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止水带专用马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249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浇带止水带专用马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止水带专用马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类对住房的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建筑基础埋置的深度也不断加深,为使建筑的地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通常将地下基础部分设计为地下室,由于基础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等原因,基础及地下室对防水的要求较严,地下防水常规作法为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及防水材料双重设防,但是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当及施工工艺等原因导致地下室墙体及基础后浇带位置出现渗水、漏水的现象,因此后浇带漏水、渗水成为了此处防水施工的质量通病。就现状分析原因将后浇带位置渗水、漏水原因总结如下:(1)后浇带止水带没有起到止水作用,造成原因有:固定不牢固导致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脱落;止水带固定方法不当,通常固定止水带的方法是将止水带扎穿,本身已经破坏了止水带的止水效果 ;(2)由于后浇带位置要安装止水带,因此后浇带的封堵不易施工,通常使用的后浇带封堵方法为挂设钢丝网,但是安装了止水带后钢丝网不容易挂设,导致后浇带止水带位置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渗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后浇带的封堵不易施工、安装止水带后钢丝不容易挂设、后浇带止水带容易渗水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止水带专用马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浇带止水带专用马凳,包括基架、开关器、上三角架、下三角架和止水带,所述基架上设有对称的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的夹角处活动连接有开关器,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之间设有止水带;所述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以止水带为对称轴上下设置,下三角架的锐角连接处与基架相互垂直;所述三角架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三角架Ⅱ的第三连接杆与基架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夹角为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的第二连接杆外侧设有钢丝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关器外侧为空心套管,内侧为实心钢筋,焊接在马凳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后浇带止水带及钢丝网的马凳支架解决后浇带止水带及钢丝网安装固定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图纸设计量身定做,可以很好的治理后浇带止水带的质量通病问题,如果经过深化设计可以制作成为定型化工具,批量生产与橡胶止水带配合使用出售,使施工工艺更加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其中Ⅰ-上三角架,Ⅱ-下三角架,1-横杆,2-第一连接杆,3-开关器,4-钢丝网,5-止水带,6-第三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后浇带止水带专用马凳,一种后浇带止水带专用马凳,包括基架8、开关器3、上三角架Ⅰ、下三角架Ⅱ和止水带5,所述三角架以18以上三级钢筋为原料,所述基架8上设有对称的上三角架Ⅰ和下三角架Ⅱ,上三角架Ⅰ和下三角架Ⅱ的夹角处活动连接有开关器3,上三角架Ⅰ和下三角架Ⅱ之间设有止水带5;所述上三角架Ⅰ和下三角架Ⅱ以止水带5为对称轴上下设置,下三角架Ⅱ的锐角连接处与基架8相互垂直;所述三角架由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6组成,其中第二连接杆7为三级以上钢筋,第一连接杆2和第三连接杆6为18号以上三级钢筋。所述下三角架Ⅱ的第三连接杆6与基架8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7与第三连接杆6的夹角为90°。所述上三角架Ⅰ和下三角架Ⅱ的第二连接杆7外侧设有钢丝网4。所述开关器3外侧为空心套管,内侧为实心钢筋,焊接在马凳中部,达到控制马凳开启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施工过程中先将基架8固定好,将三角架单元焊接在基架8上,然后通过开关器3将两个三角架单元固定在一起,两个三角架单元之间设有橡胶止水带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