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129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生态城市,就要最大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不能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建立一种低耗能,高产出、经济型、节约型的社会,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宜居城市环境。

由于现代城市多采用釉面砖、水泥、沥青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使得人工不透水地面在城市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城市人工不透水地面的扩大将城市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体系。对于地面以上的环境系统,以排水系统为主,使得径流系数增大,在相同降雨量情况下,洪峰较早出现,洪峰流量也急剧增加。当遇到较大的降雨量时,其流量可能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造成城市内涝,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房屋财产损失、城市公共卫生等造成较大的威胁。对于地下环境系统,不透水地面的增加,雨水滞留在地上形成地表径流或经排水系统流入江河,地下水得不到适时补充,加上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成倍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加剧了城市的干旱、缺水、地面沉降等问题。由于不透水地面的阻隔,当大量雨水落到地面上时,只能白白的流走,而与此同时,处于不透水地面下方的土层以及绿化带中的土层却由于长期不能得到充足的地面雨水补给,造成缺水状态,对于绿化带中的草木,还需经常额外动用喷淋设备进行水量补给,造成了城市水资源的大量消耗。

为了改善城市大规模铺设人工不透水地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雨水导入城市地下土体,还原原有生态系统,采取措施补充地下水,同时减轻城市排水压力,是城市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必然途径。对于城市建设,可以在城市道路、广场的硬铺装下适当预埋地面雨水渗流系统,减少对原有土地、自然环境的冲击,有利于创建绿色城市、生态城市。

此外,现代城市的工业区和居民区的规划也不尽合理,导致工业区企业混合聚集,不易分类监管,工业区和居民区的规划也不尽合理,使得居民区的生活容易受到工业区的污染和干扰,对于城市不同职能进行分区域的合理划分有利于提高城市运作效率以及减小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包括城市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农作物种植带、林业种植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居民区;所述城市路网系统包括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机动车道2,两条机动车道2均为单行道,且行驶方向相反;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与其两侧的机动车道2之间设置绿化带;所述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包括设于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下方的排水沟渠3,所述排水沟渠3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导水口9,所述导水口9与埋设于城市路面下方的横向导水管道4连通,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与设于城市地面下方的若干个渗水井5相连通;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与设于城市地面上的雨水入口6通过竖向导水管道12连通;所述排水沟渠3上端侧壁上开设有雨水排出口14,所述雨水排出口14与城市排水系统或城市排污系统连通;所述农作物种植带紧邻两条机动车道2,且设于两条机动车道2的外侧,沿机动车道2路长方向延伸;所述工业区、商业区及以及居民区均设于农作物种植带的外侧,且居民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所述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还设有林业种植区。

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还架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设有顶棚13,所述顶棚13上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路灯7电连接;所述支撑架下还种植有藤蔓植物11,所述藤蔓植物11攀爬于支撑架上。

所述渗水井5的内径为20cm-50cm、井深为3-8米,渗水井5内填充有鹅卵石;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和竖向导水管道12均是pvc管道。

所述绿化带内的植物包括树木8、灌木15以及草地;所述绿化带的宽度为8-10米;所述农作物种植带的宽度为500米-1000米。

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与机动车道2之间每隔500米设有一连接支路。

所述工业区按工业类型分为多个子工业区,每个子工业区均通过林业种植区与居民区相隔。

所述农作物种植带内种植的农作物包括果树、蔬菜、小麦以及玉米。

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外侧还设有隔音板。

一种生态城市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要规划的城市区域内钻设渗水井5,并在地下铺设与渗水井5连通的横向导水管道4以及竖向导水管道12,并按规划要求建设排水沟渠3以及城市排水系统;

2)沿排水沟渠3方向分别铺设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以及两条单向的机动车道2,同时在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之间铺设连接支路。

3)建设沿机动车道2路长方向延伸的农作物种植带,同时建设工业区、商业区以及居民区;

4)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林业种植区;对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建设架设于其两侧的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设置顶棚13,在顶棚13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并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路灯7电连接;在支撑架下种植有藤蔓植物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克服了城市现有的雨水井及排水系统的缺陷,提供了一套相应的雨水渗透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将雨水导渗入城市不透水地面以下的土层,提高了城市区域整体的蓄水量,并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城市防洪、排水措施的压力,同时对城市绿化带土壤中的水分补给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减少了绿化用水,节约了城市水资源。对城市的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农作物种植带、林业种植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居民区进行了专门的区域布置规划,使得对于城市的不同职能模块能够更容易分类监管,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林业种植区,能够更好的避免居民区的生活受到工业区的污染和干扰,本发明对于城市不同职能区进行分区域的合理规划有利于提高城市运作效率以及减小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城市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其生态城市系统包括城市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农作物种植带、林业种植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居民区;所述城市路网系统包括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机动车道2,两条机动车道2均为单行道,且行驶方向相反;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与其两侧的机动车道2之间设置绿化带;所述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包括设于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下方的排水沟渠3,所述排水沟渠3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导水口9,所述导水口9与埋设于城市路面下方的横向导水管道4连通,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与设于城市地面下方的若干个渗水井5相连通;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与设于城市地面上的雨水入口6通过竖向导水管道12连通;所述排水沟渠3上端侧壁上开设有雨水排出口14,所述雨水排出口14与城市排水系统或城市排污系统连通,在雨水过多时,多余的雨水会在排水沟渠内水位上升,则通过雨水排出口14可以排除多余的雨水,使其进入城市排水系统;所述农作物种植带紧邻两条机动车道2,且设于两条机动车道2的外侧,沿机动车道2路长方向延伸;所述工业区、商业区及以及居民区均设于农作物种植带的外侧,且居民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所述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还设有林业种植区。本发明克服了城市现有的雨水井及排水系统的缺陷,提供了一套相应的雨水渗透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将雨水导渗入城市不透水地面以下的土层,提高了城市区域整体的蓄水量,并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城市防洪、排水措施的压力,同时对城市绿化带土壤中的水分补给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减少了绿化用水,节约了城市水资源。对城市的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农作物种植带、林业种植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居民区进行了专门的区域布置规划,使得对于城市的不同职能模块能够更容易分类监管,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林业种植区,能够更好的避免居民区的生活受到工业区的污染和干扰,本发明对于城市不同职能区进行分区域的合理规划有利于提高城市运作效率以及减小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两侧还架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设有顶棚13,所述顶棚13上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路灯7电连接;所述支撑架下还种植有藤蔓植物11,所述藤蔓植物11攀爬于支撑架上。通过太阳能来提供路灯照明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能量,可以节约能源。顶棚及藤蔓植物可以对行人进行遮阴避雨。

所述渗水井5的内径为20cm-50cm、井深为3-8米,渗水井5内填充有鹅卵石;所述横向导水管道4和竖向导水管道12均是pvc管道。

所述绿化带内的植物包括树木8、灌木15以及草地;所述绿化带的宽度为8-10米;所述农作物种植带的宽度为500米-1000米。

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与机动车道2之间每隔500米设有一连接支路。通过连接支路可以方便的使行人行走到机动车道边上去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所述工业区按工业类型分为多个子工业区,每个子工业区均通过林业种植区与居民区相隔。将工业区分类设置有利于针对污染级别不同的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环境监管。

所述农作物种植带内种植的农作物包括果树、蔬菜、小麦以及玉米。种植农作物可满足城市的部分生活需求,减少城市以外物流向城市运输农作物造成的城市拥堵,提高了城市运转效率。

所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的外侧还设有隔音板。通过隔音板可降低机动车道对人行及非机动车道造成的噪音污染。

本发明的生态城市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要规划的城市区域内钻设渗水井5,并在地下铺设与渗水井5连通的横向导水管道4以及竖向导水管道12,并按规划要求建设排水沟渠3以及城市排水系统;

2)沿排水沟渠3方向分别铺设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以及两条单向的机动车道2,同时在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和机动车道2之间铺设连接支路。

3)建设沿机动车道2路长方向延伸的农作物种植带,同时建设工业区、商业区以及居民区;

4)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林业种植区;对人行及非机动车道1建设架设于其两侧的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设置顶棚13,在顶棚13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并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0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路灯7电连接;在支撑架下种植有藤蔓植物1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城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依据水文学、水力学、水利工程构造等基本原理,克服了城市现有的雨水井及排水系统的缺陷,提供了一套相应的雨水渗透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将雨水导渗入城市不透水地面以下的土层,提高了城市区域整体的蓄水量,并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城市防洪、排水措施的压力,同时对城市绿化带土壤中的水分补给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减少了绿化用水,节约了城市水资源。对城市的路网系统、城市雨水导渗及排除系统、农作物种植带、林业种植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居民区进行了专门的区域布置规划,使得对于城市的不同职能模块能够更容易分类监管,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林业种植区,能够更好的避免居民区的生活受到工业区的污染和干扰,本发明对于城市不同职能区进行分区域的合理规划有利于提高城市运作效率以及减小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