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705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



背景技术:

大直径筒仓是一种单仓储量大、单位储粮占地面积小、结构受力合理、机械化程度高的仓型,目前在粮食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此类仓型由于跨度较大,仓顶盖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圆锥形屋盖,但屋面防水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在于圆锥形屋面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密实困难、屋面构造层容易下滑而带动防水卷材下滑造成卷材撕裂等,而且现浇钢筋混凝土圆锥形屋盖施工难度大,通常需要设置满堂脚手架,施工安全隐患大,此外上通廊位于锥顶上端,设置维护结构困难,以致设备锈蚀严重,设备维护费用高且高空作业维修不方便,多雨及沿海地区更甚。因此,急需研究开发新型大直径筒仓屋盖来改善上述问题。

申请号CN201320240064.X公开一种粮盖体,该粮盖体为圆形,粮盖体的上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圆环形的加强筋,粮盖体的边沿处设有翻边,翻边内安装有铁丝,粮盖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加固筋条,加固筋条两端焊接在粮盖体上表面的边沿,铁丝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粮盖体为整体式结构,适合小型粮仓使用,对于大直径的粮仓实现起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大直径筒仓锥顶屋盖施工难度大、防水性能差、仓顶设备锈蚀维护费用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平顶屋盖,可以免模板、免脚手架施工,可以避免屋面混凝土振捣密实困难及防水卷材下滑撕裂,可以避免仓顶设备锈蚀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包括上通廊、第一次梁和盖体,所述上通廊为封闭式结构包括主梁、位于主梁两侧的围护结构和位于主梁上方的顶板,所述主梁为上承式桁架结构,所述第一次梁与所述上通廊的主梁的下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次梁为多个,相邻第一次梁之间垂直设置第二次梁,第一次梁与第二次梁的上表面为同一水平面,所述盖体铺设在所述上通廊的内底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次梁和第二次梁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梁分布在上通廊两侧,第一次梁的一端与主梁的下弦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直径大于20米。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为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为两榀上承式桁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围护结构为砌体或轻质墙板,所述顶板为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第一次梁之间的第二次梁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上通廊包括主梁,在主梁下端两侧固定第一次梁,并且在第一次梁之间设置第二次梁,以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平顶式框架结构,在框架上方铺设盖体组成平顶式屋盖,本结构设计相对锥形或球形的屋盖,可以省去架设脚手架和模板支撑部件等工序,节省建筑投入时间和成本。

2.上通廊横跨大直径筒仓的上端,从而减小屋盖第一次梁的跨度,提供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3.本实用新型为平顶式结构,盖体可以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避免锥顶屋盖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困难及防水卷材下滑撕裂的问题,同时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的优点。

4.在主梁的两侧设置围护结构,顶板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使上通廊为封闭式结构,从而解决露天通廊设备锈蚀快、维护费用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的仓顶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的仓顶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直径筒仓平顶屋盖的仓顶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盖体,2-上通廊,3-围护结构,4-主梁,5-顶板,6-仓壁,7-第一次梁,8-第二次梁,9-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通廊2、第一次梁7和盖体1,盖体1为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上通廊2为封闭结构包括围护结构3、主梁4和顶板5,围护结构3采用轻质墙板设在主梁4的两侧对主梁4的两侧进行封闭,围护结构3上设置多个窗口9,窗口9增加上通廊2内的光照强度,利于作业;主梁4为两榀上承式桁架结构,顶板5为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对主梁4的顶部进行封闭,第一次梁7为多个并分布在上通廊2的两侧,第一次梁7与上通廊2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每一侧的相邻的第一次梁7之间垂直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次梁8,第一次梁7与第二次梁8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盖体1铺设在上通廊的内底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次梁和第二次梁的上表面。需指出,第一次梁7与上通廊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次梁7和第二次梁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次梁7、第二次梁8为钢结构梁。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安装时,可以在地面制作主梁4,完成后将其吊装与仓壁6顶部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第一次梁7的一端与主梁4的下弦固定连接,第一次梁7的另一端与仓壁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然后布置盖体1,盖体1为整体式结构同时覆盖第一次梁7和第二次梁8的上端面以及主梁4的内底,最后在主梁4的周围布置围护结构3和顶板5。

需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方式所述不拘泥于上述描述形式,例如主梁结构4也可为预应力(非预应力)混凝土刚架,第一次梁7和第二次梁8也可为下承式桁架结构或空腹混凝土钢(混凝土)梁,盖体1也可为普通混凝土结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