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以及地面、顶面和立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4792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以及地面、顶面和立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面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以及地面、顶面和立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房地产业的发展,装修新房成为大多数居民面对的问题,但因为装饰行业管理混乱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地面渗水、漏水逐渐成为大多数人头疼的问题,一旦造成漏水就很难维修和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以及地面、顶面和立面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面渗水、漏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包括结构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结构层的表层;

所述结构层形成有缝,所述缝内填充有嵌缝胶,并通过所述嵌缝胶粘合密封;所述防水层包括防水涂料层和防水卷材层;

所述结构层内的所述嵌缝胶与所述防水涂料层粘接,所述防水涂料层与所述防水卷材层粘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缝内设置有止水条,所述止水条位于所述嵌缝胶的内侧,用于阻断所述缝的流水通道。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缝包括施工缝、沉降缝或后浇带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涂料层包括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和丁基橡胶防水涂料。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卷材层包括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skt自粘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tqtb自粘防水卷材、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或聚氯乙烯防水卷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嵌缝胶包括聚氨酯嵌缝胶、硅酮嵌缝胶、pg道路封缝胶和自粘橡胶高分子防水嵌缝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条与所述施工缝相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嵌缝胶在施工缝中的填充宽度在3mm至30mm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嵌缝胶在沉降缝中的填充宽度在5mm至80mm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的地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地下基础垫层上设置防水卷材层和防水涂料层;

在所述防水涂料层上浇注结构层,并预留出缝,所述缝与所述地下基础垫层的结构缝相对应;

在所述缝内浇注嵌缝胶,使所述嵌缝胶与所述防水涂料层粘接,同时所述防水涂料层与所述防水卷材层粘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浇注结构层,并预留出缝包括:

沿所述缝设置发泡块,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所述发泡块,即形成所述缝。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的顶面和立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顶面基础垫层或立面基础垫层的外层浇注结构层,并预留出缝,所述缝与顶面基础垫层或立面基础垫层的结构缝相对应;

在所述缝内浇注嵌缝胶,在所述结构层上设置防水卷材层和防水涂料层,使所述嵌缝胶与所述防水涂料层粘接,同时所述防水涂料层与所述防水卷材层粘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浇注结构层,并预留出缝包括:

沿所述缝设置发泡块,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所述发泡块,即形成所述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形成稳固的地下防止水系统,所以所述结构层中形成有了缝,包括施工缝和沉降缝,且所述施工缝和沉降缝同时存在时,是处于相互垂直的设置的。

在地下防止水系统的防水施工中,首先通过嵌缝胶将所述施工缝或沉降缝进行填充,并通过嵌缝胶将所述施工缝和沉降缝进行粘接密封,通过嵌缝胶进行连接后,所述结构层内便形成了“柔性+刚性”相结合的结构,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水、止水作用,而且还具有抵抗各种结构变形与拉力的作用,由于刚性的基层是通过柔性的嵌缝胶进行连接的,所以会形成有缓冲的作用,不会对施工缝或沉降缝形成撕裂,进而形成可以渗水的流水通道,这样便保证了稳定的防水、止水效果。

同时,在所述结构层的表层设置了防水层,该防水层即为第一层的防水屏障,水首先会通过该防水层被阻挡在结构层之外,所述防水层是由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和丁基橡塑防水卷材组成的,首先,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设置在所述防水层的表层,由于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具有超强的粘合力,会与结构层快速凝成,立面不流淌,施工后有破损处也能够有效防止窜水,形成整体无缝的防腐、防水层。而设置于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外层的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与丁基橡塑防水涂料相配合,而丁基橡塑防水卷材在工厂生产成型,薄厚均匀,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与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同质,相容性很好,复合使用后,丁基橡塑防水涂料与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之间能够有效的互补搭接,形成为一个整体防水层,无缝且不会发生渗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防止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水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水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止水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止水条膨胀后干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结构层;2-防水层;3-嵌缝胶;

4-止水条;11-表层;12-缝;

21-防水涂料层;22-防水卷材层;23-保护层;

24-发泡块;121-施工缝;122-沉降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经研究发现,地下防止水系统中由于结构层内会形成有缝,包括施工缝和沉降缝。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被称之为施工缝,虽然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但是确会造成渗水的问题,需要进行堵漏操作,以保证防水、止水的效果。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沉降缝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结构层设置沉降缝的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和对防渗(防止管内水流渗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内,造成土质浸泡松软)。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同时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而正是由于沉降缝会贯通结构层,所以会容易造成渗水的问题,需要进行堵漏操作,以保证防水、止水的效果。

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所述施工缝和所述沉降缝的防水、止水处理的时候,一般是采用了止水条,特别是膨胀止水条,膨胀止水条也叫遇水膨胀止水条(waterswellingstrip),是指具有遇水膨胀性能的腻子型止水条和制品型止水条的统称。

膨胀止水条,也即遇水膨胀橡胶是一种独特的橡胶新产品,它既有一般橡胶制品的性能,又能遇水自行膨胀的性能,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

遇水膨胀橡胶较普照通橡胶具有更卓越的特性和优点,该种橡胶在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能够充满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如果使用普通的橡胶止水材料,当缝或施工缝发生位移,造成间隙超出材料的弹性范围时,普通的橡胶止水材料则失去止水作用。而上述遇水膨胀橡胶却可以通过吸水膨胀来止水,使用遇水膨胀橡胶作为堵漏密封止水材料,不仅用量节省,而且还可以消除一般弹性材料因过大压缩而引起弹性疲劳的特点,使防水效果更为可靠。

但是,在使用了上述遇水膨胀橡胶进行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止水处理后,却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与理论上的推断不相符,对于此类情况,经研究后发现,虽然遇水膨胀止水条在遇到水后会产生相应的膨胀变形,并能够充满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施工一般都是将遇水膨胀止水条设置在中部位置,水需要流入施工缝或沉降缝,然后与设置在其中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接触,促使遇水膨胀止水膨胀变形,对施工缝或沉降缝进行充满,防止水发生渗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的过程却是较为缓慢,然后一般水流经过施工缝或沉降缝后,还没有等遇水膨胀止水膨胀变形以达到充满施工缝或沉降缝的时候,有一部分水已经在结构层中形成渗漏了,所以,遇水膨胀止水遇水发生膨胀变形之前或过程中,对水的堵漏效果是较差的,只有遇水膨胀止水遇水膨胀后完全充满施工缝或沉降缝时,才能够达到彻底防止渗漏的效果。

不仅如此,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遇水膨胀止水遇水膨胀后,由于膨胀变形的作用,会对其周围形成向外的作用力,使容纳所述遇水膨胀止水的空间变大,而当遇水膨胀止水干燥后会还原为原大小,这样反复作用后,会使原来用于容纳干燥时的遇水膨胀止水条的空间扩大,与遇水膨胀止水之间形成空隙,如此便会加剧上述所述的漏水效果,使遇水膨胀止水得止水效果逐渐变差,如图4和图5之间形成的对比即可清晰的了解到遇水膨胀止水条在经过膨胀后再干燥时,周围空间的扩大情况,该扩大空间就会造成渗水,在基于上述原因,在现有技术中,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进行施工缝或沉降缝的防水、止水处理,起不到彻底防止渗漏的目的。

不仅如此,当水渗入结构层后,还会腐蚀内部的钢筋,对结构层的稳定性起到破坏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防止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包括结构层1和防水层2;所述防水层2设置于所述结构层1的表层11;

所述结构层1形成有缝12,所述缝12内填充有嵌缝胶3,并通过所述嵌缝胶3粘合密封;所述防水层2包括防水涂料层21和防水卷材层22;

所述结构层1内的所述嵌缝胶3与所述防水涂料层21粘接,所述防水涂料层21与所述防水卷材层22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缝12包括施工缝121、沉降缝122或后浇带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涂料层21包括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和丁基橡胶防水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卷材层22包括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skt自粘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tqtb自粘防水卷材、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或聚氯乙烯防水卷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嵌缝胶3包括聚氨酯嵌缝胶、硅酮嵌缝胶和pg道路嵌缝胶。

其中,丁基橡塑防水涂料是由12~16份的丁基橡胶、5~15份的塑料、30~50份的100号沥青、10~20份的10号沥青、6~20份的三线油、6~15份的sr橡胶以及9~18份的化石粉配制而成。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是一种环保型多功能防水材料,固含量达100%,无溶剂挥发物,无毒环保,具有超强的粘合力,胶料与基底能够快速凝成,立面不流淌,破损处能有效阻止防水层窜水、形成整体无缝的防腐、防水层,具有如下具体优点:

施工快捷:在施工后立即凝胶成型,大大缩短施工期,并且无需特殊养护;

不变性:固体含量100%,施工后始终保持原胶状的状态;

性能优异:柔韧性好,延伸率高,适于用各种易变形基层、耐久、耐腐、耐高低温、无毒、无味、无污染、自愈性强,施工时即使出现防水层破损也能自行修复,维持完整的防水层,能有效阻止防水层窜水;

高弹性:胶料断裂伸长率达1000%以上;弹性恢复率达96%,能伸能缩,耐疲劳性好,能够有效阻止结构变形带来的漏水和窜水;

粘结性:可在潮湿基面施工,且能与多种基面粘结;

施工简单:可涂、刮、喷涂施工,对基层要求低,潮湿基层可施工,也可冬季施工;

材料融合性:可与其它防水材料同时使用,形成复合防水层,增强防水效果;

材料稳定性:施工时材料与基材不会开裂,可形成稳定、整体无缝的防水层;

耐化学性:不会因地下存在微量化学物质(酸、碱、盐性物质)而发生变化;

耐热耐寒性:优异。

同时,所述丁基橡塑防水卷材是由6~12份的丁基橡胶、3~6份的塑料、39~50份的100号沥青、5~9份的10号沥青、9~26份的三线油以及8~16份的化石粉配制而成的。所述丁基橡塑防水卷材是也一种环保型多功能防水防护材料,固含量达100%,无溶剂挥发物,无毒且环保,它具有超强的粘合力,胶料与基底快速凝成,不窜水、形成整体无缝的堵漏、防腐、防水层,具有如下具体优点:

施工快捷:施工后立即凝胶成型,大大缩短施工期、无需特殊养护;

不变性:固体含量100%,施工后始终保持原胶状的状态;

性能优异:柔韧性好,延伸率高,适于用各种易变形基层、耐久、耐腐、耐高低温、无毒、无味、无污染、自愈性强,施工时即使出现防水层破损也能自行修复,维持完整的防水层,能有效阻止防水层窜水;

高弹性:胶料断裂伸长率达1000%以上;弹性恢复率达96%,能伸能缩,耐疲劳性好,适应结构变形能力强;

粘结性:可在潮湿基面施工,且能与任何异物粘结;

施工简单:可涂、刮、喷涂施工,对基层要求低,潮湿基层可施工,也可冬季施工;

材料融合性:可与其它防水材料同时使用,形成复合防水层,增强防水效果;

材料稳定性:施工时材料与基材不会分离,可形成稳定、整体无缝的防水层;

耐化学性:不会因地下存在各种化学物质(酸、碱、盐性物质)而发生变化;

耐热耐寒性:优异。

同时,所述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即如专利号为200620200664.3的专利中记载的三合一高分子自粘防水防护卷材,该三合一高分子自粘防水防护卷材有顺序粘叠的以下各层:隔离层、自粘结密封层、高分子防水片材、粘接层、柔性防护层,上述柔性防护层穿有吊带,吊带两头外露。

上述高分子防水片材的厚度是0.5~2.0mm。上述柔性防护层是无纺布、纤维布、聚乙烯泡沫毡、毛毡、油毡、玻纤毡或高分子塑料薄膜。上述隔离层是硅油纸或聚酯隔离膜。在砼基层内预埋带挂钩的固定件,柔性防护层面向砼基层,吊带与固定件的挂钩固定,揭去隔离层的一面,即自粘结密封层表面,与砼结构层复合成一体。上述固定件包括预埋栅片和与预埋栅片固定在一体的挂钩。

所述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是主要采用树脂和丁基橡胶加聚酯毡复合而成的集防水、防护为一体化卷材,将三种材料的不同功能进行复合,不仅材质性能起到了互补作用,还能解决建筑物渗漏、隧道因潮湿无法施工和水中粘结的难题。

具体的,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是由缓冲层(聚酯无纺布)、高分子片材层(如eva)、湿可贴、丁基自粘橡胶层、隔离层(纸或膜)组成。

所述缓冲层在隧道应用时一次衬混凝土与二次衬混凝土如发生基面变形时,可有效地防止防水层受到破坏和有水渗入时有效地起到很好的导水作用;所述缓冲层在道桥应用时,可有效地起到因车辆通过及基面发生形变时的缓冲和防护作用。

所述高分子片材层具有抗拉强度及抗裂强度大,伸长和耐破损性好,耐水酸、碱、耐老化性,耐菌性等特点。

所述丁基自粘橡胶层主要以丁基橡胶改性、可带水粘结、潮湿基层粘结作业为特点,并具有与水泥混凝土发生反应及与水发生反应起到粘结作用,时间越长,粘结效果越好等特点;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和基面变形能力,有效地防止渗水及保护高分子片材层,防水窜水的发生。

所述隔离层主要起到了打卷及运输过程中材料的隔离与保护。

为了使所述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与混凝土结构能够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还通过基层处理剂对结合面进行处理,使两者之间快速结合,使其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又有与卷材很好的粘结性,并有良好的防锈蚀性和防渗性。

所述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具有自粘、防水、防护一体化的效果,在施工中减少了施工环节,防水和保护层为一个整体,可提高和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可在多种基层上粘贴,如水泥、金属、木材、塑料等,可在潮湿基面上铺贴施工,可与水泥发生反应,时间越长,粘结效果越好;可带水进行自身卷材与卷材的粘贴,可在水中进行,且粘结效果良好;可在模板墙或围岩砌体上进行吊带悬挂施工,后浇注混凝土,可与混凝土发生反应成为像人的肌肤一样永远地粘接在一起;具有抗拉伸度高、抗穿刺性好的特点,有良好的抗渗性、抗撞击性,耐腐蚀、耐微生物侵蚀性能好,具有与基面混凝土结合力强,有效的防止窜水的发生。

同时,所述skt自粘防水卷材,该skt自粘防水卷材即如专利号为200610200760.2的专利中记载的湿可贴自粘防水卷材,所述skt自粘防水卷材有顺序粘叠的以下各层:隔离层、自粘结密封层、高分子防水片材、粘接层、柔性防护层,上述柔性防护层穿有吊带,吊带两头外露;上述自粘结密封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改性沥青,其重量配合比如下:

丁基橡胶268;8~28%;

氧化沥青:30~50%;

丙烯酸吸水树脂:1~8%;

操作油:5~35%;

填料:5~25%;

阻流剂:1~5%。

上述高分子防水片材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合成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沥青共混体高分子防水片材或改性沥青卷材。上述柔性防护层是无纺布、纤维布、聚乙烯泡沫毡、毛毡、油毡、玻纤毡或高分子塑料薄膜。上述隔离层是硅油纸或聚酯隔离膜。上述操作油包括环烷基油或三线基油。上述填料包括化石粉或碳黑。上述阻流剂包括气相法白炭黑和胶。由丁基橡胶、优质氧化沥青经高温混炼,加入丙烯酸吸水树脂,操作油、填料、阻流剂,经高速分散制成自粘接密封防水材料,浸涂到高分子防水片材载体一面上,经压延、挤出,铺隔离层作为防粘层,并将柔性防护层粘贴到高分子防水片材载体另一面,再穿上吊带,制成湿可贴自粘防水卷材。

skt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可在水中进行材料与材料自身的粘结,且粘结效果良好,彻底解决了防水卷材无法施工的根本问题。

所述skt自粘防水卷材具有能够在潮湿基面施工的特点,拉伸强度好,延伸率大,抗穿刺性好,反光隔热,耐腐蚀,抗植物根系,有良好的自愈性。并且还具有抗渗性能好,密封性好,可移动性,减少因基层零断裂拉破防水层,耐酸碱耐老化等特点。混凝土有强度就可以施工,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资金。因采用冷粘法施工,从而更安全、更环保。施工后因有可塑性、自愈功能,像人的肌肤一样具有弹性,紧密的粘贴在基层上,被称为“植肤式”防水施工法。

同时,所述tpo防水卷材,即热塑性聚烯烃类防水卷材,是以石油树脂及乙烯、乙酸、乙烯树脂为基料,加入抗氧剂、防老剂、软化剂、及表面附以织物纤维、铝膜而制成的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综合了epdm和pvc的性能优点,具有前者的耐候性能、耐臭氧、耐紫外线及耐冲击、耐高低温和可焊接特性。在常温显示出橡胶较高弹性,在高温下又能像塑料一样成型。因此,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且具有高强焊接性能。

具体的,所述tpo防水卷材具有抗老化、拉伸强度高、伸长率大、耐候性、耐臭氧性、耐紫外线、抗冲击、阻根、潮湿屋面可施工、外漏无需保扩层、施工方便、无污染等综合特点;热焊接能形成强于卷材的缝,焊缝表面光滑,连接,均匀;不含氯化聚合物行业氯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

同时,所述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即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聚酯毡或玻纤毡为胎基,热塑性弹性体-sbs(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橡胶改性沥青为基料,表面覆以聚乙烯膜、铝箔膜、沙砾、彩砂、页岩片所制成的建筑防水卷材。sbs等高聚物被彻底分散成强化网络结构,采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赋予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优异的性能。

所述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不透水性强,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尺寸稳定性能好,对基层收缩变形和开裂适应能力强;具有耐紫外线、耐温差变化、耐低温、耐老化和防水等优异性能;热熔法施工在寒冷的冬季亦可施工,缝可靠。

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和所述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适用于地铁、隧道、桥梁、水利坝堤、垃圾填埋、污水处理、地下室、种植屋面等工程的防水防护。

其中,所述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适合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防水、防潮、冷库、游泳池、地铁、隧道、饮水池、污水池等构筑物的防水防腐。特别适用于低温寒冷地区和结构变形较大的结构防水。

同时,所述tqtb自粘防水卷材即如专利号为201410428720.8的专利中记载的高分子合金防水卷材,包括复合的高分子材料层和合金板层,所述合金板层的两侧涂覆有抗氧化材料层;所述高分子材料层和/或合金板层的外侧敷设有防水防腐自粘胶料层,所述防水防腐自粘胶料层的外侧设有硅油膜;

所述防水防腐自粘胶料层中防水防腐自粘胶料的组分和重量百分比如下:

热塑性丁苯橡胶20~45%;

芳烃油10~35%;

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3~25%;

阻锈防腐剂3~5%;

滑石粉8~19%。

所述合金板层为铜合金箔层、铁合金箔层、锡合金箔层、铅合金箔层、铝合金箔层或铅锡合金箔层。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为hdpe高分子片材、eva高分子片材、pvc高分子片材或apao高分子片材。所述抗氧化材料层为与合金板层材料对应的铜抗氧化剂、铁抗氧化剂、锡抗氧化剂、铅抗氧化剂、铝抗氧化剂或铅锡抗氧化剂的材料层。所述防水防腐自粘胶料层由重量百分比为28%的热塑性丁苯橡胶、34%芳烃油、19%的热塑性固体丙烯酸树脂、4%的阻锈防腐剂和15%的滑石粉组成。高分子合金防水卷材的两侧还分别敷设一层防护布。所述防护布是无纺布、化纤布、玻纤布或编织布。

上述高分子合金防水卷材的生产方法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防水防腐自粘胶料的各成分按配比称重后放入热熔箱内进行熔胶;

步骤二、将形成高分子材料层的塑料、橡胶及添加剂装入混合器内搅拌混合均匀形成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料;

步骤三、预热挤出设备,将挤出设备由后至前加热至140~190度;

步骤四、用上料设备将混合器内的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料打入挤出设备,经过材料分配器后从挤出设备挤出形成薄层高分子材料;

步骤五、将薄层高分子材料引至滚压设备的第一滚和第二滚之间进行延压,形成高分子片材;

步骤六、在合金板层的两侧涂覆在抗氧化材料层形成合金板层;

步骤七、将步骤五得到的高分子片材与步骤六得到的合金板层在第二滚与第三滚间进行复合延压,形成复合片材;

步骤八、将复合片材牵引至涂敷系统涂敷防水防腐自粘胶料,在此期间,涂敷系统须连接热熔箱,待热熔胶温度升至160℃,将熔化后的防水防腐自粘胶料打入涂敷系统进行涂敷成为防水防腐自粘胶料层;

步骤九、敷硅油膜:将步骤八处理后的复合片材的表面敷硅油膜;

步骤十、通过牵引机进入冷却展平系统、纠偏系统,最后至切割设备进行切割,收卷成型后进行成品包装。

所述步骤三或四的挤出设备是单螺杆挤出设备或双螺杆挤出设备。所述步骤八中涂敷防水防腐自粘胶料层时为单面敷或双面敷。

tqtb自粘防水卷材是一种多功能防水、止水的环保型高新专利技术产品,它固含量高,无溶剂挥发物。它具有超强的粘结性,适用于各种筑缝的变形,不与基面开裂。可根据建筑的需求在工厂定型生产,也可以现场浇注,现场浇注快速凝固,收缩性小,施工时采用专用设备,方便快捷,它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止水材料在建筑缝的不足。它是“中联天盛公司”科技人员推出的一种多功能防水、止水的环保型高新专利技术产品,它固含量高,无溶剂挥发物,它具有超强的粘结力,适用于各种建筑缝的变形,不与任何接触面剥离。可根据建筑物不同需求定制加工成品。也可以现场浇注,现场浇注料快速凝固,收缩性小,施工时采用专用的设备,方便快捷。

解决了传统止水材料在建筑缝六大不足问题:

安装施工“错位、位移”而造成的漏水;

沉降“拉裂”而造成的漏水;

沉降拉动止水带与基面“剥离”而造成的漏水;

遇水膨胀止水条“反复”漏水止水而最后失去止水作用;

橡胶止水带“搭接头”处理不好而造成的漏水;

“异型”部位不好或无法安装传统止水带的问题。

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适用于金属表面的防水腐蚀工程;

所述丁基橡塑防水卷材适用于各种建筑防水、引水、排水及水利、国防、地下空间、人防工事等防水防腐工程。

所述三合一自粘防水防护卷材适用于地铁、隧道、桥梁、水利坝堤、垃圾填埋、污水处理、地下室、种植屋面等工程的防水防护;

所述自粘防水卷材主要适用于桥梁、隧道、人防、地下室等建筑防水工程;

所述tp0防水卷材适用于建筑潮湿外漏屋面、防水层,及易变形的建筑地下防水,还适用于饮用水水库、卫生间、地下室、隧道、粮库、地铁、水库等防水防潮工程;

所述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防水、防潮、冷库、游泳池、地铁、隧道、饮水池、污水池等构筑物的防水防腐,尤其特别适用于低温寒冷地区和结构变形较大的结构防水;

所述tqtb自粘防水卷材适用于各种建筑缝。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地下防止水系统的防水施工中,首先通过嵌缝胶3将所述施工缝121或沉降缝122进行填充,并通过嵌缝胶3将所述施工缝121和沉降缝122进行粘接密封,通过嵌缝胶3进行连接后,所述结构层1内便形成了“柔性+刚性”相结合的结构,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水、止水作用,而且还具有抵抗各种结构变形与拉力的作用,由于刚性的基层是通过柔性的嵌缝胶3进行连接的,所以会形成有缓冲的作用,不会对施工缝121或沉降缝122形成撕裂,进而形成可以渗水的流水通道,这样便保证了稳定的防水、止水效果。

同时,在所述结构层1的表层11设置了防水层2,该防水层2即为防水屏障,水会通过该防水层2被阻挡在结构层1之外,所述防水层是由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和丁基橡塑防水卷材组成的,首先,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设置在所述防水层2的表层11,由于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具有超强的粘合力,会与结构层1快速凝成,立面不流淌,施工后有破损处也能够有效防止窜水,形成整体无缝的防腐、防水层。而设置于所述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外层的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与丁基橡塑防水涂料相配合,而丁基橡塑防水卷材在工厂生产成型,薄厚均匀,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与丁基橡塑防水涂料同质,相容性很好,复合使用后,丁基橡塑防水涂料与丁基橡塑防水卷材之间能够有效的互补搭接,形成为一个整体防水层,无缝且不会发生渗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水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缝12内设置有止水条4,所述止水条4位于所述嵌缝胶3的内侧,用于阻断所述缝12的流水通道。

在上述所述的结构之上,再添加止水条4后,利用止水条4的膨胀止水作用,可以对防水、止水效果起到进一步的提升,具体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12内设置有止水条4包括:

所述止水条4设置在所述施工缝121内,所述止水条4设置于所述嵌缝胶3的内侧,用于当水渗透所述施工缝121时阻断所述施工缝121的流水通道。所述止水条4与所述施工缝121相垂直设置。

而将所述止水条4设置于临近所述嵌缝胶3的内侧,是防止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止水条4设置在结构层1的中间,当止水条4经过多次的膨胀和干燥收缩后,会对周围的空间进行挤压,进而使周围的空间扩大,不但形成了可渗水的通道,而且也会因为水流入结构层1的中部而造成内部钢筋的腐蚀,而将所述止水条4设置于临近所述结构层1的表层11一侧,便会通过嵌缝胶3便达到了止水作用,止水条4只是起到以防万一的作用,防止少量的水进入结构层1内。

其中,所述嵌缝胶在施工缝121中的填充宽度在3mm至30mm之间,所述嵌缝胶在沉降缝122中的填充宽度在5mm至80mm之间。

继续参考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12内设置有止水条4包括:

所述止水条4设置在所述沉降缝122内,所述止水条4设置于所述嵌缝胶3的内侧,用于当水渗透所述沉降缝122时阻断所述沉降缝122的流水通道。所述止水条4与所述沉降缝122相垂直设置。

同理,将所述止水条4设置于所述嵌缝胶3的内侧,是防止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止水条4设置在结构层1的中间,当止水条4经过多次的膨胀和干燥收缩后,会对周围的空间进行挤压,进而使周围的空间扩大,不但形成了可渗水的通道,而且也会因为水流入结构层1的中部而造成内部钢筋的腐蚀,而将所述止水条4设置于临近如图2所示的所述嵌缝胶3的内侧,便会通过嵌缝胶3便达到了止水作用,止水条4只是起到以防万一的作用,防止少量的水进入结构层1内。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水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是止水条4设置在立面墙上的具体结构,而其功能原理与设置在地下的地面或顶面上的原理一样,也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防水、止水效果。

对于所述嵌缝胶3包括聚氨酯嵌缝胶、硅酮嵌缝胶和pg道路嵌缝胶。

同时,所述嵌缝胶3还可以采用专利号为201410332863.9的专利中以及专利号为201410339657.0的专利中记载的自粘橡胶高分子防水嵌缝膏。

其中,专利号为201410332863.9的专利中记载的自粘橡胶高分子防水嵌缝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减三线油10~25、增粘树脂10~20、热塑丁苯橡胶10~25、br橡胶20~40、软化剂10~20、防老化剂0.1~1、阻燃剂0.2~1和抗氧化剂0.2~1。

所述防老化剂为防老化剂aw-66。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68。

该自粘橡胶高分子防水嵌缝膏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将减三线油和增粘树脂加入混合器中加热搅拌至其完全融化;

(2)将热塑丁苯橡胶加入步骤(1)中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后并保证在一定的温度下高速旋转搅拌;

(3)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料进行充分研磨后放入混合器中,然后加入br橡胶继续高速搅拌数分钟;

(4)加入软化剂后再高速搅拌数分钟;

(5)加入防老化剂、阻燃剂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以及

(6)入模冷却成型。

其中,专利号为201410339657.0的专利中记载的自粘橡胶高分子防水嵌缝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热塑性橡胶18~28、沥青35~55、芳烃油9~28、抗老化剂0.1~6、阻燃剂0.5~8、橡胶添加剂3~16和无机填充料2~18;所述沥青包括重量比为1∶1的10#沥青和100#沥青,所述芳烃油为150#芳烃油,所述抗老化剂为1010#抗老化剂,所述橡胶添加剂为聚异丁烯pb2400。

所述无机填充料为重钙。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

该自粘橡胶高分子防水嵌缝膏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将两种型号的沥青投入混合器中加热搅拌使其完全融化;

(2)依次加入芳烃油和热塑性橡胶在加热条件下高速搅拌;

(3)将步骤(2)的混合物料研磨成液态后;

(4)在步骤(3)的物料中加入橡胶添加剂并高速搅拌;

(5)加入无机填充料并高速搅拌;

(6)加入抗老化剂和阻燃剂并搅拌均匀;以及

(7)冷却成型。

本申请仅仅提供了有限的实施例,所述嵌缝胶3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嵌缝胶、硅酮嵌缝胶和pg道路嵌缝胶,任何基于本申请技术方案,在未经过创造性劳动获得的新技术方案,均包含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的地面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地下基础垫层上设置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

在所述防水涂料层21上浇注结构层1,并预留出缝12,所述缝12与所述地下基础垫层的结构缝相对应;

在所述缝12内浇注嵌缝胶3,使所述嵌缝胶3与所述防水涂料层21粘接,同时所述防水涂料层21与所述防水卷材层22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浇注结构层1,并预留出缝12包括:

沿所述缝12设置发泡块24,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所述发泡块24,即形成所述缝12。

进一步的,形成上述防水系统后便可在上面设置保护层23,保护层23即是位于地下室室内的面层。

在具体的施工中,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是在地下中的地面上进行施工的施工步骤,首先在地下基础垫层上设置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将防水卷材层22设置在地下基础垫层上,然后将防水涂料层21设置在防水卷材层22上,以形成防水层,然后在所述防水涂料层21上浇注结构层1,在浇筑的时候,首先沿地下基础垫层的结构缝设置发泡块24,然后在发泡块24的周围浇筑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的凝固来形成所述结构层1,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以将发泡块24去除,此时便形成了与地下基础垫层的结构缝相对应的缝12,在预留出的所述缝12内浇注嵌缝胶3,使所述嵌缝胶3与所述防水涂料层21粘接,同时所述防水涂料层21与所述防水卷材层22粘接,以此便形成了防水的系统,水由防水涂料层21、所述防水卷材层22与嵌缝胶3阻挡,便形成了不漏水的结构。

进一步的,还提供了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的顶面和立面施工方法,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顶面基础垫层或立面基础垫层的外层浇注结构层1,并预留出缝12,所述缝12与顶面基础垫层或立面基础垫层的结构缝相对应;

在所述缝12内浇注嵌缝胶3,在所述结构层1上设置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使所述嵌缝胶3与所述防水涂料层21粘接,同时所述防水涂料层21与所述防水卷材层22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浇注结构层1,并预留出缝12包括:

沿所述缝12设置发泡块24,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所述发泡块24,即形成所述缝12。

进一步的,形成上述防水系统后便可在上面设置保护层23,保护层23即是位于地下室室内的面层。

在具体的施工中,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是在地下中的立面或顶面上进行施工的施工步骤,首先在所述防水涂料层21上浇注结构层1,在浇筑的时候,首先沿地下基础垫层的结构缝设置发泡块24,然后在发泡块24的周围浇筑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的凝固来形成所述结构层1,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以将发泡块24去除,此时便形成了与立面或顶面基础垫层的结构缝相对应的缝12,在预留出的所述缝12内浇注嵌缝胶3,当浇筑完嵌缝胶3后,在立面或顶面的基础垫层上设置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将防水卷材层22粘接在立面或顶面的基础垫层外侧,即朝向地下室室内的一侧,使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相对于嵌缝胶3临近室外的方向,然后在立面或地面的基础垫层外侧设置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将防水涂料层21与立面或地面的基础垫层粘贴,然后将防水涂料层21与防水卷材层22粘贴,以形成防水层,这样便形成了不漏水的结构。

综上所述,在地下室的地面以及立面或顶面上均是采用所述地下防止水系统的结构来具体施工,就别即为在地面上施工时是先铺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后设置所述缝12,并在缝12中填注嵌缝胶3,而在立面或顶面上是先设置所述缝12,并在缝12中填注嵌缝胶3,后铺防水卷材层22和防水涂料层21,而其原理都是通过防水卷材层22、防水涂料层21与缝12中填注的嵌缝胶3的粘接来实现防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