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透气的贴身服装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5670发布日期:2024-02-07 13:2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暖透气的贴身服装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装面料,具体为一种保暖透气的贴身服装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t恤是夏季穿着的必备单品,目前市场的主流是:棉类t恤或者化纤速干运动t恤。棉类t恤具有天然纤维的舒适性、亲肤性,还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速干效果不理想,人体产生的水汽,穿着过程中汗液不能够及时排出,容易产生身体的粘腻感,带来不舒适感,反而影响穿着体验;且水分在服装上的残留,与人体接触,使得人体湿冷增加,不利于人体热量的保持。化纤速干材料采用纤维或者后整理工艺实现吸湿速干效果,使运动过程中保持速干性能,维持体表的干爽性,但其对应的不足点是手感相对比较干涩,亲肤性能比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保暖透气的贴身服装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暖透气的贴身服装面料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暖透气的贴身服装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

3、步骤(1)纺纱:将具有十字中空截面的pet纤维和pbt纤维集合,并纱,加捻,定型,得到纱线;

4、步骤(2)织造:将步骤(1)中得到的纱线纺织,形成织物;

5、步骤(3)染整:将步骤(2)中得到的织物进行染色、整理,得到服装面料。

6、进一步的,步骤(1)中,纱线的规格为100d/96f;

7、一根纱线中,pet纤维和pbt纤维的根数均为48根。

8、进一步的,步骤(2)中,织造采用针织大圆机,规格为34寸32g。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100%涤纶功能纱线,利用并纱、针织等工艺依次制得上述纱线和织物,并纱保持稳定的节点和张力,使纱线具有很好的可纺性。pet纤维、pbt纤维的截面为“十”字形中空状,采用双组分异形截面纱线集合,能够获得较大的表面积,并通过其十字形成凹槽,实现导湿、排水的效果,能够使得所制织物具有快速系数皮肤表层湿气、汗水,并排放至外层将其蒸发,保持人体干爽舒适的效果,实现所制服装面料的透气,吸湿速干,保暖排汗能力。

10、纱线结构和组分的结合,通过pbt纤维赋予织物良好的棉感效果,采用尽快针织大圆机,针盘较常规组织更密,织物品质更细腻,使得织物表面呈现出如天然棉的棉绒颗粒感和光泽,同时具有的吸湿速干,不褪色、不易变形,便于洗涤,晾晒简单等特点,适合用于通勤和出游穿着的服装面料。本发明中所制服装面料可以用于制备标准版型的t恤,并以此为基础,融入设计,能够适用于各种场合。

11、进一步的,步骤(3)中,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120~130℃,染色时间60~70分钟,浴比1:(50~100),染色后静置冷却;二浸二轧,带液率40~50%;

12、置于固色液中浸渍,一浸一轧,带液率30%,80~100℃干燥;

13、染色剂包括1~4wt%染料和0.5~4wt%助剂;染料选择活性蓝mb、活性红195、分散蓝79、分散蓝2b、分散红195、分散红3b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14、助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脂肪酸聚氧乙烯醚aeo9、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

15、固色液中含有20g/l碳酸钠、200g/l硫酸钠。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染色过程中,pet、pbt不同纤维的收缩率不同使得局部f数起伏,赋予织物良好的棉感和消光度。助剂、染料的加入,维持织物在缸内均匀上色的同时,可以保持其良好的平整度。同时,结合纤维的十字截面,能够提升织物的表面积,增强其导水能力,与后续整理工艺协同,提高所制服装面料的亲水性,促进人体产生的汗液能够快速的导流和蒸发。

17、进一步的,步骤(3)中,整理工艺为:将织物在恒温恒湿下静置10~12h;恒温恒湿条件为:温度18~25℃,相对湿度60~67%;

18、置于整理剂中常温浸渍18~25min;浸渍浴比为1:(180~200);一浸一扎,轧余率为28~32%,100~105℃烘焙10~20min。

19、进一步的,整理后进行高温烘焙定型,工艺条件为:烘焙温度150~180℃,烘焙时长20~45分钟。

20、进一步的,所述整理剂由以下工艺制得:

21、将聚(甲基氢硅氧烷)、乙烯基吡咯烷酮混合,加热至80~85℃,加入氯铂酸,升温至110~120℃,保温反应60~90min;

22、加入烯丙基聚乙二醇、乙烯基丝素蛋白,继续反应2~3h,得到改性聚醚;降温至80~90℃,抽真空干燥,真空度为-0.05~-0.08mpa,60~90min后关闭;

23、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升温至160~190℃,保温反应2h,减压蒸馏,得到亲水剂;冷却至室温,加入交联剂、冰醋酸,高速搅拌,同时加入去离子水,得到整理剂。

24、进一步的,整理剂包括以下质量组分:100份聚(甲基氢硅氧烷)、20~42份乙烯基吡咯烷酮、0.0010~0.0013份氯铂酸、80~108份烯丙基聚乙二醇、8.2~15.4份乙烯基丝素蛋白、8~11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3.0~4.5份交联剂、6.0~7.8份冰醋酸;

25、交联剂为乙二醇缩水甘油醚;整理剂的固含量为10~12%;

26、聚(甲基氢硅氧烷):来源于盖德化工;

27、烯丙基聚乙二醇:烯丙基聚乙二醇1000,来源于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

28、进一步的,乙烯基丝素蛋白由以下工艺制得:

29、取丝素蛋白溶液、甲基丙烯酸酐混合,于0~5℃温度下,调节体系ph至7~8,反应6h;透析,得到乙烯基丝素蛋白;

30、丝素蛋白、甲基丙烯酸酐的质量比为100:(5.2~17.6);

31、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20wt%。

32、丝素蛋白:来源于中心创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铂催化剂氯化铂作用下,将聚(甲基氢硅氧烷)中的氢与乙烯基吡咯烷酮、烯丙基聚乙二醇、乙烯基丝素蛋白中的双键反应,在硅氧烷分子结构中引入吡咯烷酮结构、聚醚分子链和丝素蛋白分子。聚硅氧烷的表面张力低,易于涤纶纤维的表面铺展,具有较好的成膜特性,能够使得整理后的织物(所制服装面料)拥有较为特别的手感。含氨基有机硅是常用试剂,对涤纶的后整理,能够赋予其较好的爽滑性。但其在光、热等条件的作用下,其分子链上的伯胺基、仲胺基,易被氧化形成成c=n发色团。引入了吡咯烷酮基的亲水剂,其侧基官能团为酰胺基,有机酰基的强吸电子性使n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小,氨基不易被氧化,使得其整理后的织物(所制服装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柔软性和抑制泛黄等能力。聚醚醚链的引入,能够增加所制亲水剂的亲水性,亲水剂侧链的增长,分子结构上嵌段含有亲水性的聚醚基团,改善了整理后织物(所制服装面料)的吸湿性,提高服装面料的透气,吸湿速干,保暖排汗能力。而丝素蛋白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织物的亲水性,在提高所制服装面料的吸湿快干,其排汗保暖透气性能提升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服装面料的手感、耐洗、耐磨能力,亲肤和舒适性。而后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上述反应得到的产物进行酯交换,形成聚酯聚醚链段,得到亲水剂,赋予织物良好的亲水性和耐洗、耐磨能力。在整理剂应用时,交联剂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能够在工艺条件下,与亲水剂进行反应交联,进一步提高服装面料的耐洗性能,利于其透湿排汗,透气保暖能力的保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