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40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停车装置,以及利用该停车装置的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立体式复合车位设备已成为解决停车位不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目前立体式复合车位设备大多都是双层无避让形式的,底层车位无载车台,由车辆直接自由进出,上层停车平台为立柱悬臂式结构,然后通过横移、升降机构完成上层停车平台上的车辆的驶入或驶出,市场上该结构方式的设备具有机械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缺点。

还有一种双层避让式复合车位设备,其结构为多个底层平台共用一组导轨,实现车位的左右平移,为了实现车位移动操作,需要始终空出一个底层停车位;上层平台在升降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实现升降运动,当下方停车位使用中,且需要将车辆驶入或驶出上层停车位时,下层多辆车辆要依次沿导轨平移,使待驶出的上层车辆的正下方停车位空出,然后降落上层停车平台;该结构方式的停车设备具有空间利用率低、上下层车位相互影响、操作复杂等缺点。

较常见的还有一种简易升降式车库,每组车库能容量上下两层各一辆车辆,上层的车辆随载车板一起升降并停放在载车板上,下层的车辆停靠在下方,当下车位不停放车辆时,载车板可降落于地面上,停放在载车板上的车辆即可自由出入。

上述升降式车库,用户在驾驶车辆进入停车平台时,需要时刻注意道路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状况,对于突发情况,上述停车设备防撞性能不强,不具备动态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停车装置,上下层停车平台之间的操作互不影响,适合用户独自操作;且停车装置操作时,能够有效抵御外界撞击,实现停车装置和车辆的动态保护,保障停车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型停车装置,包括底座、停车平台,停车平台为可折叠结构,包括底座上的底部停车平台,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位于所述底部停车平台上方的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

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竖向升降以折叠或展开;

所述停车装置包括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护体和控制防护体运转的安全监测单元,当停车装置处于活动状态时安全监测单元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停车装置处于活动状态,是指停车装置包括的各个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运转状态。

进一步,防护体安装于停车平台边缘部,安全监测单元监测到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后,控制防护体相对停车平台边缘部凸出形成保护结构。

比如,防护体为升降式结构,非工作状态下防护体位于停车平台内,在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后,所述防护体相对停车平台在竖直方向上升起。

为便于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停车平台端部往往设置便于车辆从地面进入停车平台上的过渡台阶垫,此时,可将台阶垫与防护体的结构结合:所述防护体通过铰轴安装于停车平台端部,其在车辆进入停车平台时作为台阶垫,在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后相对平台端部立起形成保护结构。

进一步,防护体包括由缓冲材料制作的、顺次连接的多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下端固定安装在导轨上,导轨滑动安装在底座上;安全监测单元监测到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后,控制导轨相对底座滑出,导轨上的防护单元形成保护结构。

优选的,上述防护单元为多个筒体嵌套连接,内层筒体相对于其相邻的外层筒体在竖直方向上伸缩。

优选的,上述防护单元采用中空管制作,所述中空管内部填充液体,所述液体为水、油或胶状物。

进一步,防护体为安装于停车装置上或停车装置邻近处的剪叉式折叠结构,在安全监测单元监测到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后,控制处于非工作状态的防护体展开。

进一步,防护体包括立柱、栏杆和旋转接头,栏杆通过旋转接头安装于立柱上,所述栏杆响应于安全监测单元的控制相对于立柱旋转。此方案中,在停车装置处于非活动状态时,防护体位于停车装置侧面,当车辆进入停车装置的停车平台后,控制防护体旋转,从停车装置侧面旋转至道路所在位置,形成保护结构,并提醒来往车辆和人群。

进一步,防护体包括充气囊体,其响应于安全监测单元的控制充气打开或排气收回。

进一步,所述停车装置上设置有警示装置。

优选的,警示装置设置在防护体上,在防护体进入工作状态时,所述警示装置发出警示信号。即只要监测到防护体进入工作状态,就发出警示信号,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

优选的,所述安全监测单元包括,

障碍物感测器,用来检测当距离停车装置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障碍物,产生障碍物感测消息;

与障碍物感测器连接的障碍物解析单元,所述障碍物解析单元用来接收及分析包括停车装置与停车装置周边物体的相对距离的障碍物感测消息以产生障碍物解析消息;

与障碍物解析单元连接的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用于接收障碍物解析消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产生警示消息,根据警示消息控制警示装置发出警示信号。

此方案中,监测单元监测到危险信号时发出警示信号。所述障碍物感测器为雷达或影像感测器。所述警示信号包括以声音或灯号闪烁对停车装置内的车辆发出警示,和/或以灯号闪烁及无线传送警示给正在靠近的障碍物。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上部停车平台通过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和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竖向升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竖向升降机构支撑所述上部停车平台;

电路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和所述竖向升降机构电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横向位移,以及控制所述竖向升降机构的竖向位移。

进一步,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包括电机、动力传输机构和导轨,导轨位于底座的第一滑槽中,通过动力传输机构连接电机与底部停车平台。

进一步,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包括在中部铰接连接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与两升降杆相连的动力传输机构、与动力传输机构相连的电机;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横向滑移机构上,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安装在对应的上部停车平台上;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动力传输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杆端部的相对位移,从而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上升或下降。

优选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下滑孔,该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对应的上部停车平台的一端设置有上滑孔,第一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铰接,另一端通过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下滑孔中;第二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铰接,另一端通过滚轮安装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上的上滑孔中。

优选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滑孔,该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对应的上部停车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滑孔,第一、第二升降杆的端部,均通过滚轮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下滑孔或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上的上滑孔中,并与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部停车平台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

进一步,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和/或底层停车平台上安装至少一个转向机构,用于调整车辆的车身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停车系统,停车系统前述安全型停车装置排列组成;所述停车系统包括至少一排停车装置,每排的多个停车装置的对角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每排的多个停车装置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上下层停车平台停车操作独立、便捷,停车平台上下层之间互不影响;(2)停车装置操作时,防撞装置进入工作状态,防护体启动,并且监测周边情况,能有效避免碰撞;同时,若遇到突发情况,能够有效抵御外界撞击,实现停车装置和车辆的动态保护,减小经济损失,保障停车安全;(3)通过在停车平台设置车辆转向机构,使车辆能更便捷地驶入、驶出停车位,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护体结构示例图;

图4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停车系统中多个停车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其他防护体结构示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护体结构示例图;

图9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监测单元的模块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竖向升降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向升降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立体式复合车位的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停车装置100;底座110;底部停车平台120;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上部停车平台130;滑孔131、131a、131b;车辆转向机构132;电路控制装置140;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滑孔151、151a、151b;滚轮152a、152b;动力传输机构153;电机154;竖向升降机构160;升降杆161、161a、161b;滚轮162a、162b、162c、162d;动力传输机构163;电机164;车辆200;防护体170;防护单元171;外层筒体171a;内层筒体171b;连接杆172;折叠杆173、174;铰接接头175;立柱176;旋转接头177;栏杆178;安全监测单元180;警示装置19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装置及其停车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停车平可以有多个停车位。因结构类似,工作原理相同,以每层停车平台具有一个停车位为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是指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竖向”指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停车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一。

一种停车装置100,包括底座110、停车平台,停车平台为可折叠结构,包括安装于底座110上的底部停车平台120,以及安装于底座110上的、位于所述底部停车平台120上方的上部停车平台130;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0可相对于底座110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110,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0可相对于底座110竖向升降以折叠或展开。所述底座110与上部停车平台130通过升降机构160连接,所述升降机构160包括升降杆161(包括升降杆161a、161b)。上部停车平台130上安装有防护体170,底座110上安装有电路控制单元140、安全监测单元180。

以典型的工作步骤为例,利用停车装置100的停车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在停车区域安装停车装置100,停车装置100的入口平行或垂直于道路。初始状态下,停车平台为折叠状态,从下至上所述底座110、底部停车平台120和上部停车平台130叠合在一起。此时,第一待停车辆200可直接进入上部停车平台130停车,停车装置为非活动状态,安全监测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防护体170位于上部停车平台130内。

第二阶段:第二待停车辆200需停车时,通过竖向升降机构160升起上部停车平台130,第二待停车辆200驶入底部停车平台120停车。此过程中,停车装置需要控制竖向升降结构运转,停车装置处于活动状态,响应于停车装置的活动,启动安全监测单元,安全监测单元由关闭状态进入开启状态。

第三阶段:第一待停车辆200需离开时,控制上部停车平台130横向移出以远离所述底座,再控制竖向升降机构160将上部停车平台130降落至路面,第一待停车辆200离开上部停车平台130;控制竖向升降机构160将上部停车平台130竖向升起至预订高度,再控制上部停车平台130横向移入以靠近所述底座,回归原位。

第四阶段:第三待停车辆200需停车时,控制上部停车平台130横向移出以远离所述底座,再控制竖向升降机构160将上部停车平台130降落至路面,第三待停车辆200驶入上部停车平台130停车。

考虑到车辆安全,安全监测单元180监测到车辆200进入停车平台130后,控制防护体170相对停车平台边缘部凸出形成保护结构。

本实施例中,防护体170可以为升降式结构,非工作状态下防护体位于停车平台内,在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后,所述防护体相对停车平台在竖直方向上升起。

或者,为折叠式结构。参见图2,列举了采用折叠式结构的防护体170。参见图2中A图,防护体170通过铰轴安装于停车平台130上,在非工作状态下防护体170折叠在停车平台内;参见图2中B图,在工作状态下,控制防护体170由水平位置旋转至竖直位置,相对停车平台凸出形成了保护结构。

为便于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停车平台端部往往设置便于车辆从地面进入停车平台上的过渡台阶垫,此时,可将台阶垫与防护体的结构结合,参见图3所示。参见图3中A图,所述防护体170通过铰轴安装于停车平台130端部,其在车辆进入停车平台130时作为台阶垫;参见图3中B图,在车辆进入停车平台后相对平台端部立起形成保护结构。

第五阶段:第二待停车辆200需离开时,驶出底部停车平台120。

第六阶段:第四待停车辆200需停车时,第四待停车辆200驶入底部停车平台120停车。

在后车辆的停车、驶离方法以此类推。

以上关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0上防护体170的设计仅为举例,并不构成限定。

在所述停车装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停车平台为折叠状态,从下至上所述底座110、底部停车平台120和上部停车平台130叠合在一起,便于保存、转移和运输。

当上部停车平台为2层时,包括下层上部停车平台和上层上部停车平台,上、下层上部停车平台均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和竖向升降,上、下层上部停车平台的横向移动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互相独立,比如可以在底座上设置多组第一滑槽以容纳不同层上部停车平台的横向移动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一组滑槽对应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上、下层上部停车平台的横向移动方向可相同或相反,上、下层上部停车平台的横向移动方向可相同或相反。所述第一滑槽在底座上对称设置,优选为2个。

当然,上部停车平台可根据需要设置为3层以上的结构,横向伸缩、竖向升降的工作原理类同。

利用上述停车装置组成的停车系统,停车系统包括至少一排停车装置,每排的多个停车装置按一定规则进行排列,常规的,比如多个停车装置的纵向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排停车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容纳停车平台完全伸出。如图4(A)所示。为保证多个停车平台的同时操作,每个停车装置的临空面尽可能的多,比如可以将每排的多个停车装置的对角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4(B)所示,如此,每个停车装置的四面均临空,停车装置的多个停车平台可选择向两个方向分别横向移出、移入,实现同一时间多辆车进入、驶离停车装置。

实施例二

进一步参阅图5-6。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防护体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不同。

参见图5,防护体170包括由缓冲材料制作的多个防护单元171,防护单元通过连接杆172顺次连接,防护单元17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导轨上,导轨滑动安装在底座110上。滑动安装的具体方式,可通过常规的滑轮或滚珠安装。

参见图5A所示,在停车装置处于非活动状态时,防护体170位于停车装置两侧。

当由车辆200需要存入停车装置上部停车平台时,停车装置需要控制上部停车平台130升降和/或横移,此时,停车装置进入活动状态。底座110上的安全监测单元180监测到车辆200进入停车平台后,控制导轨相对底座滑出,固定安装于导轨上的防护体随着导轨一同远离底座110,防护单元171形成了车辆的保护结构,参见图5B所示。

考虑到防护高度,参见图6A所示,上述防护单元为多个筒体嵌套连接,内层筒体相对于其相邻的外层筒体在竖直方向上伸缩。考虑到液体的缓冲、耗能作用,以及液体体积不易被压缩的原理,上述防护单元采用中空管制作,所述中空管内部填充液体,所述液体为水、油或胶状物。如此,防撞结构体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明显的折弯压溃,能够有效抵御外界撞击。

也可以采用充气囊体作为防护体,充气囊体响应于安全监测单元的控制充气打开或排气收回,充气状态下,充气囊体被充气形成屏障。

除了上述由连接杆连接防护单元组成的结构,所述防护体还可以为安装于停车装置上或停车装置邻近处的剪叉式折叠结构,剪叉式折叠结构的两根折叠杆173、174通过铰接接头175连接形成X型折叠单元,多个X型折叠单元在折叠杆173、174的端部通过铰轴连接,参见图6B所示。在停车装置处于非活动状态时,防护体170处于折叠状态,位于停车装置的两侧;在安全监测单元180监测到车辆200进入停车平台后,控制处于非工作状态的防护体展开,形成保护结构。上述折叠结构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所述剪叉式折叠结构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展开,也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展开。

实施例三

进一步参阅图7-8。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防护体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不同。

参见图8,防护体包括立柱176、栏杆178和旋转接头177,栏杆178通过旋转接头177安装于立柱176上,栏杆178与旋转接头177固定连接,旋转接头177可相对于立柱176旋转,旋转接头177电连接于旋转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安全监测单元180控制旋转驱动装置的启闭。在需要时,安全监测单元控制旋转驱动装置开启,驱动旋转接头177相对于立柱176旋转,从而带动栏杆178相对于立柱176旋转。

在停车装置处于非活动状态时,立柱176位于停车装置两侧的入口处,栏杆178位于紧邻停车装置两侧的位置。

当由车辆200需要存入停车装置上部停车平台时,停车装置需要控制上部停车平台130升降和/或横移,此时,停车装置进入活动状态。底座110上的安全监测单元180监测到车辆200进入停车平台后,控制旋转接头177旋转,栏杆178旋转180度后位于道路区域,防护单元171形成了保护结构,参见图7所示。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需要在栏杆上安装柔性网。

实施例四

结合图5,进一步参阅图9。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停车装置上设置有警示装置190。

警示装置190可直接设置在防护体上,在防护体进入工作状态时,所述警示装置持续性地发出警示信号。即只要监测到防护体进入工作状态,就发出警示信号,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警示信号对人群的干扰以及节约能源角度,在监测到危险信号时,才发出警示信号。

参见图9,所述安全监测单元包括,障碍物感测器,用来检测当距离停车装置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障碍物,产生障碍物感测消息;与障碍物感测器连接的障碍物解析单元,所述障碍物解析单元用来接收及分析包括停车装置与停车装置周边物体的相对距离的障碍物感测消息以产生障碍物解析消息;与障碍物解析单元连接的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用于接收障碍物解析消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产生警示消息,根据警示消息控制警示装置发出警示信号。

监测单元监测到危险信号时发出警示信号。

所述障碍物感测器为雷达或影像感测器。

所述警示信号包括以声音或灯号闪烁对停车装置内的车辆发出警示,和/或以灯号闪烁及无线传送警示给正在靠近的障碍物。以此,对正在存车的用户以及进入警戒区域的人或车发出警示。

实施例五

进一步参阅图10-12。

图10-11为优选的竖向升降机构150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连接有底座110及竖向升降机构16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停车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控制装置140,以及设置于上部停车平台130与底座110之间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和竖向升降机构160。其中,底座110,设置于支撑面上,该支撑面可为地面、楼层底板或其它柱、板结构,用于支撑停车装置100;底部停车平台120安装于底座110上。底座110上对称设置有2个第一滑槽,每个第一滑槽中均设置一个横向滑移机构和一个竖向升降机构,上部停车平台130通过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和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竖向升降机构安装在底座110上,竖向升降机构支撑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安装于底座110上的第一滑槽内,竖向升降机构160安装在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上。优选的,折叠状态下,从下至上所述底座110、底部停车平台120和上部停车平台130叠合在一起,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完全容纳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从而保证上部停车平台130与下部的底部停车平台和/或底座接触。电路控制装置140,与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和竖向升降机构160电连接,用以控制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的横向位移,以及控制竖向升降机构160的竖向位移。

优选的,为了保证支撑用的竖向升降机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竖向升降机构160可包括两个中部相互铰接的升降杆161a、161b,以及通过一动力传输机构163与升降杆161的一端相连的电机164;电机164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63控制两个升降杆161a、161b端部的相对位移,从而控制上部停车平台130上升或下降。

停车装置100的底部停车平台120工作方式为:通过竖向升降机构160升起上部停车平台130,车辆200驶入底部停车平台120上。当然,停车系统100平行于道路设置时,车辆200可以通过侧方停车的方式停入底部停车平台120上;停车系统100垂直于道路设置时,车辆200可以通过倒车入库的方式驶入。

停车装置100的上部停车平台130工作方式为:电路控制装置140控制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横向移出,再控制竖向升降机构160将上部停车平台130降落至支撑面,待车辆200驶入上部停车平台130上,再控制竖向升降机构160将上部停车平台130升起一定高度,然后控制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带动上部停车平台130横向移回。

其中,电路控制装置140包括一控制面板和导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横向移出和移入开关、竖向升降机构160竖向上升和下降开关等。当然,在设置有第二横向滑移机构和车辆转向机构时,也包括第二横向滑移机构的移出和移入开关,以及车辆转向机构的转向开关。各开关通过导线与相应的电源、电机等机构相连接。电路控制装置140还可包括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接收来自用户的非接触式操作,比如红外信号、远程网络控制信号等,提高用户体验。

图10和图11为竖向升降机构160的两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中竖向升降机构160包括两个中部相互铰接的升降杆161a、161b;其中升降杆161a的下端铰接于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上,升降杆161a的上端设置有滚轮162a,滚轮162a位于滑孔131中,该滑孔131设置于上部停车平台130上;其中升降杆161b的上端铰接于上部停车平台130上,升降杆161b的下端设置有滚轮162b,滚轮162b位于滑孔151中,该滑孔151设置于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上。其中,升降杆161a的上端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63连接一电机164。其中,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63与电机164的连接方式可选为连杆式或齿轮啮合式。竖向升降机构160的工作方式为:电机164带动动力传输机构163,牵引滚轮162a在滑孔131中滑动;当滚轮162a滑动使得161a、161b的上端相互靠近,则竖向升降机构160带动上部停车平台130上升;反之,则竖向升降机构160带动上部停车平台130下降。

图11所示的竖向升降机构160与图10中的工作原理相同,结构类似,不同之处为:竖向升降机构160包括四个滚轮162a、162b、162c、162d,设置于上部停车平台130上的滑孔131a、131b或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上的滑孔151a、151b中,电机164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63分别与滚轮162a、162c相连。该结构的优点在于,在电机转速相同的情形下,上部停车平台130的上升和下降的速度较图10中所示快一倍。需要说明的是,图10、图11中电机164均设置于上部停车平台130上,当然电机164亦可以设置于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上,原理相同。

图12为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连接有底座110及竖向升降机构16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竖向升降机构160与图10中所示一致。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底部设置有滚轮152a、152b,其中滚轮152a可沿底座110上的滑孔横向移动,滚轮152b设置于支撑面上。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53与一电机154连接。其工作原理为:电机154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53,牵引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横向移动,从而带动上部停车平台130的横向移动。

其中,底部停车平台120和上部停车平台130的端部在与支撑面的连接处,可以设置为弧面结构或斜面结构,以方便车辆200平稳驶入、驶出停车位。

图10-图12中所示的竖向升降机构160的升降杆161a、161b与上部停车平台130之间的滚轮162a、162c与滑孔131a、131b组成的升降结构,也可以替换为另一结构,比如,在上部停车平台130设置水平滑杆,滑杆外设置滑套,升降杆161的端部与滑套铰接设置,滑套沿滑杆水平移动,调节升降杆161a、161b端部的相对位移,从而实现上部停车平台130的升降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包括两个中部相互铰接的升降杆组成的竖向升降结构并非限定,能稳定支撑上部停车平台、以及实现上部停车平台相对底座竖向升降以折叠与展开的升降结构均可。比如将成对设置的升降杆161设置为可伸缩构件,优选的比如采用液压油缸。

实施例六

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复合车位的停车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区别之处在于:底部停车平台120通过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设置于所述底座110上。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与第一横向滑移机构150的结构类似。

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的工作方式为: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带动底部停车平台120横向移出,车辆200直接开上底部停车平台120,然后使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带动底部停车平台120横向移入。相对于实施例二的优点为:通过设置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使底部停车平台120可以横向移出,车辆200可以直接开上底部停车平台120,无需通过侧方停车的方式停入,简化了停车的难度,优化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七

图1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复合车位的停车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类似,区别之处在于:上部停车平台130通包含一个转向机构132,当车辆200驶入上部停车平台130时,可通过车辆转向机构132调整车辆200的方向,通常使车辆20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

由日常生活可知,车辆200的长度通常为其宽度的2.5倍左右,比如车辆200的长4.8m,宽为1.8m,因此,立体式复合车位的停车装置100垂直于路面设置时,比平行于路面设置,要多停至少一倍数量的车辆200。设置车辆转向机构132的优点为:可以使立体式复合车位的停车装置100垂直于路面设置,方便车辆驶入上部停车平台130。

当然,当底部停车平台120设置有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时,且在停车装置垂直于道路设置时,亦可以在底部停车平台120上设置车辆转向机构132。当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带动底部停车平台120横向移出后,车辆200驶入底部停车平台120上,然后通过车辆转向机构132旋转车辆200的车身方向,然后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带动底部停车平台120横向移入。通过设置第二横向滑移机构121、车辆转向机构132减少了用户倒车入库的操作,优化了用户体验。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