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篷房内饰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92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球形篷房内饰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形篷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形篷房内饰墙。



背景技术:

球形篷房在结构上包括框架、铺设在框架之外的篷布以及安装于框架内部的装饰布,其中装饰布起到内部装饰的作用,并为篷房内的投影展示提供了投影载体。如图1所示,框架9为半球形,由多个杆件91搭建而成并具有多个节点92。装饰布的安装采用螺纹锁紧的方式,具体是在节点92上设置螺栓,螺栓穿过装饰布后用螺母锁紧,装饰布在与多个节点92对应的位置均被固定,从而被撑开于框架9内部。

这种带装饰布的球形篷房具有两个缺点:一,安装时需将装饰布与多个节点逐一进行固定,操作难度较大,耗费时间较多;二,每一个节点处的装饰布由于被压紧而出现下陷,导致装饰布的内表面不够圆滑,在投影展示时效果不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新的球形篷房内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便、投影效果良好的球形篷房内饰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形篷房内饰墙,设于半球形的框架之内,包括多个拼接板块,每一拼接板块设有与相邻的拼接板块对接的对接结构,多个拼接板块藉由对接结构拼合成与框架对应的半球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球形篷房内饰墙由多个拼接板块组成,且每一拼接板块都设有对接结构,因此在安装时可以利用该对接结构将多个拼接板块拼合成与框架对应的半球形,无需对应多个节点逐一进行螺纹锁紧,在操作上更加简单,节省人力与时间。另外,由于拼接板块无需用螺母锁紧,不存在凹陷,球形篷房内饰墙的内表面可以是完全圆滑的球面,故不会对内部的投影展示造成影响。

较佳地,对接结构为形成于拼接板块边缘处的凸部或凹槽,相邻的两拼接板块通过凸部与凹槽的配合对接。通过在拼接板块的边缘处设置凸部与凹槽,可以将相邻的拼接板块快捷地对接,原理类似拼图、积木,操作非常简单。

较佳地,多个拼接板块分布成沿框架的经向延伸的若干列,每一列中位于上方的拼接板块的长度小于位于下方的拼接板块的长度。

较佳地,多个连接板块分布成沿框架的纬向环绕的若干圈。多个连接板块在框架的经向与纬向方向上分别成多列、多圈排布,即是将每一连接板块的尺寸做的较小,在包装、运输时更加方便。

较佳地,相邻的两拼接板块的内表面之间及外表面之间均呈圆滑过渡连接。拼接板块与拼接板块的内表面之间呈圆滑过渡连接,有利于使球形篷房内饰墙的内表面呈圆滑球面,确保投影效果良好。

较佳地,多个拼接板块中包括多个弧形的主体板块与一圆形的顶盖,多个主体板块拼合成顶部开口的下部结构,顶盖拼接在下部结构上。采用一圆形顶盖拼接在下部结构之上的形式,能够避免内饰墙的最高位置出现缝隙,且顶部为完整结构,视觉效果更好。

具体地,主体板块呈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

更具体地,主体板块的对接结构包括凸起地设置于主体板块顶面的内侧的第一凸肋,以及凸起地设置于主体板块底面的外侧的第二凸肋,主体板块的第二凸肋承载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主体板块的顶面上并贴合于对应的第一凸肋的外侧,顶盖的对接结构为凸起地设置于顶盖端面的外侧的第三凸肋。在安装时位于上方的主体板块承载于下方的主体板块包括之上,并且下方主体板块的第二凸肋对上方主体板块的第一凸肋起到限位作用,使上方主体板块不易在重力影响下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球形篷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形篷房内饰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球形篷房内饰墙中顶盖与下部结构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4是球形篷房内饰墙中一列主体板块的示意图。

图5是主体板块上对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形篷房内饰墙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7是另一实施例中主体板块对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形篷房内饰墙1,设于图1所示的半球形的框架9之内。球形篷房内饰墙1包括多个拼接板块,每一拼接板块设有与相邻的拼接板块对接的对接结构,多个拼接板块藉由对接结构拼合成与框架9对应的半球形。内饰墙1形成的半球形略小于框架9的半球形,内饰墙1拼合后外球面紧贴于框架9的内球面。

参照图3、图4,多个拼接板块中包括多个弧形的主体板块11与一圆形的顶盖12,主体板件11与顶盖12都由硬质材料或半硬质材料做成。多个主体板块11拼合成顶部开口的下部结构10,顶盖12拼接在下部结构10上以形成一完整的半球形。每一主体板块11在其长度、高度方向上均具有一定弧度,并且在其高度方向上,主体板块11还呈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在下部结构10中,多个主体板块11分布成沿框架9的经向延伸的若干列,每一列中位于上方的主体板块11的长度小于位于下方的拼接板块的长度。同时,多个主体板块11还分布成沿框架9的纬向环绕的若干圈,顶盖12拼接在最上方的一圈主体板块11上。主体板块11成圈、成列的排布,能使拼接痕迹规整。

每一个主体板块11的厚度以及顶盖12的厚度均保持一致,使得拼合后任意两个相邻的主体板块11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外表面之间均呈圆滑过渡连接。顶盖12与相邻的主体板块11的内、表面之间也呈圆滑过渡连接。这样设置有利于内饰墙1的内球面保持光滑平整,从而使投影效果更好。内饰墙1的外球面也保持光滑平整,从而利于与框架9接触完整。

结合图5,在下部结构10中,主体板块11的对接结构包括凸起地设置于主体板块11顶面的内侧的第一凸肋111,以及凸起地设置于主体板块11底面的外侧的第二凸肋112,拼接时使主体板块11的第二凸肋112承载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主体板块11的顶面上并贴合于对应的第一凸肋111的外侧。将对接结构做成这种两凸肋配合的形式,易于加工,拼接操作简单,同时藉由第一凸肋111对第二凸肋112的抵触,可以使上方的主体板块11被限位在下方的主体板块11之上,主体板块11不会在拼接后位置倾斜的情况下受重力影响滑落。顶盖12的对接结构为凸起地设置于顶盖12端面的外侧的第三凸肋(未图示),第三凸肋是绕顶盖12整圈的环形,第三凸肋与位于最上方的主体板块11的第一凸肋111之间的拼接方式跟第一凸肋111、第二凸肋112之间的拼接方式相同。

在同一纬向圈内的两个相邻的主体板块11之间也采用上述的对接结构进行对接,但也可以采用平面对接。通过一定的尺寸控制可以实现多个主体板块11之间以及主体板块11与顶盖12之间的紧密拼接,使拼合起来的内饰墙1在无外部零件帮助的情况下保持半球形结构。当然,为保证安全性,可在主体板块11与顶盖12的外表面设置连接到框架9上的连接元件。

如图6所示,在拼装时,可以逐列地拼接好整个下部结构10,最后将预先放入的顶盖12向上顶起使其与最上一圈的主体板块11拼接。下部结构10也可以采用逐圈堆叠起来的方式搭建。图1中框架9具有一门洞,虽然本实用新型图示中内饰墙1中没有设置门洞对应的开口,但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缺省若干主体板块11来与门洞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球形篷房内饰墙1由多个主体板块11与顶盖12组成,且主体板块11与顶盖12都设有对接结构,因此在安装时可以利用该对接结构将多个主体板块11与顶盖12拼合成与框架9对应的半球形,无需对应多个节点逐一进行螺纹锁紧,在操作上更加简单,节省人力与时间。另外,由于主体板块11与顶盖12无需用螺母锁紧,不存在凹陷,球形篷房内饰墙1的内表面可以是完全圆滑的球面,故不会对内部的投影展示造成影响。

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唯一区别在于主体板块13上的对接结构是形成于主体板块13边缘处的凸部131、凹槽132,相邻的两主体板块13通过凸部131与凹槽132的插接配合实现拼接。这种对接结构类似拼图、积木,操作非常简单。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拼接板块的对接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形式,包括卡扣或螺丝,等等。另外,拼接板块的形状也不限于第一实施例中所举例的梯形结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