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我国大部分城市属于缺水城市,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如何充分利用淡水资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现有技术中,利用屋面收集雨水,通常的做法是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管道运输,然后用作绿化用水,对土壤进行灌溉,这类做法收集的雨水杂质较多,容易堵塞管道,且对土壤的灌溉作用有限。当降水量过大时,又容易造成内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利用屋面收集雨水,然后经过雨水渗井过滤后给土壤补充水分;降水量过大时,可以及时将过多的雨水排出至市政污水管道等设施,防止内涝。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屋面、排水管、进水管、雨水渗井,所述屋面设有雨水收集斗,所述雨水收集斗与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沿墙体向下延伸至地表下,然后通过弯头与水平方向的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雨水渗井并从雨水渗井的侧壁进入雨水渗井内,所述雨水渗井侧壁低于所述进水管的位置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渗排管,所述渗排管外部设有砾石层,所述雨水渗井底部铺有砂石,所述砂石下方铺有砾石。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渗井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渗井顶部设有雨水篦子。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设置在墙体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设置在墙体外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外还设有防冻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接处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雨水渗井连接处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砾石层外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有效的利用屋面收集雨水,然后经过雨水渗井过滤后给土壤补充水分,并能够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2、渗井内设有高于进水管的出水管,降水量过大时,可以及时将过多的雨水排出至市政污水管道等设施,防止内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渗井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排水管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室内排水管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屋面1、排水管2、进水管21、雨水渗井3,所述屋面1设有雨水收集斗11,高于屋面的女儿墙上设有溢流口5,当降水量过大时,雨水通过溢流口5排除屋面。所述雨水收集斗11与所述排水管2连接,所述排水管2沿墙体向下延伸至地表下,排水管2通过管卡4固定在墙面上。然后通过弯头与水平方向的进水管21连接,所述进水管21延伸至所述雨水渗井3并从雨水渗井3的侧壁进入雨水渗井3内,所述雨水渗井3侧壁低于所述进水管的位置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渗排管31,渗排管31是表面设有若干通孔的管道,雨水可以通过通孔流出,所述渗排管31外部设有砾石层32,雨水通过渗排管31并通过砾石层32过滤,最终进入周围土壤,土壤上方种植绿化植物,所述砾石层32外包裹有透水土工布6,用于固定所述砾石层32的砾石使其不易流失,且可以防止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污染土壤,同时可以使水分通过补充周围土壤水分。所述雨水渗井3底部铺有砂石33,所述砂石下方铺有砾石34,经过2层过滤,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所述雨水渗井3还包括出水管22,所述出水管22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水管21,当降水量过大时,所述雨水渗井3内存水高度提升至所述出水管22的高度,可以使多余的水及时排出至市政污水管道等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渗井3顶部设有雨水篦子35,用于阻挡较大的杂物进入所述雨水渗井3。如图3所示,在北方寒冷地区,所述排水管2可以设置在墙体内侧,防止排水管2冻上。如图2所示,在南方气温较高地区,所述排水管2可以设置在墙体外侧,并根据需要可以在所述排水管2外加上防冻保温层。所述进水管21与所述排水管2连接处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水管21与所述雨水渗井3连接处的高度,形成高度差,使水流可以顺利的流入所述雨水渗井3。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修建将多个房屋的雨水收集系统连接起来,组成绿化管网并覆盖绿地下方,管网上方进行绿化种植,可以大大节约用水,实现绿化灌溉,尤其适用于居民小区,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