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4814阅读:1748来源:国知局
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灾后加固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受损砖混结构开洞墙体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砖混结构作为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城镇建筑中保有量极大,但此类结构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水准通常较低,地震中砖混结构极易发生破坏。震后砖混结构的加固与使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灾后修复方法主要为加固墙体表面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力,表现为以“硬抗”的形式大幅度增加结构刚度,导致地震中结构吸收更多的地震力。此类加固方法常采用整体加固方式,对结构的破坏模式不加区分,对构件的破坏顺序不作要求,加固方法不够合理经济,亦存在安全隐患。

砖混结构中开洞墙体在地震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常规修复方法所面临的缺点是:施工进度缓慢,加固工作量大,伴随一定量的湿作业,且没有考虑二次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受损部位往往在下次地震中仍然发生破坏,无法体现结构延性破坏与多道防线的加固理念。基于此问题,砖混结构开洞墙体的加固修复方法有待改进,实现迅速、简捷、经济、有效的加固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常规方法的缺点。本发明基于钢筋网片整体受力性能良好,与砂浆及砖砌块共同工作性能显著的原理,拆除砖混结构洞口上下受损墙体后,在砌筑新构件的同时合理布置钢筋网片于墙体内部,并与相邻墙体形成可靠连接。不影响正常施工,不占用额外空间,不改变结构功能特性,可显著提高开洞墙体的抗震性能;本发明周期短、体量小、造价低廉。

为了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震后墙体洞口上下受损墙体,从开裂处开始逐皮拆除破损砖块,两侧拆除至相邻竖向墙体边缘为止,保留马牙槎,底部拆除至本层圈梁,形成原拆除的洞口;

步骤二:清理马牙槎处砌块表面以及本层圈梁表面的杂质;在两侧马牙槎口灰缝处由上至下通高每隔一皮砖双排钻孔,沿钻孔处由上至下植入钢筋;

步骤三:在圈梁上铺设完底层砂浆后,将两侧钢筋网片水平置于底层砂浆之上,其端部与露在马牙槎以外的钢筋搭接;同时开始砌砖,放置左右两侧的第一块砌块于钢筋网片之上,利用钢筋网片的孔洞使砂浆均匀粘结砌块,然后沿砌块竖向灰缝90度向上折起钢筋网片;然后在折弯后的钢筋网片旁侧继续砌砖;如此重复使钢筋网片折弯成台阶状并埋于砌块之间的砂浆中;中间各皮砌筑时将露在马牙槎以外的钢筋完全埋入砂浆中;

步骤四:砌筑至两片钢筋网片交汇处,将两片钢筋网片在本皮砖块所在竖向灰缝处进行焊接,之后反向弯折两个钢筋网片,按步骤三方法逐皮弯折钢筋网片继续砌筑;

步骤五:砌筑至接近原拆除的洞口墙体高度处将钢筋网片与预先植入灰缝以外的钢筋可靠搭接,再砌筑最后一皮砖块,使砌筑高度与原墙体标高一致。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六:补浆灌缝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表面抹灰,完成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清理杂质后,打磨砌块表面以及圈梁表面使其能够与砌筑砂浆可靠粘结。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钻孔深度为150mm。

进一步的,角部钢筋长度为200mm;其余各中间层钢筋长度为250mm。

进一步的,钢筋网片与钢筋的搭接长度为50mm。

进一步的,步骤三和步骤四中,砌筑砂浆和砖砌体的强等等级比原砌筑材料高出1级。

进一步的,步骤三和步骤四中,砌筑方式采用顺砖砌筑法。

进一步的,步骤五完成后,在原拆除的洞口中形成的砌体中,钢筋网片呈x型并埋入灰缝中;钢筋网片的端头与对应的预埋钢筋搭接。

进一步的,钢筋网片的厚度为4mm。

本发明拆除震后开洞墙体洞口上下受损构件,留出马牙槎并清理灰缝,植入墙角端部处钢筋,铺设底层钢筋网片与底层钢筋充分搭接,利用砂浆与钢筋网片孔洞边缘的摩擦力和两者间的粘结力,形成整体受力基层,在砖砌块砌筑同时将钢筋网片沿墙体对角线阶梯型灰缝逐皮砖进行弯折,在砌至墙体顶层端部处时,将钢筋网片与已植入墙体中的钢筋充分搭接,完成墙体砌筑工作后养护至规定时间即可投入使用。

角部马牙槎灰缝处所需钢筋长度为200mm,直径为4mm,植入灰缝中长度为150mm,留出50mm作为与钢筋网片搭接之用。布设钢筋网片的规格为b*t=240mm*4mm,b为宽度,t为厚度;钢筋网片上均布5*5mm的孔洞。砌筑砂浆和砖砌体的强等等级要求比原砌筑材料高出1级。砌筑方式采用顺砖砌筑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作为一种砖混结构开洞墙体震后修复加固技术,有别于在结构墙体表面进行加固的方法,在不增加墙体刚度的同时增强构件的抗震能力和延性。借助钢筋网片与砖砌体共同工作的特性,在墙体修复砌筑的过程中将钢筋网片按照施工工艺铺设于砖砌体内部,并与相邻墙体形成可靠连接,形成多道防线的抗震体系。在实现有效抗震性能的同时,明显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加固成本,简化了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可带来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震后受损开洞墙体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受损开洞墙体拆除后立面图;

图3为本发明植入钢筋网片砌筑后墙体立面图(以一个洞口为例);

图4为砌筑过程示意图;

图5为两钢筋网片相交处砌筑详图;

图6为钢筋网片水平投影详图;

图中:1受损墙体;2两侧相邻墙体;3马牙槎;4圈梁;5原拆除的洞口;6钢筋网片;7钢筋;8钢筋网片相交处所在层砌块;9窗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请参阅图1所示,采用传统人工作业的方式,将震后墙体洞口上下受损墙体1,从开裂处开始逐皮拆除破损砖块,利用榔头和钢凿子协同作业,拆除至相邻竖向墙体边缘为止,保留马牙槎3,形成原拆除的洞口5(请参阅图2所示)。依据墙体破坏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拆除,拆除后的墙体随即可进行后述加固修复步骤;

步骤二:请参阅图3所示,清理马牙槎3处砌块表面以及本层圈梁4表面的杂质,打磨砌块表面以及本层圈梁4表面以使其能够与砌筑砂浆可靠粘结;在两侧马牙槎口灰缝处由上至下通高每隔一皮砖双排钻孔,孔洞深度为150mm,沿钻孔处由上至下植入钢筋7,其中角部钢筋7长度为200mm以保证与钢筋网片6形成可靠搭接,其余各中间层钢筋7长度为250mm,并在后续墙体砌筑过程中将其埋置于水平灰缝中,形成较好的拉结作用;

步骤三:请参阅图4所示,在圈梁4上铺设完底层砂浆后,将两侧钢筋网片6水平置于底层砂浆之上,其端部与露在马牙槎3以外的钢筋7搭接,搭接长度为50mm;同时开始砌砖,放置左右两侧的第一块砌块于钢筋网片6之上,利用其网片孔洞使砂浆均匀粘结砌块,然后沿砌块竖向灰缝90度向上折起钢筋网片6;然后在折弯后的钢筋网片6旁侧继续砌砖;如此重复使钢筋网片6折弯成台阶状并埋于砌块之间的砂浆中;中间各皮砌筑时将露在马牙槎3以外的钢筋7完全埋入砂浆中;

步骤四:请参阅图5所示,砌筑至两片钢筋网片6交汇处,将钢筋网片6在本皮砖块所在竖向灰缝处进行焊接,之后反向弯折两个钢筋网片6,按步骤三方法逐皮弯折钢筋网片6继续砌筑;

步骤五:砌筑至接近原洞口5墙体高度处将钢筋网片6与预先植入灰缝以外的钢筋7可靠搭接且搭接长度50mm,再砌筑最后一皮砖块,保证此时砌筑高度与原墙体标高一致;

步骤六:补浆灌缝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表面抹灰,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