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脊瓦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263阅读:2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脊瓦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保证屋脊瓦固定更加牢固的屋脊瓦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屋面瓦施工均从屋檐口向屋脊方向施工,待四周屋面瓦施工完成后,最后在屋脊位置进行收口,由此就造成屋脊瓦的固定点的位置可能会被平瓦挡住,造成无法固定或固定不牢固。另外,如果平瓦铺至屋脊位置时,线条不顺直,就造成屋脊瓦的施工难度更大,施工后的屋脊线条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屋脊瓦易被平瓦挡住的无法固定或固定不牢固,施工难度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屋脊瓦固定更加牢固的屋脊瓦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屋脊瓦固定装置,包括钢筋主骨和焊接在钢筋主骨上的支腿单元,所述的支腿单元包括支腿I和支腿II,钢筋主骨垂直于支腿I和支腿II构成的平面,钢筋主骨上每隔400-600mm设置一个支腿单元,钢筋主骨每隔一个屋脊瓦的距离绑定一根金属丝。

所述的支腿I和支腿II是直径为5-7mm、长度为300-400mm的钢筋。

所述的钢筋主骨和支腿设置在屋脊砂浆层内,绑在钢筋主骨上的金属丝露出砂浆层的长度不小于250mm。

所述的金属丝为铜丝。

所述的钢筋主骨是直径为9-11mm的钢筋。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用一根较粗钢筋作为主骨,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两根短钢筋垂直焊接到主骨上,像支架一样斜向下设置,保证屋脊瓦固定更加牢固,提高施工工效及施工质量,使屋面瓦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屋脊瓦更加顺直;施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屋脊瓦铺设完成后铺瓦屋脊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筋主骨1和焊接在钢筋主骨1上的支腿单元2,所述的支腿单元2包括支腿I3和支腿II4,钢筋主骨1垂直于支腿I3和支腿II4构成的平面,钢筋主骨1上每隔400-600mm设置一个支腿单元2,钢筋主骨1每隔一个屋脊瓦的距离绑定一根金属丝5。金属丝绑扎在钢筋主骨1上,金属丝的两个端头分别绑在屋脊瓦两端的小孔8上,故每两根金属丝在钢筋主骨1绑定的位置依据屋脊瓦的长度尺寸而定。

所述的支腿I3和支腿II4是直径为5-7mm、长度为300-400mm的钢筋。

所述的钢筋主骨1和支腿2设置在屋脊砂浆层6内,绑在钢筋主骨1上的金属丝5露出砂浆层6的长度不小于250mm。

所述的金属丝5为铜丝,也可以是钢丝。

所述的钢筋主骨1是直径为9-11的钢筋,一般采用钢筋的直径为9mm、10mm或11mm。

本实用新型一般采用Φ10的钢筋作为钢筋主骨1,一般采用Φ10的钢筋,然后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两根短钢筋作为支腿I3和支腿II4,支腿I3和支腿II4垂直焊接到主骨上,并且像支架一样斜向下设置。在屋脊瓦施工前,用铜丝等绑扎在主骨上,在屋脊瓦施工过程中将本实用新型预埋到铺瓦屋脊9的砂浆层内,将铜丝外露出来,用于后续屋脊瓦的固定。最后,将外露的铜丝与屋脊瓦7上小孔8绑扎牢固。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筋主骨1和焊接在钢筋主骨1上的支腿单元2,所述的支腿单元2包括支腿I3和支腿II4,钢筋主骨1垂直于支腿I3和支腿II4构成的平面,钢筋主骨1上每隔400-600mm设置一个支腿单元2,钢筋主骨1每隔一个屋脊瓦的距离绑定一根金属丝5。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筋主骨1和焊接在钢筋主骨1上的支腿单元2,所述的支腿单元2包括支腿I3和支腿II4,钢筋主骨1垂直于支腿I3和支腿II4构成的平面,钢筋主骨1上每隔400-600mm设置一个支腿单元2,钢筋主骨1每隔一个屋脊瓦的距离绑定一根铜丝5。所述的支腿I3和支腿II4是直径为6mm、长度为350mm的钢筋。所述的钢筋主骨1和支腿2设置在屋脊砂浆层6内,绑在钢筋主骨1上的金属丝5露出砂浆层6的长度为250mm。钢筋主骨1是直径为10的钢筋。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筋主骨1和焊接在钢筋主骨1上的支腿单元2,所述的支腿单元2包括支腿I3和支腿II4,钢筋主骨1垂直于支腿I3和支腿II4构成的平面,钢筋主骨1上每隔400-600mm设置一个支腿单元2,钢筋主骨1每隔一个屋脊瓦的距离绑定一根钢丝5。所述的支腿I3和支腿II4是直径为8mm、长度为400mm的钢筋。所述的钢筋主骨1和支腿2设置在屋脊砂浆层6内,绑在钢筋主骨1上的金属丝5露出砂浆层6的长度为300mm。钢筋主骨1是直径为10的钢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