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纫夹持装置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2.目前的床垫多由面料层、填充层、围条及支撑层组成,围条是围设于填充层周侧的部件,可通过在围条上车缝织带,增加床垫美观性。相关技术中,将织带车缝于围条需要生产人员手动对齐织带与围条,容易出现织带缝合位置不准确或缝歪的现象,缝纫精度较差,影响成品的美观性,同时生产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缝纫夹持装置及缝纫机,能够同时夹持织带与围条,无需生产人员手动对齐织带与围条,提高缝纫精度与生产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纫夹持装置,包括:
5.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连接于缝纫机的工作台;以及
6.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与定位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以相对所述固定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于第一布料的两侧,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第二布料相对所述第一布料的位置。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工作台,所述凹槽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第二布料。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槽体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第二布料,所述第二槽体的开口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槽体用于对所述第二布料卷边。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10.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及第一滑杆,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间隔地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滑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使得所述定位件可滑动连接和/或可转动连接
于所述第一滑杆。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滑杆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滑动。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滑杆及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杆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滑杆及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杆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三滑杆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缝纫机,所述缝纫机包括工作台及所述的缝纫夹持装置,所述缝纫夹持装置连接于所述工作台。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缝纫针与第二缝纫针,所述第一缝纫针与所述第二缝纫针用于将所述第二布料的两侧缝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布料。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纫夹持装置及缝纫机,通过设置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且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可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从而能够根据第一布料的尺寸调节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能够夹持且夹紧第一布料的两侧,使得第一布料在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缝合过程中不会发生滑移,通过设置连接于固定结构的定位件,能够固定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的位置,从而避免在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缝合过程中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发生滑移而导致第二布料缝歪,且通过同时调节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相对定位件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布料相对第二布料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第二布料在第一布料上的缝合位置。此外,在批量生产中,仅需在第一次缝合时调节好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的位置即可,无需在每次缝合时手动对齐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提高了实际生产中的缝纫精度与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缝纫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定位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缝纫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缝纫夹持装置;1a、固定结构;13、第一固定件;14、第二固定件;15、第一滑杆;16、第一调节组件;16a、第二滑杆;16b、第一滑块; 17、第二调节组件;17a、第三滑杆;17b、第二滑块;1b、夹持组件;10、第一夹持件;10a、第一通孔;11、第二夹持件;11a、第二通
孔;12、定位件; 12a、第一部分;12b、第二部分;12c、凹槽;120、第一槽体;121、第二槽体;12d、第三通孔;2、缝纫机;2a、工作台;2b、第一缝纫针;2c、第二缝纫针;20、垫高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缝纫夹持装置1,包括固定结构1a及夹持组件1b,固定结构1a用于连接于缝纫机的工作台,夹持组件1b包括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与定位件12,第一夹持件10 与第二夹持件11可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1a以相对固定结构1a在平行于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移动,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用于夹持于第一布料的两侧,定位件12连接于固定结构1a,定位件12用于固定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的位置。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缝纫夹持装置1,通过设置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且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可活动连接于固定结构1a,从而能够根据第一布料的尺寸调节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 1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能够夹持且夹紧第一布料的两侧,使得第一布料在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缝合过程中不会发生滑移,通过设置连接于固定结构1a的定位件12,能够固定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的位置,从而避免在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缝合过程中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发生滑移而导致第二布料缝歪,且通过同时调节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相对定位件12的位置即可调节第一布料相对第二布料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第二布料在第一布料上的缝合位置。此外,在批量生产中,仅需在第一次缝合时调节好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的位置即可,无需在每次缝合时手动对齐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提高了实际生产中的缝纫精度
与生产效率。
32.可选地,第一布料可为床垫的围条等,第二布料可为织带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3.可选地,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11与固定机构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为可滚动连接、可滑动连接、可拆卸连接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34.可选地,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可为块状结构与板状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中不作具体限定。
35.请参阅图2,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2设有凹槽12c,凹槽12c的开口朝向工作台,凹槽12c用于卡合固定第二布料。
36.这样,通过定位件12上的凹槽12c能够卡合第二布料的两侧边,从而固定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的位置,避免在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缝合过程中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发生滑移而导致第二布料缝歪。
37.可选地,凹槽12c的开口形状可根据需要缝合的第二布料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38.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2包括第一部分12a及连接于第一部分12a的第二部分12b,凹槽12c包括第一槽体120与第二槽体121,第一槽体120设于第一部分12a,第一槽体120用于卡合固定第二布料,第二槽体121的开口形状为梯形,第二槽体121用于对第二布料卷边。
39.第一种示例中,第一部分12a连接于固定结构1a。可以通过第一部分12a 与固定结构1a连接,从而实现整个定位件12与固定结构1a的连接。
40.第二种示例中,第二部分12b连接于固定结构1a。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部分12b与固定结构1a的连接,从而实现整个定位件12与固定结构1a的连接。
41.第三种示例中,第一部分12a和第二部分12b均连接于固定结构1a。可以通过第一部分12a与第二部分12b均连接于固定结构1a,从而实现整个定位件12与固定结构1a的连接。
42.这样,第二布料从梯形的第二槽体121的较长边进入,从梯形的第二槽体121的较短边出,便能够实现第二布料的卷边,再进入第一槽体120中,能够卡合卷边后的第二布料的两侧,从而固定卷边后的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的位置,便于后续对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缝合,则通过定位件12能够同时实现第二布料的卷边及固定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的位置,能够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43.可选地,第二槽体121的较短边决定了第二布料卷边后的成品宽度,则第二槽体121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44.请再次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可滑动连接于固定结构1a;固定结构1a包括第一固定件13、第二固定件14及第一滑杆15,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用于间隔地连接于工作台,第一滑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第一夹持件10 与第二夹持件11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5,定位件12连接于第一滑杆15。
45.这样,通过设置第一滑杆15,能够使得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 与第一滑杆15可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能够相对第一滑杆15沿第一滑杆15的轴
向滑动,便于调节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 11的位置,通过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能够便于将第一滑杆15固定于缝纫机的工作台上。
46.可选地,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与缝纫机的工作台的连接方式可为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优选地,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与缝纫机的工作台的连接方式可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扣合连接等,以便于调整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在工作台上的安装位置,且能够在无需使用时从工作台上拆下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从而拆下缝纫夹持装置1。
47.可选地,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可为块状结构或u字型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4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0设有第一通孔10a,第二夹持件11设有第二通孔11a,第一滑杆15穿过第一通孔10a与第二通孔11a使得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5。
49.这样,通过在第一夹持件10上设有第一通孔10a,第二夹持件11上设有第二通孔11a,能够实现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与第一滑杆15的可滑动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50.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2设有第三通孔12d。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 12d设于定位件12的第一部分12a。
51.第一种示例中,第一滑杆15穿过第三通孔12d使得定位件12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5。这样,由于定位件12相对第一滑杆15可滑动,能够便于调节定位件12相对第一滑杆15的位置从而与缝纫机的针头对准,保证第二布料与第一布料的缝合位置的准确性。
52.第二种示例中,第一滑杆15穿过第三通孔12d使得定位件12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5。这样,由于定位件12相对第一滑杆15可转动,从而能够转动定位件12,使得定位件12的第一部分12a能够压紧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使得第一布料相对第二布料固定,且便于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缝合。
53.第三种示例中,第一滑杆15穿过第三通孔12d使得定位件12可滑动连接且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5。这样,定位件12即能够相对第一滑杆15可滑动,能够便于调节定位件12相对第一滑杆15的位置从而与缝纫机的针头对准,保证第二布料与第一布料的缝合位置的准确性,又能够转动定位件12,使得定位件12的第一部分12a能够压紧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使得第一布料相对第二布料固定,且便于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缝合。
54.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a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16与第二调节组件17,第一滑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调节组件16及第二调节组件17,第一调节组件16可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3,第二调节组件17可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件14,以使得第一调节组件16与第二调节组件17带动第一滑杆15相对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沿垂直于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滑动。
55.这样,通过第一调节组件16与第一固定件13可滑动连接,第二调节组件17与第二固定件14可滑动连接,能够通在沿垂直于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上调节第一调节组件16与第二调节组件17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滑杆15 相对工作台的高度,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 11与定位件12相对工作台的高度。示例性地,当缝纫机的工作台上需要设置垫高块20(如图3所示)时,能够调高第一调节组件16与第二调节组件 17的
高度,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与定位件12相对工作台的高度变高从而能够在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与定位件12下方设置垫高块20。
56.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16包括第二滑杆16a及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杆16a的第一滑块16b,第二滑杆16a可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3,第二调节组件17包括第三滑杆17a及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杆17a的第二滑块17b,第三滑杆17a可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件14,第一滑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滑块16b与第二滑块17b。
57.这样,通过调节第一滑块16b与第二滑块17b相对第一滑杆15与第二滑杆16a的位置,或调节第一滑杆15与第二滑杆16a相对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的位置均能够调节第一滑杆15相对工作台的高度,即调节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与定位件12相对工作台的高度。
5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6b与第二滑块17b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5 的两端,以使得第一滑块16b与第二滑块17b相对第一滑杆15沿平行于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滑动。
59.这样,由于第一滑块16b与第二滑块17b能够相对第一滑杆15沿平行于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滑动,通过调节第一滑块16b与第二滑块17b相对第一滑杆15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在平行于工作台的平面的方向上相对第一滑杆15的位置,从而能够灵活地设置第一固定件13 与第二固定件14安装与工作台时第一固定件13与第二固定件1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缝纫夹持装置1安装的灵活性。
60.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缝纫机2,缝纫机 2包括工作台2a及如上述第一方面的缝纫夹持装置1,缝纫夹持装置1连接于工作台2a。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缝纫机2,由于该缝纫机2上设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缝纫夹持装置1,能够根据第一布料的尺寸调节缝纫夹持装置1的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能够夹持且夹紧第一布料的两侧,使得第一布料在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缝合过程中相对工作台2a不会发生滑移,通过缝纫夹持装置1的定位件12能够固定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的位置,从而避免在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缝合过程中第二布料相对第一布料发生滑移而导致第二布料缝歪,且通过同时调节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相对定位件12的位置即可调节第一布料相对第二布料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第二布料在第一布料上的缝合位置。此外,在批量生产中,仅需在第一次缝合是调节好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的位置即可,无需在每次缝合时手动对齐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提高了实际生产中的缝纫精度与生产效率。
62.一些实施例中,缝纫机2还包括沿第一夹持件10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缝纫针2b与第二缝纫针2c,第一缝纫针2b与第二缝纫针2c用于将第二布料的两侧缝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布料。
63.这样,通过在缝纫机2上设置有第一缝纫针2b与第二缝纫针2c,且第一缝纫针2b与第二缝纫针2c是沿第一夹持件10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能够将第二布料的两侧同时缝合连接于第一布料,无需进行两次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的对齐及缝合,能够进一步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6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缝纫夹持装置及缝纫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缝纫夹持装置及缝纫机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
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