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794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物古建筑修缮时使用的工具,尤其涉及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属于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追求“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所以保留原有的文物古建筑的木构件至关重要。在拆卸文物构件时,尽量不损坏原有的材料,尽量都保留原有的文物构件来提升文物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特点是:包含长形平直的凿体以及开设在凿体底端的锯齿,凿体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刀切面,凿体的后端凸设有柄部。

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其中,所述锯齿由三角形锯齿和U型槽均匀分布组成,每隔2~4个三角形锯齿设一U型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其中,所述锯齿由均匀排列的三角形锯齿组成。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其中,所述柄部连接一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由两根交叉的连接杆焊接构成。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其中,所述柄部为一圆柱形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新颖,出梢凿利用其刀切面从木柱上的隼眼缝隙中凿进去,利用其锯齿将木梢锯断,利用柄部将出梢凿退出;可以简便的将木柱与木枋的隼卯分离开来,这样在不损坏原构件的情况下,就可以顺利拆卸木柱与木枋。避免了文物拆卸中损坏原有构件材料的情况,保留了文物原有的构件形状,符合修旧如旧、不改变现状的原则。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出梢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柱、枋隼卯拆卸示意图;

图3:柱、枋隼卯已拆卸分解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文物古建筑木构件拆卸的出梢凿,包含长形平直的凿体401以及开设在凿体底端的锯齿403,凿体的前端向外延伸设有刀切面402,凿体的后端凸设有柄部404。

具体设计时,锯齿403由三角形锯齿和U型槽均匀分布组成,每隔2~4个三角形锯齿设一U型槽。或者,由均匀排列的三角形锯齿组成。

柄部404为一圆柱形杆,柄部404连接一手持部405,手持部405由两根交叉的连接杆焊接构成。

出梢凿的尺寸为:长约300mm,宽约40mm,厚约2mm。凿体401可设计成前端略窄、后端略宽的结构。

具体应用时,如图2所示,出梢凿4利用其刀切面402从木柱1上的隼眼缝隙中凿进去,利用其锯齿403将木梢3锯断,利用柄部404将出梢凿4退出来。这样就可以把木柱1与木枋2的隼卯分离开来,如图3所示,这样在不损坏原构件的情况下,就可以顺利拆卸木柱1与木枋2。

上述出梢凿避免了文物拆卸中损坏原有构件材料的情况,保留了文物原有的构件形状,符合修旧如旧、不改变现状的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