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保护罩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483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括上端盖和下端盖两部分,因此,本发明的减速离合器外壳的上端盖和下端盖可分别加工后进行装配,这样可满足大容量洗衣机的减速离合器外壳的加工和装配要求,本发明的大容量洗衣机的洗衣容量一般在15kg?20kg。而且上端盖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与下端盖相连接的上端盖本体和需要与输出轴相配合的上端盖盖体,由于上端盖盖体与输出轴之间需要进行轴承的安装,因此上端盖盖体需要更高的强度来支撑轴承。上端盖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设计,分成了受力强度较大的上端盖盖体和上端盖本体,根据不同的受力要求可选取不同强度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确保了输出轴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5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上端盖盖体和上端盖本体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上端盖所采用的材质的强度大于上端盖本体所采用的材质的强度;或者,所述的上端盖盖体的壁厚度大于上端盖本体的壁厚度。这样设置主要是取决于上端盖盖体和上端盖本体的受力特点,由于上端盖盖体需要与输出轴相配合,而输出轴直接连接洗衣机的波轮或者内桶,因此输出轴承受的负载较大,因此,上端盖盖体为整个减速离合器外壳的主要受力点,需要给输出轴足够的支撑力以确保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上端盖盖体需要具有更高的强度,上端盖盖体选择强度更高的材质加工而成,而上端盖本体则可以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的选择强度较低的材质,从而降低成本。而且,由于选取材质的不同,上端盖盖体和上端盖本体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也不相同。而上端盖盖体的壁厚度大于上端盖本体的壁厚度,可以进一步的增加上端盖盖体的受力强度。具体地,上端盖盖体和上端盖本体可采用铝合金材料,上端盖盖体和上端盖本体的铝合金材料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使得上端盖本体的强度更高。上端盖盖体的壁厚不小于3mm,上端盖本体的壁厚不小于2mm,由于上端盖盖体的壁厚较大,因此上端盖盖体底部的圆角可以做的更大,承受力也更大。
[0053]实施例1
[0054]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减速离合器离合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100、驱动轮1300和拨叉杆400,驱动轮1300安装在驱动电机1100的电机轴上,驱动轮1300圆周设有支撑面,支撑面在轴向上有高度差,拨叉杆400为杠杆结构,中部设有固定支点420,拨叉杆400头部为拨叉410,拨叉410位于离合套300的下方,与复位弹簧1500 —起控制离合套300的上下移动,拨叉杆400尾部为驱动端430,驱动端430设有滑动接触面,和支撑面滑动配合;驱动电机1100带动驱动轮1300转动,拨叉杆400尾部的驱动端430在支撑面上相对滑动,尾部驱动端430高度变化带动拨叉杆400头部拨叉410高度变化,头部拨叉410和复位弹簧1500 —起作用带动离合轴套300上下移动。驱动轮1300直接安装在驱动电机1100的电机轴上,驱动轮1300轴线与离合套300轴线平行,驱动轮1300轴向静止,周向转动,拨叉杆400周向静止,驱动轮1300周向转动时,支撑在驱动轮1300支撑面的拨叉杆400尾部的驱动端430的高度随着支撑面转动时离合轴套轴向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拨叉杆400尾部驱动端430高度变化,带动拨叉杆400头部拨叉410的高度相应变化,从而带动离合套300的移动。该种离合驱动装置结构简单,驱动可靠性高,安装方便,模块集成化程度高。
[0055]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给一个脉冲信号,驱动电机轴转过180°,拨叉杆400尾部驱动端430由最闻位置移动到最低位置,或者由最低位置移动到最闻位置,驱动电机再转过180°,拨叉杆400尾部驱动端430由最低位置移动到最高位置,或者由最高位置移动到最低位置。
[0056]离合套300在拨叉400和复位弹簧1500的驱动下沿输入轴套900上下移动,移动到最下部时离合套300的下端啮合部320的花键齿与脱水盘800啮合,脱水盘800与电机转子700上的花键齿啮合,输入轴1000和输入轴套900同速同向转动,带动波轮轴和脱水轴同速同向转动,此时为脱水状态,离合套300上下移动到最上部时,上端啮合部310的花键齿与上固定盘200上的花键齿啮合,输入轴套900周向不能转动,输入轴1000转动经减速离合器驱动波轮轴和脱水轴反向转动,形成双动力洗,或者脱水轴不转波轮轴转动,形成普通全自动洗,取决于减速离合器内部的轮系的设置,此时为洗涤状态。
[0057]本实施例所述驱动轮1300包括一圆柱本体1310,圆柱本体1310至少部分圆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弧形的凸出部1320,凸出部1320轴向的一个表面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包括沿圆周方向顺次连接的倾斜的第一过渡面1330、最高支撑面1340和与第一过渡面1330反向倾斜的第二过渡面1350。
[0058]所述拨叉杆400尾部驱动端430的一个侧面与驱动轮1300的支撑面接触,该接触面包括沿圆周方向顺次连接的倾斜的第三过渡面431、最高接触面432和与第三过渡面431反向倾斜的第四过渡面433。所述最高支撑面1340和最高接触面432接触时为面接触,可避免接触时的应力集中对接触部分造成损坏,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059]可以选择的,所述驱动轮1300的端部的部分圆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部1320,其他圆周面为圆柱本体1310的圆周面,优选所述驱动轮1300的端部的整个圆周面的1/3?2/3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部1320,其他圆周面为圆柱本体的圆周面,所述凸出部1320的支撑面与拨叉杆400的驱动端430接触时,驱动拨叉杆400移动,驱动轮1300转动至拨叉杆400的驱动端的侧面与凸出部1320上的支撑面脱离时,只有尾部驱动端430的弧形槽与圆柱本体1310的圆柱面接触时,对拨叉杆400上下方向的并不起限位的作用,此时拨叉杆400靠复位扭簧1400恢复原位。
[0060]如所述驱动轮1300的端部的1/2圆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部1320,另外1/2圆周面为圆柱本体1310的圆周面。或者所述驱动轮的端部的1/3圆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部1320,另外2/3圆周面为圆柱本体1310的圆周面。或者所述驱动轮1300的端部的2/3圆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部1320,另外1/3圆周面为圆柱本体1310的圆周面。
[0061]可以选择的所述驱动轮1300的端部的整个圆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部1320,所述凸出部1320包括一最高支撑面和最低支撑面,所述最高支撑面和最低支撑面圆周方向间隔180°,最高支撑面和最低支撑面之间倾斜过渡。该种情况下,拨叉杆400的复位扭簧1400始终起作用。
[0062]拨叉杆400为杠杆结构,中部设有固定支点420,拨叉杆400的中部安装在一上固定盘200上。所述拨叉杆400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固定盘200相应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安装孔配合通过一旋转销铰接,形成拨叉杆400的固定支点420,所述的旋转销上还设有为拨叉杆400提供复位作用力的扭簧,该扭簧即为拨叉杆的复位扭簧1400,优选所述固定支点420位于拨叉杆400中部靠近驱动端430 —侧。这样驱动端430较小行程的移动就可得到头部较大行程的移动。
[0063]所述驱动轮1300的凸出部1320的轴向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所述拨叉杆400的尾部驱动端430的下表面为与支撑面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支撑面包括向上倾斜第一过渡面1330、最高支撑面1340和斜向下的第二过渡面1350,所述接触面包括斜向下的第三过渡面431、最高接触面432和斜向上的第四过渡面433。
[0064]当驱动轮1300的转动带动离合套300处于第二位置时,最高支撑面1340将拨叉杆400的尾部的驱动端430向上顶起,拨叉杆的头部拨叉410向下移动,对离合套300轴向的限位作用消失,离合套300在离合弹簧和重力的作用向下移动。驱动轮1300转动180度,驱动轮1300的转动带动离合套300处于第一位置时,复位弹簧1400处于压缩状态,拨叉杆400的尾部驱动端430处于自由状态,或者最低支撑面与最高接触面接触,拨叉杆400在自身扭簧的作用下,尾部驱动端430向下移动,头部拨叉410向上移动,拨叉杆400的头部拨叉410将离合轴套300顶起。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