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444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公告号为CN204401844U,公告日为2015.06.17的中国专利《易于安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不仅便于运输、破损率低,而且自重轻、成本低,刚度大,抗震性能好。一种易于安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板和现场浇筑混凝土层,预制板底部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筋构成的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一端预埋在预制板中,另一端突出于预制板的侧面,现场浇筑混凝土位于预制板上方将横向钢筋覆盖。

上述实用新型通过横向钢筋的设置,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间的连接,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横向钢筋一端预埋在预制板中,只有一端突出,所以导致在连接时比较单一,承重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能力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内沿其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有第一横向钢筋和第二横向钢筋,所述第一横向钢筋包括突出于预制板一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包括突出于预制板另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预制板两侧的下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使预制板的两侧都能与相邻的预制板之间形成连接,在灌注混凝土时,能够结合的更加牢固,提升了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两侧的延伸部结合,能够实现增加后期灌注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使预制板在使用时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板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竖向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钢筋的设置提升了预制板的竖向结构强度,使预制板受力时不易发生断裂的现象,并且提升了第一横向钢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整体性,提升了预制板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钢筋包括位于所述预制板内部的加强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预制板两侧且突出的结合部,相邻的所述加强部之间部分重叠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部的设置实现对预制板内部的连接,从而提升预制板的结构强度,并且加强部之间重叠设置,可以实现相邻的第一横向钢筋和第二横向钢筋之间的连接,从而提升预制板整体的结构强度。结合部突出于预制板,能够与其竖直方向连接的预制板结合,从而提升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预制板之间不易发生分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结合部由多股钢筋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部由多股钢筋组成,能够提升预制板在连接时的结构强度,从而使预制板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发生断裂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分别长于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分别长于延伸部,在预制板之间连接时,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可以延伸到相邻的延伸部上,在后期灌注混凝土时,能够提升相邻的预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突出于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呈弯折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突出于延伸部的一端呈弯折设置,即在实现预制板之间的拼接灌注混凝土时,能够增加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水平方向与混凝土之间结合的牢固度,从而提升预制板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预制板之间不易发生分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预制板一端的延伸部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位于所述预制板另一端的延伸部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块的结合,提升了预制板之间在拼接后沿竖直方向的结构强度,预制板支架不易产生脱离的现象,提升了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延伸到相邻的预制板上的延伸部,在后期灌注混凝土后提升了相邻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突出延伸部的部分倾斜设置,提升了后期灌注混凝土后的水平方向结构强度。在预制板两侧设置的限位槽以及限位块实现了相邻的预制板之间的结合,提升了预制板之间在竖直方向连接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制板的主视图;

图2是预制板的俯视图;

图3是竖向钢筋的示意图。

图中:1、预制板;2、第一横向钢筋;3、第二横向钢筋;4、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延伸部;7、竖向钢筋71、加强部;72、结合部;8、限位槽;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板1,通过预制板1之间的拼接以及后期灌注的混凝土,实现预制板1之间的固定连接。

预制板1中设置有钢筋,用于提升预制板1的结构强度,并且实现预制板1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沿预制板1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横向钢筋2以及第二横向钢筋3,第一横向钢筋2和第二横向钢筋3间隔排列设置。

如图2所示,第一横向钢筋2突出于预制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第二横向钢筋3突出于预制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由于第一横向钢筋2和第二横向钢筋3间隔排列设置,故当相邻的预制板1拼接时,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为交叉设置,不会影响预制板1的摆放。

预制板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部6在预制板1拼接并且灌注混凝土时,可以增加混凝土与预制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预制板1与混凝土结合的牢固度。

如图1所示,在预制板1一端的延伸部6上设置有限位槽8,在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9,通过限位槽8和限位块9的结合,实现预制板1之间的连接,当预制板1承重时,通过相邻的预制板1的拼接处可以提升两者之间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更大的重力。

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分别延伸出相对应的连接部,即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的长度分别长于连接部,故在预制板1拼接时,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会分别延伸到相邻的预制板1上的延伸部6上,从而在灌注混凝土时,在竖直方向上的混凝土会分别与延伸部6以及相邻的预制板1上的第一连接部4或者第二连接部5结合,从而提升了预制板1之间连接的牢固度。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4以及第二连接部5延伸到相邻预制板1的一端呈弯折设置,其弯折角度相等,并且位于同一预制板1上的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的弯折的方向相反,预制板1拼接时,相邻的预制板1上的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之间不会发生抵触的现象,故可以方便预制板1的安装。

而且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一端弯折的设置可以在预制板1拼接时沿其宽度方向增加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提升了预制板1连接的牢固度。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预制板1内在其长度方向还间隔分布有竖向钢筋7,用于提升预制板1在竖向的结构强度,预制板1不易发生断裂的现象。竖向钢筋7由加强部71和结合部72组成,加强部71为多根钢筋组成,并且相邻的加强部71之间部分重叠,通过加强部71实现预制板1内部的连接,并且可以将被第一横向钢筋2和第二横向钢筋3隔断的预制板1沿竖向整体连接,使预制板1在受力时不易发生断裂,加强部71为多根钢筋的设置对于钢筋的长度要求降低,可以将切割下来的较短的钢筋利用起来,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而延伸出预制板1外的结合部72则实现了相邻的预制板1之间的连接,从而提升预制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结合部72由多股钢筋组成,提升了预制板1之间连接的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