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桁架防脱落端节点装置,尤其是一种支座可以滑动的桁架端部防止脱落的节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外滑动端支座为预埋螺栓,以桁架底部设置椭圆孔的方式来限定桁架位移量,受预埋螺栓需预先定位,预埋数量多,安装后需紧固等影响,安装时对准困难,小震时影响滑动效果,违背原来的设计初衷。如何实现可滑动,特别是中、大地震位移量较大时,防止桁架支座滑脱,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滑脱,制作方便,安装简易,减小造价的桁架端部节点。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钢桁架防止脱落的端节点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支座、预埋钢板、加劲肋、桁架下弦杆、约束钢管。防止脱落的端节点装置通过所述各结构构件形成组合结构形式。
一种钢桁架防脱落端节点装置,其中,设置有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支座以减小摩擦面、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上部三分之一处的四周及顶端预埋不小于20mm厚钢板,顶端厚钢板上满铺厚石墨粉以减小摩擦系数,形成滑动支座;四周钢板用以增强混凝土支座的防撞击能力;桁架下弦杆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垂直设置,所述桁架下弦杆内部设置至少一组加劲肋,所述桁架下弦杆外部一侧的端部设置一约束钢管,所述约束钢管与所述桁架下弦杆强焊接。
所述的桁架下弦杆与顶端厚钢板之间设石墨粉形成可滑动接触面,实现地震工况下整体桁架的有效滑动。
所述至少一组加劲肋中每个加劲肋的间隔不少于500mm,用于增强桁架下弦杆;每个加劲肋的直径为厚度不小于桁架下弦杆中腹板的厚度,每个加劲肋为采用角焊缝与桁架下弦杆中腹板相连接。
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上部三分之一处的结构为梯形结构,用于减小桁架下弦杆与钢筋混凝土支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以达到减小摩擦力,实现地震工况下整体钢桁架的有效滑动。
所述桁架下弦杆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之间满铺不小于5mm石墨粉。
所述石墨粉的摩擦系数低于0.01。
钢筋混凝土支座顶部截面减小,局部刚度下降,沿钢筋混凝土支座周边设置不低于20mm厚,且宽度大于桁架下弦杆宽度两倍的钢板,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支座的局部抗撞击能力,避免整体桁架滑动过程中对于钢筋混凝土支座的撞击产生局部破坏。
所述约束钢管壁厚不小于桁架下弦杆中的腹板厚度,约束钢管与桁架下弦杆采用坡口焊方式进行强连接,当整体桁架位移量超过预留尺寸时,约束钢管与钢筋混凝土支座预埋的厚钢板相接触,将过量位移产生水平荷载传递至钢筋混凝土支座,能有效约束整体桁架产生更大位移量,从而避免整体桁架从钢筋混凝土支座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钢桁架防止脱落的端节点是通过组合结构防脱落节点技术,将桁架产生的竖向荷载准确地传递到下部竖向支撑的结构构件,同时又能够有效限制地震作用下桁架的水平位移。使传统桁架端部采用螺栓连接安装定位困难、缺少防止脱落功能的劣势得到较大的改善,既简化了构件的安装工序,加强了桁架端部结构的安全性能,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端节点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节点装置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桁架防止脱落的端节点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支座(梁或柱)1上部,四周设有预埋钢板2,预埋钢板宽度为桁架下弦杆宽度2倍,预埋钢板上与桁架下弦杆之间设不小于5mm石墨粉,桁架下弦杆4内部设有加劲肋3,加劲肋应根据支座宽度设置,不少于一道,设置间距应小于等于500mm,以避免滑动过程中下弦杆腹板产生局部屈曲,桁架下弦杆4端部与约束钢管5采用坡口焊连接。通过组合结构形式形成整体节点装置,具有很好防止滑脱能力。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为钢筋混凝土柱或梁,是承载桁架竖向及水平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钢桁架防止脱落的端节点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公共建筑,特别是商业中庭,建筑物之间的封闭商街走廊等大跨度结构采用钢桁架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因抗震需要,钢桁架需一侧采用滑动连接时,传统外滑动端支座为预埋螺栓,安装时会出现对准困难,滑动效果不佳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矩形桁架防止脱落的端节点装置,桁架下弦杆4将竖向荷载传递至钢筋混凝土支座1,桁架下弦杆4与预埋钢板2之间设置石墨粉从而形成有效滑动面,桁架下弦杆4与约束钢管5形成组合结构,当水平荷载作用产生滑动位移量大于预留设计值时,通过束钢管5与预埋钢板2直接接触,将水平力传递至钢筋混凝土支座1,达到有效限制桁架整体脱落的目的。
实施例二
上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桁架防脱落端节点装置,其中,设置有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支座以减小摩擦面、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上部三分之一处的四周及顶端预埋不小于20mm厚钢板,顶端厚钢板上满铺5mm厚石墨粉以减小摩擦系数,形成滑动支座;四周钢板用以增强混凝土支座的防撞击能力;桁架下弦杆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垂直设置,所述桁架下弦杆内部设置至少一组加劲肋,所述桁架下弦杆外部一侧的端部设置一约束钢管,所述约束钢管与所述桁架下弦杆强焊接。
所述的桁架下弦杆与钢筋混凝土支座预埋钢板之间设石墨粉形成可滑动接触面,实现地震工况下整体桁架的有效滑动。
所述至少一组加劲肋中每个加劲肋的间隔不少于500mm,用于增强桁架下弦杆;每个加劲肋的直径为厚度不小于桁架下弦杆中腹板的厚度,每个加劲肋为采用角焊缝与桁架下弦杆中腹板相连接。
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上部三分之一处的结构为梯形结构,用于减小桁架下弦杆与支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以达到减小摩擦力,实现地震工况下整体钢桁架的有效滑动。
所述桁架下弦杆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座之间满铺不小于5mm石墨粉,最佳范围厚度为5-7mm之间,最佳厚度为5mm。
所述石墨粉的摩擦系数低于0.01,也可以用低于摩擦系数为0.01的新型滑动材料替代石墨粉。
钢筋混凝土支座顶部截面减小,局部刚度下降,沿钢筋混凝土支座周边设置不低于20mm厚,且宽度大于桁架下弦杆宽度两倍的钢板,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支座的局部抗撞击能力,避免整体桁架滑动过程中对于钢筋混凝土支座的撞击产生局部破坏。
所述约束钢管壁厚不小于桁架下弦杆中的腹板厚度,约束钢管与桁架下弦杆采用坡口焊方式进行强连接,当整体桁架位移量超过预留尺寸时,约束钢管与钢筋混凝土支座预埋的厚钢板相接触,将过量位移产生水平荷载传递至钢筋混凝土支座,能有效约束整体桁架产生更大位移量,从而避免整体桁架从钢筋混凝土支座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钢桁架防止脱落的端节点是通过组合结构防脱落节点技术,将桁架产生的竖向荷载准确地传递到下部竖向支撑的结构构件,同时又能够有效限制地震作用下桁架的水平位移。使传统桁架端部采用螺栓连接安装定位困难、缺少防止脱落功能的劣势得到较大的改善,既简化了构件的安装工序,加强了桁架端部结构的安全性能,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