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试验模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试模。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试模由四个侧板和一个底板构成,在底板中央设置进气孔,脱模时采用气泵将试样压出。这种试模结构比较简单,加工方便。但脱模时气流冲击力大,且直接作用于试样底部,使试模底部与试样底部之间形成缝隙,从而使试样与试模脱离。然而,该方法主要作用于试样的底部,而在浇筑试样的过程中,水泥浆易将进气孔堵塞,从而造成气泵无法将气流通入试模中,难以将试样从试模中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试模,其解决了浇筑试样的过程中,水泥浆易将进气孔堵塞,从而造成气泵无法将气流通入试模中,难以将试样从试模中取出的问题,具有不易堵塞进气孔并易将试样从试模中取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泥试模,包括基体,设置于基体中且用于填充水泥的空腔以及设置在基体底部并与空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平行设置于基体底部,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一阻挡板和第二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和第二阻挡板铰接,所述阻挡件的侧边上开设有插孔,所述阻挡件与空腔内壁抵接,所述阻挡件与空腔底部之间设置有支撑件。
采用上述结构,浇筑过程中,水泥浆被阻挡件所阻挡,从而减少堵塞进气孔的可能。阻挡件与空腔底部之间的支撑件不仅对空腔内的水泥浆具有支撑作用,在试样成型后,气泵向进气孔注入气流时,还可以增加气流进入基体内部的流量,使阻挡件与空腔底部均充满气流,从而使气流对阻挡件以及其上的试样具有均匀且平稳的推动作用,防止试样底部收到损伤。试样和阻挡件形成的整体被从空腔内部取出后,将用于支撑的钢杆插入阻挡件侧边的插孔中,使第一阻挡件或第二阻挡件沿着铰链形成向下转动,从而使第一阻挡件或第二阻挡件先与试样底部分开,再以相同的方法将第二阻挡件或第一阻挡件与试样底部分开,实现试样完整地被取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阻挡件一体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柱均匀设置于阻挡件上。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柱将阻挡件与空腔底部分开,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充足的空间供气泵中的气流通过进气孔进入。且支撑柱与阻挡件一体连接,均匀排布在阻挡件上,增加了阻挡件整体的支撑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件为橡胶圈,所述支撑件设置于阻挡件的边沿处。
采用上述结构,橡胶圈具有弹性,可充分填补阻挡件与空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少水泥浆沿着缝隙进入至阻挡件与空腔底部之间空间的可能,从而进一步降低进气孔被水泥浆堵塞的概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件的端面横截面呈梯形,所述支撑件靠近空腔底部一端的宽度大于远离空腔底部一端的宽度。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件的端面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状,且固定于空腔的底部,对阻挡件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且将底部形成碗状的空间,使进入该空间的气流对阻挡板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对阻挡件及其上的试样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端面横截面呈梯形,所述加固件与支撑件贴合。
采用上述结构,加固件固定在阻挡件上,对支撑件具有支撑和加固作用,使支撑件可充分与空腔的内壁形成抵接,进一步减少水泥沿着阻挡件与空腔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阻挡件底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气孔上连接有一个扩散件,所述扩散件包括扩散管和扩散口,所述扩撒口与扩散管一体连接设置且扩散口呈喇叭状向外打开。
采用上述结构,扩散件有助于气流通过并进入阻挡件与空腔底部形成的空间中,且增大了扩散口的面积,防止通过进气孔的气流直接沿其进入方向对阻挡板形成过大的冲击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扩散件上设置有加强件。
采用上述结构,气流通过扩散件时,会对扩散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加强件有助于提高扩散件承受冲击力的能力,延长扩散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空腔内设置第一阻挡板和第二阻挡板,两者铰接且可沿一个方向转动,使两者形成阻挡板,通过支撑件架设在空腔底部之上,对倒入空腔内的水泥浆进行阻挡,防止堵塞进气孔。在取出试样时,通过气泵向进气孔注入气流,通过扩散件和加固件的配合作用,使进入的气流对阻挡板形成向空腔开口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试样连同阻挡件一同被取出。通过阻挡件侧边上的插孔与钢杆等物件的配合作用,便于将阻挡件与试样分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水泥试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基体、进气孔、加强筋、卡固件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1中水泥试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基体、空腔、阻挡件、加强筋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1中水泥试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阻挡板、第二阻挡板、插孔、支撑柱、铰链的结构;
图4是图2中A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扩散件、卡固件、进气孔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2中水泥试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基体、空腔、橡胶圈、加固件、加强筋的结构;
图6是图5中B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扩散件、卡固件、加强件的结构。
图中,1、基体;2、空腔;3、进气孔;4、阻挡件;41、第一阻挡板;42、第二阻挡板;5、插孔;61、支撑柱;62、橡胶圈;7、加固件;8、扩散件;81、扩散管;82、扩散口;9、加强件;10、卡固件;101、抵接柱;102、卡固块;11、加强筋;12、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水泥试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矩形的基体1,在基体1内部通过一同连接的隔板形成三个用于填充水泥浆的空腔2,每个空腔2呈正方体状。在每个空腔2的底部均开设一个圆形的进气孔3,在进气孔3上方分别架设有支撑件和阻挡件4,阻挡件4的尺寸与空腔2的尺寸相同,且设置在支撑件的上方,从而使阻挡件4与空腔2的底部形成容纳空间。且在基体1的底部上,与抵接柱101连接有四根相互对称且形成“×”形的加强筋11。
参照图2和图3,阻挡件4包括两块尺寸相同的第一阻挡板41和第二阻挡板42,且第一阻挡板41和第二阻挡板42铰接,在第一阻挡板41和第二阻挡板42相互远离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矩形的插孔5。
参照图3,支撑件呈圆柱状且均匀设置于阻挡件4的表面,为支撑柱61,且支撑柱61与阻挡件4一体连接设置。
参照图4,在基体1底部并与进气孔3连通处,设置有卡固件10,该卡固件10包括呈中空柱状的抵接柱101和圆弧状的卡固块102,抵接柱101向基体1底部突出设置,两个卡固块102对称设置在抵接柱101内部且靠近进气孔3的位置。
参照图4,在空腔2里的进气孔3端面上连接有一个扩散件8,该扩散件8包括一体连接的扩散管81和扩散口82,扩撒口与扩散管81一体连接设置且扩散口82呈喇叭状向外打开。
将连接有若干根均匀排列的支撑柱61的阻挡件4平放进入空腔2内,再将水泥浆倒入阻挡件4上方的空腔2内,进行试样浇筑。当试样固定成型后,将气泵端头插入抵接柱101,并与卡固块102抵接,实现气泵与基体1的机密连接。开启气泵,向空腔2内注入气流,气流通过扩散管81和扩散口82顺利进入容纳空间并迅速向该空间中扩散,对阻挡件4形成均匀且稳定推动力,促使阻挡件4以及其上连接的试样一同被从空腔2内取出。
当试样连同阻挡件4被取出后,将钢杆或其他较为坚硬的杆状物插入第一阻挡板41侧边上的插孔5中,抓住试样,向背离试样的一端按压第一阻挡板41,使其沿着铰链12转动并与试样分离。采用相同的方法将第二阻挡件4与试样分离,从而试样被完整取出。
实施例2:水泥试模,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件为橡胶圈62,紧密连接在空腔2的底部并贴合于空腔2内壁上,且其端面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靠近空腔2底部一端的宽度大于远离空腔2底部一端的宽度。且在阻挡件4的一侧表面上一体连接有加固件7,该加固件7也为呈直角梯形状的橡胶圈62,与支撑件紧密贴合。
橡胶圈62具有弹性,可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互为相反形状的直角梯形相互配合,形成矩形,减小支撑件和加固件7的缝隙,减少水泥浆沿着缝隙进入至阻挡件4与空腔2底部之间空间的可能,从而进一步降低进气孔3被水泥浆堵塞的概率。同时,支撑件和加固件7均对阻挡件4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使阻挡件4可承受水泥浆对其的重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