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和净化屋顶雨水的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894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收集和净化屋顶雨水的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来水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在雨天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脸盆或者瓦罐放置在屋檐脚收集雨水,方便人们的使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人们已经不需要这种原始的雨水收集方式来提供家庭用水,但是,水资源作为人们越来越紧缺的资源之一;而屋顶雨水相对干净,杂质、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过弃流和简单过滤后,直接排入蓄水系统,进行处理后使用,而现有的屋顶雨水收集和净化以及使用时需要使用大量电气设备,特别是使用时需要通过高压泵将净化的雨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从而使得人们收集雨水的使用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收集和净化屋顶雨水的一体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屋顶雨水收集和净化以及使用时需要使用大量电气设备,特别是使用时需要通过高压泵将净化的雨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从而使得人们收集雨水的使用成本大大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收集和净化屋顶雨水的一体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屋顶上,屋顶上设置有两个向地面倾斜的屋顶主体,屋顶主体上设置有过滤器一,过滤器一垂直于屋顶主体,过滤器一通过集水件一固定于屋顶主体上,过滤器一的入水口设置有过滤网一,过滤器一的出水口通向储水箱;

储水箱设置于屋顶主体内,储水箱内部被隔板分隔为上储水腔和下储水腔,上储水腔和下储水腔中均设置有通向出水管道的出水口,出水口处设置有单向阀;

屋顶主体的底端垂直于地面方向设置有集水件二,集水件二内竖向设置有多个过滤网二,集水件二的出水口端通过连接管通向下储水腔,连接管上设置有过滤器二,集水件二上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处连接溢流水管。

优选地,贯通上储水腔和下储水腔设置有溢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收集雨水时,屋顶主体上侧的雨水则通过过滤网一和过滤器一进入到上储水腔中,而屋顶主体下侧的雨水则进入到集水件二中再通过过滤网二和过滤器二进入到下储水腔中,这里在收集的同时也对雨水进行了过滤净化;使用雨水时,直接将出水管道连接到需要的设备上,这里设置了单向阀能够有效的避免上储水腔中的水流入到下储水腔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屋顶上设置有储水室2,储水室2的上方为向地面倾斜的屋顶主体1。

本实用新型中屋顶主体上的雨水倾斜向地面流,所以屋顶主体的倾斜方向唯一,且屋顶主体的底端位置也唯一。

一种收集和净化屋顶雨水的一体装置,包括屋顶主体1和储水室2;所述屋顶主体1内部设有储水室2,还包括储水箱3、集水件一4、过滤器一5、过滤网一6、上储水腔7、隔板8、过滤器二9、连接管10、集水件二11、溢流口12、过滤网二13、溢流水管14、出水管道15、单向阀16、下储水腔17和溢流通道18;所述过滤网一6为两个,所述过滤网一6分别纵向固定连接在屋顶主体1中央,所述过滤网一6下侧出水口与集水件一4内部相连通;所述储水箱3内部通过隔板8分为了上储水腔7和下储水腔17;所述上储水腔7通过溢流通道18与下储水腔17相连通;所述溢流通道18设在隔板8中央位置;所述集水件一4为两个,所述集水件一4内部分别设有过滤器一5,所述集水件一4下侧出水口与上储水腔7内部相连通;所述集水件二11为两个,所述集水件二11分别固定连接在屋顶主体1外侧下面,所述集水件二11内部设有过滤网二13,所述集水件二11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管10与过滤器二9相连接,所述集水件二11外侧上面设有溢流口12;所述过滤器二9为两个,所述过滤器二9分别固定连接在下储水腔17内部两侧;所述溢流口12与溢流水管14相连接;所述出水管道15入口与上储水腔7内部相连通;所述下储水腔17出水口通过单向阀16与出水管道15内部相连接。

其中,所述集水件二11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过滤网一6和过滤网二13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收集雨水时,屋顶主体1上侧的雨水则通过过滤网一6和过滤器一5进入到上储水腔7中,而屋顶主体1下侧的雨水则进入到集水件二11中再通过过滤网二13和过滤器二9进入到下储水腔17中,这里在收集的同时也对雨水进行了过滤净化;使用雨水时,直接将出水管道15连接到需要的设备上,这里设置了单向阀16能够有效的避免上储水腔7中的水流入到下储水腔17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