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479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



背景技术: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指按照统一、标准的建筑部品规格制作房屋单元或构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就位而产生的建筑。其特点是建筑质量轻、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能解决建筑工业化水平低、房屋建造劳动生产率低以及传统房屋产品质量低等诸多问题,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

装配式楼板体系是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施工速度和装配化程度。目前主要采用的楼板形式包括现浇楼板和叠合楼板两类,现浇楼板虽然整体性能较为优异,但是现浇工作量大,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不符合现有的装配式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之中。叠合楼板可以减少现场浇筑的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但是叠合楼板的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的连接强度较弱,同时由于预制部分的板厚较小,容易导致预制楼板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出现开裂,影响楼板的使用性能。

近几年,各国大力推进装配式绿色建筑的发展,研发人员对梁、柱和节点等部件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但是楼板体系的创新不尽如人意,没有很好的解决楼板体系在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研发适用于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新型楼板体系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克服了传统楼板体系自重大,现浇工作量大,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差等问题,通过采用轻质材料和设置后浇来减小楼板自重,降低现浇工作量,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速度,更好的适用于绿色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之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以及连接在相邻的两块所述装配式轻质楼板下方的钢梁;所述装配式轻质楼板包括板状的混凝土基体,所述混凝土基体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面,所述混凝土基体内嵌设有轻质填充材料层和钢筋,所述混凝土基体的两个相对侧面贴覆有封边板,所述装配式轻质楼板通过所述封边板与所述钢梁固定连接,贴覆有所述封边板的所述侧面与所述顶面的连接处设有缺口,相邻的两块所述装配式轻质楼板的相邻两所述缺口连通形成填料槽,所述填料槽内填充有连接相邻两块所述装配式轻质楼板的混凝土填充块。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所述混凝土基体内还嵌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封边板连接的预埋连接件。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所述预埋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埋连接件沿所述封边板间隔排列。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所述封边板呈平板状,所述封边板为钢板。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所述缺口为沿所述封边板设置的条形缺口,所述缺口的断面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倒梯形。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所述钢筋包括位于所述轻质填充材料上方的上部钢筋和位于所述轻质填充材料下方的下部钢筋,所述上部钢筋自所述混凝土基体内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基体外,并穿过所述填料槽。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所述轻质填充材料层由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轻质混凝土壳体构成,所述轻质混凝土壳体为中空筒状结构。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所述轻质混凝土壳体内填充有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发泡陶瓷材料层、PVC空心板、聚酯纤维材料层和发泡陶土材料层。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轻质填充材料层与所述钢筋交叉设置。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中,各所述装配式轻质楼板间隔排列,相邻的两块所述装配式轻质楼板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填料槽下方且与所述填料槽连通的供填充混凝土的填料空间,所述填料空间位于所述钢梁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通过设置轻质填充材料层,解决传统楼板自重大的问题,通过在混凝土基体的两个相对侧面贴覆封边板,便于装配时将相邻两个装配式轻质楼板连接,通过在相邻两个装配式轻质楼板之间设置填料槽,便于通过向填料槽内后浇混凝土将相邻的装配式轻质楼板连接,减小装配式轻质楼板的自重,装配式轻质楼板能在工厂预制完成,降低现浇工作量,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速度,以更好的适用于绿色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之中;

2、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结构简单,强度高,装配方便、容易,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轻质楼板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装配式轻质楼板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轻质填充材料层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轻质填充材料层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预埋连接件

2混凝土基体

3轻质填充材料层

31轻质混凝土壳体 32发泡陶瓷材料层

33PVC空心板 34聚酯纤维材料层

35发泡陶土材料层

4下部钢筋

5上部钢筋

6封边板

7缺口

8混凝土填充块

9钢梁

10填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形容词性或副词性修饰语“水平”和“竖直”、“上”和“下”,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方向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其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以及连接在相邻的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下方的钢梁9;

各装配式轻质楼板包括平板状的混凝土基体2,混凝土基体2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面,混凝土基体2内嵌设有(或埋置有)轻质填充材料层3(或称为轻质填充材料)和钢筋,通过设置轻质填充材料层3解决传统楼板自重大的问题,混凝土基体2的两个相对侧面贴覆有封边板6,装配式轻质楼板通过各自的封边板6与钢梁9固定连接,贴覆有封边板6的混凝土基体2的两个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设有缺口7,或者说贴覆有封边板6的侧面与顶面通过向下凹陷的过渡面连接,过渡面上方形成缺口,相邻的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的相邻两缺口7连通形成填料槽,填料槽内填充有连接相邻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的混凝土填充块8,混凝土填充块8是通过向填料槽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的,通过设置填料槽,便于通过向填料槽内后浇混凝土将相邻的装配式轻质楼板连接,减小装配式轻质楼板在浇注混凝土填充块8前的自重。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由在工厂预制完成的装配式轻质楼板连接而成,降低现浇工作量,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速度,更好的适用于绿色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之中。

其中,装配式轻质楼板的相对两侧的结构对称,图2中仅显示了装配式轻质楼板一侧的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图2获知装配式轻质楼板另一侧的结构。

进一步,封边板6呈平板状,封边板6为钢板,以便于通过焊接与其它部件连接,还能提高楼板的结构强度。封边板6的延伸方向与钢梁9的延伸方向相同,钢梁9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封边板6焊接。

进一步,缺口7为沿封边板6设置的条形缺口,缺口7的断面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倒直角梯形。例如,当混凝土基体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贴覆封边板6时,缺口7沿混凝土基体2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延伸,并由混凝土基体2的前侧面延伸至混凝土基体2的后侧面。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混凝土基体2内还嵌设有至少一个与封边板6连接的预埋连接件1,通过设置预埋连接件1,便于将封边板6与混凝土基体2固定连接,提高封边板6与混凝土基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预埋连接件1为多个,多个预埋连接件1沿封边板6间隔排列,以进一步提高封边板6与混凝土基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

更进一步,预埋连接件1为连接钢钉,连接钢钉与封边板6焊接。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预埋连接件1也可以是钢柱、钢杆等部件。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钢筋包括位于轻质填充材料层3上方的上部钢筋5(或称为顶部钢筋)和位于轻质填充材料层3下方的下部钢筋4(或称为底部钢筋),上部钢筋5自混凝土基体2内延伸至混凝土基体2外,并穿过填料槽或缺口7,相邻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的上部钢筋5能在填料槽内搭接。上部钢筋5的位于混凝土基体2内的部分作为受力钢筋,上部钢筋5的伸出混凝土基体2外的部分作为搭接钢筋,搭接钢筋能嵌设在混凝土填充块8内,提高相邻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在混凝土基体2的厚度(或高度)方向,轻质填充材料层3位于混凝土基体2的中部,轻质填充材料层3由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轻质填充材料块构成。

进一步,下部钢筋4为多根,多根下部钢筋4在混凝土基体2内并排且间隔设置,上部钢筋5为多根,多根上部钢筋5沿封边板6的延伸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轻质填充材料层3由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轻质混凝土壳体31构成,轻质混凝土壳体31为中空筒状结构,轻质混凝土壳体31的端面例如呈长条形,轻质混凝土壳体31的断面例如呈梯形,轻质混凝土壳体31的上表面与混凝土基体2的顶面平行,轻质混凝土壳体31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基体2的底面平行。本实施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适用于受力较小的场合。

进一步,轻质混凝土壳体31内填充有填充物,填充物为发泡陶瓷材料层32、PVC空心板33、聚酯纤维材料层34和发泡陶土材料层35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5所示,优选地,填充物为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发泡陶瓷材料层32、PVC空心板33、聚酯纤维材料层34和发泡陶土材料层35,填充物充满整个轻质混凝土壳体31,其中,发泡陶瓷材料层32和发泡陶土材料层35分别与轻质混凝土壳体31的上壁和下壁接触,且发泡陶瓷材料层32和发泡陶土材料层35的重量之和不低于填充物总重量的25%。

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楼板的厚度,还可以选用发泡陶瓷材料层32、PVC空心板33、聚酯纤维材料层34和发泡陶土材料层35中的两种或三种进行填充,也可以单独选择其中的一种填充。

进一步,在水平方向,轻质填充材料层3(或轻质混凝土壳体31)与钢筋交叉设置,以提高楼板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混凝土是灌浆料、普通混凝土、具有防冻、防水等特定功能的混凝土或者其他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材料。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钢梁9为型钢或钢管混凝土。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各装配式轻质楼板间隔排列,相邻的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之间形成位于填料槽下方且与填料槽连通的供填充混凝土的填料空间10,填料空间10内填充有与混凝土填充块8连接为一体的混凝土,填料空间10位于钢梁9上方。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将相邻的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设置为相贴靠排列,即相邻的两封边板6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的装配方法为:将至少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并排设置,相邻的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放置于钢梁9上,通过封边钢板6将装配式轻质楼板焊接于钢梁9上,装配式轻质楼板的上部钢筋5与相邻的另一块装配式轻质楼板的上部钢筋5进行搭接连接,后浇混凝土浇注于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之间的搭架部位,也就是一体浇注于相邻两块装配式轻质楼板之间的填料槽内,形成混凝土填充块8。

与传统的楼板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轻质楼板体系可以很好的解决楼板自重大,现浇工作量大,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差等问题,可以在工厂预制完成,减少使用现场的现浇工作量,符合推动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