗细的毛线进行编织,提高织针的适应性。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