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205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结构的抗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

如图1所示,cn105369930a公开了实现粘滞阻尼器在高层结构中位置确定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在该文献中图6-10中给出了:粘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的几种布置方式;粘滞阻尼器一般采用水平布置或者斜向布置,以保证粘滞阻尼器能够产生较大的速度。然而采用水平布置、或者斜向布置,无法布置足够多的粘滞阻尼器。如果粘滞阻尼器能够采用竖向布置,可以沿着梁长方向布置,能够为粘滞阻尼器提供足够多的空间。但是,粘滞阻尼器直接竖向布置在上梁、下梁之间,其速度过低,无法发挥粘滞阻尼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涉及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阻尼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框架结构内粘滞阻尼器竖向布置时无法发挥其耗能效果的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包括:传力板(3)、旋转齿轮盘(4)、油缸式阻尼器(5)、第一杆(6);

其中,传力板(3)包括:第一板(3-1)、第二板(3-2)、齿条(3-3),第一板为水平板且固定在上梁(2-1)上,在第一板的中间部分安装有竖向的第二板(3-2),在第二板(3-2)的下部设置有齿条(3-3);

其中,旋转齿轮盘(4)包括:外侧设有齿轮的旋转圆盘本体(4-1)、固定在旋转圆盘本体上的部件(4-2),部件(4-2)距中心轴的间距不大于旋转圆盘本体的半径;

其中,旋转圆盘本体(4-1)外侧的齿轮与第二板下部的齿轮相互啮合;

其中,油缸式阻尼器(5)包括:推杆(5-1)和油筒(5-2);

油缸式阻尼器(5)和旋转圆盘本体(4-1)均与下梁(2-2)固定;

第一杆(6)分别与部件(4-2)、油缸式阻尼器(5)的推杆(5-1)顶端铰接连接;

油缸式阻尼器(5)的油缸为竖向设置。

进一步,油缸式阻尼器(5)的竖向轴线通过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

进一步,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距离部件(4-2)与第一杆的铰接点的距离记为r,部件(4-2)与第一杆的铰接点距离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的长度记为l,l/r大于等于2。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包括:传力板(3)、旋转齿轮盘(4)、油缸式阻尼器(5)、第一杆(6);

其中,传力板(3)包括:第一板(3-1)、第二板(3-2)、齿条(3-3),第一板为水平板且固定在上梁(2-1)上,在第一板的中间部分安装有竖向的第二板(3-2),在第二板(3-2)的下部设置有齿条(3-3)

其中,旋转齿轮盘(4)包括:外侧设有齿轮的旋转圆盘本体(4-1)、固定在旋转圆盘本体(4-1)上的悬臂杆(7),悬臂杆(7)的轴线方向经过旋转齿轮盘的中心轴;

其中,旋转圆盘本体(4-1)外侧的齿轮与第二板下部的齿轮相互啮合;

其中,油缸式阻尼器(5)包括:推杆(5-1)和油筒(5-2);

油缸式阻尼器(5)和旋转圆盘本体(4-1)均与下梁(2-2)固定;

悬臂杆(7)的端部与第一杆(6)的一端铰接,第一杆(6)的另一端与油缸式阻尼器(5)的推杆的顶端铰接;

油缸式阻尼器(5)的油缸为竖向设置。

进一步,油缸式阻尼器(5)的竖向轴线通过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

进一步,在下梁(2-2)上固定竖向支撑装置(8),竖向支撑装置(8)的顶端两侧安装固定有水平的中心轴,在竖向支撑装置(8)的两侧的中心轴上各自套设有旋转圆盘本体(4-1),在竖向支撑装置的两侧还设置有悬臂杆(7)、第一杆(6)、以及油缸式阻尼器(5)。

进一步,悬臂杆(7)设置在旋转圆盘本体(4-1)背向竖向支撑装置(8)的那侧。

进一步,在旋转圆盘本体(4-1)上设置有2个突出表面的圆柱体(4-4),2个突出表面的圆柱体(4-4)连成的直线过中心轴,圆柱体设置有螺栓孔,悬臂杆(7)设置有螺纹段,悬臂杆(7)旋入2个圆柱体内,悬臂杆(7)与圆柱体的接触面处旋入螺母。

进一步,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距离悬臂杆与第一杆的铰接点的距离记为m,悬臂杆与第一杆的铰接点距离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的长度记为l,l/m大于等于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本发明中实现了“粘滞阻尼器竖向设置,也可以发挥耗能能力”的技术效果;粘滞阻尼器竖向设置,可以方便在上、下梁之间设置更多数量的阻尼器。

第二,通过计算分析发现,l/r以及l/m在大于等于2时,效果较佳。

第三,通过增加一悬臂杆,然后第一杆与悬臂杆和油缸式阻尼器的推杆铰接的方案,可以大幅提高粘滞阻尼器的推杆的运动速度,进而大幅的提高粘滞阻尼器的耗能效果。

第四,中心轴固定不转,旋转圆盘本体设置在中心轴上,可以转动;在旋转圆盘本体与中心轴的两处设置有轴向定位装置,以防止旋转圆盘脱出中心轴。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粘滞阻尼器的布置方式。

图2:实施例一的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的布置图。

图3:实施例一的理论计算模型图。

图4:实施例一的y'-θ关系图图。

图5:实施例一的y-θ关系图。

图6:实施例二的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的布置图。

图7:实施例二的理论计算模型图。

图8: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y'计算结果对比图。

图9:图6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包括:传力板(3)、旋转齿轮盘(4)、油缸式阻尼器(5)、第一杆(6);

传力板(3)包括:第一板(3-1)、第二板(3-2)、齿条(3-3),第一板为水平板且固定在上梁(2-1)上,在第一板的中间部分安装有竖向的第二板(3-2),在第二板(3-2)的下部设置有齿条(3-3)

旋转齿轮盘(4)包括:外侧设有齿轮的旋转圆盘本体(4-1)、固定在旋转圆盘本体上的部件(4-2);

旋转圆盘本体(4-1)外侧的齿轮与第二板下部的齿轮相互啮合;

油缸式阻尼器(5)包括:推杆(5-1)和油筒(5-2);

油缸式阻尼器(5)和旋转圆盘本体(4-1)均与下梁(2-2)固定;;

第一杆(6)分别与旋转圆盘本体上的部件(4-2)、油缸式阻尼器(5)的推杆(5-1)顶端铰接连接;

油缸式阻尼器(5)的油缸为竖向设置、且其竖向轴线通过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

实施例1的优点在于:实现了油缸式阻尼器竖向布置,也能够具有阻尼的效果。

图3为实施例1的理论计算图,简化为平面模型,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距离部件(4-2)与第一杆的铰接点的距离记为r,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距离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的距离记为y,部件(4-2)与第一杆的铰接点距离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的长度记为l;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到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到部件(4-2)与第一杆的铰接点的的连线,两者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

通过三角知识,存在以下关系:

r2sin2θ+(y-rcosθ)2=l2(1)

可求得

对时间t求导,有

化简,为:

其中,y'表示油缸式阻尼器的推进速度,w表示旋转齿轮盘(4)的角速度;上梁(2-1)与下梁(2-2)之间的相对速度为:u,传力板的齿条(3-3)与旋转齿轮盘(4)的受力点距离旋转齿轮盘中心轴的距离为r1。

上式(4)可继续化简为:

从中可知,y'的大小,主要与θ、l/r,r这三个参数有关。

假定r=1.0m,w=1.0rad/s,图4-5分别给出了l=1.2m,2m,10m情形下的y'、y的变化规律。从中可知,而在l/r=1.2,在θ=110°-250°之间,y'的数值较小。在l/r=2时,y'的变形趋于平缓;在l/r=10时,y'的变化趋势趋于正弦函数的。因此,l/r选择大于等于2比较合适;可以保证,不论θ为何值,均能使得油缸式阻尼器推杆有一个合适的速度。

同时,从图4的结果也能够知晓:实施例1的方案,在l/r选择大于等于2的情况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y'<1m/s;而因此,对于实施例1的方案而言,其技术效果不佳,原因在于:l/r选择大于等于2的情况下,油缸式阻尼器推杆的绝对速度小于上梁的速度。

针对实施例1存在的问题,实施例2进行了改进:如图6所示,在旋转齿轮盘(4)上固设一悬臂杆(7),悬臂杆(7)的轴线方向经过旋转齿轮盘的中心轴(即悬臂杆经过旋转圆盘本体的圆心),悬臂杆(7)的端部与第一杆(6)的一端铰接,第一杆(6)的另一端与油缸式阻尼器(5)的推杆的一端铰接。

图7为实施例2的理论计算图,简化为平面模型,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距离悬臂杆与第一杆的铰接点的距离记为m,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距离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的距离记为y,悬臂杆与第一杆的铰接点距离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的长度记为l;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到第一杆与推杆(5-1)的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旋转齿轮盘(4)的中心轴到悬臂杆与第一杆的铰接点的连线,两者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

通过几何关系,可确定存在下式关系:

m2sin2θ+(y-mcosθ)2=l2(6)

求解得:

对时间t求导,有

式(8)与式(5)的表达式是类似的,从式(5)中得到的一些结论也适用于式(8):l/m在满足大于等于2的情形下,才能不论θ为何值,均能使得油缸式阻尼器推杆有一个合适的速度,即保证其能够起到耗能作用。

图8对实施例1、2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其参数如下:r=0.2m,r1=0.4m,u=0.4m,m=0.8m,l=2m;图8表明:实施例2的效果提升较为显著,实施例1的速度一直小于u;而对于实施例2而言,速度小于u的情形大幅减少。

图9给出了实施例二的耗能阻尼器的支撑设计,在下梁(2-2)上固定竖向支撑装置(8),竖向支撑装置(8)的顶端两侧安装固定有水平的中心轴,在竖向支撑装置(8)的两侧的中心轴上各自套设有旋转圆盘本体(4-1),在竖向支撑装置的两侧还设置有悬臂杆(7)、第一杆(6)、以及油缸式阻尼器(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中心轴不转,旋转圆盘本体(4-1)与中心轴之间可通过轴承、限位装置等现有技术来实现两者的连接。在旋转圆盘本体(4-1)背向竖向支撑装置(8)的那侧设置悬臂杆(7)。

在旋转圆盘本体(4-1)上设置有2个突出表面的圆柱体(4-4),2个突出表面的圆柱体(4-4)连成的直线过中心轴,圆柱体设置有螺栓孔,悬臂杆(7)设置有螺纹段,安装时,将悬臂杆(7)旋入2个圆柱体内,然后悬臂杆(7)与圆柱体的接触面处旋入螺母。

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方案在安装时,第一,制作传力板、旋转齿轮盘、竖向支撑装置(8)、第一杆,在旋转齿轮盘的旋转盘本体上固设一部件或者悬臂杆,部件(4-2)距中心轴的间距不大于旋转圆盘本体的半径;

第二,将传力板固定在上梁的底部,将竖向支撑装置固定在下梁,然后在支撑装置上安装固定水平向的中心轴,中心轴的内侧预设有轴向定位装置,然后在中心轴上安装旋转齿轮盘,然后在中心轴的外侧安装轴向定位装置;

其中,中心轴的两侧具有螺纹段,旋转齿轮盘所对应的中心轴为光滑段,轴向定位装置通过螺纹连接;

第三,安装油缸式阻尼器;

当旋转齿轮盘的旋转盘本体固设部件时,将第一杆与所述部件(4-2)、以及油缸式阻尼器的推杆的顶端铰接连接;

当旋转齿轮盘的旋转盘本体固定一悬臂杆时,将第一杆与悬臂杆以及油缸式阻尼器的推杆的顶端铰接连接。

上梁为钢筋混凝土,在其底部预埋螺栓,在传力板的下部设置有螺栓孔,利用螺栓-螺母组件将传力板和上梁连接固定。

上梁为钢梁时,传力板和上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l、y、r、m、r1等参数,均是指的是同一竖直面内的距离,即实施例1、实施例2得到的公式以及结论(说明书附图4-5、8)均是将实际问题简化到平面上来解决的。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方面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