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铝合金楼梯踏步模板。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楼梯是其关键的一部分,楼梯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目前建筑行业的混凝土浇铸普遍使用木模板、竹模板和塑胶模板,木模板虽然重量轻,但其强度低、不防水,易霉变腐烂,重复使用率低,需要耗废大量的木材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
公开号为CN2033346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楼梯结构的铝模板,包括楼梯底板、固定在楼梯底板两侧用于支撑楼梯底板的侧板,固定在楼梯底板下方用于支撑楼梯底板的支撑结构和楼梯成型的楼梯挡板,所述楼梯挡板一端设置有用于确定楼梯挡板安装位置的定位板。
该方案中通过预先设计好楼梯的形状,工人只需要按照规定拼装好模板,注入混凝土即可,结构简单、安装简便、节省了施工成本;但是该方案中,单个成型板与盖板之间连接后所形成的斜边为固定的,使多个成型板与盖板组合拼接后形成的坡度为固定,即只能适应一种规格的楼梯坡度,从而影响楼梯结构模板的建筑适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模板适用性能、且可重复利用的铝合金楼梯踏步模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合金楼梯踏步模板,包括楼梯底板、固定设置于楼梯底板两侧的侧板、固定在楼梯底板下方用于支撑楼梯底板的支撑柱以及若干个呈阶梯状连接用于楼梯成型的踏步模板,所述踏步模板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成型板与盖板,所述成型板的两侧边与侧板连接,所述成型板的两端面分别与盖板滑动连接,且在成型板与盖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成型板锁紧于盖板上的锁紧组件。
如此设置,根据楼梯踏步的整体高度,使楼梯底板的坡度达到预定数值,根据坡度的长度及高度确定踏板模板的个数,再将踏板模板上的成型板处于与盖板上滑动,调节成型板与盖板之间所形成的坡度大小,再通过锁紧组件将成型板锁紧于盖板上,达到调节后锁紧的功能;最后将水泥浆液从楼梯底板的上端灌浇下来,使水泥浆液从上而下流经每一个踏步模板,达到定型灌浇的作用;通过调节踏步模板所形成的坡度,提高踏步模板的适用性能,且安装简单快捷、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型板包括呈凹字形布置且依次连接的上底板、面板和下底板,且成型板的凹槽口朝外设置,所述下底板与其中一所述盖板滑动连接,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下底板与盖板之间,所述上底板与另一所述盖板连接,在所述面板的两侧设置有侧壁,所述侧壁与侧板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将上下盖板与成型板的上底板与下底板连接,即螺栓处于成型板的外端与盖板连接,避免与灌浇的水泥浆液接触,同时通过侧壁与面板、上底板和下底板的端部连接,提高成型板的结构稳定性,且将侧壁与侧板连接,实现成型板与侧板之间的相对固定的作用,实现侧板与踏板模板之间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下底板上的条形凹槽以及用于将下底板锁紧于盖板上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设条形凹槽且一端与成型板抵触连接,另一端与盖板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将下底板处于盖板上滑动,调节好后下底板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后,将锁紧螺栓穿过条形凹槽,使锁紧螺栓的一端与下底板抵触连接,另一端与盖板螺纹连接,达到将成型板处于盖板上滑动后锁紧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栓突出于条形凹槽外的末端设置有便于转动锁紧螺栓的转动件。
如此设置,通过调节转动件便于对锁紧螺栓进行操作,提高操作者操作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排气孔。
如此设置,排气孔解决了楼梯浇注时容易产生气泡麻面的问题,提高楼梯踏步的平整固定以及楼梯灌注质量。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至少设置有一根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上底板垂直布置。
如此设置,在灌注时,水平面上的压力主要集中于成型板上,通过在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提高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结构强度,使楼梯灌浇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柱连接有用于驱动支撑柱朝楼梯底板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柱驱动,使楼梯底板的坡度发生改变,以匹配不同坡度的楼梯,同时支撑杆起到支撑楼梯底板的作用,提高灌注时整体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楼梯底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如此设置,楼梯底板作为主要的承载重力的部件,通过加强筋可提高楼梯底板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厚度为3-10mm。
如此设置,盖板的设计减少了材料用料,同时更容易装配和拆卸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楼梯踏步的整体高度,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柱上下运动,使楼梯底板的坡度达到预定数值,根据坡度的长度及高度确定踏板模板的个数,再将踏板模板上的成型板处于与盖板上滑动,调节成型板与盖板之间所形成的坡度大小,再通过锁紧组件将成型板锁紧于盖板上,达到调节后锁紧的功能;最后将水泥浆液从楼梯底板的上端灌浇下来,使水泥浆液从上而下流经每一个踏步模板,达到定型灌浇的作用;通过调节踏步模板所形成的坡度以及根据楼梯的宽度增加相应的延长板,提高踏步模板的适用性能,且安装简单快捷、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铝合金楼梯踏步模板中支撑柱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铝合金楼梯踏步模板中踏步模板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踏步模板与延长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踏步模板与延长板之间连接时定位组件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单个踏步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楼梯底板;11、加强筋;2、侧板;3、支撑柱;31、驱动组件;4、踏步模板;41、成型板;411、上底板;412、面板;413、下底板;414、侧壁;415、条形凹槽;416、加强肋;42、盖板;421、排气孔;43、锁紧组件;44、锁紧螺栓;45、转动件;5、延长板;6、定位组件;61、定位杆;62、定位孔一;63、定位孔二;64、定位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对铝合金楼梯踏步模板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铝合金楼梯踏步模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楼梯底板1、固定设置于楼梯底板1两侧的侧板2、固定在楼梯底板1下方用于支撑楼梯底板1的支撑柱3以及若干个呈阶梯状连接用于楼梯成型的踏步模板4。
如图1所示,其中,在楼梯底板1上设置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沿楼梯底板1的宽度方向布置,若干加强筋11沿楼梯底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支撑柱3一端与楼梯底板1铰接,在支撑柱3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支撑柱3朝楼梯底板1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31,驱动组件31采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与支撑柱3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支撑柱3运动使楼梯底板1的倾斜角发生改变。
如图3和图4所示,踏步模板4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成型板41与盖板42;成型板41包括呈凹字形布置且依次连接的上底板411、面板412和下底板413,且成型板41的凹槽口朝外设置;下底板413与下方的盖板42滑动连接,上底板411与上方的盖板4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下底板413与盖板4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成型板41锁紧于盖板42上的锁紧组件43;锁紧组件43包括设置于下底板413上的条形凹槽415以及用于将下底板413锁紧于盖板42上的锁紧螺栓44,锁紧螺栓44穿设条形凹槽415且一端与成型板41抵触连接,另一端与盖板42螺纹连接;且在锁紧螺栓44突出于条形凹槽415外的末端设置有便于转动锁紧螺栓44的转动件45。
如图3和图4所示,盖板42厚度为3-10mm,优选为6mm,且在盖板42的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421,起到在楼梯浇注时产生的气泡通过排气孔421排出的问题,多个透气孔均匀布置;在上底板411与下底板413之间至少设置有一根加强肋416,加强肋416与上底板411垂直布置,多个加强肋416沿面板41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面板412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壁414,侧壁414同时与上底板411与下底板413连接,且侧壁414、上底板411、下底板413以及面板412一体设置;如图2所示,其中一侧壁414与其中一侧的侧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另一侧壁414连接有延长板5。
如图5和图6所示,延长板5与踏步模板4采用相同的布置,即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成型板41与盖板42,同时延长板5的一端通过侧壁414与另一侧的侧板2固定连接,延长板5的另一端通过设置于踏步模板4与延长板5之间的定位组件6与踏步模板4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定位组件6包括定位杆61、设置于踏步模板4上定位孔一62以及设置于延长板5上的定位孔二63;定位孔一62设置于踏步模板4的面板412上,定位孔二63设置于延长板5的面板412上,踏步模板4与延长板5连接时,定位孔一62和定位孔二63形成定位腔64,且定位杆61设置于定位腔64内实现踏步模板4与延长板5相互固定的作用;同时踏步模板4朝延长板5方向上的侧壁414通过螺栓与延长板5朝踏步模板4方向上的侧壁414实现踏步模板4与延长板5之间的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上述中楼梯底板1、踏步模板4与延长板5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侧板2为木质板制成;根据楼梯踏步的整体高度,通过驱动组件31驱动支撑柱3上下运动,使楼梯底板1的坡度达到预定数值,根据坡度的长度及高度确定踏板模板的个数,再将踏板模板上的成型板41处于与盖板42上滑动,调节成型板41与盖板42之间所形成的坡度大小,再通过锁紧组件43将成型板41锁紧于盖板42上,达到调节后锁紧的功能;再根据楼梯踏步的宽度,增加相应的延长板5,再通过定位组件6将延长板5与踏步模板4之间达到锁紧的作用;最后将水泥浆液从楼梯底板1的上端灌浇下来,使水泥浆液从上而下流经每一个踏步模板4,达到定型灌浇的作用;通过调节踏步模板4所形成的坡度以及根据楼梯的宽度增加相应的延长板5,提高踏步模板4的适用性能,且安装简单快捷、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