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用于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当前,蜂窝形建筑偶尔可见,其框架结构连接形式一般都是固结一体的,框架结构的建设和安装都不容易。专利号为ZL201320336212.8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蜂窝形钢架结构,其技术方案为:将6个Y形钢架和U形钢架固定连接形成六边形蜂窝结构,该方案只用于单面构成,并不涉及竖直方向的连接,还不足以用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并且存在组装较为复杂、使用起来不够灵活的缺点,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的连接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的钢架竖直方向无法连接延伸,并且组装较为复杂、使用起来不够灵活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的连接件,包括一连接件本体,该连接件本体为柱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的底面和至少一侧面,所述底面设有三个尖角朝向底部中心位置且均匀分布呈圆形的V型凹槽,底面还设有三个与连接件本体的侧面相通且均匀分布呈圆形的第一凹槽,并且第一凹槽与V型凹槽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底面;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侧面在两个处于不同底面且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之间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连接件本体设有复数个用于配合螺栓或插销将连接杆锁固于V型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孔洞;所述连接件本体设有一贯穿两底面的中心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底面设有复数个贯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一通孔以及复数个贯穿V型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侧面设有复数个贯穿V型凹槽与第一凹槽的第三通孔,复数个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即为所述孔洞。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侧面设有复数个与V型凹槽一一对应且底面呈V字形的凹部,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凹部的底面。
进一步,所述中心孔位于连接件本体的底面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V型凹槽的夹角为120°,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均为矩形,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呈正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中心孔的正三角形顶角与V型凹槽的顶角相对。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本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本体是正六棱柱。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件本体,包括一连接件本体,该连接件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底面和至少一侧面,底面设有三个均匀分布呈圆形的V型凹槽和三个均匀分布呈圆形的第一凹槽,并且第一凹槽与V型凹槽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底面;连接件本体的侧面在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之间设有一第二凹槽;连接件本体设有复数个用于配合螺栓或插销将连接杆锁固于V型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孔洞。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凹槽结构和孔洞,配合螺栓或插销等锁固件,可以将各连接杆组装成可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的蜂窝形建筑的框架,具有安装简单、可拆卸、可重复利用、灵活性好、容易实现工厂车间模块化生产等优点。
其二、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本体的底面设有复数个贯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一通孔以及复数个贯穿V型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连接件本体的侧面设有复数个贯穿V型凹槽与第一凹槽的第三通孔,复数个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即为孔洞。通过锁固件,如插销或螺栓配合第三通孔可以将同时在一个第一凹槽和两个V型凹槽内锁固连接件本体,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六边形框架单元。
图4为平面式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单个立体式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用于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的连接件,包括一连接件本体1,该连接件本体1为柱体,连接件本体1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的底面101和至少一侧面102。其中底面101设有三个尖角朝向底部中心位置且均匀分布呈圆形的V型凹槽11,底面101还设有三个与连接件本体1的侧面102相通且均匀分布呈圆形的第一凹槽12,并且第一凹槽12与V型凹槽11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底面。而连接件本体1的侧面102在两个处于不同底面且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12之间设有一第二凹槽13;连接件本体1还设有复数个用于配合螺栓或插销(图中未画出)将连接杆锁固于V型凹槽11、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的孔洞。连接件本体1设有一贯穿两底面101的中心孔15。
参照图1和图2,连接件本体1的底面101设有复数个贯穿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13的第一通孔201以及复数个贯穿V型凹槽11与第二凹槽13的第二通孔202,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第二凹槽13设有相互之间呈三角形分布的两个第二通孔202和一个第一通孔201。连接件本体1的侧面102设有复数个贯穿V型凹槽11与第一凹槽12的第三通孔203,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第一凹槽12设有两个第三通孔203。复数个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和第三通孔203即为上述孔洞。
参照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连接件本体1的侧面102设有复数个与V型凹槽11一一对应且底面呈V字形的凹部14,,第三通孔203设置于凹部14的底面。
参照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V型凹槽11的夹角为120°,第二凹槽13和第一凹槽12均为矩形;中心孔15位于连接件本体1的底面101中心位置处,中心孔15的横截面呈正三角形,并且中心孔15的正三角形顶角与V型凹槽11的顶角相对。
参照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连接件本体1为一体成型。
参照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连接件本体1是正六棱柱。
参照图1、图2和图3,连接件本体1通过锁固件(图中未画出),如插销或螺栓,将连接杆a13锁固于第二凹槽13内,并拼接成一个六边形框架单元。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把多个六边形框架单元以平面铺开的方式相互连接,即可构成一平面式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5, 把多个六边形框架单元以堆叠的方式相互连接,即可构成一立体式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这种连接方式:首选需要通过锁固件,如插销或螺栓,配合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02将六根连接杆a13锁固于六个连接件本体1的第二凹槽13内,并围成一个六边形框架单元;再把多个六边形框架单元通过锁固件,如插销或螺栓,配合第三通孔203按图5的连接方式将连接杆a12锁固于连接本体1的第一凹槽12内,同时将连接杆a11锁固于V型凹槽11内。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可以将图4中的每个多个六边形框架单元按照图5中的纵深堆叠的方式延伸,从而构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立体式蜂窝形建筑框架结构。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