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工布及布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0361发布日期:2023-12-29 21:3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工布及布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淤泥与泥浆脱水固化处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工布及布袋。


背景技术:

1、淤泥是在海洋、湖泊地或河湾等流水环境中发生沉积从而形成的絮状和蜂窝状结构;泥浆是淤泥扩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对于淤泥与泥浆的资源利用在国内主要有物理脱水、热处理、固化剂处理等方法。其中,土工布是用于淤泥与泥浆脱水固化操作过程中的处理工具,用于将淤泥或泥浆中的泥沙与水进行分离。而在进行分离过程中,需要通过机器将包含有淤泥和泥浆的土工布吊起,进行泥沙与水的分离。土工布受到淤泥和泥浆的重力影响,使土工布受到一定程度的拉伸,因此,土工布需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抗撕裂以及透水等优点。

2、现有的土工布大多数为经编布,申请号为cn2124224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撕裂强度经编布,包括下经编布层、包边、上经编布层和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的下表面胶合有下内衬层,玻璃纤维层的上表面胶合有上内衬层,下内衬层背离玻璃纤维层的一端面胶合有下经编布层,上内衬层背离玻璃纤维层的一端面胶合有上经编布层上,下经编布层与上经编布层相互背离的两个端面均镶嵌安装有加强丝,包边通过边线缝制在下经编布层和上经编布层上,且下内衬层、玻璃纤维层和上内衬层均被包边包覆其内。此种经编布的抗拉性和抗撕裂强度大幅度提高,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上经编布层与下经编布层之间胶合有玻璃纤维层,而玻璃纤维层难以透水,导致经编布透水效果不好,从而难以将淤泥或泥浆中的泥沙与水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土工布的抗撕裂和抗拉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工布的透水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工布及布袋。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土工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土工布,包括布料,所述布料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由涤纶纤维和竹纤维组成,所述纬纱由锦纶纤维和麻纤维组成,所述涤纶纤维和所述竹纤维并合加捻后合成一股第一复合纱,所述涤纶纤维和所述麻纤维并合加捻后合成一股第二复合纱,所述布料由所述第一复合纱与所述第二复合纱交替编织。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纤维与麻纤维均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布料采用竹纤维与麻纤维可以提高土工布的渗水效果,使淤泥或泥浆中的泥沙与水的分离效果大幅度提高;涤纶纤维和竹纤维并合加捻后合成一股第一复合纱,涤纶纤维和麻纤维并合加捻后合成一股第二复合纱,并合加捻使纤维扭转变形,纱条紧密抱合,增加了第一复合纱和第二复合纱的抗拉性能与抗撕裂性能;第一复合纱与第二复合纱交替编织,可以在编制过程中减少出现分层现象,相比其他布料的分层式结构,交替编织可以使纤维结构增强,纱条紧密抱和后结构随之增强,增加土工布的抗拉性与抗撕裂性,同时,交替编织使土工布制作完成后更加立体,使堆积的淤泥或者泥浆不易将土工布压垮,导致淤泥或泥浆泄漏。

5、可选的,所述第一复合纱的股数为50股,所述第二复合纱的股数为70股,单股所述第一复合纱经编织机成型后截面呈矩形,单股所述第二复合纱经编织机成型后截面呈圆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股第二复合纱经编织机成型后截面呈圆形,在进行撕裂强力测试时,圆形的长纱截面可以形成类似三角的形状,多股第二复合纱进行编织后,位于截面呈三角形的区域里纱线根数增加,纱线根数的增加可提高抗撕裂性;单股第一复合纱经编织机成型后截面呈矩形,在进行拉伸测试时,矩形的长纱截面经拉伸形成更大面积的矩形截面,对古第一复合纱进行编织后,位于截面呈矩形区域内的纱线根数增加,纱线根数增加可提高拉伸抗拉伸性,综合上述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工布的抗撕裂与抗拉伸性。

7、可选的,所述布料每平方米重量为156g。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淤泥或者泥浆的酸碱值范围在8-10之间,呈偏碱性,布料每平方米重量影响布料的总重量,而土工布长时间浸泡在偏碱性的淤泥或者泥浆中,会削弱布料的总重;土工布的布料规格每平方米不低于100g,本技术的布料为每平方米156g,高于最低规格进一步增加布料的总重,可以更好地抵抗碱性的淤泥或者泥浆带来的破坏。

9、可选的,所述布料的垂直渗透系数为1.07*10-2cm/s。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的垂直渗透系数影响土工布的排水效果,布料排水方式为垂直渗透和侧向排水,布料的垂直渗透系数越高,排水量随之增大。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布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2、一种布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采用上述的一种土工布制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袋体采用土工布制作而成,使袋体具有抗撕裂、抗拉伸以及高渗水的效果,增加了布袋的实用性与机械性能。

14、可选的,所述袋体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有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第一工型滑块组与第二工型滑块组,所述防水层的上端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工型滑块组与所述第二工型滑块组同时滑移连接的工型滑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槽的槽底设置防水层,为了便于滑移组件安装于过滤槽内;在布袋的容量较大且置于池塘等情况下,设置第一工型滑块与第二工型滑块同时在工型滑槽的槽底滑移,可以便于布袋的展开,使布袋的一面贴合于池塘的内壁,相较于通过人为将布袋进行梳理并展开,此设置可增加工作效率。

16、可选的,所述防水层的上端面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开设有所述工型滑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工型滑槽直接开设在防水层,在防水层的上端面设置加强板,增加了防水层的厚度,使第一工型滑块与第二工型滑块在滑动时不易因摩擦将防水层造成破坏,增加了防水层与过滤槽的槽底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增加了滑移组件在过滤槽的槽底的连接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工型滑块组在所述工型滑槽的槽底的滑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工型滑块组在所述工型滑槽的槽底的滑移方向相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工型滑块组在工型滑槽的槽底的滑移方向与第二工型滑块组在工型滑槽的槽底的滑移方向相反相较于滑移方向相同便于布袋的快速展开,进一步增加工作效率。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工型滑块组远离所述工型滑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工型滑块组远离所述工型滑槽的一侧均连接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工型滑槽的槽深。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工型滑块组远离工型滑槽的一侧与第二工型滑块组远离工型滑槽的一侧均连接有牵引件,牵引件的长度大于工型滑槽的槽深,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牵引件,带动第一工型滑块与第二工型滑块同时在工型滑槽内进行反向滑动,操作快捷,结构简单,增加布袋的实用性。

22、可选的,所述过滤槽靠近槽口处的外侧壁穿设有收缩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槽靠近槽口处穿设有收缩件,便于对连接槽的槽口进行打开或闭合。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布料采用竹纤维与麻纤维可以提高土工布的渗水效果,使淤泥或泥浆中的泥沙与水的分离效果大幅度提高;

26、2.第一复合纱与第二复合纱交替编织,可以在编制过程中减少出现分层现象,相比其他布料的分层式结构,交替编织可以使纤维结构增强,纱条紧密抱和后结构随之增强,增加土工布的抗拉性与抗撕裂性,同时,交替编织使土工布制作完成后更加立体,使堆积的淤泥或者泥浆不易将土工布压垮,导致淤泥或泥浆泄漏;

27、3.单股第二复合纱经编织机成型后截面呈圆形,在进行撕裂强力测试时,圆形的长纱截面可以形成类似三角的形状,多股第二复合纱进行编织后,位于截面呈三角形的区域里纱线根数增加,纱线根数的增加可提高抗撕裂性;单股第一复合纱经编织机成型后截面呈矩形,在进行拉伸测试时,矩形的长纱截面经拉伸形成更大面积的矩形截面,对古第一复合纱进行编织后,位于截面呈矩形区域内的纱线根数增加,纱线根数增加可提高拉伸抗拉伸性,综合上述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工布的抗撕裂与抗拉伸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