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细毛羊毛混纺面料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6578发布日期:2023-10-28 18:0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细毛羊毛混纺面料制备工艺,属于牦牛毛、羊毛混纺面料制备。


背景技术:

1、牦牛绒是世界上稀有的天然高级蛋白质纺织纤维,具有手感柔软、滑糯、弹性好,不易毡缩,是纺织工业的高档原料。牦牛绒的平均细度为19.5μm。但是牦牛绒的产量较少,通常用于高档面料。从牦牛绒洗净绒中分梳制备可以纺织使用的牦牛绒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下脚料,并将其进行开松、除杂和分梳形成二细毛。二细毛是属于牦牛绒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细度粗、离散大、触感扎、价格低廉,其细度较牦牛绒的直径较粗,与纺织所使用的牦牛绒的直径相差较大,会使得纺纱难度增加,加工中断头多,并影响纱线条干及强力。如何将二细毛制成纱线并且提高其所制备面料的手感是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细毛羊毛混纺面料制备工艺,通过选择合理的纺纱工艺和面料后整理工艺,使得所制备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二细毛羊毛混纺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s1、二细毛的制备:由牦牛绒洗净绒经加油、和毛开松、除杂和分梳形成二细毛;所述二细毛的平均细度24-29μm,长度30~37mm,含牦牛毛50-70%,其余为牦牛绒;所述牦牛绒的细度小于等于35μm,牦牛毛的细度大于35μm;

5、s2、和毛: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二细毛与羊毛原料按比例均匀铺层,由上向下直取进行和毛,然后进行三遍和毛后进行装包封口放置12-24小时;且在第一遍和毛和第二遍和毛时均加入和毛油助剂,上机回潮率控制在30-35%;所使用的羊毛为经过去除鳞片并经染色后的70s羊毛;

6、s3、梳毛:根据需要生产的纱线细度要求,在粗纺梳毛机上进行梳理加工、缠绕成饼状外形的梳毛无捻纱条;

7、s4、细纱:根据需要生产的纱线细度要求,在粗纺细纱机上,按常规粗纺细纱机的生产工艺对梳毛无捻纱条进行加捻,粗纺细纱设备是走架粗纺细纱设备,所纺制细纱的加捻捻度根据纱支的变化在38-62捻/10厘米之间,细度为5-10nm;

8、s5、织造:将上一步骤制备的细纱按照二上二下的斜纹组织交织成面料;

9、s6、后整理:将上一步骤制备的面料进行柔软后整理进行处理。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s1中,加油是指将在牦牛绒洗净绒加和毛油处理液使得牦牛绒洗净绒的回潮率保持在30%左右,然后静置24小时;

11、加油的具体步骤如下:在清洁的车间地面上先铺一层牦牛绒洗净绒、采用喷雾法喷洒含2-3%cta-1880和毛油的和毛油处理液,再铺一层牦牛绒洗净绒,再喷洒和毛油处理液,如此反复,共铺4层牦牛绒洗净绒,每层高度为20-25cm,喷洒和毛油处理液的重量占牦牛绒洗净绒的15-20%。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s1中,所述和毛开松所采用的是单锡林开毛机,将经过吸水后的牦牛绒洗净绒,人工横截直取牦牛绒洗净绒毛层放入毛斗内,牦牛绒洗净绒通过风道由气流输送至喂毛帘,喂毛帘通过工作辊将牦牛绒洗净绒输送至锡林,再经道夫输出,最后由风机经管道卷入毛仓,所述锡林的速度调整至100r/min。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s1中,所述除杂是采用除杂机对和毛后的牦牛绒洗净绒进行除杂;所述分梳是采用棉型单锡林梳棉机对除杂后的牦牛绒进行分梳,分梳时车间温度控制在22-30℃,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所述单锡林梳棉机所使用的针布为3510号金属针布,锡林的转速为200r/min;在本步骤中,所述单锡林梳棉机中喂毛帘与刺棍隔距25丝,刺棍与锡林隔距10丝,锡林与上盖板隔距25丝,与下漏斗隔距40丝,与道夫隔距10丝;分梳后检测牦牛绒无毛绒的平均细度,要求平均细度小于19.5μm,含粗率控制在12%以内。

14、将上一步分梳后所形成的下脚料再次采用单锡林梳棉机进行梳理,在本步骤中,所述单锡林梳棉机中喂毛帘与刺棍隔距30丝,刺棍与锡林隔距15丝,锡林与上盖板隔距30丝,与下漏斗隔距45丝,与道夫隔距15丝;梳理后所形成的为二细毛,要求平均细度在24μm~29μm之间,大于29μm的为毛渣。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s2和毛中,所加入的总的和毛助剂与混合原料的比例为3-5%,所述毛助剂中和毛油与水的重量比例为1:4-5。

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和毛油中包括乳化白油、抗静电剂、氨基硅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八醇磷酸酯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s3梳毛中所使用的是三联四锡林粗纺梳毛机;在第一节锡林中,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为0.54mm、0.46mm、0.46mm、0.36mm、0.32mm;在第二节锡林中,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为0.52mm、0.42mm、0.42mm、0.34mm、0.32mm;在第三节锡林中,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为0.50mm、0.41mm、0.40mm、0.33mm、0.28mm;在第四节锡林中,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为0.36mm、0.32mm、0.32mm、0.28mm、0.28mm。

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s6后整理中,包括如下步骤:

19、s6.1、预处理:将织造后的混纺面料进行除油处理,水洗后再浸渍预处理液后,轧到带液率为60-80%,卷绒后缠绕薄膜后存放5-10小时,后再水洗烘干;

20、所述除油处理是将混纺面料加入到含1-2%除油剂和0.5-1%的冰醋酸的溶液中,在40-45℃温度下保持10-15min;

21、所述预处理液中包括3-5%的硅氨基超支化聚合物、2-3%的三羟基甲基磷、1.5-2%的蛋白水解酶、1-1.5%脂防酸醇醚改性乙氧基化物和余量的水;

22、s6.2、后整理:将经过预处理后的混纺面料在溢流设备中采用后整理处理液在ph值为5-5.5的条件下进行处理2-3h,然后再水洗烘干;

23、所述后整理处理液中包括3-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3%的脂肪酸二乙醇酰胺、0.5-1%氨基保护剂、2-4%的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和余量的水;

24、s6.3、定型:将经过上一步骤处理后的面料进行定型处理,具体是将面料浸渍定型处理液,再在定型设备进行烘干定型。

2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定型处理液中包括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乙酰化羊毛脂、木质素磺酸钠、氨基硅油和水。

2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定型处理液中包括5-8%的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3-5%的乙酰化羊毛脂、3-5%的木质素磺酸钠、1-2%的氨基硅油和余量的水。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二细毛羊毛混纺面料制备工艺,通过将70s的羊毛纤维与经过开松、除杂和分梳所形成的二细毛相混合,并且经过合理的梳毛、纺纱工艺可以制成满足织造要求的粗纺纱线。并且再以所制备的面料进行后整理,提高了其柔软性,降低了所制备面料由于含有直径较粗的牦牛绒纤维的扎人感,提高了穿着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