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吸声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9456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高频吸声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频吸声体。



背景技术:

驻波是听音环境的大敌,尤其是在小空间内驻波的影响尤为明显,驻波产生的原因是声音在墙面之间来回反射,反射波碰在一起,而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最后的声波动变成在原地振动、不会移动的波,造成室内混响回声,所以,在建筑声学中,需要采用针对高频噪音的吸声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频吸声体,能有效吸收高频噪音,降低室内混响回声。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频吸声体,包括底板、顶板、背板及吸声柱,所述底板的后端与所述背板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后端与所述背板的顶端连接,所述吸声柱嵌设在所述底板、背板及顶板围成的嵌槽内,所述吸声柱的正面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背板的正面设有朝吸声柱凸出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吸声柱的背面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匹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板嵌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支板嵌设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所述背板、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吸声柱的正面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及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设置在吸声柱的正面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吸声柱的正面的中部,两个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不同第二凹槽与不同第三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均由吸声柱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

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20mm-400mm,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0mm-200mm,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为5mm-100mm。

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30mm-600mm,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为30mm-600mm,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为30mm-600mm。

所述底板、顶板、背板及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均为EPS材料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分别与背板及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热熔连接。

所述背板的外表面均覆盖有GRG喷涂层。

所述吸声柱为聚胺酯吸声棉柱,所述吸声柱为矩形立柱,其正面两侧设有倒角。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高频吸声体,将吸声柱嵌设在所述底板、背板及顶板围成的嵌槽内,且直接在吸声柱的正面间隔开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吸收不同频段的声波,而不希望被吸收的低频声波,直接穿过吸声柱及背板,从而达到有效吸收高频噪音,降低室内混响回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高频吸声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高频吸声体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吸声柱未装配时高频吸声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板,20、顶板,30、吸声柱,310、第一凹槽,320、第二凹槽,330、第三凹槽,40、背板,410、第一支板,420、第二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高频吸声体,包括底板10、顶板20、背板40及吸声柱30,所述底板10的后端与所述背板40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20后端与所述背板40的顶端连接,所述吸声柱30嵌设在所述底板10、背板40及顶板20围成的嵌槽内,所述吸声柱30的正面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

将吸声柱30嵌设在所述底板10、背板40及顶板20围成的嵌槽内,且直接在吸声柱30的正面间隔开设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吸收不同频段的声波,而不希望被吸收的低频声波,直接穿过吸声柱30及背板40,从而达到有效吸收高频噪音,降低室内混响回声的效果。该高频吸声体主要用于私人影院、琴房、客厅等。

所述背板40的正面设有朝吸声柱30凸出的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所述吸声柱30的背面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匹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板410嵌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支板420嵌设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同时设置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能加强对吸声柱30的支撑作用,使吸声柱30能稳固地直立于所述嵌槽内,避免吸声柱30塌陷。所述背板40、第一支板410及第二支板420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简单,弥补了传统用木板拼接成型存在漏洞的缺陷。所述正面指的是高频吸声体使用时面对声源的一侧,反之则为反面。

所述吸声柱30的正面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两个所述第二凹槽320及两个所述第三凹槽330,两个第三凹槽330分别设置在吸声柱30的正面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320分别设置在吸声柱30的正面的中部,两个第一凹槽310分别设置在不同第二凹槽320与不同第三凹槽330之间,所述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均由吸声柱30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这样设置能更好地吸收不同频段的声波,使吸声柱30高度范围的高频能更好地被吸收,所述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间隔均匀布置,这样布置吸声效果更好,且符合产品工艺设计需求,增加吸声柱30的强度与美观度。

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为20mm-400mm,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为10mm-200mm,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为5mm-100mm。根据声音扩散波长的不同,采用不同深度的凹槽对不同频段的声波进行吸声,从而能实现对更宽频段的声波的吸收,更好地降低室内混响噪音。

所述第一凹槽310的宽度为30mm-600mm,所述第二凹槽320的宽度为30mm-600mm,所述第三凹槽330的宽度为30mm-600mm。本实施例所述吸声柱30的高*宽为1200mm*300mm,在小空间内可以单独使用所述高频吸声体,在大空间内,可以采用将多个所述高频吸声体拼在一起使用,房间越大,可以拼越多个,达到更好的吸声效果。

所述底板10、顶板20、背板40及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均为EPS材料板,所述底板10和顶板20分别与背板40及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热熔连接。背板40的外表面覆盖有GRG喷涂层。所述吸声柱30为聚胺酯吸声棉柱,所述吸声柱30为矩形立柱,其正面两侧设有倒角。该高频吸声体以高密度EPS及聚胺酯吸声棉为基材,该基材具有质量轻,易加工成形的特点,通过声学软件模拟计算出所需的图形,使用数控机切割技术加工出背板40、顶板20、底板10及吸声柱30,再用热溶技术将背板40、顶板20及底板10粘合在一起,最后对背板40表面进行覆盖高强度GRG喷涂干后,将吸声柱30嵌入背板40。GRG喷涂层使该高频吸声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很好的柔韧性,不易破损、变形和开裂。该高频吸声体防火性能好,重量只有木质产品的三分之一,甲醛释放低,能满足多种建声的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