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防治地面裂缝的埋管式地暖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47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能够防治地面裂缝的埋管式地暖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暖安装施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治地面裂缝的埋管式地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抵抗冬季的严寒,很多家庭都会在装修时安装地暖。根据发热介质的不同,地暖主要分为电暖和水暖,由于水暖相较电暖具有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更加普及。

目前,传统的水暖管铺设方式主要有回型布管方式、S型布管方式以及混合型布管方式。其中,回型布管方式通过调整管间距来满足局部区域温度特殊要求,但布设面积过大后,由于中间未设置伸缩缝,会造成填充层和面层混凝土受热不均热胀冷缩,出现圆弧式裂缝;S型布管方式大面积布设时,温度会产生一端高一端低,所以一般在较狭小的空间内采用;混合型布管方式主要应用于大面积室内,但这种布管方式在受热胀冷缩影响下会出现不规则裂缝。上述三种方式,在应用于大面积水暖铺设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裂缝,从而影响观感和暖气的散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目前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在铺设水暖过后,长时间使用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裂缝,影响使用者的观感以及暖气的散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防治地面裂缝的埋管式地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根据工艺要求,先根据现场所要铺设地暖的面积,绘制水暖管线布置图,并规划出伸缩缝的设置位置和数目,根据上述布置图和伸缩缝规划数目准备材料;在绘制水暖管线布置图时,采用伸缩缝材料将施工区域分割成多个区间,每一区间的管线均以S形进行布设,管线从左侧或右侧的一列或一行区间的一端进入,另一端伸出,进入与其相邻的区间布设,直至最后一列或一行区间布设完成后,以直线的方式从入户端出;伸缩缝主要由布置在四周墙、门柱、洞口,并呈闭合状的外围伸缩缝,以及置于外围伸缩缝内的至少一条横向伸缩缝和/或纵向伸缩缝组成;

S2:对结构层进行清表找平;具体的,将地面凹凸处整平,杂物都清理干净,墙、柱脚与地面呈90°直角;

S3:在结构层上依次铺设绝热层、反射层;

S4:按照步骤一中的水暖管线布置图,布设水暖管,并在布设水暖管后安装发泡聚乙烯泡沫条,用于形成地暖伸缩缝,最后再采用固定卡对水暖管进行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暖管与伸缩缝材料相交处应采用固定套管进行固定,其余的水暖管的直管段每隔300-500mm设一固定卡,弯管段每隔150-250mm设一固定卡;

S5:在水暖管内接入自来水,并对水暖系统进行初次打压试验;

S6:在初次打压实验后,各节点无渗水现象,则在水暖管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装上堵头,然后在反射层上浇筑填充层;填充层上需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找平后其水平面与地面高差不得大于5mm;

S7:对浇筑后的填充层进行地面养护,并对水暖管进行二次打压试验;

S8:安装集水器和分水器,安装时,分水器在上,集水器在下,安装后应符合工艺要求。

上述水暖管铺设时,是采用分区铺设的方式进行铺设,采用这种方式铺设水暖管,其水温更加恒定。另外,伸缩缝不再是单一的设置在墙柱、门洞等边沿处,而是在中部也设置有至少一根,增加了伸缩缝的数目,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增加水暖在使用过程中填充层热胀冷缩的适应,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进一步的,当水暖管铺设面积超过20m2时,需采用伸缩缝将其分割成四个区间;当水暖管铺设面积小于20m2大于10m2时,沿室内长度方向设置一条伸缩缝,将室内分割为两个区间;当水暖管铺设面积小于10m2时,中部不用设置伸缩缝对水暖管进行分区。

增加伸缩缝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裂缝的产生,但是,伸缩缝设置过多,填充层的强度会有影响,同时,水暖管穿过伸缩缝时虽然有固定套管保护但也会造成热量的较大损耗,所以伸缩缝也不能设置太多。根据铺设时的面积,以及申请人的反复验证,中部的伸缩缝最多设置两条,将铺设区域分为四个区间,既能防止地面裂缝的产生,又不会影响水暖的散热。

作为优化,在步骤三中,当所需铺设水暖管的地面为厨房或厕所时,需在铺设绝热层之前铺设一层防潮层;绝热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反射层所采用的材料为复合镀铝聚酯膜。

由于厨房和厕所经常用水,故在对厨房和厕所铺设地暖时,为了避免水渗入到下方的水暖管处,铺设防潮层予以防水。

作为优化,固定水暖管与伸缩缝材料的固定套管包括主体呈半圆形且两端向外折弯的上夹片和下夹片,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相向设置,在上夹片和下夹片的折弯部均设有一通孔,在通孔内设有一螺栓,在螺栓上套设有一用于闭合上夹片和下夹片的固定螺母;上夹片和下夹片扣合后中部形成一个用于套设暖水管的圆形套筒,在下夹片主体上设有一个面向主体外凸出的接地固定头,所述接地固定头为一个底端带有尖头的固定杆。

采用上夹片和下夹片所形成的固定套管更便于水暖管的套设,在安装时,只需将上夹片和下夹片合拢后固定即可。下夹片上的固定头能够将固定套管固定在水暖管下方的反射层和绝热层上,将固定套管很好固定在指定位置,防止其在浇筑填充层时出现移位。

作为优化,固定套管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在布设完水暖管后,先将固定套管中的下夹片固定在水暖管与伸缩缝材料相交处,然后再将上夹片开口处向下,将水暖管套在上夹片与下夹片所形成的圆形套筒内,并采用固定螺母将上夹片和下夹片固定,最后,将预先开孔后的伸缩缝材料安装在上夹片与下夹片所形成的圆形套筒处。

作为优化,在浇筑填充层时,应先在墙边、门口、过道、地漏处做好标记,防止在填充层施工过程中破坏固定卡,造成固定卡松动、脱落;填充层所采用混凝土是采用水泥、沙子、豆石混合而成,水泥、沙子、豆石的质量比为1:2:3。

作为优化,在填充层施工完毕,两天后每天洒水一到两次,连续养护五天,在养护期间禁止开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得到的能够防治地面裂缝的埋管式地暖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中部增设伸缩缝,并将水暖管分区布设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地面温度均匀,由下向上传的同时还有效地防治了地面受热胀冷缩不均产生的裂缝。

2、在伸缩缝与水暖管相交处设置固定套管,能有效地保护穿过伸缩缝的水暖管不被损坏,同时,保护伸缩缝处的地面不被水暖管的伸缩而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水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水暖管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固定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结构层1、绝热层2、反射层3、水暖管4、发泡聚乙烯泡沫条5、固定卡6、固定套管7、上夹片71、下夹片72、接地固定头73、螺栓74、固定螺母75、填充层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能够防治地面裂缝的埋管式地暖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具体的,先根据现场所要铺设地暖的面积,绘制水暖管线布置图(如图2所示),并规划出伸缩缝的设置位置和数目,同时,根据上述布置图和伸缩缝规划数目准备材料;在绘制水暖管线布置图时,采用伸缩缝材料将施工区域分割成多个区间,每一区间的管线均以S形进行布设,管线从左侧或右侧的一列或一行区间的一端进入,另一端伸出,进入与其相邻的区间布设,直至最后一列或一行区间布设完成后,以直线的方式从入户端出;伸缩缝主要由布置在四周墙、门柱、洞口,并呈闭合状的外围伸缩缝,以及置于外围伸缩缝内的至少一条横向伸缩缝和/或纵向伸缩缝组成;

S2:对结构层1进行清表找平;具体的,将地面凹凸处整平,杂物都清理干净,墙、柱脚与地面呈90°直角;

S3:在结构层1上依次铺设绝热层2、反射层3;

S4:按照步骤一中的水暖管线布置图,布设水暖管4,并在布设水暖管4后安装发泡聚乙烯泡沫条5,用于形成地暖伸缩缝,最后再采用固定卡6对水暖管4进行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暖管4与发泡聚乙烯泡沫条5相交处应采用固定套管7进行固定,其余的水暖管4的直管段每隔500mm设一固定卡6,弯管段每隔250mm设一固定卡6;在安装发泡聚乙烯泡沫条5之前,需根据固定套管7所要安装的位置,在发泡聚乙烯泡沫条5相应地方开设一通孔;

S5:在水暖管4内接入自来水,并对水暖系统进行初次打压试验;

S6:如初次打压试验后,各节点无渗水现象,则在水暖管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装上堵头,然后在反射层3上浇筑填充层8;填充层8上需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找平后其水平面与地面高差不得大于5mm;

S7:对浇筑后的填充层8进行地面养护,并对水暖管4进行二次打压试验;具体的,在养护时,在填充层8施工完毕,两天后每天洒水一到两次,连续养护五天,在养护期间禁止开窗;二次打压时,系统压力升到0.6mpa停止打压(最高不得超过0.8mpa);

S8:安装集水器和分水器,安装时,分水器在上,集水器在下,间距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不小于300mm;安装主管道时应保持3坡度,隔一定距离安装固定支架或掉卡;分水器在前期必须安装好外罩,防止在装潢阶段,分水器受到重击或破坏,主要还是起保护分水器不受损坏。

上述伸缩缝的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当水暖管铺设面积超过20m2时,需采用伸缩缝将其分割成四个区间;当水暖管铺设面积小于20m2大于10m2时,沿室内长度方向设置一条伸缩缝,将室内分割为两个区间;当水暖管铺设面积小于10m2时,中部可不用设置伸缩缝对水暖管进行分区。

在步骤三中,当所需铺设水暖管的地面为厨房或厕所时,需在铺设绝热层之前铺设一层防潮层;绝热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或泡沫板),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具有隔热性能好、不易发生膨胀、防潮性也比较好。反射层所采用的材料为真空镀铝膜(一种带有彩色印格的聚酯膜和玻璃纤维复合加工而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套管7包括主体呈半圆形且两端向外折弯的上夹片71和下夹片72,所述上夹片71和下夹片72相向设置,在上夹片71和下夹片72的折弯部均设有一通孔,在通孔内设有一螺栓74,在螺栓74上套设有一用于闭合上夹片71和下夹片72的固定螺母75;上夹片71和下夹片72扣合后中部形成一个用于套设暖水管的圆形套筒,在下夹片72主体上设有一个面向主体外凸出的接地固定头73,所述接地固定头73为一个底端带有尖头的固定杆。

具体的,固定套管7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在布设完水暖管后,先将固定套管7中的下夹片72固定在水暖管与伸缩缝材料相交处,然后再将上夹片71开口处向下,将水暖管套在上夹片71与下夹片72所形成的圆形套筒内,并采用固定螺母75将上夹片和下夹片固定,最后,将预先开孔后的伸缩缝材料安装在上夹片71与下夹片72所形成的圆形套筒处。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节省空间,便于安装和铺设水电管线,上述固定套管7还可采用如下结构:固定套管7包括主体呈半圆形且两端向外折弯的上夹片71和下夹片72,在上夹片71上、面向上夹片开口外固定设有一管线卡紧块,在管线卡紧块上设有多个呈半圆形的凹槽。在具体实施时,可将水电管线卡在上述凹槽内,初步固定。

在浇筑填充层时,应在墙边、门口、过道、地漏处做好标记,防止在填充层施工过程中破坏固定头,造成固定头松动、脱落;填充层所采用混凝土是采用水泥、沙子、豆石混合而成,水泥、沙子、豆石的质量比为1:2:3。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