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送风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323阅读:3208来源:国知局
正压送风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压送风井。



背景技术:

正压送风井,设置于高层建筑内疏散用的防烟楼梯间内。因为发生火灾时人员主要通过楼梯间往下逃生,一方面排烟风机在发生火灾区域排烟,另一方面因为有了防火门的阻隔,使得楼梯间暂时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同时各个楼层的送风口往建筑内部输送进新鲜的空气,保证人员呼吸充足。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521098984.8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带有种植池的进风井结构,包括凸出于地下室顶板向上设置的进风井,所述进风井包括若干侧壁和顶壁,侧壁和顶壁共同围合形成进风井腔体,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采风的进风口。

出风口设置在楼梯间,给楼梯间输送正压风,避免楼梯间外界的烟尘进入楼梯间内,由于进风井结构较长,跨越区间大,风压损失较大,从出风口输进楼梯间的风体压力在输送过程中损失较多,易导致吹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减少风压损失的正压送风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正压送风井,包括开设在墙体内部的井体以及与井体连接的正压送风机,所述井体包括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井体包括若干相互连通的管道单元,相邻的管道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固设在管道单元一端的连接套,连接套的内壁与管道单元的外壁相适配,连接套与管道单元之间固设有密封垫,连接套与管道单元之间连接有铆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风装置设置在室外,出风装置设置在楼梯间内,若干管道单元通过连接装置实现将出风装盒子与进风装置的相互连通。正压送风机是指向逃生楼道里送风的风机。它将进风装置采集的室外风压通过出风装置送入室内。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雾、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并遮挡视线,通过正压送风机给逃生的消防楼梯送风,使室内的烟雾不能抵达楼梯,给人们逃生创造条件。各层的正压风阀联动,火灾初期时打开正压风阀,启动正压送风机。正压送风机将使楼梯间、电梯厅处于正压状态。连接装置出现漏风现象时,由于铆钉将连接套固定在管道单元上,泄露的风体会进入管道单元外壁、密封垫和连接套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风体会在这个空腔内部聚集,并不会向管道单元外部无限的泄露风压,达到防止漏风、减少风压损失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进风装置包括顶板和若干侧板,侧板和顶板共同围合形成进风腔体,侧板上设置有用于采风的采风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的空气从采风口进入管道单元内,顶板和侧板组合使得过往的人员对采风口处有明显的辨别,提高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采风口处固置有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正压送风机会将外界的气体从采风口吸入到进风装置内部,所以在采风口处相对于外界气体形成负压。在采风口处设置滤网,滤网上的滤孔供气体进入,能够对外界的杂物起到阻挡作用。将滤网固定在吸风口,能够避免滤网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进一步保证滤网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滤网能够避免人从采风口掉入进风装置内,起到进一步的安全防护作用。

较佳的,所述顶板上表面为锥台状,顶板的上表面四边低于中心处,顶板向地面的投影覆盖住采风口在地面上的投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滴落在顶板的雨水会随着顶板倾斜的上表面从顶部的四边滑落,并且保证不会滑落至采风口内。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顶板长期积水而使得顶板腐蚀破坏,当顶板被破坏后,会向进风装置内部渗入雨水灯杂物,会影响进风装置的正常使用。顶板向地面的投影覆盖住采风口在地面上的投影,进一步保证从顶板滑落的雨水或其他杂物不会再次从采风口进入进风装置内部。

较佳的,所述进风腔体内设置有瓶体,瓶体顶部开设有瓶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正压送风机会将外界的气体从采风口吸入到进风装置内部,瓶体内放置清新剂,瓶口用于供清新剂与外界空间连通。随着气体的流动,通过管道单元输送至出风装置,并最终输送至安装出风装置的楼梯间内。

较佳的,所述侧板开设有换瓶门,瓶体侧壁设置有凸棱,侧板设置有与瓶体底部抵接的置瓶板,侧板设置有与凸棱相适配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瓶体与侧板通过凸棱与凹槽的卡接配合实现固定。换瓶门供操作人员将瓶体从进风装置内取出,可以选择在瓶体内放置不同功能的清新剂用于日常中对室内进行空气除臭和消毒。

较佳的,所述出风装置包括设置有百叶窗的窗口,百叶窗包括多个叶片,叶片与窗口转动连接有连接片,多个连接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叶片与窗口是转动连接的,手动控制叶片,叶片转动,叶片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其他叶片相应的一起转动。通过改变叶片的角度,从而控制出风装置的出风量。

较佳的,与出风装置相连的管道单元的一端呈锥台形,越靠近出风装置直径越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同流量的风体的流通面积与风体压力呈反比,将此处的流通面积减少,能够将风体瞬间增压,增加风体的吹出速度。

较佳的,所述井体连接有冷却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火灾时,楼梯温度较高,冷却装置能够降低正压送风井输送的风体温度,进而降低楼梯间内的气体温度,提高舒适度,有利于人员镇定心情,冷静的在楼梯间进行有序的撤离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冷却装置能够降低正压送风井输送的风体温度,进而降低楼梯间内的气体温度,提高舒适度,有利于人员镇定心情,冷静的在楼梯间进行有序的撤离工作。过改变叶片的角度,从而控制出风装置的出风量;达到防止漏风、减少风压损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正压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为了体现出风装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了正压送风机的出风装置处的剖视图;

图5是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将滤网从采风口去除后为了体现瓶体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单元;11、正压送风机;12、冷却装置;2、进风装置;21、顶板;22、侧板;23、采风口;24、滤网;25、换瓶门;26、置瓶板;3、出风装置;31、百叶窗;311、叶片;312、连接片;313、连接杆;32、正压风阀;4、楼梯间;5、连接套;51、铆钉;6、密封垫;7、瓶体;71、瓶口;8、凸棱;81、凹槽; 9、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正压送风井,如图1和图2所示,井体包括若干个通过连接装置连通的管道单元1。

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管道单元1相互连通,其中位于右侧的管道单元1的端头处一体成型有连接套5,连接套5的轴心线与管道单元1的轴心线重合。由于连接套5的内壁与管道单元1的外壁相适配,位于左侧的管道单元1插入连接套5内部并与位于右侧的管道单元1连通,两个相邻的管道单元1的内壁平滑连接。为了增强密封,在位于左侧的管道单元1的外壁和连接套5内壁之间固设有环状的密封垫6,密封垫6的横截面为大致半椭圆状且将管道单元1和连接套5之间的缝隙封住,密封垫6可采用橡胶或毛毡等材料制成,密封垫6用强力胶固粘在管道单元1和连接套5之间。在位于左侧的管道单元1侧壁和连接套5之间铆钉51进行固定。保证连接套5与插入连接套5内的管道单元1之间的固定连接稳定性。有效的避免气体在管道单元1连接处泄压。

如图3所示,井体的一端管道单元1伸入楼梯间4内,与楼梯间4侧壁上的出风装置3相连;井体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楼体侧部的进风装置2相连。

结合图4,进风装置2坐落在地面 9上,进风装置2包括设置在地面 9上的四个依次连接的侧板22,在四个侧板22的的上方覆盖有顶板21,侧板22和顶板21围合成于井体连通的进风腔体,其中相对的两个侧板22上设置有方形的采风口23,采风口23固设有滤网24。滤网24上的滤孔供气体进入,防止其他异物进入进风腔体内。

顶板21上表面呈锥台状,顶板21的边缘向下倾斜,顶板21的边缘低于中心处,顶板21向地面 9的投影覆盖住采风口23在地面 9上的投影。

回看图1,在井体靠近进风装置2的一端连接有正压送风机11和冷却装置12。通过正压送风机11给逃生的楼梯间4送风,使室内的烟雾不能抵达楼梯。正压送风机11与各层的正压风阀32联动。冷却装置12采用冷风机,当冷风机运行时进入腔内产生负压,使机外空气流过多孔湿润的湿帘表面迫使过帘空气的干球温度降至接近于机外空气的湿球温度,空气愈干热,其温差愈大,降温效果越好。使得出风装置3输送给楼梯间4的气体温度较低,能够减少人们在逃生时由于火灾引起的燥热感。

结合图5、图6和图7,在没有开设采风口23的侧板22上开设有一个换瓶门25,换屏门靠近地面 9。开启换屏门可见在侧板22的内侧固设有一个带有凸边的置瓶板26,置瓶板26上放置有一个圆柱形的瓶体7,瓶体7的顶部设置有圆形的瓶口71。

瓶体7靠近侧板22的一侧固设有竖直的凸棱8,在侧板22上设置有与凸棱8相适配的凹槽81。凸棱8与凹槽81相配合实现对瓶体7的卡接。瓶体7内放置清新剂,清新剂通过瓶口71与外界空间连通,混有清新剂的空气通过进风装置2输送给井体内,用于向楼梯间4输送正压风。关上换瓶门25后,换屏门正好将凸棱8压住,进一步对瓶体7进行了定位,保证瓶体7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管道单元1与出风装置3相连的一端呈锥台形,越靠近出风装置3处直径越小。能够起到瞬间增大风压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出风装置3包括盒体,盒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正压风阀32的隔间,正压风阀32控制正压送风机11的启停与送风量。隔间的下部设置有装有百叶窗31的窗口,百叶窗31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长条状叶片311,叶片311通过连接片312与壳体转动连接。多个连接片312在远离窗口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竖直的连接杆313。由于叶片311与窗口是转动连接的,手动控制叶片311,叶片311转动,叶片311带动连接杆313移动,连接杆313带动其他叶片311相应的一起转动。通过改变叶片311的角度,从而控制出风装置3的出风量。

其中,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雾、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并遮挡视线,通过正压送风机11给逃生的消防楼梯送风,使室内的烟雾不能抵达楼梯,给人们逃生创造条件。各层的正压风阀32联动,火灾初期时打开正压风阀32,启动正压送风机11。正压送风机11将使楼梯间4、电梯厅处于正压状态。连接装置出现漏风现象时,泄露的风体会进入管道单元1外壁、密封垫6以及连接套5形成的空间内,由于密封垫6固接在管道单元1和连接套5之间,风体会在这个空间内部聚集,并不会向管道单元1外部无限的泄露风压,达到防止漏风、减少风压损失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