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内衣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41679874发布日期:2025-04-18 16: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吲哚基聚酯的制备方法为:将5,6-二羟基吲哚、乙酸酐按摩尔比1:(2.03-2.05)混合,加入5,6-二羟基吲哚质量5-6倍的吡啶,在室温下反应12h,加入吡啶质量5-6倍的4℃的纯水,经过滤、干燥得到酰化吲哚;将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酰化吲哚按摩尔比1:(0.6-0.8):(0.4-0.5)混合,加入至反应釜中,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0.2%的醋酸锌,在170-180℃反应3-4h,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质量0.15%的三氧化二锑,升温至190-200℃后,抽真空至-0.1mpa,再反应3-5h后,降温至室温并恢复至大气压,加入至对苯二甲酸二甲酯30-40倍的二氯甲烷中,再加入二氯甲烷体积3-4倍的甲醇,经过滤、真空干燥得到吲哚基聚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预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吲哚基聚酯剪切造粒得到粒料,将粒料经熔体纺丝机纺丝,再经牵伸、热处理制备成吲哚基聚酯纤维;按质量比1:0.3:0.5:0.5称取吲哚基聚酯纤维、过硫酸铵、三氯化铁、对甲苯磺酸,将吲哚基聚酯纤维、氯仿、吲哚、吲哚-6-甲醛按质量比1:(10-12):(0.1-0.2):(0.1-0.2)混合5min,取出进行轧压,轧余率为80%,再浸没于氧化剂混合液中,氧化剂混合溶液由过硫酸铵、三氯化铁、对甲苯磺酸、过硫酸铵质量100倍的氯仿混合而成;在常温下搅拌5-6h,取出经洗涤干燥得到预改性聚酯纤维;所述熔体纺丝机纺丝温度为210-240℃,牵伸倍数为1.5倍,热处理温度为80℃;所述吲哚基聚酯纤维线密度为1.6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预改性聚酯纤维、4-(氨基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n,n-二甲基甲酰胺按质量比1:(0.2-0.3):(20-30)混合,升温至80-90℃反应5-6h,反应结束后,过滤并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洗涤3-4次,并重新分散至预改性聚酯纤维质量20-30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预改性聚酯纤维质量0.1倍的硼氢化钠,在室温下反应30-40min,使用乙酸调节ph至7,经过滤、纯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聚酯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预改性竹纤维制备方法为:将羧基化竹纤维、乙腈、1-羟基苯并三唑、1-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按质量比1:(0.2-0.3):(0.2-0.3):(30-40)混合,在20-25℃下反应1-2h,反应结束降温至0-5℃,加入竹纤维质量0.01倍的80wt%的水合肼溶液,继续反应3-4h,反应结束后,使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8-9,经过滤、纯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预处理竹纤维;将二硫化碳、乙醇、氢氧化钾按质量比1:(50-60):(0.6-0.7)混合10min,加入二硫化碳质量5-6倍的预处理竹纤维,升温至40-50℃后反应2h,继续升温至75-80℃回流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经过滤、纯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预改性竹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改性竹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预改性竹纤维、乙腈、1-(2-丙烯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苯偶酰双甲醚按质量比1:(30-40):(0.2-0.3):0.01混合;在功率为100w,波长为365nm紫外灯下光照反应30-40min,反应结束后取出,在常温下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竹纤维前体;将改性竹纤维前体、钼酸铵、30wt%双氧水、乙醇按质量比1:0.001:10:(50-60)混合,在室温下反应3-4h,反应结束后,过滤并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4次,再经纯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竹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改性聚酯纤维、改性竹纤维按质量比60:40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纱;将混纺纱进行织造得到面料;面料的面密度为80-100g/m2;将面料、整理剂、三乙胺按质量比1:20:0.1混合,在50℃下搅拌30-40min,取出进行轧压,轧余率为60%-70%,在90-100℃下预烘10min,在150℃下焙烘1min,得到抗菌除臭混纺面料;所述整理剂为二氯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羧基化竹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竹纤维、酸混合液、亚硝酸钠按质量比1:30:0.3混合,在室温避光条件下搅拌1h,过滤并使用纯水洗涤3-4次,再重新分散至竹纤维质量30倍的1mg/ml的丙三醇溶液中浸泡20min,取出后经纯水洗涤、干燥得到羧基化竹纤维;酸混合液由硝酸和磷酸按体积比2:1混合得到;竹纤维的细度为1.5dtex。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菌除臭混纺面料。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抗菌除臭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菌除臭混纺面料在内衣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除臭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内衣中的应用,涉及面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制备抗菌除臭混纺面料时,首先,将吲哚基聚酯熔融纺丝制备成纤维;将纤维、吲哚、吲哚‑6‑甲醛反应后再和4‑(氨基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反应,再还原得到改性聚酯纤维;其次,将预处理竹纤维和二硫化碳、氢氧化钾反应;再和1‑(2‑丙烯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反应后得到的改性竹纤维前体氧化,得到改性竹纤维;将改性聚酯纤维、改性竹纤维混纺织造得到面料,再经整理剂整理得到抗菌除臭混纺面料。本发明制备的抗菌除臭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抗菌和耐久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蓝天成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