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驳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玻璃幕墙技术的快速发展,玻璃作为建筑结构材料的应用正快速普及。点支式玻璃幕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点支立面幕墙,雨棚等采光顶的建筑幕墙也越来越多的选择点支式结构。一般的,点支幕墙工程中大多数驳接头均采用尼龙或橡胶等材质作为缓冲介质,但是无法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未进行打胶或未充分打胶,则容易导致雨水沿玻璃与垫片之间的间隙渗入室内,导致钢组件因潮湿而生锈,影响玻璃幕墙的整体美观度,长时间未清理锈迹则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雨水渗入室内的驳接头。
一种驳接头,包括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夹紧件,所述底座与所述夹紧件之间围成有用于夹持玻璃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玻璃相抵紧的塑性垫片,所述塑性垫片沿其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圈环形凸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为圆螺母,所述圆螺母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端盖和与所述端盖连接的杆体,所述圆螺母安装在所述杆体上,所述端盖面向所述圆螺母的面为固定面,所述圆螺母面向所述端盖的面为活动面,所述固定面、所述活动面和所述杆体的外表面三者共同围成所述夹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条的数量为两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条包括与所述玻璃接触的第一凸筋、以及与所述底座或所述夹紧件接触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对称设置在所述塑性垫片的两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的截面轮廓为圆弧形或半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的两侧均设置有沿所述塑性垫片的轴向凹陷的第一环形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夹紧件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筋相适配的第二环形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性垫片为硅胶垫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通过螺杆与外部驳接爪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驳接头,由于夹持槽内设置有塑性垫片,塑性垫片沿其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圈环形凸条,当圆螺母推动塑性垫片夹紧玻璃时,塑性垫片上的环形凸条将会产生挤压变形,在保证驳接头能可靠的夹持玻璃的基础上,环形凸条实际上还起到密封圈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外界水滴渗入室内,避免不锈钢组件因渗水而导致的腐蚀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没有带塑性垫片的驳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含有不带环形凸条的塑性垫片的驳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垫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垫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均带有环形凸条的塑性垫片的驳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至图7,一种驳接头,包括底座100和夹紧件200,底座100与夹紧件200之间围成有夹持槽300,与驳接头连接的玻璃则被夹紧在夹持槽300中,夹持槽300内设置有与玻璃相抵紧的塑性垫片400,塑性垫片400沿其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圈环形凸条410。底座100通过螺杆500与外部驳接爪连接。
参阅图1和图3,具体的,夹紧件200为圆螺母210,塑性垫片400为硅胶垫片(即由硅胶材料制成),底座100包括端盖110和杆体120,端盖110和塑性垫片400的外形均为圆形,杆体120的外形为圆柱形,杆体120的一端与端盖110一体连接,杆体12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外螺纹。圆螺母210中心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杆体120上的外螺纹则与圆螺母210中心孔的内螺纹配合,即圆螺母210与杆体120之间螺纹连接。塑性垫片400的中心孔420与杆体120配合,即塑性垫片400穿设在杆体120上。
参阅图1、图2和图6,端盖110面向圆螺母210的面为固定面111,圆螺母210面向端盖110的面为活动面211,固定面111、活动面211和杆体120的外表面三者共同围成夹持槽300。一般的,夹持槽300中的塑性垫片40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塑性垫片400紧贴端盖110的固定面111,另外一个塑性垫片400则紧贴圆螺母210的活动面211。拧紧圆螺母210,使圆螺母210向靠近端盖110的方向运动,即活动面211向固定面111靠近,由于活动面211和固定面111上均设置有塑性垫片400,夹持槽300的宽度逐渐变窄,玻璃将被两个塑性垫片400夹紧在夹持槽300中,从而实现驳接头与玻璃之间的固定连接
参阅图2至图7,具体的,环形凸条410的数量为两圈,可以理解,凸条410的数量可以为三圈甚至更多,可以综合考虑塑性垫片400和凸条410的尺寸大小、以及驳接头的实际防渗水要求等因素而定。其中一圈环形凸条410位于塑性垫片400的边缘处,另外一圈环形凸条410则位于塑性垫片400的中心孔420与其中一圈环形凸条410之间,环形凸条410包括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当夹持槽300夹紧玻璃时,第一凸筋411与玻璃接触,第二凸筋412则与端盖110的固定面111或圆螺母210的活动面211接触,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的形状完全相同,并且对称的设置在塑性垫片400的两端面上,即同一环形凸条410上的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在塑性垫片400的两端面上所处的位置相同(到塑性垫片400的中心孔420的距离相等),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的截面轮廓为圆弧形或半圆形。
参阅图3至图5,进一步的,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430,第一环形凹槽430沿塑性垫片400的轴向凹陷,即第一环形凹槽430也围绕塑性垫片400的中心孔420设置,并分布在塑性垫片400的两端面上。
参阅图1、图6和图7,端盖110的固定面111和圆螺母210的活动面211上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111,第二环形凹槽1111与第二凸筋412的外形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凹槽1111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环形凹槽430的截面尺寸。当然,参阅图2,端盖110的固定面111和圆螺母210的活动面211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环形凹槽1111。
安装时,先在杆体120上穿设有一个塑性垫片400,杆体120穿过玻璃上的安装孔,使该塑性垫片400位于端盖110的固定面111与玻璃之间。然后,从杆体120的另一端(与玻璃的另一面相对)再穿设另一个塑性垫片400在杆体120上,将圆螺母210与杆体120上的外螺纹配合,该另一个塑性垫片400则位于圆螺母210的活动面211与玻璃的另一面之间,拧紧圆螺母210,使活动面211逐渐向固定面111靠拢直至玻璃被紧紧的夹持在两塑性垫片400之间。
当圆螺母210推动两塑性垫片400夹紧玻璃时,塑性垫片400上的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均会产生挤压变形,其中一个塑性垫片400上的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将在玻璃与端盖110的固定面111之间起到密封圈的作用,同理,另一个塑性垫片400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将在玻璃与圆螺母210的活动面211之间起到密封圈的作用,外界水滴无法渗入到玻璃与端盖110或圆螺母210之间的缝隙内,从而也防止雨水等外界水滴渗入室内,减少不锈钢组件因渗水而引发的腐蚀破坏作用。
由于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12会沿塑性垫片400的径向产生径向变形量,第一环形凹槽430和第二环形凹槽1111能吸收部分径向变形量,避免整个塑性垫片400产生较大的径向塑性变形量。
进一步的,第一环形凹槽430的宽度略小于第一凸筋411或第二凸筋412的宽度。第一凸筋411的宽度大于第一凸筋411的高度,两者之间存在合适的比值,可以使塑性垫片400的防渗水效果最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筋411的宽度与第一凸筋411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设定为2.5。
参阅图2,当然,可以理解,当圆螺母210与玻璃处于室内的一面接触时,位于端盖110的固定面111与玻璃之间的塑性垫片400上设置有环形凸条410,而位于圆螺母210的活动面211与玻璃之间的塑性垫片400上可以不设置环形凸条410,也就是说,该塑性垫片400的两端面完全为平面。这样,在保证驳接头防渗水功能的基础上,也能适当降低驳接头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