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装配式建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支持,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墙体一般采用现场支模,固定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扬尘的污染,但是其施工较慢,不能大批量的生产,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由于现场施工较为麻烦,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墙体通常是在现场支模版然后在之间直接灌注混凝土组成,这样的墙体较沉,不易施工,不能移动,且无保温、隔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及其装配方法,是原有的竖向生产变成在工厂的水平生产,避免了现场浇筑容易出现空鼓、炸模,不易振捣等缺陷,本发明通过拉结杆件将墙体的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使施工更为方便、快捷,也容易运输,另外,钢筋网空格处设置有中空腔的模壳,增加了墙体的隔音和保温效果,减少水泥用量和构件重量。本发明的墙体可工厂流水线化生产,保证了生产质量,生产较快,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包括:水泥保护层、钢丝网、第一水泥层、保温层、至少一层钢筋网、第二水泥层、玻璃纤维网、内装饰层依次排列;所述钢丝网与所述钢筋网通过多个拉结杆件连接,形成支撑墙体的内部支架;所述钢筋网的网状结构呈矩形空格,各个所述矩形空格中固定安装有模壳;所述保温层通过多个拉结杆件夹在所述钢丝网与所述钢筋网之间;其中,所述拉结杆件包含钢丝网夹持部、钢筋夹持部;所述第一水泥层以灌注的方式填充在所述保温层与水泥保护层之间;所述第二水泥层在模具内以灌注的方式填充在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内装饰层之间。
其中,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包括多层钢筋网,两两钢筋网之间通过所述拉结杆件固定连接。
其中,保温层采用苯板、聚苯板、挤塑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硬质泡沫聚氨酯、聚碳酸酯、酚醛、珍珠岩水泥板、泡沫水泥板等板型保温材料。
其中,所述模壳通过上板、周围侧壁、下板围成的空腔体。
其中,所述模壳通过上板、周围侧壁、下板围成的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填充有轻质填充料。
其中,所述水泥保护的外表面设置有带有凹凸有致图样和色彩的装饰层。
其中,所述水泥保护层、所述钢丝网、所述第一水泥层、所述保温层一体形成。
其中,所述保温层靠近内装饰层的一面设置有防护板。
其中,所述第二水泥层中水泥不受力部分形成为密肋墙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保温层通过所述多个拉结杆件的杆固定在所述多个拉结杆件上;多个拉结杆件的钢丝网加持部固定所述钢丝网;多个拉结杆件的钢筋网加持部固定所述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的每个网格中填充模壳;将所述玻璃纤维网与所述内装饰层固定在一起;将水泥保护层与所述钢丝网层固定;水泥保护层和内装饰层之间的侧面用板进行密封;在所述保温层与所述水泥保护层之间灌注水泥,形成第一水泥层。在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内装饰层之间的空隙中灌注水泥,形成第二水泥层。
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可工厂化生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且造价低,节省了财力;
2)墙体能达到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
3)拉结杆件和保温层的预装总成设置,使得模块化装配式墙体施工更加方便;
4)保温层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
5)保温层可增加其他功能附加层,如电热,防弹钢板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水泥保护层1、钢丝网2、第一水泥层3、保温层4、钢筋网5、第二水泥层6、玻璃纤维网7、内装饰层8、拉结杆件9、模壳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包括:水泥保护层1、钢丝网2、第一水泥层3、保温层4、至少一层钢筋网5、第二水泥层6、玻璃纤维网7、内装饰层8依次排列。所述钢丝网2与所述钢筋网5通过多个拉结杆件9连接,形成支撑墙体的内部支架;所述钢筋网5的网状结构呈矩形空格,各个所述矩形空格中固定安装有模壳10;具体的,钢筋网5通过多条钢筋相互垂直设置形成带有多个矩形网格的网,每个钢筋网5网格里安装有模壳10,模壳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四个等,具体数量以网格和模壳10的大小来定。本发明通过在钢筋网5中间加持模壳10,由于模壳10是中空腔结构,增加了墙体的保温和隔音效果,类似于中空玻璃。
其中,所述保温层4通过多个拉结杆件9夹在所述钢丝网2与所述钢筋网5之间;即拉结杆件9连接钢丝网2和钢筋网5的中间部位通过杆连接,杆穿过保温层4,一端是钢丝网2固定处,一端是钢筋网5固定处,这样就可以使钢筋网5、钢丝网2和保温层4固定在一起。在安装时,保温层与拉结杆件采用预装总成的方式,这样,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当本发明的水泥保护层1、钢丝网2、保温层4、至少一层钢筋网5、玻璃纤维网7、内装饰层8均固定好之后,在模具中以水平灌注的方式将水泥填充在所述保温层4与水泥保护层1之间形成第一水泥层3,在模具内以灌注的方式将水泥填充在所述保温层4与所述内装饰层8之间,形成第二水泥层6。这样水泥填充了墙体内部所有的空隙,进一步加固了墙体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由于钢筋网5和钢丝网2都为网状结构,这样优化了水泥在墙体内部的结构,且模壳10和保温层4的使用更进一步节省了水泥的用量,而且有效的起到了保温了隔音的效果。
需说明的是,所述拉结杆件9包含钢丝网2夹持部、钢筋夹持部、连接在钢丝网2夹持部和钢筋夹持部之间的杆。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包括多层钢筋网5,所述钢丝网2与所述至少一层钢筋网5之间通过所述拉结杆件9固定连接。具体的,当需要较厚的墙体时,由于本发明的拉结杆件9可以加长,即可以在原来夹持钢筋网5的部位再固定连接一个杆,杆的另一端同样设置有夹持钢筋网5的结构,因此此拉结杆件9可持续延伸,墙体也可设计多层钢筋网5,当设计多才呢过钢筋网5时,两两钢筋网5之间可以只灌注水泥,也可以在两两钢筋网5之间夹持一层保温板,然后再在空隙处浇筑水泥。
进一步的,保温层4采用苯板、聚苯板、挤塑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硬质泡沫聚氨酯、聚碳酸酯、酚醛、珍珠岩水泥板、泡沫水泥板等板型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模壳10通过上板、周围侧壁、下板围成的空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模壳10通过上板、周围侧壁、下板围成的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填充有轻质填充料。
进一步的,墙体的边缘可设置为凹凸有致的立体形或平面形,凹凸的立体边缘可用模具一次成型,且颜色可多样化,这样既能使加工快捷,也能增加墙体的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保护层1的外表面设置有带有凹凸有致图样和色彩的装饰层,可使用反打瓷砖和艺术混凝土面层工艺来设计水泥保护层1。这样,墙体即实用,也能满足用户对美感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保护层1、所述钢丝网2、所述第一水泥层3、所述保温层4一体形成。具体的水泥保护层1、钢丝网2、第一水泥层3、保温层4一体形成为保温装饰结构的一体板。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4靠近内装饰层8的一面设置有防护板,其中防护板可以是具有防卫功能的,如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乱、暴乱等,该防护板可以是防弹钢板。该防护板可以是具有加热或者制冷功能的,如可以是暖气片等,也可以预埋进去其他的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泥层6中水泥不受力部分形成为密肋墙板,有效的减轻了构建的重量。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拉结杆件将墙体的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使施工更为方便、快捷,也容易运输,另外,钢筋网空格处设置有中空腔的模壳,增加了墙体的隔音和保温效果。减少水泥用量和构件重量。本发明的墙体可工厂流水线化生产,生产较快,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的装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保温层通过所述多个拉结杆件的杆固定在所述多个拉结杆件上;
具体的,保温层与多个拉结杆件形成预制整体结构,其中保温层紧靠近内装饰层的一面可设置防护板,其中防护板可以是具有防卫功能的,如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乱、暴乱等,该防护板可以是防弹钢板。该防护板可以是具有加热或者制冷功能的,如可以是暖气片等,也可以预埋进去其他的设备。
步骤s2,多个拉结杆件的钢丝网加持部固定所述钢丝网;
步骤s3,多个拉结杆件的钢筋网加持部固定所述钢筋网;根据上述步骤s1、s2和s3,将钢丝网、保温层与钢筋网通过拉结杆件连接在一起。
其中步骤s2和步骤s3可调换。
步骤s4,在所述钢筋网的每个网格中填充模壳;
其中,模壳为通过上板、周围侧壁、下板围成的空腔体或者通过上板、周围侧壁、下板围成填充有轻质填充料的空腔体。另外每个网格中填充模壳的数量以网格大小和模壳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模壳填充满每个网格,这样既能节省水泥的用量,而且能有效的增加墙体的保温和隔音效果。
步骤s5,将所述玻璃纤维网与所述内装饰层固定在一起;
步骤s6,将水泥保护层与所述钢丝网层固定;
具体的,步骤s5和步骤s6中的股东方式可采用粘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
其中,步骤s5和步骤s6可调换。
步骤s7,水泥保护层和内装饰层之间的侧面用板进行密封;
步骤s8,在所述保温层与所述水泥保护层之间灌注水泥,形成第一水泥层。
具体的,所述第一水泥层在模具内以水平灌注的方式填充。
步骤s9,在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内层之间的空隙中灌注水泥,形成第二水泥层。
具体的,所述第二水泥层在模具内以灌注的方式填充在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内装饰层之间。
其中,步骤s8和步骤s9可调换。
本发明的模块化装配式墙体的装配方法,安装方式简单,可工厂化大量生产、效率较高,适合大多数地区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