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输电30°~60°单回路转角跨越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25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流输电30°~60°单回路转角跨越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铁塔,具体涉及一种交流输电30°~60°单回路转角跨越塔。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单回路转角塔应用很多,其设计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目前还无法适用在设计风速为31m/s的高海拔(海拔高度>4000m)区域,由于电气间隙和杆塔荷载的变化导致结构尺寸和结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应用传统的转角塔,无法进行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交流输电30°~60°单回路转角跨越塔,该塔的电气间隙和结构强度能够满足风速较大的高海拔地区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塔身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塔身上的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地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顶部,导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内角侧,地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均设置在塔身的两侧;地线横担在塔身内角侧的端部设置跳线挂点,下导线横担在塔身两侧的端部均设有跳线横担,跳线横担端部设置有跳线孔;所述地线横担的顶端设置有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的底部以及下导线横担的两侧底部均设置导线挂点,导线挂点均采用双挂点;所述地线横担的上平面为矩形,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下平面均为矩形,塔身的底部连接有塔腿。

塔身在下导线横担的下方设置有变坡处,所述的变坡处距离下导线横担与塔身之间的连接处为6.0m。

所述地线横担的上平面外角侧端部口宽均为2.094m,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下平面端部口宽分别为3.404m和4.89m。

所述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上平面,其外角侧距离塔身的中轴线10.0m,地线挂点采用双挂点,塔身内角侧的第一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上平面距离塔身的中轴线9.1m处,塔身内角侧的第二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上平面距离塔身的中轴线13.4m处,第一地线挂点间距与第二地线挂点间距均为4.3m。

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的挂点之间的距离均为0.64m。

所述地线横担的总长为23.4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6m,塔身外角侧地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16.5°;

上导线横担的长度为1.24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0m,塔身内角侧上导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55.6°;

下导线横担的总长为24.36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6m,塔身外角侧的端头夹角为18.9°,塔身内角侧端头夹角为20.7°。

所述地线横担与上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10.0m;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11.0m。

所述的塔身采用Q420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针对风速较大的高海拔地区特点,塔身内角侧的地线横担顶端设置双地线挂点,通过合理布置塔身结构保证杆塔的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导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内角侧,上导线的跳线挂点设置在内角侧地线横担上,有效缩短了上导线横担的长度,减轻了塔重,降低了造价。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塔身两侧的下导线横担采用不对称设计,缩短了塔身内角侧的横担长度,既能满足电气间隙,又节省了大量材料,减轻了塔重。塔身底部连接塔腿,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选择短塔腿或长塔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铁塔架设安全,能够满足风速较大的高海拔地区线路架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短塔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长塔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塔身;2-地线横担;3-上导线横担;4-下导线横担;5-变坡处;6-连接处;7-塔腿;8-短塔腿;9-长塔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包括塔身1、地线横担2、上导线横担3、下导线横担4、变坡处5、连接处6以及塔腿7。其中,地线横担2设置在塔身1的顶端、上导线横担3的上方,地线横担2包括不对称布置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身1的左右两侧;地线横担2的顶部设置有地线挂点,用于悬挂地线,地线对导线起到保护作用;地线横担2的两个分支最外端到塔身1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为10.0m、13.4m,地线横担2与塔身连接处的高度为2.6m。本实用新型上导线横担3及下导线横担4的底部设置有导线挂点,并选用双挂形式。

上导线横担3用于悬挂一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横担长度为1.24m,横担根部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0m,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55.6°。

下导线横担4用于悬挂两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横担总长度为24.36m,包括左横担、右横担以及与横担连接的塔身部分,除去塔身宽度,左右横担单侧长度分别为10.27m、9.27m,设置于塔身两侧,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横担根部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6m,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分别为18.9°、20.7°,并在左右横担端部均增加跳线横担,高0.8m;导线挂点为双挂点,左侧横担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距离塔身中心12.68m处及13.32m处,右侧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距离塔身中心11.68m处及12.32m处。

本实用新型地线横担2与上导线横担3之间的层间距为10.0m;本实用新型的上导线横担3与下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11.0m。

本实用新型输电导线均采用双联金具与塔身1连接,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的导线挂点分别设置两个挂点与金具连接,结构布置合理,传力明确,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转角塔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顶部,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底部,挂点均采用挂板型式,从而避免焊接工作,有效的加强挂点的受力性能,满足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

塔身1的变坡处5距离下导线横担4与塔身1之间的连接处6为6.0m,合理的选择变坡处5的位置能够有效的节省材料,而且加工安装方便。塔身1主材主要采用Q420高强钢,主材刚度从上到下依规律变化,焊接少,施工方便,塔重降低。参见图2,3,塔身1的底部连接有塔腿7,塔腿7选用短塔腿8或长塔腿9,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

本实用新型转角塔针对风速较大的高海拔地区特点,在铁塔结构设计中,塔身1内角侧的地线横担2上平面设置双地线挂点,通过合理布置塔身结构及选材保证杆塔的安全可靠性;将上导线的跳线挂点设置在塔身1内角侧的地线横担2上,很大程度的缩短了上导线横担3的长度,减轻了塔重,节省塔材,降低了造价。下导线横担4的左右分支采用不对称设计,缩短了塔身1内角侧的横担长度,既能满足电气间隙,又节省了材料。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铁塔的应用,能够满足风速较大的高海拔地区线路架设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