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202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轻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有自重轻、抗震、抗风性好、施工周期短,节能性能好、管线布置灵活、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现有的轻钢装配式房屋结构,由防护墙板与轻钢骨架装配成一体式结构。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装配繁琐,整体结构不够稳定,介于此,急需一种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包括轻钢骨架,所述轻钢骨架包括顶部支撑梁、底部支撑梁和中部支撑杆,所述顶部支撑梁和底部支撑梁均为角钢焊接制成一体式结构,且顶部支撑梁和底部支撑梁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中部支撑杆设置在顶部支撑梁和底部支撑梁之间,且中部支撑杆为角钢,所述中部支撑杆与顶部支撑梁、底部支撑梁均为垂直设置,所述中部支撑杆上端与顶部支撑梁固定连接,中部支撑杆下端与底部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轻钢骨架内侧设置于凸起,所述轻钢骨架内部设置有防护墙板,所述防护墙板呈矩形,且防护墙板四周设置有与凸起卡接的凹槽,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防护墙板与轻钢骨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墙板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设置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之间的夹层。

优选的,所述夹层为发泡料制成的保温层,且夹层内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为槽钢,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焊接。

优选的,所述凸起分别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撑梁、底部支撑梁和中部支撑杆,所述凹槽与凸起配合,且凹槽与凸起均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通过凸起和凹槽的设计,防护墙板与轻钢骨架之间连接更加稳定,并通过螺栓锁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发泡料制成的夹层设计,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且轻钢骨架质量更加轻便,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设计,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为槽钢制成,并通过焊接制成网状,增加了防护墙板整体的强度。该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且房屋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墙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轻钢骨架、101顶部支撑梁、102底部支撑梁、103中部支撑杆、2防护墙板、3凸起、4螺栓、5凹槽、6通孔、7第一加强筋、8第二加强筋、9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包括轻钢骨架1,所述轻钢骨架1包括顶部支撑梁101、底部支撑梁102和中部支撑杆103,所述顶部支撑梁101和底部支撑梁102均为角钢焊接制成一体式结构,且顶部支撑梁101和底部支撑梁102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中部支撑杆103设置在顶部支撑梁101和底部支撑梁102之间,且中部支撑杆103为角钢,所述中部支撑杆103与顶部支撑梁101、底部支撑梁102均为垂直设置,所述中部支撑杆103上端与顶部支撑梁101固定连接,中部支撑杆103下端与底部支撑梁102固定连接,所述轻钢骨架1内侧设置于凸起3,所述轻钢骨架1内部设置有防护墙板2。

进一步,所述防护墙板2呈矩形,且防护墙板2四周设置有与凸起3卡接的凹槽5,所述凸起3分别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撑梁101、底部支撑梁102和中部支撑杆103,所述凹槽5与凸起3配合,且凹槽5与凸起3均为梯形,所述凹槽5之间设置有通孔6,所述防护墙板2与轻钢骨架1之间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防护墙板2包括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10和设置在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10之间的夹层11,所述夹层11为发泡料制成的保温层,且夹层11内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所述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均为槽钢,且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焊接。

具体的,该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使用时,将顶部支撑梁101和底部支撑梁102、中部支撑杆103固定制成轻钢骨架1,将防护墙板2四周的凹槽5与轻钢骨架1内侧的凸起3卡接,并通过螺栓4将防护墙板2与轻钢骨架1固定,安装较为方便,同时防护墙板2内部的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增加了防护墙板2整体的强度。该装配式轻钢房屋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且房屋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