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及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84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及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自行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自行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升降横移式自行车库采用与升降横移汽车库相似的结构,因具有布置灵活,适应场地能力强,规模大小随意的,成本较低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自行车是扁长高形状,如果按照汽车库一个车板一辆车的方式进行停放,由于一个横移架需要一台横移电机,一个升降架需要一台升降电机,这样不仅浪费大量的动力资源,而且存在吊点太近,升降架不稳定,容易翻倒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及车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按照汽车库一个车板一辆车的方式进行停放,一个横移架需要一台横移电机,一个升降架需要一台升降电机,这样不仅浪费大量的动力资源,而且存在吊点太近,升降架不稳定,容易翻倒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包括:

多个并排设置的横梁、至少一个第一载车位、至少一个第二载车位和多根曳引绳;

所述第一载车位与所述第二载车位彼此间隔地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所述第一载车位包括:低位轮槽、第一挡轮组件和第一底座,其中,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在多个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所述低位轮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一挡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低位轮槽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载车位包括:高位轮槽、支撑部件、第二挡轮组件和第二底座,其中,所述第二底座固定在多个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高位轮槽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用于支撑所述高位轮槽,所述高位轮槽的最高处高于所述低位轮槽的最高处,所述第二挡轮组件设置在所述高位轮槽的左右两侧;

所述曳引绳的一端与所述横梁相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机构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库,所述车库包括:升降机构、横移机构以及如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

所述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与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横移机构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升降所述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所述横移机构用于横移所述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一方面,由于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的轮槽采用相邻载车位高低错位的方式布置,提升了停车密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两个挡轮组件,可起到防止自行车侧翻的作用,从而使得停车数量比正常停车数量几乎多一倍,可以满足大流量存车、取车,相对于一车一架可节省大量电机,不管横移还是升降都有比较高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一载车位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一载车位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一载车位的第一挡轮杆的侧视图;

图7是图2中的第一载车位的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二载车位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二载车位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二载车位的第三挡轮杆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库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的侧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用于停放两轮车,具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横梁11、至少一个第一载车位12、至少一个第二载车位13以及多根曳引绳14。

为了便于理解,图1以2个横梁11、4个第一载车位12和3个第二载车位13为例,即,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可以一次性存放七辆车,在实际应用中,横梁11、第一载车位12和第二载车位13的数量不限于此。两轮车可以是自行车,也可以是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

第一载车位12与第二载车位13彼此间隔地安装在横梁11上。较佳地,每两个载车位之间的间距相等。曳引绳14的一端与横梁11相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用于在外部动力驱动下通过升降横梁11,升降载车架。

参见图4和图5,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一载车位的正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一载车位的侧视图。结合图1、图4和图5,第一载车位12包括:低位轮槽121、第一挡轮组件122和第一底座124。

具体的,第一底座124固定在横梁11的上表面。可选的,横梁11可以但不限于是条状构件或板状构件。多个并排设置的横梁11相互平行,第一底座124垂直地固定在多个横梁11上。

低位轮槽121设置在第一底座124上,用于限定两轮车车轮行走的轨迹线。低位轮槽121是横断面为凹槽状的槽型构件。如图4所示,第一底座124部分内嵌在横梁11中,低位轮槽121安装在第一底座124上。或者,低位轮槽121也可以内嵌在第一底座124上。进一步的,低位轮槽121可内嵌在第一底座124和横梁11上。低位轮槽121的形状与车轮的形状相匹配,低位轮槽121的长度与两轮车的车身长度相匹配。较佳的,低位轮槽121为平轮槽。

可选的,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一底座124远离横梁11的一端为梯形,以便于更好地引导两轮车进入低位轮槽121中。

如图4所示,第一挡轮组件122设置在低位轮槽121的左右两侧,用于防止停放在低位轮槽121的两轮车侧翻。第一挡轮组件122例如可以由复数个挡轮杆构成,或者,也可以由复数个挡轮板构成,其中,挡轮板的形状可以但不限于是梯形。

进一步的,结合图3、图4和图5,第一载车位12还包括多个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安装在横梁11上,第一挡轮组件122安装在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上并夹持低位轮槽121。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一挡轮组件122包括:第一挡轮杆1221和第二挡轮杆1222,第一挡轮杆1221和第二挡轮杆122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低位轮槽121的左右两侧。

可选的,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一载车位的第一挡轮杆的侧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挡轮杆1221包括第一杆部12211、第二杆部12212、第三杆部12213、第四杆部12214、第五杆部12215。

其中,第一杆部12211和第二杆部12212靠近两轮车的车头,第五挡轮杆12215靠近两轮车的车尾,第一杆部12211和第二杆部12212垂直于第一底座124,第二杆部12212向低位轮槽121的中心倾斜,第二杆部12212与第三杆部12213相互垂直,第三杆部12213平行于第一底座124的侧边。可选的,第一杆部12211和第五杆部12215的最高处均不低于低位轮槽121的最高处。

第一杆部122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上,第一杆部1221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部12212的一端连接,第二杆部12212的另一端与第三杆部12213的一端连接,第三杆部12213的另一端与第四杆部12214的一端连接,第四杆部12214的另一端与第五杆部12215的一端连接,第五杆部122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上。

第一杆部12211、第二杆部12212、第三杆部12213、第四杆部12214、第五杆部12215共同构成类似于上方为直角梯形下方为长方形的组合形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挡轮杆1221的形状不限于类似于上方为直角梯形下方为长方形的组合形状,根据实际形状需求,也不限于包括五个杆部,可以包括更少或者更多的杆部。

第二挡轮杆1222与第一挡轮杆1221结构对称。

可以理解的,第一挡轮杆1221和第二挡轮杆1222靠近停放两轮车车头的部分向低位轮槽121的中心倾斜,即,如图7所示,第一挡轮组件122呈头窄尾宽的喇叭状,这样当两轮车停放在第一载车位12上时,由于第一挡轮组件122前部的夹持作用,可使得两轮车停放地更加稳固。

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安装在横梁11上的实现方式,具体为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将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横梁11上。可选的,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粘接等各种方式固定在横梁11上,并紧贴第一底座124的外侧。或者,将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紧贴低位轮槽121的左右两侧内嵌在横梁11上。或者,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还可以安装在第一底座124上。

可选的,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呈长条形且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用于容置第一挡轮组件122的固定端,如第一挡轮杆1221与第二挡轮杆1222的第一杆部12211和第五杆部12215的固定在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的一端,凹槽的数量与第一挡轮组件122的固定端的数量至少相同。于本实施例中,将各挡轮组件中固定在挡轮组件固定座的一端称之为固定端。

或者,第一挡轮组件固定座123的数量与第一挡轮组件122的固定端的数量至少相同,每一个固定座上均设置有一个凹槽,用于容置第一挡轮组件122的一个固定端。

参见图8和图9,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二载车位的正视图,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二载车位的侧视图。结合图1、图3、图8和图9,第二载车位13包括:高位轮槽131、支撑部件132、第二挡轮组件133和第二底座135。第一底座124和第二底座135的形状可以为条状或板状。

第二底座135固定在并排设置的多个横梁11上。较佳地,第二底座135垂直地固定在并排设置的多个横梁11上。

支撑部件132设置在高位轮槽131与第二底座135之间,用于支撑高位轮槽131。

高位轮槽131用于限定两轮车车辆的行走轨迹线,其最高处高于低位轮槽121的最高处。

可选的,如图2及图9所示,第二底座135远离横梁11的一端为梯形,以便于更好地引导两轮车进入高位轮槽131中。

如图8所示,第二挡轮组件133设置在高位轮槽131的左右两侧,用于防止停放在第二载车位13的两轮车侧翻。

进一步的,如图3、图8和图9所示,高位轮槽131包括第一平轮槽1311、斜轮槽1312、第二平轮槽1313,支撑部件13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1321。

第一平轮槽1311高于低位轮槽121。斜轮槽1312的一端与第一平轮槽1311的一端相连接,斜轮槽1312的另一端与第二平轮槽1313相连接。第一平轮槽1311、斜轮槽1312和第二平轮槽1313是横截面为凹槽状的构件。

可以理解的,如图9所示,第二载车位13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撑板(图中未示出),第一平轮槽1311设置在该第一支撑板上,斜轮槽1312设置在该第二支撑板上,该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该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相连接,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底座135的上表面相连接。可选的,第一平轮槽1311设置在该第一支撑板上的方式,以及斜轮槽1312设置在该第二支撑板上的方式与低位轮槽121设置于第一底座124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平轮槽1313设置在第二底座135上,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1321支撑在第一平轮槽1311的底部和第二底座135之间。可选的,第二平轮槽1212设置在第二底座135的方式与低位轮槽121设置于第一底座124的方式相同,第二底座135的结构与第一底座123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支撑部件132还包括第二支撑杆1322,第二支撑杆1322设置在第二底座135与斜轮槽1312之间,用于支撑斜轮槽1312。

第一平轮槽1311、第二平轮槽1313以及斜轮槽1312连接在一起的总长度与两轮车的车身长度相匹配。

可选的,第二挡轮组件133可以为复数个挡轮杆,或者,还可以是复数个挡轮板,其中,挡轮板的形状可以是梯形。

进一步的,第二载车位13还包括多个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第一平轮槽1311上,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斜轮槽1312上,第二挡轮组件1313安装在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上并夹持第一平轮槽1311和斜轮槽1312。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第一平轮槽1311上,以及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斜轮槽1312上的实现方式,具体为如图3、图8和图9所示,将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平轮槽1311上,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斜轮槽1312上。可以理解的,多个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23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粘接等各种方式分别固定在第一平轮槽1311和斜轮槽1312上,并紧贴第一平轮槽1311和斜轮槽1312的两侧。

可选的,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第一平轮槽1311上,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横梁11上或者第二底座135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挡轮杆1311和第四挡轮杆1312可以包括更多的杆部。或者,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横梁11上或者第二底座135上,部分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安装在斜轮槽1312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挡轮杆1311和第四挡轮杆1312也可以包括更多的杆部。

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的数量至少与第二挡轮组件133的固定端的数量相同,且每个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上设置有凹槽,用于容置第二挡轮组件133的固定端。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第二挡轮组件133包括第三挡轮杆1331和第四挡轮杆1332,第三挡轮杆1331和第四挡轮杆133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高位轮槽131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的,第三挡轮杆1331和第四挡轮杆1332靠近停放两轮车车头的部分向第一平轮槽1311的中心倾斜,即,形成与如图6所示第一挡轮组件122相同的头窄尾宽的喇叭状,这样当两轮车停放在第二载车位13上时,由于第二挡轮组件133前部的夹持作用,可使得两轮车停放地更加稳固。

可选的,结合图3、图8和图9,第二挡轮组件133包括第三挡轮杆1331和第四挡轮杆1332,第三挡轮杆1331和第四挡轮杆133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高位轮槽131的左右两侧。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第二载车位的第三挡轮杆的侧视图。如图10所示,第三挡轮杆1331包括第六杆部13311、第七杆部13312、第八杆部13313、第九杆部13314、第十杆部13315。

其中,第六杆部13311和第七杆部13312靠近两轮车的车头,第十杆部13315靠近两轮车的车尾,第六杆部13311垂直于第二底座135,第七杆部13312向第一平轮槽1311的中心倾斜,第七杆部13312与第八杆部13313相互垂直,第八杆部13313平行于第二底座135的侧边。可选的,第六杆部13311的最高处不低于第一平轮槽1311的最高处,第十杆部13315的长度不小于斜轮槽1312的最大厚度,第十杆部13315垂直于斜轮槽1312的底部所在切面。

第六杆部1331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上,第六杆部13311的另一端与第七杆部13312的一端连接,第七杆部13312的另一端与第八杆部13313的一端连接,第八杆部13313的另一端与第九杆部13314的一端连接,第九杆部13314的另一端与第十杆部13315的一端连接,第十杆部133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上。

第四挡轮杆1332与第三挡轮杆1331结构对称。

可选的,各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上均设置有凹槽,用于容置第二挡轮组件133的固定端。第二挡轮组件固定座134的数量与第二挡轮组件133的固定端的数量至少相同。

进一步的,曳引绳14的数量至少与横梁11端部的数量相等。

具体地,曳引绳14可以是钢丝绳,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升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可选的,如图2所示,横梁11的各个端部设置有通孔15,通孔15用于连接曳引绳14,有利于曳引绳14更方便且稳定地与横梁11连接在一起。通孔15也可以替换为其他连接部件,如挂钩。横梁11的各个端部的垂直于第一底座124和第二底座135的侧面还设置有突起部16,每个突起部16相互之间平行且设置在横梁11上的方向一致,突起部16为防晃板,用于减轻升降横移式载车架在被横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晃动,防止升降横移式载车架侧翻。突起部16的形状可选为条状。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由于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的轮槽采用相邻载车位高低错位的方式布置,提升了停车密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两个挡轮组件,可起到防止自行车侧翻的作用,从而使得停车数量比正常停车数量几乎多一倍,可以满足大流量存车、取车,相对于一车一架可节省大量电机,不管横移还是升降都有比较高的稳定性。

参见图11及图12,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库的主视图,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库的侧视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库,包括: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1、升降机构2以及横移机构3。

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1的结构具体请参考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1与升降机构2和横移机构3相连接,升降机构2用于升降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1,横移机构3用于横移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1。

其中,升降机构2,例如可以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升降转轮、升降曳引绳以及升降架。升降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顶层升降传动系统,该顶层升降传动系统固定在该车库的顶部。该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升降转轮。该升降曳引绳卷绕在该升降转轮上。该升降架用于固定该升降转轮。

横移机构3,例如可以包括:横移驱动机构、横移转轮、横移曳引绳、横移框以及横移架。该横移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横移转轮。该横移曳引绳卷绕在该横移转轮上。该横移框设置在该横移曳引绳上,并随该横移曳引绳横移。该横移框用于横移承载并横移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1,该横移框为长方形。该横移架设置在该横移框上,该横移架用于在横移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1时,防止两轮车侧翻。

在实际应用中,升降机构2和横移机构3的结构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由于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中的轮槽采用相邻载车位高低错位的方式布置,提升了停车密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两个挡轮组件,可起到防止自行车侧翻的作用,从而使得停车数量比正常停车数量几乎多一倍,可以满足大流量存车、取车,相对于一车一架可节省大量电机,不管横移还是升降都有比较高的稳定性。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升降横移式车库载车架及车库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