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造即成绒感的编织工艺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6042发布日期:2023-09-20 22:3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造即成绒感的编织工艺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织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造即成绒感的编织工艺及应用。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绒感面料有法莱绒、雪花绒、牛奶绒、宝宝绒、水晶绒。现有的绒感面料包括采用有绒类纱线(如羊毛)织成的面料,保暖性好,价格较高;也有采用涤纶纤维织成坯布后经过磨毛、割毛处理的布料,比如灯芯绒、摇粒绒、羊羔绒等,质地厚实,保暖性好,适合用作做秋冬外衣、鞋帽面料,也适宜做家具装饰布、沙发面料等。

2、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3、申请公布号为cn 105908526 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特殊效果的海岛特种超纤面料染整工艺,依次包括:组织坯纱、水洗、织造针刺磨毛、配缸、退卷、平洗、开纤碱性染色、还原清洗、水洗、轧水开幅、平洗、定型柔软整理、磨毛和成卷,能够使得涤纶超纤面料光泽柔和、质地柔软、手感细腻舒适、且极具皮感、绒感,用于高档车饰品、箱包及服装、服饰面料。

4、申请号为201710843775.9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羊绒面料、面料加工工艺及其后整理工艺,该面料主要由羊绒、牛奶蛋白纤维、羊毛和桑蚕丝组成。采用上述原料,并且利用其合理搭配以及完整合理的加工工艺和后整理工艺,所制作出的羊绒面料耐磨性和亲肤性好、价格合理且柔软保暖,满足了人们对羊绒面料的需求。

5、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6、使用有绒类纱线做绒感面料成本较高,而用涤纶坯布刷毛、磨毛工艺做绒感面料的方法工艺较为复杂,人力物力资源损耗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织造后就能产生绒感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织造即成绒感的编织工艺,采用纬编双面提花机织造而成,排纱包括移圈路、锁圈路和无纱路;编织步骤包括:

3、移圈:将设定的编织线圈从面料的正面移至背面,使所述面料呈单面布的状态;

4、成圈:所述移圈路的空针执行一次交织成圈动作,在空针上挂一个线圈;

5、脱圈:在所述无纱路设置不挂纱的纱嘴,所述无纱路的空针执行一次交织成圈动作,使得所述移圈路的线圈脱出针钩,在面料上形成翘立的独立线圈。

6、纬编是将纱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的一种工艺。从喂纱线到成线圈,正常的织针运行顺序如图1所示。一个旧线圈的成型是通过一根新纱线的吃纱到下拉挂住旧线圈形成的。旧线圈的成型如图1中黑纱在针10位置的状态,新纱线为图1中的a线,吃纱到下拉挂住旧线圈的过程为针5到针10的状态。

7、正常编织成圈的布面就是平整的,线圈因一个个联结紧贴布面。为了达到成圈变脱圈的效果,在机台上设定无纱路的纱嘴不喂纱。图1中若去掉a线空针运行,那么运行到针10的时候旧线圈就会脱离联结,变成独立翘起来的状态。如图2所示,脱圈线圈1的根部被纱线2锁紧固定,顶部翘起与布面垂直,通过脱圈的线圈来形成绒面的效果。

8、具体地,排纱包括移圈路、缩圈路和无纱路,移圈路将双面织成单面,并在移圈路执行一次成圈动作,在移圈路形成线圈。锁圈路进行正常的交织成圈动作,锁住移圈路的线圈根部。无纱路设置不挂纱的纱嘴,因此无纱路的空针不挂纱,没有吃入纱线形成联结,执行交织成圈动作使移圈路的线圈脱圈。如此设置,移圈路的线圈一端脱圈形成绒感,线圈的根部被锁圈路锁紧固定。

9、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还包括:重复多次所述成圈和脱圈步骤,在面料上形成多个所述独立线圈。通过移圈路成圈与无纱路脱圈的有序交替,在面料上形成多个独立线圈,线圈集成毛团,形成丰富的绒感效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圈步骤前,编织线圈相联结的双面布。

11、在进行移圈步骤前,先编织双面布,即正反两面均是有正常联结的编织。通过纺织电脑提花软件设计,在需要做绒毛的位置提前设定一个移圈的工作指令,把该区域上的编织线圈从正面移至背面,使接下来此区域布面呈单面布的状态。电脑编织结构图如图3所示。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圈路、锁圈路和无纱路循环织造,所述移圈路执行一次吃纱成圈动作,所述锁圈路用于锁住移圈路的线圈,所述无纱路无纱成圈,空针运行将移圈路的线圈脱出。此工艺并不局限循环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需要包含移圈路、锁圈路和无纱路,且顺序逻辑合理。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纬编双面提花机每4路一个循环,第1路和第5路为移圈路,执行一次吃纱成圈动作;第4路和第8路为无纱路,第4路无纱成圈将第1路的线圈脱圈,第8路无纱成圈将第5路的线圈脱圈。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纬编双面提花机每3路一个循环,第1路和第4路为移圈路,执行一次吃纱成圈动作;第2路和第5路为锁圈路;第3路和第6路为无纱路,第3路无纱成圈将第1路的线圈脱圈,第6路无纱成圈将第4路的线圈脱圈。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面采用收缩纱线。背面的纱线采用收缩性较普通纱线大的收缩纱线,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紧脱圈的线圈。若已经脱圈的线圈根部没有得到充分的收紧,不仅会影响绒感效果的呈现,而且也会影响绒感面料的使用寿命。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面采用阳离子氨纶包芯纱或tpee单丝。背面以阳离子氨纶包芯纱为主,用以收缩锁住绒毛脱圈的线圈根部。氨纶包芯纱的实物结构由主要是棉纱,氨纶两部分构成。氨纶为内线,在氨纶线外部用天然优质棉纱线进行包裹,就形成了氨纶包芯纱。氨纶包芯纱具有优良的弹性及弹性的耐久性,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等特点。

17、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是含有聚酯硬段和聚醚软段的嵌段共聚物。tpee具有橡胶的弹性和工程塑料的强度;软段赋予它弹性,使它像橡胶;硬段赋予它加工性能,使它像塑料;与橡胶相比,它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与工程塑料相比,同样具有强度高的特点,而柔韧性和动态力学性能更好。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面采用普通纱线或高弹dty。面料的正面部分不受限制,根据深浅色的设计需要进行选择即可。正面可以选择普通纱线,也可以选择高弹dty。dty(draw texturing yarn)拉伸变形丝,是在加弹机器上进行连续或同时拉伸、经过加捻器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高弹dty纱线毛感更佳。

19、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织造即成绒感的编织工艺在鞋面领域的应用。将绒感元素加入鞋面,使鞋面更具3d立体感,更利于体现鞋材的多层次感,同时可设计成仿生态造型,符合面料当下追求环保的仿生态流行趋势;功能上在保持视觉绒感温暖的同时也兼具针织物的透气。

2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圈路、锁圈路和无纱路的配合,进行移圈路纱嘴成圈与无纱路纱嘴脱圈的有序交替,多次循环集成毛团形成绒毛效果,打破了原料和加工的局限性,不同于以往的使用有绒类纱线做绒感、后段刷毛做绒感,本方案采用普通纱线即可实现织造即成绒感的效果,无需使用有绒类纱线,降低了面料成本,免去后段刷毛工艺的人力物力资源损耗,有效地节能减排。

21、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